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科专业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推拿科管理制度(5篇)

针灸推拿科管理制度一、负责病员的检诊,确定治疗方案。
二、认真钻研业务、熟悉人体解剖部位和生理、病理作用,掌握中医理论和推拿按摩知识,做到按摩手法熟练,运用自如。
、诊断明确、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治疗前给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的反应,以求病员配合。
四、治疗前应洗手,剪短指甲、避免擦伤病员皮肤,按摩时压力均匀,并以病情需要和部位决定压力大小,一般均按先轻后重,再轻的步骤进行,不得使蛮力。
五、注意各种理疗治疗量,保证治疗效果,严防差错事故。
六、严格无菌操作,针具一人一用,防止交又感染。
凡留针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并注意观察病人变化,防止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宝迅速处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针灸推拿注意解剖位,防止发生意外。
七、做好针灸推拿的登记统计工作。
八、负责药剂器材的请领与保管,床单枕套毛巾的更换。
针灸推拿科管理制度(2)是指针灸推拿科室在日常运行中,为了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该管理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1. 科室组织机构:明确科室的人员设置、职责分工和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人员管理:规定科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保证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3. 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挂号、就诊流程、治疗操作规范等,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服务。
4. 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控制度,包括对医院设备和仪器的检验和维护、病案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
5. 安全管理:规定科室的安全制度,包括病房、仪器设备和用品的安全使用和存放、传染病预防控制等,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6. 物资管理:规定科室物资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等要求,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合理使用。
7. 知识管理:建立科室学习制度,促进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知识更新。
8. 卫生环境管理:制定科室卫生和环境管理的制度和要求,包括定期消毒、清洁和垃圾处理等。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技术是以揉法、推法、捏法等手法作用于小儿特有的腧穴上,治疗儿科疾病的推拿医疗技术。
以其腧穴的操作手法不同,功效各异。
因操作手法方向、轻重变化而有补泻之分。
适应的病证包括腹泻、便秘、疳积、遗尿、发热、咳嗽、夜啼、惊风、麻疹等多种病证,也用于小儿保健。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手法1.推法推法是以指、掌、拳或肘等着力于施术部位上,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
用于小儿时,多以指、掌等置于施术部位上,保持均衡的压力,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
如果直接在皮肤上操作,需要涂抹介质(即用油、水、膏、粉等润滑物质作为中介后,再作手法操作),其操作力度以不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以下各种推法均要遵循这一要求。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或指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保持一定的压力,依靠拇指掌指关节运动带动手指运动,沿皮肤表面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或以中指罗纹面、示中二指并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的罗纹面等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指运动,使手指掌面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推动。
频率大约200~300次/分,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
2.揉法见经穴推拿技术。
3.摩法用掌心或并拢的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面附着在体表做轻柔缓和的环形运动的手法。
4.捏脊法捏法之一。
用拇指指端桡侧缘向头部方向顶住脊柱或脊柱两侧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5.捣法用中指指端着力,或手指屈曲,以示或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中医骨伤科整复推拿治疗作业规范

附件一中醫骨傷科整復推拿治療作業規範一、作業目的:藉傷科正骨手法整復骨折或關節錯位,推拿理筋手法施術於穴位產生平衡陰陽,補虛瀉實,調理氣血及緩解疼痛的目的。
二、適應症:(一)骨折。
(二)脫臼。
(三)筋傷。
(四)骨病。
(五)傷科雜症。
(六)神經系統疾患:腦中風後遺症、肋間神經痛、頸臂神經症候群、坐骨性神經痛。
(七)肌肉、骨關節疾病:網球肘、冷凍肩(五十肩)、下背痛、骨關節炎、肌肉痠痛。
三、禁忌:過飽、過餓、特別疲勞、酒醉等不宜過重手法,懷孕者應告知醫師。
四、用物準備:診療床或坐椅、無菌口腔棉枝、75%酒精、優碘、生理食鹽水、換藥車、紗布、副木、棉捲、骨折換藥醫材、治療巾、紅外燈、常備外用藥紫雲膏、金創膏等。
五、作業方法:(一)經望、聞、問、切確診病人,向病人說明治療目的及步驟,並取得病人同意。
(二)懷疑骨折者,可照x- ray確定診斷,再行復位。
(三)拉上圍簾,協助病人選擇合宜體位。
在患處或治療相關部位進行開功舒緩手法。
(四)進行中醫骨傷科手法整復與推拿。
(五)進行緩和收功手法。
(六)若需外用藥包紮則在患處敷貼外用藥。
(七)初診病人及遇異常特殊狀況,應有護理紀錄。
(八)正骨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提按端擠、搖擺碰觸、夾擠分骨、折頂迴旋、按摩推拿。
(九)上骱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屈伸收展旋轉回繞、端提捺正、按摩推拿。
(十)理筋手法:舒筋通絡、活絡關節。
(十一)夾縛固定:夾板、石膏繃帶、膠布、副木支架固定。
(十二)骨傷內治法:損傷三期辨治,按損傷部位辯證施治。
(十三)骨病內治法:消、托、補。
(十四)傷科雜症內治法:發汗解表、養陰清熱、固澀收斂、鎮納安神、健脾利濕。
(十五)外治法:敷貼類、搽擦藥、熏洗濕敷類、熱熨類。
(十六)練功療法。
六、護理指導:(一)教導病人放鬆心情,坐或臥應採舒適、能持久之姿勢。
(二)告知與施術者合作,勿隨意移動體位,防止因手法用力而受傷。
(三)施術時間依病情醫囑而定,一般為需5-60分鐘。
按摩手法的五大基本要求

按摩手法的五大基本要求一、动作自如,节奏和谐按摩师按摩患者时,需要让患者感到舒适,并减轻他们的疼痛。
因此,按摩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手部协调能力,让动作变得自如。
在进行按摩时,应注意手法的节奏和谐,力度适中。
这样也有利于减少按摩师的疲劳,保证按摩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深浅有度,适度把握力度手法的深浅是按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按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感觉及其身体的状况,适度把握手法的深度,力度大小要控制在患者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如果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按摩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按摩师在掌握了患者的身体特征及病情后,应细心的把握力度。
三、全面并且细致的按摩按摩地点大多是人体的关键部位。
按摩的时候,要按照人体各个部位的要求进行按摩,全面地进行按摩。
同时,还需要细致地检查患者的身体部位,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这样也有利于尽快达到按摩的效果。
四、操作规范,科学方法为了保证按摩的效果和安全性,按摩师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按摩。
按摩前要对使用的按摩工具进行卫生消毒,保证使用前的卫生。
操作时,需遵循行业规范,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按摩。
如果操作不当,还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温和体贴,关注患者反应在按摩中,按摩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反应。
如果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或疼痛,按摩师需要及时停止按摩或减少力度。
同时,按摩师需要温和的体贴患者,让患者感觉到关爱,从而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健康。
总之,按摩手法的五大基本要求是动作自如,节奏和谐,深浅有度,全面细致,操作规范,科学方法,温和体贴,关注患者反应。
只有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按摩,才能达到良好的手法及按摩效果,更好地促进人体健康。
中医科针灸推拿规章制度

中医科针灸推拿规章制度一、针灸推拿的执业资格1.执业医师必须具备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中医针灸推拿执业资格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
2.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针灸推拿工作,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针灸推拿的操作规范1.医师在实施针灸推拿疗法时,必须遵循医疗卫生规范,采用无菌针具,严格遵循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2.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针灸推拿手法,注意控制力度和深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治疗前,医师必须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4.医师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应当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做好沟通工作,积极引导患者配合治疗。
三、针灸推拿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医师必须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治疗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2.医师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应当遵守医德道德,不得滥用权力,不得违规索取费用,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3.医师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应当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严格遵守行业规范,不得违规行医,违法办医。
四、针灸推拿的质量控制1.医院或诊所应当建立起针灸推拿治疗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医院或诊所应当建立起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和纠纷,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五、针灸推拿的责任追究1.医师在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时,如发生严重医疗事故或者病患不良后果,应当立即停止治疗并报告医院负责人。
2.医院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查清事实真相,采取相应措施,对责任人员追究责任,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六、针灸推拿的宣传教育1.医院或诊所应当开展针灸推拿治疗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2.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师和护士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以上便是针灸推拿的规章制度内容,希望医师和医疗机构遵守规章制度,规范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第4部分:小儿推拿疗法1 范围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儿推拿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的小儿推拿疗法部分。
3.1小儿推拿 Tuina in pediatrics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4.1 施术前准备4.1.1 器具普通诊疗床,推拿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4.1.2 环境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4.1.3 体位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4.1.4 部位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4.1.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
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配合。
4.2 施术方法4.2.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4.2.1.1 推法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或用示、中两指螺纹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最新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针灸推拿科的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规范,遵循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倡导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
第三条针灸推拿科是一门医学学科,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第四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证书,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利益。
第五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必须接受持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保持与时俱进。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针灸推拿科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七条针灸推拿科医生不得从事违法违规行为,不得随意变换诊疗方法,不得推销不实疗效。
第八条对于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和意外,应及时处理,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第二章针灸推拿科医生的执业要求第九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必须具有相关学历和医学专业背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十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应遵守医学伦理规范,秉持医者仁心,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第十一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应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疾病。
第十二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治疗效果。
第十三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临床技术,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保持专业素养。
第十四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应严格遵守诊疗标准和操作规程,不得私自变更诊疗方案,不得虚假宣传。
第十五条针灸推拿科医生应避免职业倦怠和情绪波动,保持精神状态良好,确保诊疗效果。
第三章针灸推拿科医疗机构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针灸推拿科部门,配备合格的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诊疗设备。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维护和消毒,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医疗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医疗质量和效益。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满意度调查,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范本

针灸推拿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针灸推拿科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针灸推拿科全体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护工等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针灸推拿科以患者为中心,坚持医德医风建设,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第二章工作秩序第四条上班时间,全体工作人员应按时到岗,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工作牌,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第五条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第六条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安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第七条工作人员应主动、热情、耐心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益。
第八条加强病案管理,做好针灸推拿治疗的记录,确保病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九条严格执行药物管理法规,确保药物安全。
第十条加强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严格执行专业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实习生、进修生应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学习,严格遵守科室规章制度。
第十三条护工应按照护理规范进行工作,关心、爱护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四章培训与考核第十四条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五条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六条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职业道德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章奖惩制度第十七条对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停职等处理,严重者依法予以解聘。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针灸推拿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中医医院
推拿科
中医诊疗方案
ﻬ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
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
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
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2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4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
1 各种急性传染病。
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烧伤,烫伤。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严重心脏病,肝病。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2.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3.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此法刺激轻柔,常用于胸腹、胁肋部位。
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滯、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4.擦法(平推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操作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
动作要均匀连续,推动幅度要大,呼吸自然,不可屏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此法用于胸腹、肩背、腰臀及四肢。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
5.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滯。
本法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具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6.按法:用拇指端、指腹、单掌或双掌(双掌重叠)按压体表,并稍留片刻。
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及腹部。
具有放松肌肉、活血止痛的作用。
7.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8.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