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梳理精编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5 黄河颂预习重点一、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为抗战歌曲《五月的鲜花》填词,以深怀忧患与悲愤的文字以及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2.文学常识《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是光未然,现代作家、评论家,1939 年 3 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二、字音词义巅diān:山顶。

劈pī: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

气魄pò:魄力;气势。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浊zhuó流:浑浊的水流。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榜bǎng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魄力;气势。

澎péng 湃pài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

(谰斓)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三、主题概述1.本文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2.文章思想内容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精讲素材 新人教版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精讲素材 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哽咽(gěng)赚钱(zhuàn)踱步(duó)捂(wǔ)惩罚(chéng)祈祷(qí dǎo)诧异(chà)宛转(wǎn)戒尺(jiè)皱边(zhòu)督学(dū)郝叟(hǎo sǒu)膝头(xī)懊悔(ào)萨(sà)钥匙(yào)挟(xié)惨白(cǎn)(2)多音字辨析(3)解词哽:声气阻塞。

赚:获得利润。

踱:慢步行走。

捂: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惩罚:严厉地处罚。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诧异:惊奇。

宛转:(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可写作“婉转”。

【重点句子分析】(1)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韩麦尔先生是《最后一课》中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爱国者的典型形象。

文章主要通过对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外貌描写: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就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语言描写:文章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较多,既有对小弗郎士的耐心教导,又有深深的自责,其中最能体现他爱国主义思想的是他关于法国语言的一段讲话。

这段文字,韩麦尔先生讲得深刻精当,充满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动作描写:这主要体现在文章快结束时韩麦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句。

它是韩麦尔先生爱国激情的迸发和集中体现,是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2)上课前后,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上课前,小弗郎士是个贪玩、不爱学习、害怕老师、还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

上学晚了,因害怕老师,就想“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甚至看到普鲁士军队操练也认为“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可是,当他来到学校,发现了这里不同寻常的情况后,先是感到意外,再是羞愧,后来是吃惊。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包括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供同学们复和参考使用。

一、课文内容概述本单元的主要课文是《乡村教师》,讲述了村里来了一位师,在村民的帮助下,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了乡村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相关知识点总结1. 《乡村教师》中的生词: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如“感激”“鼓励”等,需要学生熟记和理解其意思。

2. 文章结构:《乡村教师》是一个故事性的文章,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学生需要注意每个部分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3. 人物形象描写:在文章中,作者逐渐展示了村民们和师的形象,学生需要注意作者使用的描写手法和词语。

4. 人教版课文阅读方法:本单元作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熟悉人教版课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包括抓住关键词、合理运用上下文等。

5. 借助工具加深理解:学生可以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生字词表、课后题和配套练册等工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三、复建议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完成以下复任务:1. 复课文《乡村教师》的内容,理解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2. 复生词,掌握其意思和用法,并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3. 复文章结构,理解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复人物形象描写,能够分析作者使用的描写手法和词语。

5. 复人教版课文阅读方法,掌握如何阅读和理解人教版语文课文。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文档的复总结,能够更好地掌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取得好成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梳理

《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点梳理【课文内容】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

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

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

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精讲素材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精讲素材 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哽咽(gěng)赚钱(zhuàn)踱步(duó)捂(wǔ)惩罚(chéng)祈祷(qí dǎo)诧异(chà)宛转(wǎn)戒尺(jiè)皱边(zhòu)督学(dū)郝叟(hǎo sǒu)膝头(xī)懊悔(ào)萨(sà)钥匙(yào)挟(xié)惨白(cǎn)(2)多音字辨析(3)解词哽:声气阻塞。

赚:获得利润。

踱:慢步行走。

捂:遮盖住或封闭起来。

惩罚:严厉地处罚。

征发: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物。

祈祷: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诧异:惊奇。

宛转:(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可写作“婉转”。

【重点句子分析】(1)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韩麦尔先生是《最后一课》中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爱国者的典型形象。

文章主要通过对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外貌描写: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就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语言描写:文章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较多,既有对小弗郎士的耐心教导,又有深深的自责,其中最能体现他爱国主义思想的是他关于法国语言的一段讲话。

这段文字,韩麦尔先生讲得深刻精当,充满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动作描写:这主要体现在文章快结束时韩麦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句。

它是韩麦尔先生爱国激情的迸发和集中体现,是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2)上课前后,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上课前,小弗郎士是个贪玩、不爱学习、害怕老师、还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

上学晚了,因害怕老师,就想“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甚至看到普鲁士军队操练也认为“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可是,当他来到学校,发现了这里不同寻常的情况后,先是感到意外,再是羞愧,后来是吃惊。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下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6课黄河颂??新诗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澎湃péngpài??狂澜lán?屏píng障??哺bǔ育?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魂/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P.43注释①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1.修辞:呼告(啊,朋友!)、反复(啊!黄河!)、比喻(摇篮、巨人、臂膀)2.“望”字统领全诗第7课最后一课?小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赚zhuàn钱??哽gěng住??祈qí祷dǎo??气氛fēn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P47注释①都德,法国作家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3.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6.主题:爱国主义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知识点梳理汇总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知识点梳理汇总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5、《秋天的怀念》一、文学常识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文章几次写到秋天?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答:“扑”和“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9课土地的誓言》知识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9课土地的誓言》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土地的誓言》知识讲解撰稿:王欢欢审稿:王军霞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1936年创作的反映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鹭鸶湖的忧郁》是他的成名作。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

东北三省的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大山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了生他们、养他们的故土而四处流浪。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和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知识积累1.炽.(chì)痛:热烈而深切。

2.泛滥.(làn):愿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3.仰望:抬头向上看。

4.标直:笔直。

5.呻.(shēn)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6.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7.斑斓.(lán):灿烂多彩。

8.狐仙姑:东北地区民间迷信的神仙。

9.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10.怪诞.(dàn):荒诞离奇,古怪。

11.亘.(gèn)古:远古。

12.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13.族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14.田垄.(lǒng):田埂。

15.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

16.丰饶.(ráo):富饶。

17.破晓:天刚亮。

18.污秽.(huì):肮脏的东西。

19.端木蕻.(hóng)良20.召.(zhào)唤21.白桦.(huà)林(zhàměng)22.浆.(jiāng)液23.山涧.(jiàn)24.蚱蜢..(lù)27.场.(cháng)院25.碾.(niǎn)26.辘辘..考题例析(2011 河北承德)阅读下面有关某县土地沙化状况的统计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基础梳理1、文学常识1)《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体裁:颂诗)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

现代著名的诗人、评论家。

主要著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最后一课》(体裁: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法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星期一的故事》《小弗罗蒙》。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体裁:散文//杂文)的作者是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4)《土地的誓言》(体裁:抒情散文)的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主要著作有《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5)《木兰诗》(体裁:长篇叙事民歌//叙事诗// 北朝民歌//乐府民歌),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主要内容: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

2、重点词语(给加点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词语)山巅.()哺.育()澎湃..()浊.流()狂lán()屏zhàng( ) 九曲.连环()气魄.()踱.步()挟.着()气氛.()字帖.()chéng()罚祈dǎo()gěng()住钥shi()阻抑.()逼.狭()坦.荡()断崖.()险jùn ()崎qū( )炽.痛()亘.古()白桦.()嗥.鸣()斑lán()默qì()田lǒng()污huì()3、词语解释狂澜:巨大的波浪。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哺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逝盘旋反复。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

也指声势浩大。

/////诧(chà)异:觉得十分奇怪。

惨白:(面容)苍白。

责备:批评指责。

懊(ào)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哽:声气阻塞。

///////逼狭:极其狭窄。

坦荡:宽广平坦。

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广。

雄健:强健有力。

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如,像。

是,这样。

炽痛:热烈而深沉。

标直:笔直。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亘古:远古。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污秽:肮脏的东西。

怪诞:荒诞离奇。

4、《木兰诗》A重点实词(在括号内注音,在横线上解释词句意思):戎.()机:朔.气()胡骑.():关山度若.飞()扑朔.迷离()B一词多义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东市买骏马(名词,市场)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将:将军百战死(统帅军队的人)出郭相扶将(搀扶)机:不闻机杼声(织布机)万里赴戎机(事物)C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D卷卷有爷但木兰不用木兰当户E愿为市鞍马(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战马)策.勋十二转(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记)当窗理云鬓(名词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云那样)二、文章思路:一(1—3)——代父从军朗诵词—序曲木兰诗二(4)———十年征战黄河颂主体望黄河三(5—6)——辞官还乡歌词颂黄河四(7)————比喻赞美尾声学黄河序幕(1—6):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开端(7—10):写上课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最后一课发展(11—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

(课上)高潮和结局(24—29):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下课)这篇小说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以上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三、课内阅读《最后一课》(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1、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我”贪玩的性格特点;第三段文字写出了“我”还能管住自己的性格特点2、文段中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句子是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3、上文写“我”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是:心理描写4、“我”早晨上学,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的原因是:“我”去得很晚。

5、上文段是小说情节的序幕部分。

(不是开端部分)6、概括上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我”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语言)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外貌)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7、本部分内容属于小说情节的开端部分。

(不是发展部分)8、文段中描述的关于过往上课时候的情景是喧闹的,而现在是安安静静的。

这是采用了对比手法,作用是突出反常的气氛。

9、国王上课时的情景在全文中采用了插叙叙述顺序。

10、本文段从语言、外貌、神态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

(有神态描写吗?)11、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要穿上礼服上课?答:表明他郑重对待最后一节法语课。

12、文段写村民旁听有何用意?答:渲染出反常的气氛。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8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本文段选自国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

14、文段中的“他们”指代的人物是否相同,为什么?答:不相同。

前一个“他们”指孩子们;后一个“他们”指普鲁士侵略者。

15、小弗朗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的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他在最后一课的特殊环境下,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因而细心听讲了。

16、小弗朗士为什么称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答:因为韩麦尔先生只是一个普通的法语教师,现在由于敌人的侵略,他连在自己祖国的学校里教授祖国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表达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17、“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答:嘲笑普鲁士士兵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愚昧,表达了小弗朗士对敌人的愤慨之情。

18、文段中的“恨不得”和“一下子”表达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答: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希望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牢牢掌握祖国语言的迫切心情。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4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2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答:因为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精神和高大的形象令“我”感动、崇敬。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24“法兰西万岁!”深刻含义:是法国人民的心声,表明了一种坚定地信念:法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9、根据文意,说出下列句子破折号的作用。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解释说明)(2)他说,“我——我——”(语音延续)(3)“放学了,——你们走吧。

”(意思的递进)20、文中连续写了“钟声”“号声”,渲染出一种怎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答:①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②将整堂课的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推向高潮。

21、这段文字采用的描写方法有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神态,主要运用的是动作描写。

22、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声音哽咽说明他内心痛苦至极,他使劲全力所写的“法兰西万岁”倾注了他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强烈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