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孔氏家谱考略

孔氏家谱考略 《孔子世家谱》是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谱牒之冠,是世界上连续传承时间最悠久,记录最完整,资料最详谨,内容最广泛的家族谱牒。2005年,《孔子世家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孔氏族谱虽然最早由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刊行于元丰八年,迄今已有九百三十三年,但是孔氏世系早已散见于各种史籍和官方谱碟及孔氏著述。如《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汉书·孔光传》、《后汉书·孔僖传》、《后汉书》太子贤注、《南史·孔愉传》、《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有被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义庆《世说新语》所引用的《孔氏谱》及唐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今已亡佚)。孔氏家学著作《孔子家语》、《孔丛子》记载孔氏家学渊源和世系传承。 这些史料也同时佐证无论官修还是私修均有孔氏家谱历代相承并广泛流传。孔宗翰创刊孔氏族谱就是凭依家传古谱而作。但是此古谱只是记载袭封嫡长一系,所以他感叹“吾族家谱,但次承袭一人,疏略之敝,识者痛之。盖先圣之后,于今千五百余年,世有贤俊,苟非见于史册,即后世泯然不闻,是可痛也。”于是他搜集史料,汇集成册,“用广流传”。从前面史料内容看早期孔氏族谱并非仅仅限于袭封一系,而是记载很多旁系孔氏如《孔氏谱》载会稽孔氏,《宰相世系表》记有下博孔氏。 孔宗翰元丰谱之后,孔氏族谱刊修不断,如:南宋绍兴谱(南宗)、南宋景定谱(南宗)、元大德阙里世系图(北宗)、元天历谱(南宗)、元中兴重立宗支图(北宗)、元至正谱(南宗)、明洪武谱(南宗)、明成化谱(南宗)、明天启谱、清顺治谱、清康熙谱、清乾隆谱、民国谱直至2009年。另有收录孔氏世系和闻达子孙的《东家杂记》、《孔氏祖庭广记》、《阙里志》和《阙里文献考》。 纵览孔氏不同历史时期的家谱,从内容到体例是逐步发展,由简单粗略渐次充实完善,以致成为今日详尽完备的煌煌巨著,不愧为世界谱碟之冠。 下面就从家谱的名称、内容、体例、世系等方面对不同时期的孔氏族谱进行比较以说明孔氏族谱的演变发展脉络。 一、名称 孔宗翰元丰八年所纂孔氏族谱名为《阙里谱系》(一曰《阙里世系》)。阙里为孔氏祖居,所以往往用“阙里”代指孔氏家族或孔氏大宗。根据历代家谱序言可以看到《阙里谱系》一直沿用到元天历二年五十三代孔涛所续修的孔氏家谱(五十四代孔思模《东家举要序》言:“涛公乃祖述练塘旧谱,手编成书,锓梓以传,仍题曰《阙里谱系》。”)元至正五十四代孔思朴再次续修或仍然沿用《阙里谱系》(通议大夫兵部尚书鄱阳周伯琦谱跋云《阙里世谱》恐只是对孔氏族谱的通称,而非实际谱名。) 元延祐三年五十四代袭封衍圣公孔思晦作孔氏宗支图,命名为《中兴重立宗支图》,明洪武八年五十四代孔思模诚恐自己续修孔氏族谱有所僭越,题曰:《东家举要》。明朝成化谱封面题名已脱落,只用标贴曰“孔氏宗谱一本吏房发还毋错”,或其谱名为《孔氏族谱》。因其续修者未有再纂写序跋无从确认。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载明朝永乐七年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因有孔末后裔企图以伪乱真而再次刻立《孔氏世系》碑。《曲阜志》载明朝六十一代孔承懿续修家谱,名《孔氏新谱》,已亡佚。《阙里文献考·孔氏著述》称“厥后时有増辑,然书只抄录,未有刻本。” 明朝天启二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率六十一代孔弘颙、孔弘颢等刊印族谱,定名《孔氏族谱》。清朝雍正十年六十六代衍圣公孔兴燮与六十五代孔衍淳纂修族谱,依旧定名《孔氏

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

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测试历

2017-2018年度上学期林口林业局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其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4、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5、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诏”(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诏”)负责起草。 这一变化( ) A.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 C.削弱了宰相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 6、下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胡惟庸集团 C.宦官集团 D.宰相制度 8、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下列内容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D.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9、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 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0、下图为《孔子世家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 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 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毫米,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毫米,均是我国雨量最少的地方。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每年季风退时间的迟早和雨带在某一地区停留时间的长短都使得每年的降水量出现差异。一般说,降水量多的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反之,变化就大。我国降水变化最小的地区在云南南部,全国降水变化最大的是西北干旱地区。 影响我国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其中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因素影响的主要是局地降水分布,而、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是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进而影响降水分布。我国雨带的推移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季节移动趋势是一致的,即我国的降水很大程度上受到副高的控制。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有的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北进速度快,则会出现南旱北涝的情况,有的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弱,长期在低纬度徘徊,则会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 2.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东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线800mm,西北非季风区<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

孔氏家谱

先儒修谱论 程子曰: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致堂胡氏曰:谱谍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颠倒无据或妄委其姓氏,古人户贯而混,亡宗支,何上托汉婿,而骨姓刘以朱耶,而附李属籍者也。 五峰胡氏曰:甚矣!谱之不可作也,谱谍作照而穆有序,而亲疏不遗,百世之下犹足,以知其一本,而万殊谱谍不作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识如途人者先矣! 景濂宋氏曰:甚矣,谱之难稽也,君子当尽其心于所,不知信其心于所,可古人有古,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新安程氏曰:扑之修要在明一本而浚其源,所以尊祖敬宗也!究万派而清其流,所以别亲疏之远近也!辨隆杀之等,别亲疏运近之识尊卑之次次弟也,行吉凶庆吊之礼,敦孝友睦姻任恤之行,所以崇宗族之典礼也。 兆溪陈氏曰:凡作谱者为祖宗重也,人之重乎,祖宗则所存,惟仁而匪仁。不存所行,为义而匪义,不行恐得罪于祖宗也。 深山董氏曰:先祖有善而弗明,日不智,而弗佛日:不仁,止谱之由作也。 白涯彭氏曰:谱之保姓受氏也,天子赐之,司农协之,宗法已联属之,而后孝弟之,教成朝廷之,势尊天下之,家正保族者,保天下之道也,个保其族而天下治矣。 山谷黄氏曰:世之巨族者。微有谱则失其所从也,考其所由分世日益远,族日益繁,必至于不想维而昭穆之辨淆矣。 一峰罗氏曰:自宗法废而谱乘兴矣,其本之所出尊尊也,别其支所由分亲亲也,尊尊亲亲只道尽而族之,大本立也。 孔氏家谱 【简介】 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孔氏宗族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从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 孔氏历代修谱都非常严格,明天启年间修谱规定义子不能入谱,违者重究。清康熙时修谱,规定更加详细: 1)凡不孝、不悌、犯义、僧道、邪巫、优卒、贱役等,都被认为是“辱祖玷宗,丧名败节,皆不准入谱”; 2)因修谱都是集资,所以规定族人每丁交银八分,违者不准入谱; 3)孔氏子孙不仅行辈字有一定规定,即使用字亦随行辈而定,不准乱用。修谱时,如有不依规定乱取用者,必须改正,否则不得入谱。乾隆甲子修谱除继承康熙时的规定外,又提出凡“养异姓为子、赘婿冒姓、子随母嫁携来同居”者,亦不得入谱。对以上各方面,不仅各户头要认真作保证,而且还发动族人知情者履行检举之责。 在孔氏宗族中,除大宗主衍圣公主持纂修的全谱外,各户、各支派还有自己纂修的小谱或支谱。这些谱牒各具特色,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比如,《林前户支谱》记载了

【天津市河东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天津市河东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轧.(yà)咋.(zhà)舌攀缘.(yuán)根深蒂.(dì)固 B.劲.(jìn)旅睛.(jīn g)纶告罄.(qìn g)佳.(jiā)言懿行 C.消弭.(mǐ)褒.(bāo)扬阑.(lán)珊稗.(bài)官野史 D.驽.(nú)钝昵.(nì)称强.(qiǎn g)颜阴谋鬼.(g uǐ)计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将道德自律深深地______于人心之中,而非借助于外在的制度。中国人自古以来无不______地传承着自己的“道统”。______世界哪里都不理想,人也可以有理想,依然可以在道德践履中生发出精神的快乐。 A.积淀身体力行即使 B.沉淀身体力行虽然 C.积淀事必躬亲虽然 D.沉淀事必躬亲即使 3.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荷兰教师喜仁龙在瑞典国家博物馆发现了许多中国绘画作品,使他后来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B.《孔子世家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谱系最完整的族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已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C.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首次引入的人工智能答题机器人“汪仔”,是由搜狐历时9个月,投资约4000多万元打造而成的。 D.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已经取得的票房佳绩,不能盲目乐观。春节档一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忽然飙高的票房或与“票补”有关。 4.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下列从早到晚的时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平旦、日中、隅中 B.鸡鸣、食时、黄昏、日昳 C.日昳、食时、夜半、人定 D.鸡鸣、日中、黄昏、人定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孔子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重建。他把家庭的模式,扩大到整个社会结构。本来,研究社会结构是政治家的事情,一般老百姓不会关心,也缺少思考的资源。没想到孔子创造了一个可亲可爱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把人人都能体验的家庭生活方式当做一个象征体,推而广之,使宏观政治问题变成了家庭问题的放大,使一般民众也具备了思考的基点。后来孟子也用了这个思维模式,推己及人,推小及大,借由普通民众能够感受到的境遇,来设想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在一般中国人看来,家庭的血缘伦理是自然的,难以动摇的,不能在父子、兄弟的尊卑关系之间有任何苟且。由此扩大,政治也渐渐变

中国的气候(知识讲解)

中国的气候(知识讲解)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气候和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主要气候灾害原因及分布。 复习建议 掌握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以及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清单 冬季:南北温差,主要是受、地形以及 的影响 1.气温分布 夏季:南北普遍,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空间:从向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2.降水分布 时间:降水集中在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3.气候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大太阳辐射大气环流高温 2.东南西北夏秋 3.季风复杂多样 考点聚焦 气温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典型例题】 例题1 读〝我国南部部分省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以下图),回答下题。 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③地形因素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中有5条28℃等温线,其中3条呈封闭状,分别在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海南岛五指山周围,必然是受地形影响所致;另两条中一条沿海岸线分布,另一条基本与海岸线平行,说明这两条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影响。 答案:B 例题2 以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 A、夏季普遍高温,温差小 B、夏季普遍寒冷,温差大 C、冬季普遍寒冷,温差大 D、冬季普遍低温,温差小 2.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天气状况 考点: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答案:12.A13.A 试题解析:12.13.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所以A正确。 解析:第1题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由四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判定,甲为海口,温差最小,丁是哈尔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且温差最大,乙图,冬季气温在0℃以上。 第2题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形成四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所以A正确。 答案:1. A 2. A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特征成因气候类型冬、夏气温特征及成因温度带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干湿地区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温度带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成因:①纬度因素;中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冬季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短,所以北方温度越低;②冬季风因素: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时特别寒冷。 (2)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成因:夏季虽然越往北太阳辐射角越小,辐射越弱。越往北白昼(日照)时间越长,累积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所以北方的夏季温度也较高。 (3)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1)降水地区分布规律:降水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际变化大。 中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中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中国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成因 (1)中国主要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1)多特殊天气 寒潮:时间:冬半年,影响:寒潮南下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梅雨: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 台风:时间: 5-10月,影响: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登陆后,带来得雨水能够缓解旱情。 沙尘暴:时间:春季,范围:北方时间:夏初,范围:江淮流域。地区。 (2)多旱涝灾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

内孔与外孔 南宗与北宗的渊源

内孔与外孔南宗与北宗的渊源 内孔外孔 周时除孔子孔姓外,还有卫国孔姓、陈国孔姓、郑国孔姓等。公元442 年,南北朝刘宋文帝诏令蠲免孔景等五户的课役,专司林墓洒扫。孔景等本不姓孔,因随主改姓,称洒扫户。 五代后梁乾化间,公元913 年,孔景后人孔末乘时不纲,欲冒圣裔,潜通乱民残灭曲阜孔氏,并弑四十二代宗子孔光嗣。那时孔光嗣的儿子孔仁玉出生才九个月,幸好其母张氏抱回外祖家,幸免于难。 后至公元930 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鲁人将孔末夺爵之事告于官。朝廷杀孔末,孔仁玉袭爵,被朝廷授予县主薄,后封文宣公,后来的二十派六十户皆仁玉一人之后,所以称为中兴祖。然孔末之孙仍屡冒圣裔,而屡被清除。而孔仁玉的外祖家则成为孔家的世代恩亲,世称张姥姥。 传说将张氏讹为保姆,纯属民间演义。 南宗北宗 南宗的世系 据《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一书载: 孔氏南宗世系由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开始,第

四十九代孙孔玠,字锡老,端友弟端操子,过继于端友为嗣。 第五十代孔搢,字季绅,玠子。 五十一代孔文远,字绍先,搢子。 五十二代孔万春,字耆年,文远子。 五十三代孔洙,字思鲁,一字景清,号存斋。万春子。 元至元十九年(1282)世祖忽必烈议立孔子后,众臣皆以寓衢者为大宗。遂召衍圣公孔洙赴阙,欲令其载爵回曲阜主持奉祀。孔洙以先世庙墓在衢,不忍离去,毅然让爵于曲阜宗弟孔治,并以母老为由,乞求南还。世祖赞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拜孔洙为承务郎、国子监祭酒兼提举浙东学校,给俸养廉,并予护持林庙玺书。正宗之罢封自此始。 第五十四世孙孔思许,先名公许,字与道。孔洙无子,以孔传(即孔若古)六世孙孔津长子思许为嗣。 五十五世孙孔克忠,先名宏,字信夫,一字献夫。思许亦无子,以兄思栗子克忠为嗣。五十六世孙孔希路,又作希辂,原名希鲁,字士正,克忠子。五十七世孙孔议,字明伯, 希路子。 五十八世孙孔公诚,字贵文,议子。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分析

世界气候 一、气候形成因子 (一)、气温影响因素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孔子家族:北宗世袭衍圣公南宗明清只世袭八品文官

孔子家族:北宗世袭衍圣公南宗明清只世袭八品文官核心提示:关于五经博士一职,“家庙志”一书是这样介绍的:“虽然明武宗封赐南宗嫡长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但官秩仅正八品,与明代正二品的衍圣公地位相差太 远”。 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佚名,原标题为《"内孔"与"外孔" "南宗"与"北宗"的渊源》。 【背景资料】 内孔外孔 周时除孔子孔姓外,还有卫国孔姓、陈国孔姓、郑国孔姓等。公元442 年,南北朝刘宋文帝诏令蠲免孔景等五户的课役,专司林墓洒扫。孔景等本不姓孔,因随主改姓,称洒扫户。 五代后梁乾化间,公元913 年,孔景后人孔末乘时不纲,欲冒圣裔,潜通乱民残灭曲阜孔氏,并弑四十二代宗子孔光嗣。那时孔光嗣的儿子孔仁玉出生才九个月,幸好其母张氏抱回外祖家,幸免于难。 后至公元930 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鲁人将孔末夺爵之事告于官。朝廷杀孔末,孔仁玉袭爵,被朝廷授予县主薄,后封文宣公,后来的二十派六十户皆仁玉一人之后,所以称为中兴祖。然孔末之孙仍屡冒圣裔,而屡被清除。而孔仁玉的外祖家则成为孔家的世代恩亲,世称张姥姥。 传说将张氏讹为保姆,纯属民间演义。

南宗北宗 南宗的世系 据《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一书载: 孔氏南宗世系由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开始,第四十九代孙孔玠,字锡老,端友弟端操子,过继于端友为嗣。 第五十代孔搢,字季绅,玠子。 五十一代孔文远,字绍先,搢子。 五十二代孔万春,字耆年,文远子。 五十三代孔洙,字思鲁,一字景清,号存斋。万春子。元至元十九年(1282)世祖忽必烈议立孔子后,众臣皆以寓衢者为大宗。遂召衍圣公孔洙赴阙,欲令其载爵回曲阜主持奉祀。孔洙以先世庙墓在衢,不忍离去,毅然让爵于曲阜宗弟孔治,并以母老为由,乞求南还。世祖赞曰:“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拜孔洙为承务郎、国子监祭酒兼提举浙东学校,给俸养廉,并予护持林庙玺书。正宗之罢封自此始。 第五十四世孙孔思许,先名公许,字与道。孔洙无子,以孔传(即孔若古)六世孙孔津长子思许为嗣。 五十五世孙孔克忠,先名宏,字信夫,一字献夫。思许亦无子,以兄思栗子克忠为嗣。五十六世孙孔希路,又作希辂,原名希鲁,字士正,克忠子。五十七世孙孔议,字明伯, 希路子。 五十八世孙孔公诚,字贵文,议子。 五十九世孙孔彦绳,字朝武,公诚子。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衢州知府沈杰奏请朝廷,授南宗派五十九代孔彦绳为将仕郎,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奉衢州先圣庙祀。是为孔氏南宗再次受袭封之始。关于五经博士一职,“家庙志”一书是这样介绍的:“虽然明武宗封赐南宗嫡长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但官秩仅正八品,与明代正二品的衍圣公地位相差太远”。《孔子世家谱》为孔氏家族总谱。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学校:颍上五中年级:七年级科目:道德与法治 主备人:董妍审核:马长城、蒋明星、高守荣、张依鹭、陈露露 时间:2017年12月1日 第八课探问生命 一、课程标准解读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二)自尊自强 二、中考考纲和考题分析 2017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考纲 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见下表: 自尊自强 中考试题评析 一、单项选择题 1.“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央视《朗读

者》节目中这一金句告诉我们要养成的生活态度有 ①自强不息②自信自立③乐观幽默④积极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她依靠拐杖在乡村小学默默耕耘18年;她总能想出各种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 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她后来因疾病只能跪守三尺讲台,但仍继续传递着为 人师表的至诚大爱……2016年“心动安徽?最美人物”风台县教师李元芳的事迹 启示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 A.教书育人 B.战胜挫折 C.生命的长短 D.劳动、创造和奉献 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学会从容面对生命,担当一份使命。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的短暂性和生命的接续性。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有接续。 难点: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教学方法】 阅读自学法、活动激趣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展示,问题引导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话题,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 讲授新课: (一)自主预习 1.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__幸运__。 2.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__短暂__。 3.__死亡__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4.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__接续__。

3.2 我国降水分布教案

3.1 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学会分析各类降水量图表资料,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季节分配,年际变化特点 2.记住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知道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的关系 3.学会阅读干湿地区图,知道我国各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和范围 4.初步认识气候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两组不同类型的传统民居景观图片,让学生进行屋顶结构的分析比较引入降水分布。 (教师):大家都认为不同类型的民居和当地的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 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 找出我国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最多的城市。 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请学生出来在大屏幕上指出,并让学生对照中国地形图进行比较,观察它大致通过什么地方?和我国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降水量线不超过200毫米的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在图中指出。 根据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一,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板书) (提问):为什么我国的降水量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以下。 (启发):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那里?并出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与受夏季风影响的大小以及距海的远近有关。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且多集中于夏季。 二,.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板书) 1,夏多冬少(板书)

最新二修宗谱后记

《家谱编修实用大全》编后记 2015-03-02 21:23:55 姓氏是区分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符号,家谱就是一个族群的基因谱。一部成功的家谱,不但是家族的荣耀,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家谱是文化,她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光辉历史;家谱是纽带,她系牵着世界华夏儿女对根的思念;家谱是奉先思孝、承前启后、寻根留本、增知育人、血肉联情的集大成。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为承传光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013年组织姓氏、家谱、史志研究等文化界专家、学者,筹备编辑出版一部《家谱编修实用大全》,以更好服务广大修谱工作者。全书分为卷首、卷一至六共七大部分: 卷首,综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对家谱编修的政策,其中收录有历代先贤、伟人及当代专家、学者对家谱的精论,从中管窥家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卷一,家谱概论:分析家谱的起源与发展、家谱的功能及时代价值,详细论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家谱在历史文化中的定位,从而使读者对家谱有个全面的认知。 卷二,家谱编修:本卷的主旨是怎样编家谱,怎样编好家谱,家谱的内容、体例、格式及编修方法、步骤,为家谱编修工作指南,亦是本书之重点。 卷三,家谱印刷:包括印刷、出版发行的一般常识。 卷四,颁谱仪式:考虑到当代对传统文化礼仪的生疏,特设此卷,意在指导。 卷五,姓氏图腾:首次系统推出中国四百姓氏图腾(族徽),并选古传最早得姓始祖像,意在正本清源。 卷六,家谱编修常用知识:家谱编修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综合知库,为方便广大修谱工作者识辨旧谱文苑及碑帖,选撷部分通用资料,旨在为读者在修谱过程中提供帮助。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参阅了由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刘文学《中华太庙宗谱》、上海图书馆《中国家谱总目》、谢均祥《中原寻根》、王鹤鸣《中国家谱通论》、张人元《炎黄始祖一体血脉百家姓》等六十余部学术专著、本会存藏的《孔子世家谱》《孟子世家谱》《韩文公家谱》等国内著名家谱、鉴志谱古

浅析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的影响

浅析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的影响 孔子作为“四大圣哲”之一,在我国被世代祭祀。祭孔成为国家重要的祀典,分为官方祭孔和民间祭孔以及家族祭孔等形式,其发展表现为孔子及其先祖和后人的封号不断提高,孔子后世子孙历代世袭封赐,祭孔礼仪不断升格,并不断向地方和海外扩展。同时官方祭孔对民间祭孔乃至民间信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标签:祭孔;官方祭孔;民间祭孔 祭孔以鲁哀公在孔子离世时祭祀孔子、孔氏家族祭孔和孔子的学生祭孔为源头。其发展以官方祭孔为主流,以民间祭孔包括家族祭孔为辅,从中央不断向地方推广,祭祀规模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海外传播。 一、官方祭孔 官方祭孔始于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祭孔,而皇帝祭孔则始于汉高祖刘邦。官方祭孔是由中央政府祭孔逐步发展到中央和地方各州县举行祭孔的,祭孔的规模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给孔子加封的封号越来越高;二是对孔子的后人不断提高加封赏赐规格;三是不断提高礼仪规格;四是祭孔活动不断向地方和海外的推广。 (一)追封孔子。孔子的封号最早始于鲁哀公称其为“尼父”,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追谥加封,从公到候再到圣到王等,不断升高。“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褒成宣尼父。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封褒尊侯。后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改谥为文圣尼父。唐高祖武德七年诏为先师……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谥玄圣文宣王……元武宗大德十一年加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九年改称至圣先师孔子。清世祖顺治二年加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民国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孔子。”①解放后,我国大陆地区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二)加封孔子后世孙。据《孔子世家谱》记载,封赐孔子的后人,始于汉高祖,封孔子的第九代后人孔腾为奉嗣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汉文帝封孔子第十代后人孔忠为褒成侯,汉元帝永光元年赐爵孔子十三代后人孔霸关内侯,食邑八百户,黄金二百斤,此为世袭爵位奉祀的开端。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从此衍圣公世袭开始,直至1935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后人孔德成被南京国民政府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三)祭孔礼仪规格不断提升。文庙的祭祀规格,从汉高祖开始,汉代皇帝祭孔用太牢,地方祭祀用犬。南朝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在廷议学校释奠礼仪时,决定“设轩县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②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升孔子庙为大祀,笾豆十二,舞八佾。历代孔子庙祭祀有四进祭祀、春秋祭祀和每月祭祀等三种情况。此外,不定期举行的有国子监文庙的祭告和献功,曲阜孔子庙的皇帝亲祭幸鲁、遣官致祭和遣官祭告,由于曲阜孔子庙具有孔氏家庙的性质,还有时享、祫祭、荐新、祭告等名目。 (四)祭孔向地方和海外扩展。祭孔规格的提高还表现在从中央机构不断向地方和海外扩大,这是随着儒家思想和儒文化教育不断受到重视,不断向地方推广和向外传播而伴生的。祭孔自曲阜开始,唐贞观四年开始推广到全国各郡县设孔庙祭孔,明代和清代继续发展,并因庙学一体,随着学校教育的推广不断向地方推广开去。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公元前后开始,传播的范围主要是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第二次是从十六世纪开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世界气候分布常用图表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各气候因子相互关联,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 3、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口诀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一步:根据最热(冷)月气温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月均温定所属热量带—以“温”定“带”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以“水”定“型”

说明:根据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判定气候类型时,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各本书的划分也会有一些差异,对于一些难于判定的气候类型应综合气温、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综合考虑。 4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

温带温带季 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冬季寒冷 干燥,夏 季高温多 雨 南北纬 35°~50° 之间的大 陆东岸 我国华 北、东 北,日本 和朝鲜 半岛 温带大 陆 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 气团控制 冬寒夏 热,干旱 少雨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内部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内陆 地区 温带海 洋 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 带控制 全年温和 多雨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西岸 西欧 寒带苔原 气候 纬度高,太阳 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或冰 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 寒,降水 少 北半球极 地附近的 沿海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北冰 洋沿岸 冰原 气候 纬度最高,太 阳辐射弱,受 冰洋气团控 制 全年酷 寒,降水 少 南北半球 极地附近 内陆 南极大 陆、格陵 兰岛 高原和高山气 候地势高,地形 起伏大 全年低 温,降水 少 高大的山 地、高原 青藏高 原、南美 安第斯 山脉 5、6、

山东省德州市普通高中2019-2020年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普通高中2019-2020年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6分) 1. (6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考,是社会的共同话语。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每逢高考都有许多人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情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前辈”们的回忆文章,几乎__________地对当年的学习考试经历不以为苦,或者是苦而不自知。比如,“因为没有太强的目标感,备考时倒不太焦灼,本来是多顾多虑的人,考前却有着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睡, __________考”,“踏进考场的那一刻内心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们准备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天,可这一天就跟平常的模拟考试没什么区别”。(__________),但细细回顾那些所谓__________或者痛苦煎熬的回忆,却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的淡定回忆,证明实行了四十一年的高考制度,甚至与之配套的高中学习制度,并未对学生和考生造成想象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压。高考仍然是人们可以自我把握的梦想,即使梦想破碎也被认可的社会流动方式。更关键的是高考改革的稳健性和高考传统的连续性,这种稳健和连续,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宝宝考生回忆起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__________。 这并不是说高考不需要改革,高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公平。但无论高考考试和招生如何改革,高考长期以来带给国人、带给考生的那种令人稳定、从容、自信的优点,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在审慎、稳健的改革精神指引之下,相对封闭环境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无一例外循规蹈矩刻骨铭心如出一辙 B . 众口一词循规蹈矩肝肠寸断大同小异 C . 无一例外按部就班刻骨铭心大同小异 D . 众口一词按部就班肝肠寸断如出一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并非每个人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都值得回忆 B . 并非每个人的高中和高考时刻,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

推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3.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探究):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 1.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