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环境问题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其水环境质量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峻,不仅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还对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和恢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源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对太湖流域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限制,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污染源的减排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此外,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加强耕地保护,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输入量。
其次,要强化太湖流域水体水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太湖流域水体监测网络,包括实时监测站点和定点监测站点,并且实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
通过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获得水体水质变化信息,更好地判断水污染的来源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加深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规律的认识,以指导后续的治理工作。
第三,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应注重防治结合,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手段。
例如,建设雨水径流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负荷;修建湿地和人工植物滤池,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如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和修建取水口远离污染源等。
通过这些治理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水体污染物的输入,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一直比较紧张,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压力。
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合理规划和管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应提倡节约用水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推广节水器具、制定水资源税收政策等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量。
有关太湖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太湖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政府和民间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期排除太湖的水污染。
本文就太湖水污染问题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调查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对太湖水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对湖水的采样和分析,还了解了太湖周边城市和企业是否对太湖造成了污染。
最后,我们收集了一些公众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实质和找到解决方案。
二、调查结果1、太湖水质状况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被测样品处于重度和严重污染状态。
其中,磷化合物是太湖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磷化合物是植物和动物生长所必需的,但是过量浓度会进一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此外,温度、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指标也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2、污染源太湖周边的钢铁、化工厂和污水处理厂都是太湖水质恶化的主要源头。
钢铁和化工工业是重要的污染源,它们的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此外,太湖流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进程同时也让太湖水源遭受了极大的压力。
市民、游客等日常生活中的乱丢垃圾和乱排污水对太湖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公众意见我们调查了一些市民对太湖水污染的看法。
他们普遍认为太湖的水质不断恶化,导致周边居民生活和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市民们希望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以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
同时,市民们也对太湖的环保工作感到欣慰,并向政府和志愿者表示感谢和支持。
三、解决措施1、政府的角色由于太湖水污染已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实际的措施来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大,促进太湖保护工作的实施。
各级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规管控,制定严格的环保监管政策,将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纳入黑名单。
(2)增加环保投资,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并对各类企业加强监管和考核,强化宣传和教育。
(3)强化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加强垃圾分类,减少生活垃圾对太湖的污染。
太湖流域环境问题与措施

“湖泛”现象
❖ “湖泛”(亦称黑水团或污水团)是指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和死亡后,在适宜的气 象、水文条件下,与底泥中的有机物在缺氧和厌氧 条件下产生生化反应,释放硫化物、甲烷和二甲基 三硫等硫醚类物质,形成褐黑色伴有恶臭的“黑水 团”,从而导致水体水质迅速恶化、生态系统受到 严重破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泛”的 研究很少或刚开始,像太湖这样浅水型大水面的湖 泊发生“湖泛”还仅仅是处于及时发现、跟踪监测、 积累资料和初步研究机理的阶段。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自然因素
湖区地势平坦,地表径流缓慢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季节分配不均 湖泊淤积 地面沉降
加剧苏南湖泊环境问题 产生的因素分析
❖ 人为因素
湖滩围垦 人为污水排入湖泊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结论
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太湖水环境问题日趋严 重。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于太湖生态环境演化的机理了解非 常不够。 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严重不足, 难以对湖泊污染 和富营养化治理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使得我国的湖泊 治理走了不少弯路。再加上国际上对大型浅水湖泊研究的整 体滞后,治理太湖成为了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100%
80%
水 质 状 况 与
河
道
60% 40% 20%
污 污染河道长度 染
0% 1983ຫໍສະໝຸດ 19921996富营养化状况
繁引泊氮活水 殖起、、动体 而藻水磷的富 引类库等影营 起及、营响养 的其海养下化 水他湾物,指 质浮等质生的 恶游缓大物是 化生流量所: 现物水进需在 象迅体入要人 。速,湖的类
3
2008年5月“湖泛”期溶解 区
氧略高,高锰酸盐指数含量 南泉 0
太湖是一个淡水湖吗?

太湖是一个淡水湖吗?太湖,位于中国江苏、浙江两省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但是,很多人对于太湖是否真的是一个淡水湖存在疑问。
那么,太湖究竟是一个淡水湖还是含盐湖呢?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的解析,为您解答太湖的水质之谜。
一、太湖的环境背景太湖位于中国江苏、浙江两省之间,地势较低,与长江相通,属于低洼地带。
太湖水系包括太湖和其周边19个湖泊,总面积约为2338平方千米。
太湖的原始水质是淡水,也是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理想生存环境。
二、太湖的水质特征太湖虽然是淡水湖,但由于水质长期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水质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富营养化现象,即湖泊中出现了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这些营养物质的过量会导致水体中藻类繁殖过快,进而引发水华现象,严重影响了太湖的水质。
三、太湖的水盐度情况太湖的水盐度相对较低,属于淡水湖。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太湖的盐度约为0.2-0.3‰,属于微咸水。
这一数据远低于咸水的盐度标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太湖是一个淡水湖。
四、太湖的物种分布太湖作为一个淡水湖,生态环境十分丰富多样。
湖中栖息着大量的淡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如鳗鲡、草鱼、鲢鱼、青鱼等。
这些鱼类在太湖中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五、太湖的保护与治理太湖的水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相关部门也在持续进行治理与保护工作。
近年来,通过强化水源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水体监测等综合手段,太湖的水质有所改善。
然而,仍然需要更加持续和有力的措施来实现太湖的全面治理与保护。
总结: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是一个淡水湖。
尽管太湖的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相关措施的持续推动,太湖的环境状况正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和观赏的重要景点。
对于太湖的保护与治理,我们每个人都应有所作为,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水域。
参考资料:1.《太湖的水质和保护》2.《太湖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3.《太湖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改善对策研究》。
太湖的湖水可以供应当地居民饮用吗?

太湖的湖水可以供应当地居民饮用吗?一、太湖的历史及地理背景太湖位于中国江苏、浙江两省之间,素有“江南之魂”之称。
太湖水域广阔,面积约为25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太湖周围的城市众多,繁华度高,因此太湖的水源使用一直备受关注。
二、太湖水质现状1. 太湖水位高,水质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近年来,由于农业和工业污染的增加,太湖的水质受到了严重威胁,频繁发生蓝藻水华等水环境问题。
2. 太湖水质监测及治理措施。
为了保护太湖水质,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水质监测及治理。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限制农药使用等措施,太湖的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太湖湖水的净化过程1. 前处理:太湖的湖水在取水前会经过一系列的前处理过程,如筛选、沉淀等,去除较大颗粒物,使水质变得更清澈。
2. 深度过滤:太湖湖水还需要进行深度过滤处理,以去除微小颗粒和有机物,净化水源,确保水质的安全性。
3. 消毒灭菌:经过前处理和深度过滤后的太湖湖水,还需要进行消毒灭菌,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生物,以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四、太湖湖水供应方案1. 中央供水:太湖湖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作为中央供水的水源,向当地居民供应饮用水。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水质的安全,解决了城市居民的饮水问题。
2. 分散供水:除了中央供水外,太湖湖水也可以经过进一步处理,分散供应给农村居民。
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农村居民对饮用水的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五、太湖湖水供应的挑战与展望1. 水质监测与管理:为了保证太湖湖水的饮用安全,水质监测与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大对太湖的水质监测频次,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2. 加强治理措施:除了加强水质监测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太湖流域的治理工作,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改善整个湖泊的生态环境。
3. 提高居民饮水意识:居民应加强饮用水安全的认识,遵循正确的饮水卫生习惯,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
综上所述,太湖的湖水通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可以供应当地居民饮用。
太湖水体危害情况报告

太湖水体危害情况报告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太湖的水体危害情况愈发严重。
太湖水体危害主要表现在水质差、水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资源减少等方面。
首先,太湖水质差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太湖的水体遭受了严重的污染。
水中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水质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藻大量繁殖,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华。
水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太湖的水质,还危害了太湖周边地区的饮用水安全。
其次,太湖的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华的大量出现破坏了太湖的生态平衡,水中氧气含量下降,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太湖本来是鱼类的重要产卵场所,但是由于水体污染,越来越少的鱼类选择在太湖繁衍生息。
这不仅对太湖的水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也对太湖周边地区的渔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另外,太湖的水生物资源也在减少。
太湖曾经是湖中鱼类、水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太湖的水生物资源减少了许多。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中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鱼类无法生长和繁殖。
很多渔民失去了捕鱼的工作,太湖的渔业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针对太湖水体危害情况,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太湖水体。
首先,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管控力度,严查违法排放行为,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切实减少太湖的污染物输入。
其次,要加强太湖周边地区的环保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同时,应加大对太湖的生态修复力度,加强水华的治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最后,加强太湖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及时掌握太湖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变化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为太湖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总之,太湖水体危害情况严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进行治理。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太湖的水体质量才能得到改善,太湖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恢复,太湖的水生物资源才能得到保护。
苏州市太湖水质堪忧保护水生态必不可少

苏州市太湖水质堪忧保护水生态必不可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苏州市,太湖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其水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太湖水质堪忧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水生态的重要性。
一、水质堪忧的原因首先,工业和农业排放的污染物是导致太湖水质堪忧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工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废水和废气排放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也不可忽视,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农田流入太湖,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其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也是太湖水质堪忧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于人口规模的增长。
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太湖,进一步恶化了水质。
最后,非法排污等行为的存在加剧了太湖水质堪忧。
部分企业、个人为了节省成本,存在偷排、倾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导致太湖污染程度加剧,水质更加堪忧。
二、保护水生态的重要性首先,保护水生态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太湖水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类鱼类、水鸟等。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生物将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其次,太湖水质的恶化对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太湖水源地的水质下降将直接影响到苏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居民饮用水安全。
此外,农田灌溉水源的水质下降将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降低农业产量。
最后,保护水生态对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太湖作为旅游景点备受游客青睐,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水域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保护水生态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同时也有助于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
综上所述,苏州市太湖水质堪忧的问题亟待解决。
保护水生态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事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大局。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增强法律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太湖水生态,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课程论文学院 xxxxxxxxx 专业水文水资源工程年级 xxxx级学号 xxxxxx 姓名 xxxxxx目录1引言 (2)2我国湖泊水质概况 (3)2.1水污染情况 (3)2.2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4)2.21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概况 (4)2.22“三大湖”水体富营养化情况 (4)3本文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 (5)3.1太湖自然状况 (5)3.2太湖水环境状 (5)3.2.1污染原因以及来源 (5)3.2.2太湖治理 (6)3.2.3太湖水质变化过程情况 (7)4结语 (9)太湖水环境问题摘要: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以及治理情况。
结果表明,经过治理,太湖流域的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早期的中度富营养化转变为现在的轻度富营养化。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环境、水污染、富营养化1引言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从两者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水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2我国湖泊水质概况2.1水污染情况表1-1个湖泊水质监测情况通过分析整理历年水利部水资源公报,整理了1998-2011年各湖泊水质监测评价情况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2003年以前,我国湖泊水体污染严重,约占评价总数的50%;自2006年后,劣Ⅴ类水质开始大量减少。
②Ⅲ以上水质比例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至2011年,这类水质约占监测水质的一半。
③从各年监测湖泊总数来看,2003年开始大量增加,约为以前所测总数的2倍,至2011年,全国湖泊监测总数已达103个。
2.2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2.21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概况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工农业排放的废水成为湖泊水体中重要的污染来源。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浅水湖泊集中的区域,这些浅水湖泊发育在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上,由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营养盐演化密切相关,因此大部分湖泊自然营养本底较高,即使在没有人类活动大量输入营养盐的情况下,随着湖泊的自然演化,其营养水平也会达到较高水平。
因此,长江中下游湖泊在近代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普遍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
2.22“三大湖”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表2-1国家重点治理“三大湖”水体富营养化情况3本文研究目的以及研究对象太湖流域是中国最先进行经济改革开放的区域之一,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13%以上11。
不过,快速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特别是太湖水污染,研究太湖水污染问题有助于解决或避免全国其他地区的水污染问题。
太湖水污染只是中国水污染严峻形势的一个缩影。
因此本文以太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分析太湖水质状况、污染情况、以及治理现状。
3.1太湖自然状况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流域面积约36895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22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6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398立方米和727 立方米。
流域河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水面总面积约 5551 平方公里,水面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湖泊共有189个,湖泊面积4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
流域内河道总长约 12 万公里,河网密度 3.3 公里/平方公里。
出入太湖河流228 条,其中主要入湖河流有武进港、陈东港、殷村港、长兴港、西苕溪等 22 条;出湖河流有太浦河、瓜泾港、胥江等。
是典型的平原大型浅水湖泊。
3.2太湖水环境状3.2.1污染原因以及来源太湖水污染可以分成两类:工业点源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
1.工业点源污染自 1980 年起,太湖流域的工业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与电器制造行业。
到了 90 年代,太湖流域优先发展重化工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
同时,纺织等传统的行业在太湖流域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养殖面积有所压缩。
在 1980 年太湖流域工业总产值是 1.335 亿元,工业增加值 483 人民[15]。
1990~1995 年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 22.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0%[16]。
到了 2000 年工业总产值 18.601 亿、增加值 4.710 亿元[17]。
太湖流域的工业发展造成了大量水污染,使水质快速下降。
目前,太湖流域排污企业主要涉及化工、制浆造纸、木材、电镀、制革、医药、中药和电子行业。
上述的行业不仅仅排放污染物,而且它们都属于高耗水行业。
太湖西岸有几百家化工企业,即所谓的“化工之乡”。
该企业排出的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的,里面含铬、汞、镉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
2. 面源污染:农业污染面广量多由于工业点源多、地域广、数量大,所以源自化肥肥、农药、农用薄膜、畜牧养殖以及农村生活等的农业面源污染成了地区污染治理的盲点[18]。
实际上,农业面源水污染才是太湖水最严重的污染。
一是太湖流域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使得氮磷含量不断升高;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是太湖湖网围养殖面积严重超标,但由于畜禽粪尿的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所以结果是把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或间接地排入太湖;另外来自农村的生活废水与废物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3.2.2太湖治理1、相关政策关于太湖治理,早在1982 年江苏省政府就制定了《太湖水源保护条例》,它是最早的关于太湖水污染的法律,但该条例很笼统,是一部难以执行的法律。
接着例如1996 年制定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更具体更有效,但它并不完美,还有很多弊端,例如怎样处理旧企业等问题。
直到2007 年 5 月底暴发的太湖水危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国务院要求,为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改善太湖水环境质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紧急编制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2008年5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并付诸实施。
五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治理初见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基本实现了方案确定的近期治理目标。
2、具体措施⑴应急措施。
监测预警:卫星遥测、自动监测、人工巡测,监测预警日报、应急快报制度;蓝藻打捞和资源化利用:蓝藻打捞、藻水分离和资源化利用的一体化技术;供水保障:建设第二水源地,区域供水管网互连。
⑵长效措施。
工业污染治理: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等6个重污染行业提标改造;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业污染治理:化学农药、肥料减施,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畜禽养殖场达标治理等湖体和入湖河流整治,疏浚清淤、生态驳岸和护坡;生态修复。
⑶水环境监测监控。
启动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网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程,全流域将建设18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包括蓝藻预警浮标站);2008年建成75个,其中4个湖体浮标站,282个污染源联网监控;整合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控、蓝藻监控信息,建立水环境数据交换与共享。
3.2.3太湖水质变化过程情况1、太湖水质历史回顾“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江苏省有一首传统的名歌叫《太湖美》。
早期,太湖水干净,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当时,人们直接从湖里取水来喝。
然而,到20世纪70 年代末中国掀起经济改革,太湖流域这个著名鱼米之乡的经济改革与发展走在中国的前沿。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过于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忽视了环保。
这种眼光短浅的行为导致太湖水质迅速恶化。
70 年代末以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乡镇工业发展,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太湖。
此外,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
同时,太湖流域城市化不断地提高。
这种过度消耗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加上太湖流域的城市化,导致水质恶化。
20 世纪80 年代初,太湖开始出现蓝藻。
从1987 到2009 年,太湖蓝藻水华每年都发生。
太湖蓝藻水华1987 年 6 月在太湖北部(梅梁湾、竺山湾)初次爆发[19]。
在1990 年太湖蓝藻第一次大爆发。
当时蓝藻堵塞水厂取水口,使水厂停产或半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1.9 亿元[20]。
1987-1998 年间太湖蓝藻的最初爆发时间逐渐延后,但自1999 年起,太湖蓝藻的最初爆发时间逐渐提前[[21]]。
2000 年以来,太湖蓝藻爆发的持续时间有所增加[22]。
目前有些地区乎全年(3-12 月)都有发生[23]。
蓝藻水华在太湖的覆盖率也在逐渐增加。
例如,2003 年以来, 蓝藻水华开始向湖心扩散[24]。
此外,自2005 年起, 以前很少有蓝藻水华发生的贡湖湾也开始有大面积蓝藻覆盖[25]。
在2007 年,太湖蓝藻第二次大爆发。
2、改善后的太湖水质状况蓝藻爆发事件让人们意识到了太湖污染的严重性, 开始思考如何真正解决水污染问题。
在多年的治理下,太湖流域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下面通过3个表格简单介绍太湖近年来水质变化。
表3-1 2007~2012 年太湖富营养化指数变化情况统计在表3-1中,我们可以看到,自2007年以来,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到2009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营养状态从中度转为轻度。
表3-2 太湖主要水质指标年均浓度单位:毫克/升同样的,在表3-2中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太湖水体中各主要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相比2005年大大的降低了,这也是为什么从2009年太湖水体营养状态从中度降为轻度的主要原因。
表3-3 环湖河流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入湖浓度在表3-3中,列出了自2007年到2011年太湖周围来水的水质指标浓度。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同2007年比较,到2011年各太湖来水源的水质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知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氮磷含量过高,表中数据显示4个来水源的氮磷含量都大大的减少了。
4结语综上所述,太湖流域的“十一五”防治水污染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太湖治理任重道远,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太湖治理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2011-2015 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纳入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我们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江苏省政府的有效实施以及当地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太湖流域的水质状况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1]水利部.1998年水资源公报[R],1998年.[2]水利部.1999年水资源公报[R],1999年.[3]水利部.2000年水资源公报[R],2000年[4]水利部.2001年水资源公报[R],2001年[5]水利部.2002年水资源公报[R],2002年.[6]水利部.2003年水资源公报[R],2003年.[7]水利部.2004年水资源公报[R],2004年.[8]水利部.2005年水资源公报[R],2005年.[9]水利部.2006年水资源公报[R],2006年.[10]水利部.2007年水资源公报[R],2007年.[11]水利部2008年水资源公报[R],2008年.[12]水利部.2009年水资源公报[R],2009年.[13]水利部.2010年水资源公报[R],2010年.[14]水利部.2011年水资源公报[R],2011年.[15]胡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