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知识讲解
养殖尾水处理实施方案

养殖尾水处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尾水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动植物粪便、残渣和废料的废水。
未经处理的尾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实施尾水处理方案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尾水处理目标1. 降低尾水中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的浓度。
2. 去除尾水中的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
3. 减少尾水中的微生物和病原体数量。
三、尾水处理方案1. 前处理尾水进入处理系统之前,需要经过初步筛选和去除大颗粒物质,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的负担。
2. 生物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是减少尾水中有机物浓度的常见方法。
可以选择好氧微生物法或厌氧微生物法。
好氧微生物法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而厌氧微生物法则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降解。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处理方法。
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可以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添加化学药剂来协助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例如,添加聚合氯化铝可以加快悬浮物的沉降速度,从而减少悬浮物的浓度。
4. 滤料过滤滤料过滤是通过填充滤料,利用滤料的吸附、吸附和陷阱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滤料可以选择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
5. 消毒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后,尾水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存在的微生物和病原体。
可以采用紫外线辐射、氯化物消毒剂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四、操作要求1.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尾水的水质指标。
2. 根据监测结果调节处理过程中的化学药剂添加量,确保处理效果。
3. 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要求,确保尾水中微生物和病原体数量的彻底减少。
4. 定期对处理设备进行清洗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效果评估定期监测处理后的尾水水质指标,比较处理前后的差异,评估尾水处理方案的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处理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

高效价廉
有利于推广使用
常用技术 表面流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技术 潜流型人工湿地 鱼菜共生(桑基鱼塘类)
陆基推水集装箱式养殖技术
循环水养殖技术 底排污处理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 水质在线检测技术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技术 表流湿地通常是衬有不透水材料层的浅蓄水池,填有土壤或砂砾基质,栽种露
生物絮团处理技术
生物絮团处理技术
水质在线检测技术 基于自动传感器及信息化手段 政府主导实施,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渔民基于生产需要,性价比高
出水面的植物。设计成水淹型,所以水位在基质表面之上,废水在基质上面流
动,通过稠密的植物,模拟天然湿地的水流。它的建造费用较低。
防水基质
植物
进水
出水
潜流型人工湿地技术 废水流过基质,且水位保持在基质表面之下。潜流系统适于寒冷的气候,可防
止在零下气温时结冰。潜流系统不像表流系统易产生臭味或蚊子,可处理较高
概念 养殖尾水,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或养殖结束后,由养殖体系(包括养殖 池塘、工厂化车间等)向自然水域排出的不再使用的养殖水 养殖用水:养殖过程用水、养殖尾水
背景及意义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节能减排 原则 3~13.4 m3/kg 470万公顷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强制化
底排污处理技术 只需换底层水,节约水
需要改造池塘 需要水处理技术配合使用
塘边 插管 排水口
排水口
出水口
生物絮团处理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是指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利用水体中悬浮固体作为“絮核”, 形成对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浮游动植物、原生动物等生物很强吸附力的疏水性物 质,能够起到调控水质作用,同时适合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摄食的一种高蛋白 饵料。 NH4++1.18C6H12O6+HCO3+2.6O2 C5H7O2N+6.06H2O+3.07CO2
探究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开发与应用

探究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开发与应用陈付坤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场上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养殖方法,高密度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以及残饵,这些被排入水中,导致养殖尾水的污染不断加剧"目前,养殖尾水的经为我国养殖行业发展的"了水产养殖尾水的现状,并就水产养殖尾水的开发与应用措提出"1、水产养殖尾水的现状①池塘,池塘水产养殖尾水的式,、、、以及"传统的池塘养殖中,应用的池于快池,的会到的,相较于的,的"法的不足,现于水产养殖水中较的,这些会导致的,这就需行的,"这会大上增加人,会人的,会大量的"池塘以及,池塘的足,足现场会的污染,较慢。
②上,与池塘较,相较于池塘,上力口以及力口"占地面积小以及好特点,彳高的足"于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溶杂质以及溶杂质,颗粒都1nm-0.2#m,于胶态体系,这些杂质会产生淀,能通的方式除,行 只能借助药剂来破坏杂质的稳定性,使胶体颗粒增大,然后再通的方式将取出。
通常来,lnm-100#m的颗粒领域均可以用凝聚,这使得应用做凝聚离中显得尤为,得到了十广泛的应用。
除此外,水产养殖中,为了除水中的农药、色、蛋白质、异臭以及机碎屑,可以应用活性炭,于活性炭定的r 作用,这些杂质定的能,可以起到错的除作用。
应用活性炭较的足,例如,介质容易被堵,并且这方法的水量较小,较高,因此,应用活性炭的能力清除杂质的方法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范围较小。
③湿地,湿地的效果较好,于较复杂的多功能生态系统,湿地可以利用微生作用、学、植、理以及淀方式除水中的杂质,十明显,尤-针对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氮以及磷等营养元较强的除作用。
除此外,湿地还够SS、BOD以及COD定的除作用,此湿地较强的能,十明显。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目录
•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的重要性 •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 •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设备与设施 •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的管理与维护 •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的未来展望
01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的重 要性
水资源的保护
减少水体污染
鱼塘养殖尾水中含有饲料残渣、鱼类 排泄物等污染物,如不进行有效处理, 会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化利用
将处理后的尾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灌溉、养殖等,降低对环境的负 担。
对环境影响的进一步降低
生态修复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水体生态功能,降低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低碳排放
优化尾水处理工艺,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低碳排放。
法律法规的完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尾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01
02
03
过滤
通过过滤装置去除水中的 悬浮物、杂质和藻类等, 常用的过滤材料包括砂滤 器、活性炭等。
沉淀
利用沉淀池或沉淀槽将水 中的悬浮物通过自然沉降 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 的目的。
曝气
通过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 促进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 活动,从而改善水质。
化学处理方法
消毒
通过加入氯、二氧化氯等 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 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酸碱调节
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水体 的pH值,使其达到适宜的 范围。
重金属去除
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药剂, 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 为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 过滤等方法去除。
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滤池
利用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菌群净化水质,通过过滤、吸附、生物 降解等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污染物。
浅析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式

事、干事、成事,使之成为推进“三变”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的坚强领导力量。
作为连接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桥梁与纽带,山河村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基层干部应有的担当。
遴选路径,关键在“谋”。
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山河村所选择的发展路径,没有照抄照搬、简单复制,并非浅尝辄止、点到为止,而是立足村情和村民企盼,把每项改革措施谋细、谋实、谋深、谋透,把精准做到极致,做到最大化。
山河村的发展路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管用的路径,是切合山河实际,别具山河特色,值得其它地区空壳村学习借鉴的新路径。
蝶变突围,关键在“变”。
作为空壳村和贫困村,山河村敢于直面短板,大胆试,大胆闯,得益于“三变”改革春风,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指导,得益于全体村民的戮力同心。
村党组织从散到聚,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生活从穷到富,村容村貌从差到美,民风民俗由乱到治……山河村凭借穷则思变的精气神,改革谋变的责任心,创新求变的紧迫感,“摸着石头过河”,依托“借鸡生蛋”“无中生有”谋略,“变”出了脱胎换骨的山河模式。
(通联:242000,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手机:133********)○裴丽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我国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明显增强,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加快渔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一、水产养殖尾水存在的问题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我国最为普遍,按照传统养殖方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
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域环境,而且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的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郑杰添等江门市是广东省海洋渔业大市,水产养殖面积、总产量和产值均居广东省前列,随着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实施,相关从业人员环保理念增强,开展了养殖尾水治理的探索。
本文结合当前江门市水产养殖池塘尾水污染现状,探讨了养殖尾水的特性,提出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技术,有效减少尾水排放、促进尾水重复利用,减少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概率,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助力江门市海洋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团队在养殖基地的60亩池塘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试验,养殖尾水净化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减少了尾水排放。
此外,团队建立“养殖尾水净化技术示范点”,举办观摩培训班,培训水产养殖户,将在2023年底前辐射带动江门市2000亩以上鱼塘应用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逐步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
一、池塘养殖尾水的特性池塘养殖水体中含有残余饲料、水生生物粪便污染物及残留渔药,通过自然降解或物理、化学分解后,产生较多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和悬浮物。
池塘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和部分有机物。
江门市目前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方式以直接外排进入河沟为主,这对河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依据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标准值见表1。
表1 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标准值二、尾水净化处理设施改造尾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池塘进水管管网系统、沉淀过滤区、生物曝气池、增氧曝气池、生态净化曝气池和潜流湿地六部分。
完善池塘进排水系统,用直径200mm的PVC管道建设一条约200m进水管,使池塘进、排水管道独立分开,避免相互影响。
沉淀过滤区为长13m、宽2.3m、高2m沉淀过滤池(见图1),内铺设各种滤料,滤料选择碎石、牡蛎壳等填充物介质。
生物曝气池规格为长4.7m、宽2.3m、高2m,水流经过此区域可充分曝气、吸附分解悬浮物。
增氧曝气池水面大小为12m×8.2m,内放置30套曝气头。
水产养殖系统的尾水是如何处理的?

水产养殖系统的尾水是如何处理的?我国是全球水产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海淡水总产量占世界比例的60%以上,养殖总产量超过捕捞的数量。
近年来,水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养殖尾水污染严重,在水产养殖中出现的尾水问题就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
不少专家学者针对尾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开发出多种尾水处理技术,来有效促进水体净化。
但综合当前的水产养殖现状,尾水处理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改革促进技术更新,完善尾水处理技术体系。
水产养殖的尾水1、尾水处理现状目前,水产养殖占全国水产总量的70%以上,产量将近5000万t,在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最为普遍。
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喂养的饵料和养殖生物的粪便会直接排入水体,导致养殖尾水污染情况日益严峻。
因此,养殖尾水的处理方式与如何做好养殖尾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方式逐渐得到重视,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得到新的发展机会。
2、尾水的危害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死亡有机体、鱼类的排泄物以及残存饵料的分解物,这些有机物分解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不利于鱼类健康生存的物质。
另外,池塘中的大部分可溶解有机物是细菌的营养物,有机物的增加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有机物的分解还需要消耗池塘中的氧气,长期缺氧导致水质恶化,不利于鱼类的生存和健康生长。
一些沉积营养的积累,属于资源的浪费,还会对水产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的污染,影响生物生存。
3、尾水处理的意义要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从观念到行动都进行转变,促进水产养殖的尾水处理。
循环水系统的引进,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原本使用的自然水域,而且能避免水源污染的进一步扩大。
水质的提高为鱼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而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水产养殖尾水的特点和处理途径1、特点水产养殖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以及污损生物。
国内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在池塘养殖中投喂的鱼类饲料中,有5%到10%未被鱼类食用,食用的部分约有35%左右被鱼类排出体外,饲料的沉积和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加上平时投放的有机肥料和生物排泄物,导致水质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泛池或者死亡。
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开发应用

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开发应用摘要:目前,高密度养殖是国内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
由于采用常规的人工养殖方式,养殖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合格的饲料及畜禽粪尿,使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环境问题日趋严峻。
如何有效地处理并合理地使用淡水养殖业中的尾水,是当前我国淡水养殖业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淡水养殖尾水的特性进行详细的剖析,并着重对当前尾水处理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淡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开发1 水产养殖尾水特点在我国水产养殖业,饲喂水体的污染物以氨氮、亚硝酸盐、有机质、磷及受污染的有机物为主。
其中,NH3是水产动物排泄物,是饲料、排泄物、动植物残骸等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不仅污染水质,而且对养殖业具有一定的毒性。
对鱼类具有高度毒害作用的亚硝酸盐,可导致鱼虾体内铁血红蛋白被氧化为”高铁”,导致血中氧含量下降,造成机体缺氧,水产生物产量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水产生物死亡。
同时,水体中的有机质可被饲料、浮游生物的代谢物及养殖后的排泄物等物質所降解,形成大量的有机物质,从而造成水体质量下降,影响到鱼类的生长。
2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现状2.1 设施净化净化设施的原理类似于池塘的净化,在技术上更精细、更专业。
污水处理厂的特点是效果好,面积小,成本高。
其中的杂物可溶于或不溶于水产养殖水体,其主要粒子尺寸在1nm~0.2?m,属于一种叫做”胶原体系”,不能使用重力沉降方法,也不能通过过滤方法将其除去,只能通过药剂对其稳定性进行打破,从而提高对胶原体系的除去。
通常,颗粒分布在1nm~100?m范围内,且颗粒分布范围可以相互融合。
因而,使用目标颗粒进行凝结非常必要,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分离技术。
与此同时,在淡水养殖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特殊的活性炭吸附法,将水、蛋白质等有机残渣进行去除。
然而,该方法存在着因其易被悬浊物所阻隔、需用水少、费用高等缺点,限制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广州市养殖水治理的现状与意义
(一)广州市水产养殖现状与基本情况
优势巨大 品种繁多
消费度高
据2017年渔业统计初步数据,广州市水产品总 产量47.9万吨(不含远洋渔业),其中养殖水产品 产量42.1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87.9%,在我市 渔业产业中占绝对优势。
广州市水产养殖品种基本为淡水品种,产量排 前五名的分别是罗非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 咸淡水品种,如黄鳍鲷、南美白对虾、青蟹等;关 注度较高品种鳜鱼、生鱼、贝类、河鲀等。
第二十条 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 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 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 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渔业污 染事故的调查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造成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破坏或者 渔业污染事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透明度下降。
水体透明
6、养殖废水的富
度变化
营养化能改变水
体生态环境,改
变环境生物群落
,甚至产生水华
等危害。 水体 生态结
构的影响
5、养殖残饵和排泄物的 堆积,促使微生物活动加
强和营养盐再生,缺氧情 况下,水底沉淀物分解产 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硫化 氢、甲烷、氨等)、有机
酸等有害物质,从而造成 环境污染。
现行版本为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自2018年1月1日 起施行。 第三条明确提出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 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 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
过多的水生动物粪便及残饵,导 致有机质富集,水体缺氧和富营
水产养殖自身污 染产生的原因
养化。
2、鱼病防治:高密度养殖等时常
由鱼病爆发的风险,大量投入鱼
药和动保产品等,破坏生态平衡,
恶性循环。
部分养殖模式产生的环 境污染原因: 1、工厂化养殖:水质
净化技术不完善,导致 养殖过程中养殖废水的 排放。 2、网箱养殖:污染主
环境水体底 质的变化、水生生物的呼吸 作用和有机质的分 解产生CO2,到时 水体PH下降,致使 水体环境恶化。
3、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 重要指标,养殖动物呼吸 、残饵和排泄物等分解消 耗大量的氧气,若水体中 溶解氧耗尽,有机质进行 厌氧分解,水体中硝酸盐 、亚硝酸盐、铵盐等还原 为分析零值,同时产生硫 化氢等有害气体,水生态 环境极度恶化。
宏观原因: 1、主要以粗放型养殖为主,放
养密度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 2、大部分养殖人员环保意识薄
弱,未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3、盲目用药甚至使用违禁药现
要来源于大量的残饵、 粪便和养殖动物尸体等。
象。 4、监管力度不够,遗留环境污
染隐患。
(三)池塘养殖水对环境的影响
1、大量的养殖残饵和粪便
等有机物的污染,导致水体
池塘精养(土塘,水泥池,铺膜高位池,大棚冬
模式多样 棚养殖等),池塘工程化养殖(池塘内循环
集装箱 养殖,流水瘦身鱼养殖养殖),室内循环水养殖等。 每天全市消费塘鱼产品1440吨,按每尾鱼 0.75kg计,每天全市约消费近200万尾鱼,全市年消 费塘鱼产品总量相应为52.6万吨,塘鱼自给率达 80%以上。
水体营养 盐变化
4、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 体总氮、总磷的浓度密切相 关,水体中过剩的N、P对
养殖环境和环境水质产生潜 在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导 致赤潮的发生。
(四)相关法律依据
该法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 1月1日起施行。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 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 承担责任。 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 度。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 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 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 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 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六十四条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 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承担责任。
《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见,特别是在养殖场附近不经处理 的生活污水就直接排放到养殖水体 ,造成污染。
生活污水 的排放
工业的快速发展,利益 的驱使,环保的意识薄 弱,加之很多企业的工
艺技术落后,造成大量 的工业污染排放,造成 养殖生态环境面临巨大 的挑战。
养殖废水 的来源
工业污水 的排放
养殖自身 产生污染
1.物理因素导致水体恶化
基本情况
面临问题:广州大部分养殖 池塘具有租赁周期较短的特点, 为期10 年及以上的较少,大多数 是1-3 年一签。养殖户对池塘基 础设施的投入较少,基本不保养 (少晒塘,清淤措施等)。
(二)水产养殖污染情况
生活污水的直排是水产养殖水体污 染的一大因素之一。特别是发展快 速的大都市,生活污水直排较为常
集约型养殖饵料集中投放 ,容易造成投饵过多、投 饵方法不当或饵料质量较 差造成残饵过多而引起污 染。 2.化学因素导致水体恶化
药剂的滥用以及剂量用药 、不规范用药和使用违禁
药等是药物污染的主要来 源。使用杀菌剂、杀寄生 虫剂、杀藻剂、除草剂、 杀藻剂、除草剂、麻醉剂 、激素、疫苗和消毒剂等 。
淡水池塘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原因: 1、追求高产高密度的养殖模式:
第五十七条规定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
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污 染水环境。
第八十三条规定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 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 停产整治,并处十万以上一百万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 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