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知识讲座详细(保健营养)
儿童保健知识讲座总结

儿童保健知识讲座总结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为了普及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的重视和管理能力,我们举办了一场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本次讲座邀请了资深的儿童保健专家,围绕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吸引了众多家长的参与。
以下是对本次讲座的总结。
一、讲座的基本情况讲座于具体时间在具体地点举行,持续了约时长。
现场共有参与人数名家长参加,气氛热烈,秩序良好。
专家通过PPT 演示、案例分析、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家长们传授了儿童保健的知识和方法。
二、讲座的主要内容(一)儿童生长发育专家首先介绍了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的增长规律,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发育里程碑,如翻身、坐立、行走、说话等。
家长们了解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但不均衡的过程,受到遗传、营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营养与喂养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专家详细讲解了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来源。
对于 0-6 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6 个月以后,应逐渐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
同时,专家还强调了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如定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等。
(三)常见疾病预防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专家介绍了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如感冒、腹泻、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
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安排饮食,增强体质;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此外,专家还提醒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四)心理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

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一、简述亲爱的家长们和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我们的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今天我想带大家一起简单了解一下中医药在儿童保健方面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中医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能感受到它的温暖与力量。
特别是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医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保健知识与方法。
儿童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未来,因此了解中医药的保健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通过中医药来增强孩子们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药的世界,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1. 阐述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孩子们的健康,是每一个家庭最关心的大事。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能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还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探索世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药保健知识在儿童健康方面的应用,咱们都知道,儿童时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小小的身体如同一棵刚种下的小树苗,需要充足的养分和精心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儿童的健康。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不生病那么简单,在中医看来,儿童体质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体质调理和日常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来增强孩子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医药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比如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如黄芪、枸杞等,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他们更健康。
除了日常的保健措施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身体离不开一个健康的心灵,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这对他们的未来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助力吧!2. 介绍中医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接下来让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中医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幼儿园儿童教育保健知识讲座方案

幼儿园儿童教育保健知识讲座方案幼儿园儿童教育保健知识讲座方案一、讲座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孩子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
为了提高家长们对幼儿园儿童教育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幼儿园与家庭间的交流合作,本次讲座旨在向家长们介绍有关幼儿园儿童教育保健知识。
二、讲座内容1. 幼儿晨检及常见疾病预防(1)晨检的重要性及方法。
(2)常见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感等预防措施。
(3)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2. 儿童情感管理(1)认识情感管理的意义。
(2)帮助孩子学会表达情感的技巧。
(3)如何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3. 婴幼儿营养与健康(1)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多样化。
(2)婴幼儿喂养方式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3)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4. 安全教育(1)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知识。
(2)日常出行中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
(3)家庭及社区安全教育。
三、讲座形式本次讲座采取互动式讲解,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儿童教育保健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将会邀请幼儿园老师进行现场演示和答疑解惑。
同时,还将设有抽奖环节,增加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度。
四、时间和地点本次讲座将于周末下午14:00在学校礼堂举行。
预计时长为2小时左右。
学校将提供场地、音响设备等必要设备,并请相关老师参与到现场答疑环节中。
五、宣传方案1. 在学校内放置海报和宣传单张,提醒家长们注意本次活动时间和地点。
2. 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班级群里发布活动通知,并邀请家长们积极参与。
3. 通过短信方式将讲座信息发送给所有学生家长。
六、总结和展望本次讲座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幼儿园与家庭间的沟通,提高家长们对于幼儿园儿童教育保健知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家长们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幼儿园与家庭将会更好地合作共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目录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 (2)1.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2)1.1 生理发育 (3)1.2 心理发展 (5)2. 中医儿童保健理念 (6)2.1 预防为主 (7)2.2 调理身体平衡 (8)二、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调理 (9)1. 感冒与预防 (11)1.1 感冒原因及症状 (12)1.2 预防措施与家庭护理 (13)2. 消化不良与调理 (14)2.1 消化不良表现及原因 (15)2.2 饮食调理与按摩方法 (16)三、儿童中医保健方法与技术 (18)1. 穴位按摩与推拿 (19)1.1 常见穴位功能介绍 (20)1.2 按摩与推拿技巧 (20)2. 饮食调养与营养搭配 (21)2.1 儿童营养需求特点 (23)2.2 饮食调养原则及食谱推荐 (24)四、儿童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25)1. 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6)2. 儿童情绪表现及特点 (27)3.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情绪管理 (28)五、家庭中医保健实践指导 (29)1.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30)2. 日常观察与记录方法 (31)3. 家长参与儿童中医保健培训 (32)一、儿童中医保健概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中医强调“治未病”,在儿童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传统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需求,进行科学的保健管理,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儿童中医保健主要围绕饮食调养、起居作息、情志调护等方面展开。
在饮食方面,主张“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及四季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起居作息方面,强调“养生之道,形神兼备”,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遵循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志调护也是儿童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情志不畅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家长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全记录

幼儿园家长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全记录在今天的讲座中,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医生和健康专家,为大家介绍了幼儿健康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以下是本次讲座内容的详细记录:一、儿童常见疾病预防知识1. 感冒预防:讲解了冬季如何防止感冒,包括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等。
2. 手足口病防范: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尤其是洗手的重要性。
3. 预防传染病:强调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建议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二、儿童饮食营养知识1. 膳食结构:详细介绍了儿童膳食结构,包括主食、蔬菜、水果、蛋白质食品等的比例和搭配建议。
2. 营养均衡:强调了儿童饮食要均衡、多样化,鼓励家长多给孩子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减少油炸食品和甜食的摄入。
3. 饮食禁忌:提醒家长孩子的饮食禁忌,包括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尤其是要控制孩子的糖分摄入。
三、儿童常见意外防范知识1. 溺水防范:介绍了孩子溺水的危险性,教授了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
2. 摔倒伤害预防:告知了儿童摔倒伤害的常见情况和部位,建议家长在家中和户外都要仔细观察孩子,避免发生摔倒伤害事故。
3. 烫伤烧伤急救知识:教授了家长孩子烫伤和烧伤时的急救方法,包括立即用凉水冲洗伤口、及时就医等。
结语:通过本次健康知识讲座,我们了解了儿童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预防常见疾病、饮食营养和意外伤害的相关知识。
作为家长,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健康,不断学习和更新健康知识,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是本次讲座内容的详细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交流。
谢谢!(以上为本次幼儿园家长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全记录)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健康始终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
而本次幼儿园家长健康知识讲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和建议,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儿童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预防常见疾病、饮食营养和意外伤害的相关知识。
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保健营养)

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6月龄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一、中医饮食调养指导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按需哺乳,不能盲目添加代乳品,尽量延长夜间喂奶间隔时间。
2.婴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应吃泥状的、糊状的和半固体的食物,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可给宝宝添加动物肝脏、瘦肉、鸡蛋及绿色蔬菜,鸡蛋宜先添加蛋黄。
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择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中医起居调摄指导1.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保障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养成良好的排便(把尿),睡眠,进食及清洁卫生的习惯。
4.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5.春季多穿一点;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三、摩腹、捏脊方法1.摩腹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婴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3-5分钟。
顺时针方向有理气通便功效,逆时针方向可达到止泻效果。
2.捏脊操作:婴儿俯卧在床上,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操作者量收录半握拳,食指抵于背脊之上,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夹住肌肉提起,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做翻卷动作。
两手同时向前移,自长强穴(尾骨处)起,一直捏到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可,连续3遍,沿直线捏,不要歪斜,手法宜轻柔,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12月龄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一、中医饮食调养指导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按需哺乳,不能盲目添加代乳品,尽量延长夜间喂奶间隔时间。
2.母乳(或其他乳品)每天2-3次,必须先喂辅食,然后喂奶。
《儿童保健讲座》

大动作按三个原则发展 从近身体中心到远离身体中心 如会动手臂 → 动手 → 手指 动大腿 → 小腿→
脚趾 从头到脚 会抬头 → 竖颈 → 坐 → 立 → 走 从整体到分化 如冰放在婴儿脚心,小时候全身动,稍长时间,
大即能只缩这只脚。
.
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格的生长---头围
头围: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饶 头一周的长
初生时头围约34cm 1岁时头围约46cm 2岁仅增加2cm
.
体格的生长---胸围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 第一年可增加12cm 1~1.5岁胸围与头围大致相同
.
生长发育的评价
发育水平:发育速度与各项指标的关系 纵向调查:这是一种动态观察法 优点:
听觉 4—5个月 味觉 6个月 胎儿与母亲之间存在着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可 以形成母子信息传递统一体,可实施胎教。
.
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第28天
(1)足月新生儿体重平均为3kg,伸长为50cm; 新生儿生理现象: 新生儿黄疸 乳房肿大 阴道出血 板牙 生理性体重下降
.
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精细动作——手的动作发展有三个原则:
从大把抓到拇指、食指捏 从手眼不协调到协调 从取物不准确到准确
.
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情绪性记忆6个月开始 形象性记忆6—12个月 1岁婴儿有恐惧、厌恶、愤怒、快乐、高兴
等情绪 社会微笑在生后7,8周出现 2~3个月对语言发生兴趣 6~7个月对母亲产生依恋
.
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有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内容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内容,为家长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1.全面的营养知识儿童的健康与营养密切相关。
为了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他们需要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因此,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膳食平衡:教育孩子们要摄取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奶类、肉类等不同种类的食物,以获得丰富的营养。
(2)合理搭配:教育孩子们要适量搭配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油脂、糖分和盐类。
(3)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们要养成定期进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嗜好零食。
2.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饮食,儿童保健健康教育还应关注孩子们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定期运动:鼓励孩子们参与适合他们年龄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能力。
(2)充足睡眠:教育家长们要给孩子规定良好的作息时间,确保他们每天能够享受足够的睡眠,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身体机能。
(3)个人卫生:教育孩子们养成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刷牙洗脸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小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3.心理健康教育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1)情绪管理:教育孩子们学会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过度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的出现。
(2)交往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教他们与同伴和睦相处,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心理压力释放:教育孩子们学会适当地缓解压力,如通过读书、绘画、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4.疾病预防和常识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内容还应涵盖疾病预防和常识。
(1)接种疫苗:教育家长了解并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
(2)常见疾病防治:教育孩子们认识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等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学会正确用药。
(3)环境卫生:加强对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持洁净的习惯,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
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
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1.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
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
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
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
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1. 症状
潜伏期约10~21天。
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
手掌、足底没有皮疹。
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
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经飞沫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1.症状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
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流感的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
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
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1.症状
潜伏期为14~21天。
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
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
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1.症状
潜伏期为1--3天。
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
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
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
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园期间,我们坚持做到餐前及副食前洗干净手,每天对幼儿的毛巾用84浸泡,幼儿的餐具、水杯统一用红外线消毒高温消毒,桌椅每天餐前用84消毒液擦拭,幼儿的床、门、水龙头等幼儿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
(七)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
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预防措施
1、首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
班级老师应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
早晨来园后,先用有效浓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内家具、门把、锁等处。
然后用清水擦试一遍。
防止幼儿病从口入。
2、其次,抓好入园幼儿的晨检工作。
幼儿一入园,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若发现有3名以上的幼儿出现相同症状时,园里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上报。
3、班级老师每天要对缺席幼儿及早查明原因。
如因患传染病请假,则要上报园级,保健老师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
4、消毒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空间采用开窗通风和每日紫外线灯消毒,用消毒水拖地,幼儿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定期消毒。
定时把幼儿被褥清洗消毒。
严把食物的采购、储存、加工、烹调制作关,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每餐有留样,要求各班用温开水给幼儿嗽口,防止幼儿喝生水等。
5、利用教学、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要求班级开展卫生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6、加强日常工作保育,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
在膳食方面要加强营养,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注意为幼儿增减衣服。
鼓励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7、最后,幼儿园应提醒各位老师认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
“三早”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加重。
切忌不要给孩子乱吃药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