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78页PPT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是指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去的废水,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下是一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1.静态沉淀法:将养殖废水通过静态沉淀池进行处理,使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再将上清液
排放出去。

2.活性池法:采用活性池生物处理技术,将养殖废水通过生物过滤器进行处理,使有机物
被微生物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人工湿地法: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将养殖废水通过人工湿地进行处理,使悬浮
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被吸收和稳定,最终获得高效净化的效果。

4.膜分离法:利用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在养殖废水中滤除有机物、微生物、重金
属等杂质,获得高品质的清洁水。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养殖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ppt课件

养殖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ppt课件
姓名: 学号:1309084012
• 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 水处理技术。针对养殖废水的特点, 综述了 用固/液分离、泡沫分离、膜过滤、生物过 滤、臭氧处理、紫外辐射消毒等技术处理
养殖废水的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其中主 要介绍了生物过滤。
• 固/液分离技术主要是针对养殖废水中悬浮 固体去除的废水处理技术。悬浮固体废物 的去除是一个固/液分离的过程, 按照悬浮 颗粒物的特性(密度、颗粒的大小) , 又可分 为机械过滤和重力分离两种技术。
• 生物过滤技术是目前研究水产养殖废水处 理技术和养殖污染控制方法的一个重要趋
势。生物过滤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 物等的吸收、代谢等作用,达到降解水体中 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目的,主要去除溶解态 污染物。目前采用较多的生物过滤技术包 括植物过滤、微生物过滤和动物过滤等。
•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广泛应用于水产 养殖系统的消毒和改善水质, 如去除浊度、
藻类、颜色、气味、味道等。用臭氧处理 去除水中含碳废物有两条途径,一是氧化水 中的溶解有机物, 二是改善有机颗粒物V) 广泛用于水产养殖系统中, 可破坏残留的臭氧和杀死病菌, 且具有低成 本和不产生任何毒性残留的优点。
• 膜过滤技术分为微滤和超滤技术, 微滤膜 (孔径0.1~10μm) 用于微米级颗粒的分离 和浓缩,而超滤膜则主要用于相对分子质量 为1 000~500 000物质的分离。膜过滤技 术主要采用不同孔径的膜滤除颗粒物, 是依 膜孔径截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程。水产
养殖中采用膜过滤技术主要处理直径小于 20~25μm的微颗粒。
• 泡沫分离技术又称浮选分离技术, 主要处理 养殖废水中的小颗粒固体废物(粒径小于50 μm)和溶解性有机物, 如溶解蛋白质、有机 酸等。这种技术通过向水体中通入空气, 使

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模式

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模式

MAJOR VARIETIES AND MAJOR PRODUCTIVE TECHNIQUE 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模式薛洋(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渝北401120)1模式内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综合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化的废水处理技术,采取进排水改造、池塘底排污、生物净化、人工曝气、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技术措施,实现对养殖尾水中的氮、磷以资源化利用,及去除化学需氧量,具有成本低、维护少、用途广等特点。

开展对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和工厂化养殖尾水治理,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

以50亩养殖池塘为例,尾水治理面积为养殖池塘面积的8-10%,约4-5亩。

水流的设计采用串联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尾水治理系统低于养殖池塘,实际操作时用底排污系统将底层的富营养化水排入生态沟渠中,以后通过水力坡设计,一般为0.1-0.5%,水体经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净化池,再用水泵将过度回流湿地中的水泵入至养殖池塘循环利用。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尾水治理末端建设多级人工湿地提高净化能力。

2模式特点2.1养殖池塘架设生物浮床生物浮床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10%,水上种植空心菜、水稻、花卉等水生植物,养殖塘中放养一定比例的籬鱸等滤食性鱼类,通过养SMzK原位调控飙池塘水质。

2.2池塘底排污生态化改造在养殖池塘底部最低处不同位置,根据池塘面积大小建设一到多个锅底形的排污井,排污井通过管道直接连通尾水处理池或资源化利用区域,一般3-5亩配置1个排污口。

将养殖过程中沉积在池塘底部的鱼类排泄物、残饵及F 体等通过排污管排出养殖水体,排出的有机颗粒废弃物经固液分离池分离,固体沉积物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上清液流入尾水治理系统循环利用。

2.3生态沟渠每50亩配备生态沟渠100m以上,水深:1.3-1.5m,宽度2-2.5m以上,利用养殖区域内原有的排水渠道进行改造而成,加宽和挖深等方式提高排水渠道的排放水功能,渠道内种植水生植物,水面可架设生物浮床,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处理,最终融生态将养M t I c汇集至沉淀池。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方案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然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氨氮、硝酸盐等污染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将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研究和应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尾水处理技术方案的选择针对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技术方案:1.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的特性,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利用微生物等方式,将尾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

2. 物理处理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等,将尾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去除。

这种技术方案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适用于处理尾水中的固体污染物。

3. 化学处理技术:利用化学药剂对尾水进行处理,如利用氧化剂、还原剂等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方案处理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量,以避免对水体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尾水处理技术方案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养殖场规模和尾水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尾水处理技术方案。

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处理系统,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尾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同时,人工湿地还可以起到净化水体、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尾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如沉淀池、过滤器等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颗粒物等。

然后,再利用化学药剂对尾水进行处理,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三、尾水处理技术方案的优势和挑战尾水处理技术方案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环保性:尾水处理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养殖业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 经济性:选择适合的尾水处理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浅析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式

浅析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式

事、干事、成事,使之成为推进“三变”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的坚强领导力量。

作为连接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桥梁与纽带,山河村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基层干部应有的担当。

遴选路径,关键在“谋”。

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山河村所选择的发展路径,没有照抄照搬、简单复制,并非浅尝辄止、点到为止,而是立足村情和村民企盼,把每项改革措施谋细、谋实、谋深、谋透,把精准做到极致,做到最大化。

山河村的发展路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管用的路径,是切合山河实际,别具山河特色,值得其它地区空壳村学习借鉴的新路径。

蝶变突围,关键在“变”。

作为空壳村和贫困村,山河村敢于直面短板,大胆试,大胆闯,得益于“三变”改革春风,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指导,得益于全体村民的戮力同心。

村党组织从散到聚,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生活从穷到富,村容村貌从差到美,民风民俗由乱到治……山河村凭借穷则思变的精气神,改革谋变的责任心,创新求变的紧迫感,“摸着石头过河”,依托“借鸡生蛋”“无中生有”谋略,“变”出了脱胎换骨的山河模式。

(通联:242000,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手机:133********)○裴丽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我国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明显增强,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加快渔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一、水产养殖尾水存在的问题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我国最为普遍,按照传统养殖方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

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域环境,而且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的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郑杰添等江门市是广东省海洋渔业大市,水产养殖面积、总产量和产值均居广东省前列,随着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实施,相关从业人员环保理念增强,开展了养殖尾水治理的探索。

本文结合当前江门市水产养殖池塘尾水污染现状,探讨了养殖尾水的特性,提出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技术,有效减少尾水排放、促进尾水重复利用,减少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概率,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助力江门市海洋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团队在养殖基地的60亩池塘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试验,养殖尾水净化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减少了尾水排放。

此外,团队建立“养殖尾水净化技术示范点”,举办观摩培训班,培训水产养殖户,将在2023年底前辐射带动江门市2000亩以上鱼塘应用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逐步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

一、池塘养殖尾水的特性池塘养殖水体中含有残余饲料、水生生物粪便污染物及残留渔药,通过自然降解或物理、化学分解后,产生较多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和悬浮物。

池塘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和部分有机物。

江门市目前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方式以直接外排进入河沟为主,这对河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依据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标准值见表1。

表1 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标准值二、尾水净化处理设施改造尾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池塘进水管管网系统、沉淀过滤区、生物曝气池、增氧曝气池、生态净化曝气池和潜流湿地六部分。

完善池塘进排水系统,用直径200mm的PVC管道建设一条约200m进水管,使池塘进、排水管道独立分开,避免相互影响。

沉淀过滤区为长13m、宽2.3m、高2m沉淀过滤池(见图1),内铺设各种滤料,滤料选择碎石、牡蛎壳等填充物介质。

生物曝气池规格为长4.7m、宽2.3m、高2m,水流经过此区域可充分曝气、吸附分解悬浮物。

增氧曝气池水面大小为12m×8.2m,内放置30套曝气头。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PPT课件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PPT课件
①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同单养一种鱼 相比,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从而 提高池塘鱼产量。
②能更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食料资源,更好 地发挥池塘潜力。
③有相互利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同种异龄鱼的混养,可在食用鱼塘生产一部 分大规格鱼种,供次年放养的需要,而且也为 轮捕轮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混养时应注意以下 3点: ①混养类型要合理。 ②混养密度不宜过大。 ③混养比例要合理。
5.轮—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指一次放足不同规格的鱼种, 经一段时间饲养后,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 捕出,再补放小规格鱼种.这样养鱼措施 不仅能使池塘在饲养期间保持较合理的载 鱼量,避免因池塘密度过大而影响生长, 还可以提前在夏、秋淡水鱼季分期分批向 市场提供鲜活鱼,以改变鱼货供应淡旺不 匀的状况.
在实际生产中,确定放养密度的方式有经 验法和计算法两种,可参照如下经验公式:
单位放养量 = 估计单位产量 /(计划养成 成鱼的平均体重 -放养时鱼种的平均体重) *估计成活率
4.混—多品种混养
混养是指对同一个池塘进行多种鱼类的饲 养.
混养是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提高鱼产量的 重要措施。混养主要有3种情况:其一是同 种异龄混养;其二是异种混养;其三是异 种异龄混养。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饲料投喂实行“四定”的方法:
①定质:饲料要新鲜、适口,尽可能提高营养 价值。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以防发生鱼病, 这要求我们要保存好饲料,不要雨淋鼠咬。
②定位:投喂饲料要有固定的场所,这样鱼类 形成条件反射,浮性饲料设有饵料台,以免饲 料全塘漂散,一般6667~10000㎡ 鱼塘设 3~4 个投喂台为宜,这样鱼类可以均匀分开摄食, 避免拥挤造成摩擦损伤。

养殖水质环境的改良和尾水处理精品PPT课件

养殖水质环境的改良和尾水处理精品PPT课件
(二)养殖水质的改善
---适时适量换水,科学调节水质
1、换水量:水位的调节、正常盐度的维持、透明 度和水色的控制都是通过换水调节来实现的。前期以 加水为主,换水为辅。在池水达到最高水位后,在非 封闭式养殖条件下,水质调节靠科学地换水来实现。 换水量、换水频率取决于海区水质状况和池水水质条 件,特别要注意换水时间,应避开一天中高温阶段( 每天10:00-16:00)换水,且不宜大幅度换水,每次 换水量以10%-15%为最佳。
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水产养殖对水污染的贡献
养殖水产品产量自1994年起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水产品 出口创汇额位居农业产业之首。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 水产养殖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使得我们在实现发展 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例一:某地高产养鱼网箱30多亩,年投饵共204.3吨,净产鱼 约102.13吨,按投入饵料与扑捞出所养鱼的氮和磷总量计算,净 增加输入并留存水体中氮和磷的量分别为6,444 kg和1,299.1 kg ,占投入饵料中氮量的68.1%,磷83.5%,都滞留于该养殖水体内 ,说明饵料中的大部份成为污染物留存在水体内。
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水产养殖对水污染的贡献
例二海水高位池养殖:
据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高位池清塘废水 COD(cr)平均浓度一般在300mg/L~550mg/L,最高可达10000mg/L 。据估算,2010年海南全省海水养殖COD(cr)年排放量达12万吨, 而海南省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 COD(cr)年排放量总量仅9.3万吨,明显小于海水养殖废水COD(cr) 排放量,海水养殖已经成为近岸海域最主要的污染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