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沙的细度模数

合集下载

水工砂石细度模数

水工砂石细度模数

水工砂石的细度模数是衡量砂粒粗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代表了砂子颗粒的平均粒径大小,通常用于混凝土用砂和其他建筑工程中对砂的分类和质量控制。

以下是关于水工砂石细度模数的一些相关内容:
1. 计算方法:砂的细度模数是根据不同孔径筛上累计筛余百分数来计算的。

这些孔径通常包括
2.5mm、1.25mm、0.63mm、0.315mm、0.158mm等标准筛孔尺寸。

2. 分类标准:根据细度模数的大小,砂可以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

具体分类如下:
- 粗砂:细度模数在3.7~3.1之间,颗粒粒径0.5mm以上。

- 中砂:细度模数在3.0~2.3之间,颗粒粒径在0.5-0.35mm范围内。

- 细砂:细度模数在2.2~1.6之间,颗粒粒径在0.35~0.25mm范围内。

- 特细砂:细度模数在1.5~0.7之间,颗粒粒径在0.25mm以下。

3. 应用范围: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之间,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4. 重要性: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这个指标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强度和耐久性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水工建筑等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砂并控制其细度模数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水工砂石的细度模数是一个关键的技术参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砂,并对其细度模数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控制。

砂子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砂子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砂子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砂子细度模数是用来衡量砂子颗粒尺寸分布均匀性和粗细程度的重要参数。

它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筛分法,另一种是使用沉降法。

筛分法是将砂子样品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出砂子细度模数。

具体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砂子样品,将其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记录下每个筛网上留下的砂子重量。

2. 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砂子重量所占总砂子样品重量的百分比,并绘制出筛分曲线。

3. 根据筛分曲线,可以计算出砂子的累积百分数曲线。

4. 根据细度曲线和累积百分数曲线,使用一定的公式计算出砂子细度模数。

沉降法是利用砂子在水中的沉降速度来计算砂子细度模数。

具体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砂子样品,并将其与水混合均匀。

2. 将混合液置于一定高度的透明玻璃管中,记录下砂子颗粒的沉降时间和沉降距离。

3. 根据砂子颗粒的沉降时间和沉降距离,使用一定的公式计算出砂子的细度模数。

总的来说,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砂子细度模数,但筛分法需要较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沉降法则较为简单易行,但需要较高的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砂子细度模数的计算。

砂细度模数公式范文

砂细度模数公式范文

砂细度模数公式范文FM = (Sieve1 + Sieve2 + Sieve3 + … + Sieve n) / 100其中,FM代表砂细度模数,Sieve1、Sieve2、Sieve3等代表各个筛孔孔径粒径的百分累积计数。

百分累积计数是指经过其中一筛孔孔径的颗粒所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在计算砂细度模数时,需要使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孔孔径粒径的百分累积计数来计算。

常用的筛孔孔径有0.075mm、0.15mm、0.3mm、0.6mm、1.18mm、2.36mm、4.75mm、9.5mm等。

可以通过实验室或现场进行粒度分析,使用不同孔径的筛孔筛分样品,并记录每个筛孔的累积计数。

然后将各个筛孔的累积计数相加,再除以100,就可以得到砂细度模数。

砂细度模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在0.6~3.0之间。

当砂细度模数大于3.0时,可以认为砂的粗细度较高,适用于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工程;当砂细度模数小于2.2时,可以认为砂的粗细度较低,适用于空隙率要求较高的工程。

砂细度模数的优化配合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特性。

砂细度模数较低的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水剂的效果,使混凝土易于施工和振捣,并提高抗渗性和耐久性。

砂细度模数较高的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稠度和骨架性能,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砂细度模数。

在进行施工前,也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和混凝土混凝土试块制备等手段来验证砂细度模数的适用性。

总结来说,砂细度模数是评价砂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通过砂粒分布曲线来计算。

砂细度模数的取值范围一般在0.6~3.0之间,可以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砂细度模数。

砂细度模数的优化配合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特性。

砂石骨料生产常见四种成品料

砂石骨料生产常见四种成品料

砂石骨料生产常见四种成品料砂石骨料生产常见四种成品料1. 砂—细骨料粒径小于4.75 mm的骨料,细骨料,也称为砂。

常见细骨料分粗砂,中沙,细沙和特细砂。

混凝土使用粗砂和中砂,抹面及勾缝使用细砂。

普通混凝土用砂以中砂为宜。

砂的粒径与模数: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又称大沙,05砂。

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0.35mm。

细砂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也称面沙。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0.7,平均粒径为0.25mm以下。

2. 石粉粉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

一般普通混凝土要求石粉含量小于10%,高强混凝土要求小于5%;国外标准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及粒径的界定均存在差异:石粉粒径界定方面: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石粉界定粒径为0.075毫米,英国、法国等国则为0.063毫米;石粉含量方面:美国标准规定石粉含量最高限值为5-7%;日本则为7%;澳大利亚则为25%;英国则为15%;法国则12-18%。

在我国实际的工地生产中,不少地方也把10mm以内的粉料,砂,石子混合物统称为石粉,用于道路水稳层的铺设。

3. 天然砂和机制砂天然砂自然形成,经人工开采和筛分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岩石颗粒。

机制砂岩石、卵石、未经化学方法处理过的矿山尾矿,经除土、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和机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

机制砂的MB值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中泥土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比值,用于判定含泥量的多少。

一般要求MB值≤1.4为合格。

4. 针片状颗粒机制砂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砂的细度模数范围

砂的细度模数范围

砂的细度模数范围
砂的细度模数范围是指砂的颗粒大小分布范围,通常用细度模数(Fineness Modulus,简称FM)来表示。

细度模数是指砂的粒径分布曲线上,10%、30%、50%、70%和90%的粒径分别对应的筛孔孔径的平均值,即:
FM = (a+b+c+d+e)/100
其中,a、b、c、d、e分别为10%、30%、50%、70%和90%的粒径分别对应的筛孔孔径。

砂的细度模数范围通常在2.2~3.2之间,这个范围是根据砂的用途和性质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细度模数越小,砂的颗粒越细,适用于制作高强度的混凝土;细度模数越大,砂的颗粒越粗,适用于制作低强度的混凝土。

在建筑工程中,砂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它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砌块、砂浆、路面等建筑材料的制作中。

不同的建筑材料对砂的细度模数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择砂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用途和要求来确定细度模数范围。

例如,在制作高强度混凝土时,需要使用细度模数较小的砂,这样可以使混凝土的强度更高、密实度更好。

而在制作低强度混凝土时,可以使用细度模数较大的砂,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使其更易于加工和施工。

砂的细度模数还与砂的来源和加工方式有关。

不同地区的砂质量和细度模数范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砂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砂的细度模数范围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在选择砂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用途和要求来确定细度模数范围,并且需要注意砂的来源和加工方式,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砂细度模数

砂细度模数

砂细度模数
砂细度模数(Sand Grain Size Modulus),简称SGM,是反映土壤砂粒大小特征的重要参数,它通过研究砂粒粒度级配分情况,来揭示土壤中砂粒的粗细程度和形态特征,从而为砂土性质的评价提供依据。

一般来讲,砂细度模数是根据砂粒的粒径大小来表示的,它是用砂粒的粒径大小分布曲线来定义的,一般可以以半峰宽、累积函数半高,或者分子谱指数等方式来表示,其定义如下:
SGM = Σd2/Σd
其中,SGM 为砂细度模数, d 为砂粒各粒径级别的平均粒径,Σd 为砂粒粒径级配合料中所有粒径级别的累计粒径数。

砂细度模数可以反映出砂粒大小分布的均匀程度,一般来说,砂粒的粒径越均匀,砂细度模数越小;相反,砂粒的粒径越不均匀,砂细度模数越大。

砂细度模数的取值范围在0.1-1.5之间,一般来说,砂细度模数在0.3-1.3之间的砂土为砂质土,砂细度模数大于1.3的砂土为多砂质土,砂细度模数小于0.3的砂土为混合质土。

砂细度模数可以反映砂土中砂粒的形态特征,从而为砂土性质的评价提供参考。

常见的砂细度模数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正态模数,它表示砂粒粒径级配分曲线呈正态分布,一般砂细度模数在0.7-1.2之间;
第二种是均匀模数,它表示砂粒粒径级配分曲线呈均匀分布,一般砂细度模数在0.3-0.6之间;
第三种是多高频模数,它表示砂粒粒径级配分曲线呈多高频分布,一般砂细度模数在1.3以上。

砂细度模数可以有效地反映土壤中砂粒的大小特征,由此可以得出砂土的粒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以及砂土的性质,从而为砂土的强度、含水量、流动性等特性的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砂子细度模数

砂子细度模数

砂子细度模数摘要:一、砂子细度模数的定义与意义二、砂子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三、砂子细度模数的影响因素四、砂子细度模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五、结论正文:一、砂子细度模数的定义与意义砂子细度模数是评价砂粗细程度的一种指标,通常用来衡量砂子的粒度分布。

细度模数愈大,表示砂愈粗。

砂子细度模数的数值主要决定于0.16mm 筛至2.5mm 筛5 个粒径的累计筛余量,粗颗粒分计筛余的权比细颗粒大,细度模数的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粗颗粒含量。

此外,细度模数的数值与小于0.16mm 的颗粒无关。

二、砂子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砂子细度模数的计算公式为:细度模数= (累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水分含量百分率)/ (100 - 水分含量百分率)。

其中,累计筛余百分率是指0.16mm 至2.5mm 各个粒径的筛余百分率之和,水分含量百分率是指砂子中水分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

通常需要对砂子进行两次筛分,并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细度模数。

三、砂子细度模数的影响因素砂子细度模数的大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砂子的粒度分布,粒度分布越集中,细度模数越大;二是砂子的颗粒形状,颗粒形状越不规则,细度模数越大;三是砂子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越高,细度模数越大。

四、砂子细度模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在混凝土中,砂子细度模数的选择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

粗砂适用于制造高强度混凝土,细砂则适用于制造高耐久性混凝土。

五、结论砂子细度模数是评价砂粗细程度的重要指标,其数值受砂子的粒度分布、颗粒形状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影响。

砂的细度模数计算公式步骤

砂的细度模数计算公式步骤

砂的细度模数计算公式步骤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砂的细度模数计算公式步骤。

这可是个挺有用的小知识哦!咱先来说说啥是砂的细度模数。

简单说,它就是用来衡量砂粗细程度的一个指标。

那怎么算这个细度模数呢?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得把砂筛分成不同的粒径范围。

就好像把一堆东西按照大小分类一样。

一般会用到几个标准筛子,把砂过筛后,分别称出留在每个筛子上的砂的重量。

比如说,咱们有 5 个筛子,孔径分别是 4.75mm、2.36mm、1.18mm、0.6mm 和 0.3mm 。

过筛之后,称出留在 4.75mm 筛上的砂重是 a1 克,留在2.36mm 筛上的砂重是 a2 克,以此类推,一直到0.3mm 筛上的砂重是 a5 克。

第二步,算每个筛子上砂的累计筛余百分数。

这咋算呢?比如说,对于 4.75mm 筛,累计筛余百分数就是(a1 ÷ 总砂重) ×100 。

对于 2.36mm 筛,就是(a1 + a2) ÷ 总砂重× 100 。

就这样,一直算到 0.3mm 筛。

第三步,有了这些累计筛余百分数,就可以算细度模数啦!公式是:[ (A2 + A3 + A4 + A5 + A6 ) 5A1 ] ÷ ( 100 A1 ) 。

这里面的 A1 、A2 、A3 、A4 、A5 、A6 就是刚才算出来的各个筛子的累计筛余百分数。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多算几次就熟练啦!比如说,假设算出来 A1 是 10% ,A2 是 25% ,A3 是 45% ,A4 是 65% ,A5 是85% ,A6 是 95% 。

那代入公式就是:[ ( 25 + 45 + 65 + 85 + 95 ) 5 × 10 ] ÷ ( 100 10 ) ,然后算出结果就行啦。

算出来的细度模数越大,就说明砂越粗;细度模数越小,砂就越细。

一般来说,细度模数在 3.7 3.1 是粗砂,3.0 2.3 是中砂,2.2 1.6 是细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沙的细度模数
细沙的细度模数范围为2.2至1.6。

细度模数是衡量沙子粗细程度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根据细度模数、粒径大小来区分粗砂、中砂和细砂。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子越粗;细度模数越小,表示砂子越细。

细沙主要用于砌体砌筑用的砂浆,当用粗、中砂制作砼或抹灰砂浆时,太粗而不起浆时,适当掺入一定量的细砂。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

细度模数在3.7~3.1为粗砂,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在3.0~2.3为中砂,平均粒径为0.5~0.35mm,在2.2~1.6为细砂,平均粒径为0.35~0.25mm。

普通混凝土使用中砂为宜。

砂子细度模数减小,砂子变细,表面积增大,包裹砂子表面后剩下起润滑作用的浆体减少,混凝土坍落度降低。

粗砂表面积小,保水性差,混凝土易泌水、离析,显得粗糙,和易性及粘性差;细砂混凝土则保水性好,泌水率低,和易性好,也不易离析。

砂子注意事项
在生产中的砂变细时,混凝土坍落度变小,施工难度增加。

在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砂细度模数发生变化时,要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不发生变化,应适当调整砂率,同时可以适当增减外加剂掺量,尽量不改变配合比用水量。

在生产过程中,当砂子变细时,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偏小,为保证预定的坍落度,往往简单地(也是错误地)采取多加水的办法来解决。

这易使人们产生细砂混凝土强度低于粗砂混凝土强度的错觉。

实际上,只要保持水胶比不变,砂子粗细就不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