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方案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方案

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方案
1. 池塘养殖尾水咋处理?咱得重视起来呀!你想想,要是尾水随便排放,那池塘不就成了脏水塘啦!咱可以采用物理过滤法呀,就像给池塘水过筛子似的,把那些大颗粒杂质给拦住。

比如可以用过滤网之类的,多简单有效!
2. 还有呀,生物处理法也很棒哦!这不就像是给池塘请了一群环保小卫士嘛!微生物们会努力工作,分解那些有害物质呢。

咱可以培养些适合的微生物,让它们来帮忙,多神奇呀!
3. 池塘养殖尾水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来处理呀!这不就像是给池塘戴上了漂亮的花环嘛,又好看又实用。

像水葫芦呀、菖蒲呀这些,它们能吸收好多污染物呢,多厉害呀!你说是不是?
4. 池塘养殖尾水考虑下人工湿地处理法嘛!这简直就是给尾水打造了一个自然的净化乐园呀!让尾水在里面慢慢变得干净清澈,多有意思!
5. 为啥不试试曝气增氧法呢?这就好像给池塘打了一针活力剂呀!让池塘水“活”起来,氧气充足了,处理尾水效果也更好啦,多牛呀!
6. 化学处理法有时候也能派上用场呢!虽然要注意用量不能太多,但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用的呀!就像给池塘来一点魔法药水,让尾水乖乖变好,多神奇呀!
总之,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有好多办法呢,咱可得根据实际情况选对方法,让我们的池塘一直干干净净的呀!。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是指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去的废水,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下是一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1.静态沉淀法:将养殖废水通过静态沉淀池进行处理,使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再将上清液
排放出去。

2.活性池法:采用活性池生物处理技术,将养殖废水通过生物过滤器进行处理,使有机物
被微生物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人工湿地法: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将养殖废水通过人工湿地进行处理,使悬浮
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被吸收和稳定,最终获得高效净化的效果。

4.膜分离法:利用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在养殖废水中滤除有机物、微生物、重金
属等杂质,获得高品质的清洁水。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一、引言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然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往往带有高浓度的废物和污染物,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势在必行。

二、池塘养殖尾水特点池塘养殖尾水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浓度的废物:池塘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粪便、尿液等废物会逐渐积累,形成高浓度的污染物。

2.富营养化:由于废物的积累,池塘养殖尾水中富含氨氮、硝酸盐等营养物质,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溶解氧含量低:废物的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池塘养殖尾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

三、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为了解决池塘养殖尾水污染问题,制定一套科学的净化处理技术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1.生物过滤技术:通过设置生物过滤装置,利用生物膜附着微生物对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植物净化技术:利用某些水生植物的吸收、降解和转化能力,将池塘养殖尾水中的废物和污染物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实现净化效果。

3.物理净化技术:利用物理方法,如悬浮填料、过滤网等,对池塘养殖尾水进行固液分离,去除废物和污染物。

4.化学净化技术:利用化学药剂对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沉淀、氧化或还原,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四、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养殖规模和水质情况,可以选择相应的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

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程的制定:1.养殖池塘的尺寸和深度;2.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3.养殖水体的循环和曝气方式;4.净化设施的种类和数量。

五、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的效果评估制定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规程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净化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水质监测:监测养殖池塘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含量、氨氮浓度、硝酸盐浓度等,评估净化效果。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水产养殖是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尾水。

这些尾水如果不进行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养殖品质。

因此,如何处理水产养殖尾水已经成为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形成了尾水处理技术模式。

1.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是为了去除一些比较大的浮沉物。

这些物质不仅容易让整个水体变质,还会妨碍下一步处理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利用沉淀池来进行初级处理。

在沉淀池中,尾水会慢慢地沉淀下来,而浮在水面上的杂物则被过滤网截留。

这样处理过的尾水就能够清洁许多,便于下一步的处理。

2.中级处理中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过的尾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和清洁。

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会得到进一步清洁。

这可以通过利用各种生物技术来进行处理,比如利用好氧过滤,这种过滤方式能够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加快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还可以使用生长床,将污染水通过高密度多孔介质过滤,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和磷。

这些都是中级处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残留在水体中的不良成分。

3.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这个步骤主要通过利用化学技术来进行处理。

高级处理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处理,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利用发酵技术将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尾水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是为后续的处理过程做好了铺垫。

高级处理完毕后,尾水就可以重新回流水体,为水产养殖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就是从初级处理到中级处理再到高级处理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当然实际上的处理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利用逆渗透技术进行进一步过滤等等。

总之,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要求技术力量和质量控制能力,以达到合理增产合理减污的目标。

只有保护好我们生态环境,才能够让水产业在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基础上发展。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法 结合使用,以提高尾水处理 的效率和效果。综合处理法 可以针对不同的养殖尾水特 点,选择最合适的处理工艺 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 果。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创新技术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养殖尾水处理领域。需要加强科研投入,推动新技术、 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尾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生态工程技术
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原理 ,构建湿地、人工浮岛等生态
工程。
新型技术研发
探索纳米技术、光触媒等新型 技术在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成本与经济效益
投资成本
尾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需要 投入大量资金。
运营成本
包括人工、能源、化学品等费用。
经济效益
通过尾水处理,提高养殖产量和 质量,降低病害发生率,实现经
综合处理法
通过过滤、沉淀、拦截等手 段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如悬浮颗粒、残饵和粪便 等。常用的物理处理法包括 机械过滤、沉淀池和过滤器 等。
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降低水 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氮、磷 等。常用的化学处理法包括 氧化还原、离子交换和吸附 等。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 源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有 害物质,如活性污泥法、生 物滤池和湿地等。生物处理 法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是当前尾水处理工艺的主 要发展方向。
生物滤池法
生物转盘法
利用转盘上的生物膜对水中的有机物 进行吸附和降解,同时通过曝气装置 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微生物 的生长和有机物的分解。
利用滤池中的生物膜对水中的有机物 进行吸附和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 的目的。
03
尾水处理的应用
家庭鱼塘
家庭鱼塘尾水处理
对于家庭鱼塘,尾水处理主要是为了保持水质清 洁,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延长鱼类的生存时 间和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过滤、曝气、生物净化等。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艺一、池塘养殖水治理流程按照我市水产养殖品种、生产模式等实际情况,池塘养殖水治理后应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池塘养殖水治理模式如下:1.技术流程: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可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

主要包括养殖池塘——排水渠(管道)——沉淀池——过滤坝(池)——人工湿地池(生态浮床池)——生物净化池——曝气池——养殖池塘的内部循环流程(养殖池塘)或外部河道等处理流程。

2.技术路线:针对池塘养殖模式具有排水量大,水体中悬浮物高、COD高,而无机氮(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较低等现象,采用物理、生物方法,设置养殖尾水处理区,建设沉淀池、过滤坝(池)、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池及曝气池等,放养适宜的滤食性水生生物,如鳙、鲢等等,有效清除池塘中排出的残饵、粪便,减轻尾水处理区的负荷,以实现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二、池塘养殖水治理设施占比面积池塘养殖水治理标准处理工艺设施包括排水渠(管道)、沉淀池、过滤坝(池)、曝气氧化池、生态净化池(人工湿地池、生物净化池)等,其总面积须达到所要治理养殖总面1积的一定比例,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其设施面积占比参考如下:1.四大家鱼、罗非鱼等,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6%。

2.虾类:对虾、罗氏沼虾等,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5%。

3.笋壳鱼、加州鲈、乌鳢等鱼类,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8%。

4.龟鳖类等品种,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10%。

5.别的品种,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6%。

三、池塘养殖水治理设施与设备1.排沟渠(管道)养殖场原有沟渠可通过加宽和挖深等方式,进步渠道排水能力。

养殖区域内若无可利用的渠道,可通过管道间接将养殖排放水汇集至沉淀池。

2.沉淀池主要用于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去除。

沉淀池需布水均匀,在沉淀池前后各设置一条布水沟,增加水的缓冲,保证沉淀池布水均匀,避免短路流和死水区。

同时,在沉淀池中可栽种睡莲等浮叶植物,或布设生态浮床,稳按期覆盖面积不低于沉淀池的60%;沉淀池面积占治理设施总面积的30-40%,尽可能设置在养殖场交通相对便利的位置,便于捞取处置惩罚沉淀。

浅析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式

浅析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式

事、干事、成事,使之成为推进“三变”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的坚强领导力量。

作为连接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桥梁与纽带,山河村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基层干部应有的担当。

遴选路径,关键在“谋”。

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山河村所选择的发展路径,没有照抄照搬、简单复制,并非浅尝辄止、点到为止,而是立足村情和村民企盼,把每项改革措施谋细、谋实、谋深、谋透,把精准做到极致,做到最大化。

山河村的发展路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管用的路径,是切合山河实际,别具山河特色,值得其它地区空壳村学习借鉴的新路径。

蝶变突围,关键在“变”。

作为空壳村和贫困村,山河村敢于直面短板,大胆试,大胆闯,得益于“三变”改革春风,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指导,得益于全体村民的戮力同心。

村党组织从散到聚,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生活从穷到富,村容村貌从差到美,民风民俗由乱到治……山河村凭借穷则思变的精气神,改革谋变的责任心,创新求变的紧迫感,“摸着石头过河”,依托“借鸡生蛋”“无中生有”谋略,“变”出了脱胎换骨的山河模式。

(通联:242000,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手机:133********)○裴丽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我国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明显增强,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加快渔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一、水产养殖尾水存在的问题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我国最为普遍,按照传统养殖方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

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域环境,而且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的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是指针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流程。

由于养殖业的发展,废水排放已经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处理工艺来处理养殖废水,已经成为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养殖尾水的处理养殖尾水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氮、磷等有害物质的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将会对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养殖废水的处理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生物法处理:生物法处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养殖废水处理方法之一。

它的处理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无害物质,并将氮、磷等有害物质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细胞壁等物质。

生物法处理工艺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主要应用于养殖废水的中、后段处理。

2.物理化学法处理:物理化学法处理是利用化学药剂、过滤、沉淀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物理化学法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养殖废水的前段处理。

3.复合法处理:复合法处理是综合利用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目前,复合法处理在养殖废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养殖尾水处理工艺的优势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对养殖废水的处理,能够大幅减少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资源利用率: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生物法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微生物体内的物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节约能源:采用复合法处理,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降低了运行成本。

4.提高养殖企业形象:采用科学有效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不仅能够减少污染,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形象。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来净化废水,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情况
面临问题:广州大部分养殖 池塘具有租赁周期较短的特点, 为期10 年及以上的较少,大多数 是1-3 年一签。养殖户对池塘基 础设施的投入较少,基本不保养 (少晒塘,清淤措施等)。
(二)水产养殖污染情况
生活污水的直排是水产养殖水体污 染的一大因素之一。特别是发展快 速的大都市,生活污水直排较为常
第二十条 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 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 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 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渔业污 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造成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破坏或者 渔业污染事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见,特别是在养殖场附近不经处理 的生活污水就直接排放到养殖水体 ,造成污染。
生活污水 的排放
工业的快速发展,利益 的驱使,环保的意识薄 弱,加之很多企业的工
艺技术落后,造成大量 的工业污染排放,造成 养殖生态环境面临巨大 的挑战。
养殖废水 的来源
工业污水 的排放
养殖自身 产生污染
1.物理因素导致水体恶化
6、养殖废水的富 营养化能改变水 体生态环境,改 变环境生物群落 ,甚至产生水华
等危害。 水体生态结残饵和排泄物的 堆积,促使微生物活动加 强和营养盐再生,缺氧情
况下,水底沉淀物分解产 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硫化
氢、甲烷、氨等)、有机
酸等有害物质,从而造成 环境污染。
环境水体底 质的变化
1、追求高产高密度的养殖模式:
过多的水生动物粪便及残饵,导 致有机质富集,水体缺氧和富营
水产养殖自身污 染产生的原因
养化。
2、鱼病防治:高密度养殖等时常
由鱼病爆发的风险,大量投入鱼
药和动保产品等,破坏生态平衡,
恶性循环。
部分养殖模式产生的环 境污染原因: 1、工厂化养殖:水质
净化技术不完善,导致 养殖过程中养殖废水的 排放。
池塘养殖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Contents
1 广州市池塘养殖水治理的现状与意义 2 广州市池塘养殖水技术指导意见解读 3 池塘养殖水治理工艺流程 4 相关标准与预算 5 其他池塘养殖水处理技术简介
一、广州市养殖水治理的现状与意义
(一)广州市水产养殖现状与基本情况
优势巨大 品种繁多
消费度高
据2017年渔业统计初步数据,广州市水产品总 产量47.9万吨(不含远洋渔业),其中养殖水产品 产量42.1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7.9%,在我市 渔业产业中占绝对优势。
水体营养 盐变化
4、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 体总氮、总磷的浓度密切相 关,水体中过剩的N、P对
养殖环境和环境水质产生潜 在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导 致赤潮的发生。
(四)相关法律依据
该法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 1月1日起施行。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 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 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 度。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 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 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 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 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六十四条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 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承担责任。
现行版本为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自2018年1月1日 起施行。 第三条明确提出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 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 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
宏观原因: 1、主要以粗放型养殖为主,放 养密度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 2、大部分养殖人员环保意识薄
弱,未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2、网箱养殖:污染主 3、盲目用药甚至使用违禁药现
要来源于大量的残饵、 粪便和养殖动物尸体等。
象。 4、监管力度不够,遗留环境污
染隐患。
(三)池塘养殖水对环境的影响
1、大量的养殖残饵和粪便 等有机物的污染,导致水体 透明度下降。
广州市水产养殖品种基本为淡水品种,产量排 前五名的分别是罗非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 咸淡水品种,如黄鳍鲷、南美白对虾、青蟹等;关 注度较高品种鳜鱼、生鱼、贝类、河鲀等。
池塘精养(土塘,水泥池,铺膜高位池,大棚冬
模式多样 棚养殖等),池塘工程化养殖(池塘内循环
集装箱 养殖,流水瘦身鱼养殖养殖),室内循环水养殖等。 每天全市消费塘鱼产品1440吨,按每尾鱼 0.75kg计,每天全市约消费近200万尾鱼,全市年消 费塘鱼产品总量相应为52.6万吨,塘鱼自给率达 80%以上。
集约型养殖饵料集中投放 ,容易造成投饵过多、投 饵方法不当或饵料质量较 差造成残饵过多而引起污 染。 2.化学因素导致水体恶化
药剂的滥用以及剂量用药 、不规范用药和使用违禁
药等是药物污染的主要来 源。使用杀菌剂、杀寄生 虫剂、杀藻剂、除草剂、 杀藻剂、除草剂、麻醉剂 、激素、疫苗和消毒剂等 。
淡水池塘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原因:
第五十七条规定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 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 染水环境。
第八十三条规定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 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 停产整治,并处十万以上一百万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 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水体酸碱 度变化
水体溶解 氧变化
2、水生生物的呼吸 作用和有机质的分 解产生CO2,到时 水体PH下降,致使 水体环境恶化。
3、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 重要指标,养殖动物呼吸 、残饵和排泄物等分解消 耗大量的氧气,若水体中 溶解氧耗尽,有机质进行 厌氧分解,水体中硝酸盐 、亚硝酸盐、铵盐等还原 为分析零值,同时产生硫 化氢等有害气体,水生态 环境极度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