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循环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昆虫生理学第五章循环系统ppt课件

昆虫生理学第五章循环系统ppt课件

从后向前
心脏
大动脉
血腔(头部)
围脏窦、腹血窦: 附肢
从前向后
背血窦
心门
四、昆虫血液循环的功能
1、控制血压:100~60 mm hg 2、调节体温: 3、运输:
第四节 血液的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又称血淋巴 hemolymph,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1、血细胞
来源:胚胎期: 中胚层 特点:不输送氧;
包围着各器官。 2、血浆
具有活跃的分裂和繁殖能力,并能够转化为浆细胞等 其他血细胞。主要功能是分裂补充血细胞。 浆血细胞:
一类形态多样的吞噬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异 物, 也参与成瘤和包被作用,是重要的防卫血细胞。 粒细胞:
是一类小型的颗粒细胞,由中性黏多糖和黏蛋白 组成。主要是起到储存盒代谢功能,并参与防卫。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昆虫开放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低,血量大,并随 着取食和生理状态的不同,其血液的组成变化很大。其主 要功能是运输养料、激素和代谢废物,维持正常生理所需 的血压、渗透压和离子平衡,参与中间代谢,清除解离的 组织碎片,修补伤口,对侵染物产生免疫反应,以及飞行 时调节体温等。昆虫的循环系统没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 由气管系统直接输入各种组织器官内,所以昆虫大量失血 后,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但可能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
珠细胞: 主要由中性黏多糖和黏蛋白组成。它由粒细胞发
育而来,有储存盒分泌的作用,没有吞噬功能。 类绛色细胞:

昆虫ppt课件

昆虫ppt课件

提供资源
一些昆虫可以作为食物来源,如 蝴蝶、蜜蜂的幼虫等。
人类对昆虫的认识与利用
科学研究
昆虫是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 重要研究对象,有助于人类了解
生命科学。
工业利用
如制作蜂蜜、丝绸、生物农药等。
文化价值
很多昆虫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被赋 予象征意义,如蝴蝶代表美丽和变 化。
保护昆虫资源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的保护
蝴蝶的翅膀
翅膀上覆盖着鳞片,色彩丰富 ,有红、黄、蓝、白、黑等色 ,并可形成各种美丽的斑纹和 图案。
蝴蝶的生活习性
蝴蝶幼虫通常以植物叶片为食 ,成虫则吸食花蜜或腐食。
蝴蝶的繁育
雌蝶通常在寄主植物上产卵, 卵孵化后成为幼虫,经过多次 蜕皮后化蛹,最终羽化成蝶。
蜜蜂
01
02
03
04
蜜蜂的种类
全球有超过30,000种蜜蜂, 其中约10种为家养蜜蜂。
01
02
03
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头部通常包括触角 、复眼和口器等器官,具 有感觉和取食的功能。
昆虫的胸部
昆虫的胸部通常分为前翅 、中胸和后胸三个部分, 是昆虫运动和呼吸的主要 部位。
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腹部是昆虫消化、 排泄和生殖的主要部位, 通常分为多个节段。
昆虫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昆虫通过雌雄交配,将受精卵产在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出幼 虫。
昆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昆虫有 助于保护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
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昆虫有 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福祉的保证
昆虫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等资源,同时也帮助 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繁育。
THANKS

《昆虫的内部器官》课件

《昆虫的内部器官》课件
在血窦中,血液可以暂时停留,等待被送往身体 的其他部分。
血窦还可以帮助调节血液的温度和pH值,以适应 昆虫体内的不同需求。
04 昆虫的排泄系统
马氏管
位置
马氏管位于昆虫的腹部, 是一对细长的管状器官。
功能
主要负责收集血液中的代 谢废物,并将其转化, 小管之间相互连接,形成 复杂的网络结构。
外周神经
总结词
外周神经是连接昆虫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和运动神经。
详细描述
外周神经分布在昆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负责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并将 脑部的指令传递给肌肉等运动器官,控制昆虫的运动。
06 昆虫的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
交配器
包括阳具、一对副性腺和由它们相连 接形成的射精管。其中,阳具是最主 要的部分,其形状和构造适合于交配 。
睾丸
产生精子的器官,通常呈球形,位于 腹腔背板下,由许多精巢小管组成。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雌虫的生殖器官,呈囊状,外面有卵壳腺,能分泌钙 质卵壳。
受精囊
位于雌虫的交配囊内,交配时雄虫的精子进入受精囊 ,供雌虫随时吸收。
产卵管
雌虫的交配囊内有一对产卵管,由若干环节组成,末 端有小孔通到外界。
生殖方式
两性生殖
肛门通过排泄孔开口于体外,排出的 物质主要是未被消化的残渣和排泄物 。
02 昆虫的呼吸系统
气孔
气孔是昆虫的呼吸器官,位于昆 虫的胸部和腹部,是昆虫与外界
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通常由两个半圆形或椭圆形 的孔洞组成,孔洞周围有瓣膜,
可以控制气体的进出。
气孔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呼吸作用 ,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气囊
气囊是昆虫体内的一种特殊器官 ,主要分布在昆虫的胸部和腹部

昆虫的PPT课件

昆虫的PPT课件
昆虫的奇妙世界
目 录
• 昆虫概述 • 昆虫的形态与结构 • 昆虫的生活习性 • 昆虫的生存环境与生态关系 • 昆虫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 • 保护昆虫与生态平衡
01
昆虫概述
昆虫的定义与特征
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生物,具有六足、无脊椎、身体分为头 、胸、腹三部分等特征。
昆虫的头部通常长有触角和复眼,用于感知外界环境和交流;胸部通常有三对足, 用于移动和抓取食物;腹部则包含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
等。
昆虫的繁殖与生长
01
02
03
04
Hale Waihona Puke 卵生昆虫这类昆虫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 ,如蝴蝶、蜜蜂等。
卵胎生昆虫
这类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孵化后 直接产出幼虫,如蚜虫、鼠妇
等。
幼虫生长阶段
幼虫经过多次蜕皮和发育,最 终化蛹或直接变为成虫。
成虫阶段
成虫具有飞翔、交配和产卵的 能力,通常寿命较短。
昆虫的迁徙与活动规律
昆虫的天敌包括鸟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捕食性昆虫等。它们通过捕食或 寄生等方式控制着昆虫的数量和分布。
共生关系
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如蜜蜂与植物之间的传粉关系、蚁类与 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等。这些共生关系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界的和谐发 展。
05
昆虫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 义
昆虫在农业中的利用
复眼
昆虫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 成,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 和方向。
口器
昆虫的口器是其取食器官 ,根据昆虫种类不同,可 分为刺吸式、咀嚼式和虹 吸式等。
昆虫的胸部
前翅
前翅位于胸部前方,质地 坚硬,主要作用是保护后 翅和身体。
后翅
后翅位于胸部后方,主要 用于飞行。

昆虫学第四章 昆虫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昆虫学第四章 昆虫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气门——气管在虫体两侧体壁上的开口。 气管——分粗细不等的主气管、支气管。 气囊——气管的局部膨大部分。 微气管——气管分支末端伸入组织的微细盲管。
.
(一)气管的分布和排列
【横向分布】伸向 背面的背气管,伸 向腹面的腹气管, 伸向中央的内脏气 管。
【纵向排列】连接气 门气管的侧纵气管干, 连接背气管的背纵气 管干,连接腹气管的 腹纵气管干,连接内 脏气管的内脏纵气管 干。
呼吸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系统( tracheal system)组成的。以气管进行呼吸是昆虫及其它 许多节肢动物的重要生理特征。
完整的呼吸作用包括: (1)虫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物理过程。即氧气 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2)能源物质被氧化产生能量的生化过程,又称细 胞呼吸。
.
一、呼吸方式
.
(二)气门 由体壁内陷形成,一般具有10对气门,胸部
2 对气门,位于中胸和后胸的前端,腹部有8对气 门,分别位于第1~8腹节。
.
全气门式:具10对有效气门,中、后胸各1对,腹部第1— 8节各1对。如蝗虫。
周气门式:具9对有效气门,中胸1对,腹部第1 — 8节各 1 对。如鳞翅目幼虫。
半气门式:具8对有效气门,中胸1对,腹部第1 — 7节各 1对。如蕈蚊科幼虫。
辅搏动器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
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昆虫的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除少数昆 虫(如摇蚊幼虫)因含血红素而呈红色外,大多数呈黄 色、橙色或蓝绿色。
血液一般占虫体容积的15%一75%。 血浆浸浴着所有组织和细胞,水分占85%左右。 血细胞约占血液的2.5%。
.
第六节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

昆虫的呼吸系统1 ppt课件

昆虫的呼吸系统1 ppt课件

◆昆虫气管分布模式图◆ 体躯侧面透射,示气管干
昆虫的呼吸系统1
昆虫的呼吸系统1
功能
通风作用 增加浮力 促进血液循环 利于器官膨大或缩小
昆虫的呼吸系统1
周气门式(peripneustic) 9 对有效气门(家蚕)
半气门式(hemipneustic) 8对有效气门(蕈蚊幼虫)
2. 寡气门型:具1—2对有效 气门

前4对进气 后6对排气
气管中气流方向
竹节虫:后

胸部气门排气 腹部气门吸气
两端气门式(amphipneustic) 2对有效气门(蝇蛆)
后气门式(metapneustic): 1对有效气门(孓孓)
前气门式(propneustic): 1对有效气门(蚊蛹)
3. 无气门型(apneustic):无有效的气门
(二)气门的结构
最简单的气门仅是气管在 体壁上的一个开口,称气管 口(tracheal orifice),它是体 壁内陷形成气管后留下的原 始孔。
第十四章 昆虫的呼吸系统 ( respiratory system )
昆虫的呼吸系统1
第一节 气管系统
{气门
气管系统 气管、支气管、微气管 气囊
昆虫的呼吸系统1
{底膜(basement membrane)
组织结构 管壁细胞层(epithelium) 内膜(intima)
精品资料
螺旋丝(taenidium):内膜局部加厚,可增强气 管的强度、弹性,利于气体交换。
昆虫的呼吸系统1
昆虫的呼吸系统1
{ 气体在气管里的传送 通风 扩散
一、气体的扩散 体躯较小或行动缓慢的昆虫,单靠气体的扩散作
用就能够满足呼吸的需要。{ 气体扩散来自浓度梯度 气流压力梯度

昆虫生理学基础—昆虫的循环系统概述

昆虫生理学基础—昆虫的循环系统概述

2,血糖:
海藻糖 Trehalose 优点:它具有保护生物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
在脱水、干旱、高温、冷冻、高渗透压及有毒试剂 等不良环境条件下活性免遭破坏的功能。
由于海藻糖具有广泛而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广泛受到各个国家的密切关注,以致引发了世界性 的海藻糖研究和开发热潮。
海藻糖,海藻糖作为血糖对昆虫的开放式循环非常有利。
血液的组成和物理性状
昆虫的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除少数昆虫(如 摇蚊幼虫)因含血红素而呈红色外,大多数呈黄色、橙色 或蓝绿色。昆虫的血液一般占虫体容积的15%一75%。 一、血 细 胞
血细胞(Hemocytes)指悬浮在血浆中的游离细胞,约占 血液的2.5%,昆虫血细胞种类常因观察方法的不同而有较 大的差异,但最基本的血细胞可分为6类:原血细胞、浆 血细胞、粒血细胞、珠血细胞、类绛色细胞和凝血细胞。
通常位于触角、翅和附肢的基部或内部,一 般不与背血管相连,他们由含肌纤丝的薄隔所组 成,有膜状、瓣状、管状或囊状等多种形状。
三、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是昆虫体内不断分化并释放
血细胞的囊状构造,周围有膜包被,膜囊 内有相互交织的类胶原纤维和网状细胞。
造血器官只在幼虫时期存在,到成虫时期就会 消失。
在不同的昆虫中,造血器官的位置也不同: 1,膜翅目幼虫的造血器官位于胸部的脂肪体附 近。 2,鳞翅目幼虫的造血器官位于翅芽周围。 3,双翅目幼虫的造血器官位于大动脉上
5,其他: 非肽类的激素、色素、有机酸、多元醇、神
经调节物质以及消化道吸收和共生菌合成的其他 物质。
心脏的搏动与血液循环
昆虫的血液循环主要靠心脏和辅搏器的搏动以及膈 膜和肌肉的运动来完成。
一、心 搏 昆虫的心脏由单细胞层的心肌所组成,里面为一 层很薄的基膜,外周是结缔组织构成的围膜。昆 虫的心脏是肌原性的,它不受神经的支配,可自 发产生动作电位引起收缩,随后由心脏壁的弹性 产生舒张,从而进行有节律性的搏动。

昆虫生理--1

昆虫生理--1
昆虫生理学
主要研究昆虫体内各组织、器官和生理系统的解剖学、 组织学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从而揭示昆虫的生命现象和机 能规律。 昆虫的各种生命活动和行为、习性等,均与其内部器 官的构造、生理机能、代谢作用,以及由神经和激素调控 的内部各生理系统的相互联系与协调密切相关。昆虫种类 繁多,内部器官的构造和新陈代谢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了解其内部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生理机能,对分析昆虫的 行为习性、生态适应及有效地开展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等,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尿酸:含氢少、溶解度低 与食物残渣混合排出、单独排出(蛹便)
其他排泄器官: 消化道 体壁(含氮代谢物、蜕、皮细胞分泌物)
• 贮存排泄:
血液中的一部分代谢产物可被某些器官和组织吸收并
贮存起来并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现象。
围心细胞:中胚层
脂肪体(尿盐细胞) :中胚层、解毒(杀虫剂)
直肠及其排泄生理
隐肾
第五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功能:移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维持体内水分 和盐类的平衡,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马氏管--外胚层 位置:中后肠交界

第一节 马氏管及其机能
一、马氏管的数量和表面积: 种间、同种昆虫因发育阶段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排泄面积差异不大,一般马氏管的数目与其 长度成反比。因而并不致影响其排泄效能。
组织结构:内膜、肠壁细胞、底膜、纵肌、环肌、围膜
二、中肠(胃)
前端--前胃或食道
后端--马氏管 来源:内胚层 • 功能:消化、吸收 • 胃盲囊:增加表面积、 扩大容积、滞存共生物 • 组织结构: 围食膜、肠壁细胞、
底膜、环肌、纵肌、围膜
肌肉层较薄,营养物质、 水分和无机盐渗入血淋巴。
几丁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心脏的搏动
➢ 心脏的搏动:配合、有节律
①心脏的波动有节奏、规律化(心翼肌和心脏肌 收缩与扩张); ②背、腹膈有规律地波动; ③辅助的搏动器官有节奏地起作用。
精品课件
➢ 心脏搏动的测定:
搏动率:每一分钟内波动的次数。 波动速度:血液流动的流速。 跳动一次有三个阶段:收缩期、舒张期和休 止期。
※心脏起源于中胚层,多数昆虫的心脏仅局 限于腹部内,少数昆虫如蜚蠊和铗尾虫等 的心脏伸达胸部内。它是保持血液在体内 循环的主要器官。
精品课件
➢ 背血管在构造上变化比较大,但大致可以分 为以下3个基本类型:
直管型,没有明显的膨大部分和分枝,有的 在前段有一两个部位产生局部扩大,如肥螋和衣鱼的 背血管。
➢ 组成:两段
动脉:是背血管前段细而不分室的部分,没 有心门,也没有翼肌与膈膜相连,前端开口 入头腔,后端连通第1心室,是引导血液向前 流动的管道。
心脏: 是背血管后段呈连续膨大的部分, 每个膨大部分称为心室,每个心室两侧常有1 对心门,心室两侧有扇状背横肌即翼肌与膈 膜相连。
精品课件
※ 心门是血液进入心脏的通口,其边缘向内折入形成心 门瓣,当心室收缩时,心门瓣关闭,迫使血液在背血 管内向前流动;当心室舒张时,心门瓣打开,血液从 体腔流入心室。就这样,心室由后向前依次收缩,促 使血液在背血管内由后向前流动。
➢ 阻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敌捕食
昆虫利用血液中某些特殊化合物或反 射性出血来阻止天敌捕食。如有些带有警戒色 的昆虫,其血液中往往含有厌食或有毒的化合 物,使天敌厌恶而免遭捕食,这些化合物有的 来自食物,有的是自身合成的。
精品课件
➢ 贮存营养和运输作用
昆虫血液内除了有足够的水分外,还含有丰富 的离子、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这些营养物质可通过血 液循环输送到各组织、器官、昆虫血液最突出的运输功 能是把没有管道组织的内分泌激素输送到各个靶器官或 靶细胞,以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
精品课件
➢ 影响因子:
心搏的速率因虫种、性别、发育阶段、生理代 谢的强弱、环境条件和化学毒物的影响而变化。
龄期:低,快;高,慢。 代谢速率。 温度有关:温度对心搏的影响最大。 CO2含量有关:高,快;低,慢。 光照对心搏也有影响。 不同的药物种类,对心脏的影响程度和规律也不同。此外,
Na+、K+、Ca2+对心搏的速率也产生很大影响。
高等动物
昆虫
组成成分:50-60%血浆 97.5%血浆(血清,水, (血清, 水,球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
40-50%血细胞(红血球, 2.5%血细胞(白血球,
白血球,血小板)
血小板)
酸碱度 PH=7.5
PH=6.0—7.5
比重 1.05-1.06
1.02-1.06
渗透压稳定
不稳定,变化大
精品课件
➢ 在腹面血流经生殖器官、产卵器、口器等处流回 心脏。
足部的血液循环通过基部的辅搏器,并借助 于足的运动和内部膈膜完成,从腹面流入,背面流出。
➢ 昆虫的血液循环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激素的调节下 进行的。
4.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昆虫血液的特点 ➢ 血液的组成 ➢ 血液的功能
精品课件
4.1 昆虫血液的特点
4.2 血液的组成
昆虫的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 部分,除少数昆虫(如摇蚊幼虫)因含血红素 而呈红色外,大多数呈黄色、橙色或蓝绿色。 昆虫的血液一般占虫体容积的15%-75%。
精品课件
4.2 血液的组成
➢ 血细胞
血细胞指悬浮在血浆中的游离细胞,约占血液 的2.5%。血细胞在胚胎发育时由中胚层细胞游离分化而 来,在胚后发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受伤或感染的情况 下,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补充,亦可通过造血器官或造 血组织来补充。
(6)凝血细胞
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非常脆弱的圆形或纺锤 形细胞。质膜无外突,但常有细微的皱纹,胞质透明, 细胞器少,核较大,常偏离细胞中央,外貌呈车轮状。 凝血细胞由粒血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功能是凝血和防 卫。
➢血 浆
是指体腔内浸浴着所有组织和器官的稍带粘 滞性的循环液体,是胚胎时就充满体腔内的一种组织 液,约占血液总量97.5%,比重在1.012~1.070之间。 血浆的化学组成因昆虫的种类和龄期而有差异,但主 要含有水分、无机盐、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糖类 等物质,另外还有少许的气体、有机酸和激素。
(2)浆血细胞
是一类形态多样的吞噬细胞,典型的呈梭形,核 较小,位于细胞中央,质膜通常向外形成多种外突。浆血 细胞在各种昆虫体内通常都是优势血细胞,并可转化为粒 血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异物,同时也参与包被和成 瘤作用,因此是重要的防卫细胞。
(3)粒血细胞
是一类普遍存在并含有小型颗粒的圆形或梭形血 细胞,核较小,位于细胞中央,质膜通常无外突。粒血细 胞可分化成其他类型的血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贮存代谢, 此外还参与防卫作用。
球茎型,后段排列呈一连串球茎膨大,如直 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背血管。
分枝型,在直管型的背血管上着生有成对的 分枝管,如蜚蠊的背血管。
2.2 辅搏器
辅搏器是昆虫体内辅助心脏进行血液循 环的结构,通常位于触角、翅和附肢的基部,由含肌 纤维的薄隔所组成,有膜状、瓣状、管状或囊状等多 种形状。隔着薄隔的收缩,驱使血液流入远离体躯的 部位。如蝗虫的触角末端,蚜虫的胫节基部,都有辅 搏器。
主要内容
➢ 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 ➢ 循环系统的基本构造 ➢ 心脏的搏动与血液循环途径 ➢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实践意义
精品课件
1. 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
高等动物
昆虫
封闭着,严密的静脉系统 开放式,无严密的静脉系统
执行气体交换,血液携带O2,不带O2,与呼吸关系不密切,
与呼吸关系密切
只携带营养物质和激素。
精品课件
➢ 机械作用 昆虫血液可传递由身体某一部位收缩
而产生的机械压力,有助于昆虫脱皮、羽化、 展翅、卵孵化和呼吸通风。
精品课件
5. 实践意义
农药由血液运输到神经的靶位上。 (1)破坏血细胞→病变。 (2)血液循环途径→影响心脏搏动。 (3)用药时间的选择:低龄,高温。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昆虫的细胞种类常因观察方法的不同而有较大 差异,但最基本的血细胞可分为6类:原血细胞、浆血 细胞、粒血细胞、珠血细胞、类绛色细胞和凝血细胞。 另外,浆血细胞还常常发育成足血细胞和蠕血细胞。
(1)原血细胞
是一类普遍存在的椭圆形小血细胞,细胞核很大, 位于中央,几乎充满整个细胞,核质比一般为0.5-1.9。质 膜无突起,胞质均匀。原血细胞无吞噬功能,但具有活跃的 分裂增生能力,并能转化为浆血细胞,主要功能是通过分裂 来补充血细胞。
第十二章 昆虫的循环系统
精品课件
昆虫的循环系统属开放式,不像哺乳动物那样 具有与体腔完全分离的分级网管系统,它的整个体腔就 是血腔,所有内部器官都浸浴在血液中。
昆虫的血液兼有哺乳动物的血液和淋巴液的特 点,因此又称“血淋巴”。
昆虫的循环系统没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由气 管系统直接输入各种组织器官内,所以昆虫大量失血后, 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但可能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
精品课件
2. 循环系统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推动血液流 动的背血管及辅搏器,但背膈和腹膈也进行有节 奏的收缩活动,使血液沿着一定方向流动。
精品课件
2.1 背血管
➢ 来源:动脉起源于外胚层,心脏起源于中 胚层。
➢ 位置:消化道上方,背血窦中。末端封闭, 前端开口,开口在头腔内。
精品课件
✓ 溶菌作用 血浆中的溶菌酶或裂解蛋白能直接作用于 病原物,使其细胞溶解。
➢ 解毒作用
各种外源毒物进入血腔后,能与血腔中
的凝集素和和非专一性酯酶结合,使毒物分解,
或被血细胞摄入,通过胞质中的各种酶进行降解
或贮存在脂滴内,减少体内的有效浓度。如用亚
致死剂量的“六六六”处理昆虫,血细胞数明显
增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2 辅助的搏动器官
➢ 独立的辅助搏动器官(触角,翅,足)
精品课件
3.3 血液循环的途径
先从背血窦中血液开始,最后一个心室开始。 昆虫的循环系统虽是开放式的,但血流仍有一定的方向, 可以分为背面、侧面和腹面3条主流。
精品课件
➢ 在背面心脏舒张,血液由心孔进入心脏。在 背血管中,血液由后向前流动的:
其中一部分血流经由排血心孔和各体节侧 血管,离开心脏进入体腔。
其余部分进入头腔,分成两股,一股被 触角辅搏器压入触角,从触角腹面进入, 背面流出;另一股则在翅内循环,从前半 部流入,后缘流出。
➢ 在侧面血液流入内脏和附属器官。
具腹膈的昆虫,由于腹膈的搏动使血流导入 腹血窦,大部分的血液则由前向后流回心脏。
精品课件
4.3 血液的功能
昆虫血液的功能相当于脊椎动物血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3者的功能。血细胞相当于脊椎 动物的白细胞。 ➢ 止血作用
昆虫止血是在伤口处形成凝血块,以防血液流出 和病菌侵入。根据昆虫形成凝血块的能力和方式,可将 止血作用分为4种类型。
精品课件
➢ 免疫作用
昆虫免疫不同于高等动物,没有诱导 产生高度专一性抗体的血淋巴系统,其免疫机 制主要有血细胞的吞噬、成瘤和包被作用及经 诱导产生抗菌肽的杀菌作用。
✓ 吞噬作用 当少量单细胞病原物如细菌、真菌、原虫 以及病毒等侵入血腔时常发生吞噬作用。吞噬作用主 要由浆血细胞、粒血细胞参与,包括识别、摄入和消 化过程。
✓ 成瘤作用 当小型病原物大量进入血腔时,常发生成 瘤作用。
✓ 包被作用 当较大的病原物(如线虫、寄生物及较大 的原虫)侵入血腔时,就会发生包被作用,这是隔离 大型病原物的一种有效的免疫机制。
(4)珠血细胞
是一类含有较多大型膜泡的圆形或卵形血细胞, 核小,常偏离细胞中央,且不易看清楚。胞质中的膜泡 使质膜呈波浪形或梅花形隆起。珠血细胞由粒血细胞发 育而来,具有贮存和分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