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引言
中医推拿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实践验证,对于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为了规范中医推拿疗法的操作,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本《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目的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推拿操作人员提供一套操作准则,以确保推拿疗法的正确实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伤害。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从事中医推拿疗法的医院、诊所和个人,以及相关的操作人员。

操作规范
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中医学和推拿疗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操作。

2. 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了解其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推拿疗法的安全性。

3.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操作环境,确保操作器具的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操作人员应使用正确的手法和技巧进行推拿,遵循中医学的原则和规范,确保疗效的有效性。

5. 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刺激或造成不适。

6. 操作人员应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感受和反馈,及时解答其疑问和不适。

7. 操作人员在操作完成后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观察和评估,确保其疗效和安全。

8. 操作人员应记录和保留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操作过程,便于后续的监管和评估。

结论
本《中医推拿疗法操作规范》为中医推拿疗法的操作提供了一套准则,希望能够在推拿操作中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促进中医推拿疗法的传承和发展。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和信息交流,不得作为法律文件或专业指导。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 推拿按摩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  推拿按摩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II) 推拿按摩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专注于推拿按摩的实施。

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压、推拿、揉捏等手段,调节人体经络、血脉,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健身保健的效果。

本文档将详细说明推拿按摩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技术的正确实施和安全性。

操作规范:1. 操作环境:- 推拿按摩应在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下进行。

- 操作室应保持整洁,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 操作室应配备必要的推拿按摩工具和设备,并保持其清洁和消毒。

2. 操作前准备:-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

- 在操作前,应与接受推拿按摩的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了解其身体状况、健康问题、病史等信息,并根据其特殊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3. 操作技术:-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

-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结合中医理论,根据个体差异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

- 操作过程中应注重沟通和反馈,及时了解受推拿按摩人员的感受和反应,并根据其反馈进行调整。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推拿按摩前,应对受推拿按摩的人员进行询问和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禁忌症,以避免对其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对于孕妇、老年人、儿童和特殊人群,应特别慎重对待,并根据其身体特点和需求采取适当的手法和力度。

- 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强力挤压、推拿搓揉等过度刺激的手法,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5. 安全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保持专注和谨慎,避免发生意外。

-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力度的控制,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受推拿按摩的人员疼痛或不适。

- 如发现受推拿按摩的人员出现异常反应或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寻求协助或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

6. 操作记录:- 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应建立完善的操作记录系统,详细记录每次操作的时间、手法、部位、反应等信息,为后续评估和调整提供参考。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技术是以揉法、推法、捏法等手法作用于小儿特有的腧穴上,治疗儿科疾病的推拿医疗技术。

以其腧穴的操作手法不同,功效各异。

因操作手法方向、轻重变化而有补泻之分。

适应的病证包括腹泻、便秘、疳积、遗尿、发热、咳嗽、夜啼、惊风、麻疹等多种病证,也用于小儿保健。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手法1.推法推法是以指、掌、拳或肘等着力于施术部位上,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

用于小儿时,多以指、掌等置于施术部位上,保持均衡的压力,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

如果直接在皮肤上操作,需要涂抹介质(即用油、水、膏、粉等润滑物质作为中介后,再作手法操作),其操作力度以不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以下各种推法均要遵循这一要求。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或指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保持一定的压力,依靠拇指掌指关节运动带动手指运动,沿皮肤表面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或以中指罗纹面、示中二指并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的罗纹面等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指运动,使手指掌面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推动。

频率大约200~300次/分,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

2.揉法见经穴推拿技术。

3.摩法用掌心或并拢的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面附着在体表做轻柔缓和的环形运动的手法。

4.捏脊法捏法之一。

用拇指指端桡侧缘向头部方向顶住脊柱或脊柱两侧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5.捣法用中指指端着力,或手指屈曲,以示或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操作规范一、概述脏腑经穴推拿疗法,是根据“体表—内脏相关”的理论,用手指按压体表穴位(多以腹部穴位为主,也可针对不同疾病选用背部、四肢及头面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证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痛症,如急性头痛、胸痛、腹痛,以及颈、肩、臂、腰、骶部的软组织损伤等。

此外,对膈肌痉挛、心悸、昏厥、胸闷、喘息、胃神经官能症等常见病症,也有一定疗效。

三、操作方法1. 滑动指压法:用较强的压力抵紧胸穴,以穴位处的结节状或条索状物为中心,顺着肋骨下缘或骨的表面来回滑动手指,使病人有较强的触痛感。

此法适用于重症、急症及对穴位按压不太敏感者。

此外,治疗软组织疾患时,在局部反应压痛点上用大幅度的较强滑动,其滑动方向与患处的肌肉走向呈十字交叉,称之为“大幅度滑动指压法”。

手指深入反应压痛点内,着力于深部,反复滑动,称之为“深部滑动指压法”。

2.持续指压法:以中等强度的压力持续抵压胸穴,不滑动手指。

此法主要适用于轻症、小儿、体弱者或对穴位过度敏感者。

3.其他:为使穴位保持较强的反应,用手指抵紧穴位可做持续震颤动作。

对于腰肢穴及位于肌肉丰厚处的经穴,必要时可利用短捧(一端圆钝,缠裹纱布)压迫代替指压。

四、禁忌症严重的肝病、出血性体质、脊柱及骨关节结核、妊娠期、过度疲劳者等慎用本疗法。

五、注意事项1.指压的时间越长,疗效越持久。

一般每次指压7~15分钟。

急性病每日2~3次,必要时可连续治疗2~3日,慢性病每日1~2次,7日为一个疗程,休息2~3天后,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2.准确的取穴、足够的指压强度和维持一定的指压时间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指压时,用力应先轻后重,逐渐加强,切忌用力太猛,以免因刺激过重使病人难以忍受而影响治疗。

3.指压胸穴,偶而有少数病人会发生眩晕、恶心、心悸、出冷汗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面色白、四肢厥冷、脉膊细弱。

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体质太弱、疲劳过度、精神紧张或指压的刺激过强所致,只要停止指压,让病人平卧(头部稍低)片刻即可恢复。

穴位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穴位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穴位推拿疗法操作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穴位推拿疗法的操作方法,确保操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遵循本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推拿疗法的疗效,减少潜在风险。

操作流程以下是穴位推拿疗法的基本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舒适。

- 洗净双手,并保持手部清洁。

- 摆放好所需的推拿工具,如推拿油、按摩器具等。

2. 术前评估- 进行患者的详细病史询问和身体状况评估。

-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确定适合的推拿疗法方案。

3. 穴位定位- 根据推拿疗法方案,准确定位患者所需接受的穴位。

- 使用专业的解剖知识和穴位图,找到准确的穴位位置。

4. 操作技巧- 使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进行推拿疗法,如按揉、推拿、拍打等。

- 注意力度的掌控,避免过度施力或不足施力导致不良反应或疼痛。

- 合理运用推拿工具,提升操作效果。

5. 治疗时间- 根据推拿疗法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时间,一般不宜过长或过短。

6. 治疗效果观察- 在操作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疗效。

- 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就医。

7. 操作后处理- 完成推拿疗法后,及时将使用的工具清洁消毒。

- 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 给予患者必要的康复建议和医嘱。

安全提示-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推拿知识和技术,并持续研究更新知识。

- 患者在接受推拿疗法前,应告知操作人员有关疾病史、过敏史等。

-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避免感染和意外受伤。

- 如有操作中出现意外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就医。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穴位推拿疗法的操作规范,通过正确遵循操作流程和安全提示,可以提高穴位推拿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持续研究和更新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推拿疗法服务。

以上规范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中医推拿技术的操作提供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和合法。

推拿师在进行中医推拿技术时应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2. 操作准备- 推拿师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干净的手部和整洁的服装。

- 推拿师应对推拿区域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术后感染的风险最小化。

- 推拿师应保持仪容整洁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患者进行友善和尊重的沟通。

3. 推拿操作- 推拿师应事先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历,特别是有关禁忌症的信息。

- 推拿师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方案,并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

- 推拿师应遵循正确的推拿手法和技术,在进行操作时注意力集中,避免使用过度力量或施加过大压力。

- 推拿师应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注意力集中,不使用未经证实的技术或疗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4. 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 推拿师应定期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推拿师应使用干净、无刺激性的推拿用品,如推拿油和推拿巾。

- 在操作过程中,推拿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出相应处理。

-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推拿师应及时与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联络和沟通。

- 推拿师应定期对操作流程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作,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5. 法律和伦理要求- 推拿师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遵循中医推拿的伦理准则。

- 推拿师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历。

- 推拿师应获得必要的资质和许可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从事中医推拿技术操作。

6.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中医推拿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希望能够帮助推拿师进行安全、有效和合法的操作。

推拿师在实践中应始终遵循本文档的要求,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推拿服务。

> 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操作规范的指导,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解读和实践。

18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18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经穴推拿技术操作规范1.滚法:滚法是以小指掌指关节被侧附着在人体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肩关节放松下垂,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旋转摆动,带动腕关节做旋转和屈伸运动,通过小鱼际掌背侧或掌指关节突起部来回扌衮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受术部位上。

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即向外扌衮约80°,向内扌衮约40°,使小鱼际与手背1/2面积依次接触。

2.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为揉法。

操作时压力轻柔均匀,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每分钟250次左右,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3.按法:指按法、指间关节按法宜悬腕,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按法、肘按法以肩关节为支点,借用身体的重量。

按法应垂直向下,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增加,不可用蛮力或暴力猛压。

用力要沉稳着实,不可偏移。

当按压力达到所需力量后,应先停留片刻,再松劲撤力。

4.摩法:肩臂部放松,肘关节适当屈曲。

指摩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摩时腕部要放松。

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适中。

一般指摩稍轻快,掌摩稍重缓。

5.推法:用肢体某一部位如指、掌、肘等着力于受术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称为推法。

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等。

着力点要紧贴体表,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

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适中。

6.拿法: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捏住受术部位的肌肤,腕关节适度放松,以拇指同其余手指的对合用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地提捏揉动。

操作时用巧劲提拿受术部位的深层筋肉,协调连贯,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或间断用力,不可用指端内抠。

7.擦法:用掌、鱼际等部位贴附于受术部位,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摩擦,使局部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为擦法。

可分为掌擦法、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

用力稳,不可歪斜,压力要适中。

保健推拿操作技术规范 第1部分:成人

保健推拿操作技术规范  第1部分:成人

保健推拿操作技术规范第1部分:成人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成人全身保健推拿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准备工作、操作步骤。

本部分适用于亚健康成人全身保健推拿的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0443 保健服务通用要求GB/T 30444 保健服务业分类3 术语和定义GB/T 30443和GB/T 3044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亚健康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3.2全身保健推拿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全身相应部位施行手法推拿的一种保健操作方法。

3.3施术者符合GB/T 30444规定的实施全身保健推拿技术操作的保健服务技能人员。

3.4受术者接受保健推拿技术操作的保健服务对象。

4 基本要求4.1 保健服务机构开展成人全身保健推拿的保健服务机构的保健服务项目设置、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场所设施应符合GB/T 30443的要求。

4.2 施术者4.2.1 去掉戒指、手链、手表等硬物,保持双手的清洁温暖。

4.2.2 施行推拿手法或取穴时,宜采取先轻、后重、再轻三个步骤,用力适宜,防止损伤皮肤或筋骨。

4.2.3 根据受术者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力度,力量适中以局部微有酸麻胀感为度。

4.2.4 遇到受术者突然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虚汗、脉搏加快等现象,应劝慰受术者保持镇静,让其平卧床上,再掐其人中、十宣,按揉印堂、内关、足三里,按压大椎等穴。

4.2.5 对受术者身体左右两侧的操作要对称,不应有偏颇、遗漏。

4.3 受术者及受术部位筛选4.3.1 接受推拿前不宜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避免处于过饱或饥饿状态。

4.3.2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做推拿,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脊髓炎、骨肿瘤、血液病、传染病、心脏病、老年性骨质疏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

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1、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

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

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

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

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

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

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

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

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

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

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

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操作要求
(1)熟练。

要求根据不同病证,熟练选用相应手法,熟练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领,动作准确,用力均匀,手法柔和,避免缓急不匀,轻重不均现象。

(2)持久。

每次推拿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疗程推拿次数必须坚持进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