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

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
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

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开发

徐涛松

谷古

作者简介:徐涛松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谷古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摘要】首先阐述了文化设施的概念、分类和功用,然后对国外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历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结合淮南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对国内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艺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关键词】公共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功能整合运营模式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重要元素,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一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成为城市触媒的潜力,为所在区域的变化带来影响,并且引导城市形态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文化繁荣策略,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市县各级政府对当地文化设施建设重新重视起来,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开始建设或改造。本文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通过综合性多用途开发的途径,建的好的同时也能用的好,通过一个公共文化设施的开发建设,带动一片地区的发展,通过城市经营的手段,协调公益和利益的关系。

1、文化设施的概念和分类

国内按文化设施的功能进行分类,文化设施包括以下八大类文化设施的内容:(1)博览文化类主要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陈列馆、纪念馆民俗馆等。(2)社会文化类主要包括: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宫、科技馆、群众文化广场、科学文化广场等。(3)艺术文化类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中心、戏剧文化展示中心、民间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影剧院(影视中心、电影城、巨幕影院、音乐厅)、汽车电影广场等。(4)文化市场类主要包括:图书城(图书、音像、电子出版批发、零售物流中心)、工艺品交易市场、花鸟市场、专业艺术学校等。(5)文化产业类:游乐场、网吧、歌

舞厅、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市场等;(6)历史文化类: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名人故居等。(7)新闻出版类:出版社、报社等。(8)广播电视类:广播电视中心等。

按照经营方式,可分为公益型文化设施与经营性文化设施。

所谓公共文化设施,指的是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电影院等,它们既是收藏、研究、展示、组织艺术活动的公益性机构或商业设施,也是人们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城市中的公共文化设施是进行各种市民活动的集中场所,往往成为其所处区域的活动中心。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它的设置领域是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体现一个社会的公共精神及公共利益,其物化形态的类别没有特定的限制,它的实施方式和过程是创作者和享用者共同参与和协作,它面向非特定的社会群体。

2、公共文化设施的功用

首先在经济上,公共文化设计的建设能提升该地段的价值,吸引新的投资和新项目的开发。其次,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将会增添该区域的文化内涵,逐步积淀成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城市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城市有了文化内涵才更生动、浪漫且充满活力。就物质形态的层面而言,公共文化设施或建筑同样也具有触媒的性质,它可以激发新建筑和开放空间的产生。除了本身的功能作用之外,公共文化设施作为人们集聚的场所,有条件在城市形态物质空间中营造一种场所感和社区感——人们对邻里的归宿感。

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既能触发城市形态的发展,也能避免城市形态走向均质化,激发出真正健康的城市形态和都市生活,为未来城市形态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3、国外文化设施开发模式借鉴

美国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开发起始较早,其标准模式就是纽约市的洛克菲勒中心,它开始于1931年,为多用途、综合性的建筑开发树立了一个先例,被称之为“在概念、规模、物质设计和服务方面的开发先驱”。洛克菲勒中心希望通过建设大型办公楼成为建筑群组,内部的歌剧院可以通过房租收入来维持自己的运营,

最终形成带有办公、零售、餐厅和娱乐用途的综合性开发项目。

20世纪60年代早期,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中心开始出现,如纽约市林肯中心、华盛顿特区肯尼迪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等,这些耗资巨大的建筑群将剧院、音乐厅和其他设施共同建造在了一个屋檐下,其存在就已经向社区阐述了艺术的重要性。

至此,包含了艺术和文化空间的大规模综合性开发项目,在房地产的综合性开发中越来越有影响力,也越来越受欢迎。博物馆、音乐厅、剧院和户外演出广场在办公楼、酒店、零售空间和居民区等传统土地用途之外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同时这些建筑群的出现提升了城市环境,使市区成为更加理想的工作和居住地。之后随着郊区购物中心开发、遗址保护运动、LOFT模式的兴起,综合性开发项目的外延逐步拓展。政府职能和支出方向的转变、旅游业的促进、公众参与的增强,使得综合开发项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共机构、艺术团体和开发商之间,形成了一种创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这些综合性开发项目中,有些是与当地膨胀的房地产市场相一致的,有些是为恢复衰退的市中心的活力而推行的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甚至有些工程可能会超出项目的范畴而激发当地艺术的繁荣。

也应当看到,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开发过程,它规模更大,参与者众多,各种用途之间需要相互协调,启动阶段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还要考虑维护艺术独立性和不获取收入而确保生存能力的需要。复杂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但是,对文化设施进行综合性开发,作为城市经营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以兼顾多方利益促进一个区域的繁荣。

4、国内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模式的探讨

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文化相关产业政策上的扶持,文化设施建设再次大繁荣的的时期已经逐步到来。单一的开发模式难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开发最终会成为这一轮建设中的首选。下面希望通过分类分析的方法,从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功能整合、分类和运营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作为文化设施开发建设中的参考。

4.1 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功能整合

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通过功能的整合,实现文化设施从单一功能向多用途的转变,可以分为多样化和联合体两种实现模式。

4.1.1 多样化

这里多样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空间分隔,划分出多样的功能空间。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内部形成教育、培训、表演、体验功能空间的同时,外部的廊道可以作为艺术长廊展示学生作品,门店销售书籍饮料、书画用品、音乐器材等,开敞空间形成咖啡馆、书吧、茶吧和健身馆等,方便家长在等待孩子的时间也能有自己的活动场所。

多样化也指在一个空间内,实现使用功能的拓展。如大剧院,在作为表演活动舞台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政府会务、企业推广活动和电影放映的场所。

4.1.2 联合体

这里联合体是指,多个文化设施共同在一个建筑内或在一个紧密联系的区域内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效益,形成大型的区域性文化活动中心。随着城市用地特别是核心区用地日益紧张,这种开发模式更受青睐。如法国尼姆市的卡里艺术馆将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一个公共图书馆组合在一幢建筑之内,深圳文化中心将音乐厅和图书馆并置于城市公共绿地之旁,通过相同的材料和形式语言取得统一,而香港乐富中心则将电影院和露天剧场完全融合在城市综合体之中,将社会功能和商业利益紧密地整合起来。

4.2 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分类

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综合建筑、综合开发和综合文化中心。

4.2.1 综合建筑

这类项目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地点结合了两种用途,其中一种和文化相关,而另一种则产生收入。这种结合是文化机构和开发商之间相对简单的交易,较适用于城市老城区的改造。如众多城市的老电影院,位于城市核心区的位置占用了大量的优质土地资源却无法通过运营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改造中提高容积率进行开发,相同的建筑面积仍作为影院,多出来的部分作为商场、办公楼或公寓出售

,获得整个项目改造的资金来源,部分出租以维持后期的运营。

4.2.2 综合开发

综合性开发是多种文化功能的整合,其中的每一项功能必须补充和支持其他功能,其整体的成功取决于每一部分的成功,又期望能通过一个整体形成更大的吸引,以满足文化设施运行中对于客源的需求。有些文化设施的没落仅仅是因为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并不是这种需求不存在,而是项目本身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随着城市综合体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的提出,文化设施综合开发的趋势也愈发显著。

淮南市规划历史文化展示馆和豆腐美食文化一条街共同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展示馆规划包括刘安纪念馆、淮河文化馆、淮南风俗馆、淮南子研究成果展示馆等分展馆,是对淮南各类历史文化的综合展示,同时考虑在其内部建设豆腐美食文化一条街,形成“读淮南历史,品豆腐美食”的全新体验,充分展示淮南市“黑(煤炭)白(豆腐)蓝(淮河)”的三色文化魅力。其仅靠包公山的地理位置,既利用了八公山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也可以促进八公山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体现规模效应,形成丰富的看、玩、学、研、食产品

4.2.3 综合文化中心

规模更大,在城市片区中处于分中心的地位才能作为综合文化中心。它有着特殊而令人期待的文化特征,并有进一步发展该特征的趋势。它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或行政功能形成的中心,是城市文化功能在空间上的集聚,目标赋予整个地区凝聚性,以高素质和激动人心的公众形象来吸引大众,同时它又可以和商业或行政中心相互交融促进。综合文化中心可以包括许多开发项目,在该地区共同目标满足的条件下,它们依旧独立存在。

杭州市已建成的西湖文化广场占地12.9公顷,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集科技、文化、娱乐、演出、展览、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西湖文化广场建筑群由主楼、裙楼建筑和广场组成,由东向西组合成一个弯月形布局,依次为科技馆、自然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商务大楼、展览馆。

淮南市文化设施专项规划中,也通过位于山南新区市民文化广场周边的包括淮南市博物馆、新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会展中心、大剧院以及城市规划展示馆等一系列大型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打造淮南市新的城市文化核心

,促进山南新区开发的同时,极大提升城市面貌。

4.3 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运营模式

文化设施综合性开发的运营模式包括政府投资、政府主导、商业开发模式。

4.3.1 政府投资

政府应是最能体现公众诉求和文化导向的,公共、公益的文化设施仍需政府投资进行建设,政府经费有限和文化设施缺失严重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财政保障政策,如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新建、扩建、改建城市居民住宅区,从其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这些政策对于保证政府对于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足以改变现状文化设施欠账较多的状况。

4.3.2 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的文化设施开发模式是政府经营城市的手段,政府出台相关的管理、金融政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吸引公司、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比如通过文化设施建设促使周边地块升值,反过来补偿文化设施的开发的成本,或者通过土地转让差价补偿开发商进行老城区内文化设施改造的投入。这种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在具体操作上有更高的要求,时间上也会被拉长。

4.3.3 商业开发

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文化设施建设,如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还有BOT模式也是文化设施建设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房地产开发在文化设施建设中将会占有更大的比重,一方面商业开发的参与可以迅速推动项目的开展,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开发商逐利的本质导致其利益和民众的要求之间是有差距的,政府在这类项目中就不能是仅仅划定边界而已,对于土地使用功能、密度、容积率、绿化、建筑外观、收费水平都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

5、结语

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开发,首先要在区域内实现功能的整合,在市(区、县)域或一个功能片区的范围内需要哪些公共设施,集中和分散布置相协调,集中的设施哪些可以共同建设形成区域的中心,分散的设施哪些在功能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如何通过多元化的建设促进文化繁荣,这些都是需要首先考虑到问题。其次要强调公共意识,注重与人的对话,才能使物化的形态成为社会共同拥有的公共资源,它物化的形态中所体现的艺术与科学,功能与形式相互融合、统一协调时,公共设施才能成为公共环境中的有机的一部分,并与大众共同生存。第三要注重经济效益,摒弃过去公益性和经营性完全割裂,“阳春白雪”和“铜臭”绝不能相提并论的思想,在立项之初就要算好经济账,确定经营性活动的规模和比重,通过这一部分的盈利确保整个设施的生存能力,只有效益和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化设施的开发中来。第四要注意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互动,作为区域性的标志建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可以形成一个片区新的中心,对于交通、绿化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提升周边用地价值,积淀区域文化,通过周边用地功能调配和合理的开发时序安排,才能将文化设施作为城市触媒的优化作用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哈罗德·R·斯内德科夫,文化设施的多用途开发,梁学勇,杨小军,林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韦恩·奥图,唐·洛干,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王劭方译,创兴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

3 韩冬青,冯金龙编著,城市·建筑——体化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季昆森著,创意与创意经济,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