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总结
旅游经济学复习考点

旅游经济学第三章1 旅游需求的特点:(1)需求的发展性(2)需求的指向性:时间指向性形成淡旺季,地点指向性形成冷热点(3)需求的多变性(4)需求的多样性2 范伯伦效应(Veblen effect):“挥霍消费”,即某些游客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会对奢侈型旅游产品产生需求。
也指旅游需求的替代效应。
3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对旅游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相关内容对照课本复习)4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一)客源地(国):1经济因素:(1)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个人收入水平(2)消费者消费模式与结构,习惯(3)一国外贸收入情况2人口因素:(1)总人口:人口规模与需求规模正相关(2)人口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性别,家庭,社会。
3国家政策因素:(1)消费限制与鼓励:出入境征税,严格执照申领(2)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目的地因素:(1)供给水平,由经济发展决定,有时超前或滞后(2)社会稳定状况(3)通货膨胀程度(三)双方相关因素:1.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经济距离2.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文化距离3.双方消息互动程度4.外汇汇率:通过影响物价水平而影响需求5.国际关系6.特殊情况5 旅游供给的特点:稳定性固定性单一性关联性分析:1 供给数量一旦形成在短期内无法随需求而改变,只能通过价格调整来识别需求变化,无法在数量上给予改善。
2 空间固定性:不能实现产品转移;增加了恶性竞争的可能性;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时间固定性:不能实现生产储存。
3 旅游供给是单一产品面向多样旅客,有整体观看不同感受的特征。
4 旅游产品有六部分构成且存在互补关系。
每部分超前或滞后都影响整体供应能力的实现程度。
6 旅游供给弹性的特点:1.旅游供给短期弹性较小2.旅游供给长期弹性较大。
较长时间内,政府及企业在旅游价格发展趋势的引导下增加或减少供给量,使长期供给表现弹性较大。
7 旅游供给矛盾的具体特点:1.数量上的矛盾:接待能力与人次之间的矛盾2.质量上的矛盾:游客心理预期与实际的差距3.结构上的矛盾:供求价格上的失衡4.时间上的矛盾:淡旺季,淡季供过于求,旺季供不应求5.空间上的矛盾:冷热点地区。
旅游经济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需求规律: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会上升。
表示这种规律的图形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2,旅游消费: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而产生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属于满足发展与享受需要的消费。
3,边际消费倾向: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时,人们所增加的消费支出。
4,旅游收入漏损: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部门和企业,用于购买进口商品和劳务,支付国外贷款利息等原因而导致的外汇流失现象。
二、简答1。
旅游经济学研究任务1、学术领域: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经济规律)2、企业领域: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寻找和选择旅游经济发展的最佳途经,以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政府领域: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如发放旅游消费券2.超前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超前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指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一定阶段,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中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和地区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发生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利用拥有的旅游资源,在政府的支持下首先发展入境旅游.以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和推动相关产业和地区的发展。
第一,拥有足以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
它是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内部条件;第二,在境外存在着对其旅游资源的相应需求,并有必要的外部资金的注入,它们是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外部条件;第三,政府的政策支持,它是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
3.旅游产品的几个基本定价目标4.影响旅游市场需求因素(一)客源国(地区)方面的因素1、客源地经济状况2、政府对国民旅游的态度和政策3、客源地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二)目的地国(地区)方面的因素1、旅游供给情况2、物价水平3、政府政策4、居民的态度(三)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因素1、距离因素2、货币汇率3、政治因素4、技术因素三、作图分析:移民也许不会降低移入城市的工资。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复习内容整理一、旅游经济学研究对象1、旅游经济学研究范围是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2、旅游经济现象中的主要矛盾是旅游客源地需求与旅游目的地供给的矛盾;3、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运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
二、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一)指向性包括时间指向性和地域指向性。
1)时间指向性指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客源地的社会风俗、假日集中、目的地的季节气候导致吸引物差异;淡平旺季差异。
2)地域指向性分指客源地旅游者流向的地域指向性和目的地旅游热点地区和旅游冷点地区的存在。
(二)整体性指人们对旅游活动的需求具有多方面或系列性,即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的需要。
(三)敏感性指人们对出游环境发生变化所作出的敏感反应。
如货币贬值、政治动乱或局势紧张、流行性传染病、恐怖活动等。
(四)旅游需求的多样性指人们在旅游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等级、旅游时间和旅游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三、旅游需求规律(一)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旅游产品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化关系,用函数表示为:Q= f(P)Q表示一定时期的旅游产品需求量;P表示该时期的旅游产品价格;F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旅游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
(二)旅游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可自由支配收入同旅游需求量之间是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Q=f(I)Q表示旅游需求量;I表示可自由支配收入;f表示函数关系。
曲线是一条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的曲线。
(三)旅游需求量与闲暇时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闲暇时间越多,连续性越长,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就会增加,反之闲暇时间越少或没有闲暇时间,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则会减少。
可见,闲暇时间同旅游需求量之间也是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综上,旅游需求规律可以概括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多少呈正向关系,而同旅游产品价格呈反向关系。
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

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1.旅游经济学发展历程:①国外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征:区域性——西欧、北美一些国家);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区域——全球)②中国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特殊性:(1)方向:从旅游经济影响开始,逐渐到旅游现象综合研究;(2)路径:非“论文——专著——教材”,以教材建设切入;阶段划分:(1)改革开放后起步(2)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2.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产业经济学、基础性学科、新兴交叉科学。
3.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外在表现: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目的地三者之间利益上的矛盾。
)4.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1)目的:通过对旅游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研究,探索支配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促进旅游业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具体任务:①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②在研究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③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章旅游经济——是以旅游目的地为载体,基于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形成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1.怎样理解旅游经济的概念:1)旅游经济活动由旅游者和旅游产品经营者双方互动构成;2)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联系的焦点是旅游产品。
2.旅游经济具有哪些性质:①旅游经济是一种商品化的旅游活动;②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活动;③旅游经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④旅游经济活动具有波动性;⑤旅游经济活动具有系统性;3.旅游经济运行包括哪些环节:①基本环节——旅游产品的购买、旅游产品的销售②旅游产品购买的次要环节——旅游产品购买行为发生、旅游产品购买方向;③旅游产品销售的次要环节——旅游市场推销、提高旅游服务;④旅行社中介买卖现如今介入了两个基本环节之间,并且又分为旅游产品批发和旅游产品零售两个次环节;4.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大众性、全球性、规范性、持续性旅游服务贸易——旅游服务贸易是指旅游服务在国家之间的有偿流动和交换过程,即国家之间相互为旅游者进行国际旅游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的交易过程。
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二章1、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经济三大构成要素;简述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简述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简述旅游经济产业化的标志。
第三章1、旅游产品;产品生命周期。
2、简述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简述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简述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第四章1、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旅游供给价格弹性2、简述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3、弹性的计算,市场均衡价格的求解第五章第六章1、旅游市场:旅游价格:2、论述旅游市场竞争手段;论述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策略;论述旅游市场的竞争类型;试论述旅游定价策略;论述旅游定价的方法第七章1、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开支预算线:2、简述旅游消费的特点;旅游消费合理化的标准;简述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3、旅游消费者的效用均衡的计算第九、十章1、简述旅游投资决策的类型及方法。
旅游投资决策方法(计算):后悔值法、期望值法、决策树法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旅游活动的国际化;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简述旅游企业一体化经营的理论基础;简述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的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1、试论述旅游经济结构优化的标志。
2、试论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3、论述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的途径。
4、旅游经济结构优化的原则。
第十二章1、按照费用类别划分,旅游企业成本可以分为。
2、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宏观成本;第十三章1、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按照旅游产业发展的调节机制分,2、简述旅游集约式增长方式的特点。
3、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成功转变的要素。
4、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
5、简述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

《旅游经济学》复习内容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转变为旅游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P12、旅游活动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以(游客)为主体,以(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客体,通过游客的流动来实现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P13、旅游经济活动就是在(旅游活动商品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P24、(旅游供需矛盾)是旅游经济运行的基本矛盾。
P75、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运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
P116、旅游客源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源泉,是推动旅游经济运行的源动力。
P187、旅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外出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的需要量。
它分为(有效的旅游需求)与(受抑制的旅游需求)。
P198、某旅行社2010年某种包价旅游产品价格为4000元,销售量为1200人。
2011年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该包价旅游产品价格上调至4500元,销售量降为1000人。
该包价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P289、某旅游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p)大于1,则当该旅游产品价格下调时,其旅游销售总收入将()。
P3010、旅游需求预测按照预测期的长短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远期预测)。
按照预测内容主要分为(来访游客量预测)和(旅游收入预测)。
按照预测方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P4211、按主要旅游活动类型划分,旅游目的地可分为(观光游览型)、(休闲度假型)和(康体娱乐型)。
P5512、按照旅游产品的构成,目的地的旅游供给分为(基本旅游供给)和(保障性旅游供给)两个方面。
其中,基本旅游供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P6013、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而从事的开拓、建设性经济技术活动。
P69从旅游业利用的角度出发,旅游资源分为(潜在旅游资源)和(现实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1.迁徙:个人出自生活或生存的目的而移居异地的经历。
2.旅行:个人出自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前往异地并为该地做短暂停留所渡过的经历。
3.旅游: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目的而渡过的具有社会、社会、休闲、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4.@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科学技术手段,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自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5.旅游者(需求):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经历、金钱换取的一种经历。
6.旅游经营者(供给):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满足旅游者需求。
7.@基本旅游产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
8.非基本旅游产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不一定购买的,需求弹性较大的旅游产品。
9.旅游需求: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们为了满足其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愿意在一定时间和价格的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10.旅游消费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消费总额与该国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总额或国民收入的比值。
11.旅游总出游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的人次与其总人口的比率。
12.旅游供给:指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13.旅游供给弹性:指旅游供给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4.旅游供给价格弹性:旅游供给量对旅游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狭义的旅游市场: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的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简言之就是旅游客源市场。
16.旅游目的地: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以及相应的旅游设施,有一定的旅游需求量,必须拥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观光/度假旅游地)17.旅游市场细分: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的旅游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市场消费群的分类过程,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群体就是一个消费市场。
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一、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种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总称。
三、旅游学是以世界为整体,研究旅游活动产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目的是揭示旅游活动的内在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
四、旅游经济学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
第二,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
第三,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国提供理论基础。
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
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
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
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
5.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
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
七、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八、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旅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类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也是适用的。
旅游经济学规律与一般的经济规律是高兴与共性的关系。
2.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一部分,它与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旅游活动中所反映的诸关系中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加深对旅游学的研究。
3.旅游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第一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旅游活动是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
第二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同这些学科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和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