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特殊性

合集下载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

汇报提纲
1、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概述 2、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 3、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方向
8
1-1、塔中型台缘高能相带礁滩体储层
(1)塔中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礁储层不发育,塔中30、44井见有少
量的格架岩,但规模很小,并完全为胶结物充填,不是有效储层, 这与原先认为的礁油气藏有很大的不同; (2)棘屑灰岩常常被作为礁来看待,而事实上这套棘屑灰岩形成于 潮下浅滩环境,是塔中地区非常重要的优质储层;
天然气3880亿方
中1
中古1 中古5
中古7 塔中83
(3)轮南凸起及斜坡部位奥陶系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多层系立体含油的 勘探前景:奥陶系潜山油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探明储量7.67亿吨,形成年680万 吨的产能;斜坡部位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具有形成 10亿吨级油区的有利条件,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3)巴楚一间房组露头生物礁地质建模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塔中Ⅰ号 坡折带礁储层的认识,塔中Ⅰ号坡折带台地边缘是棘屑灰岩滩储层
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海绵格架岩
4879.00- 4887.00m
4857~4888工业油气流(油40.8方/日,气92200方/日), 但岩心和薄片揭示真正出油的层段为4879-4887m井段的 棘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不在生物礁发育段
气151亿方
TZ82 ZG4
ZG7 TZ721
塔中72-塔中16井区
W
控制面积:120km2 储量:油4114万吨
气121亿方
4
(2)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油气勘探有新发现,中部塔中722井获得高产油气流,中古 5、7井油气显示活跃,西部甩开的预探井-中古17井喜获高产油气流,中古1井钻遇 良好储层,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点及预测方法

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点及预测方法

作者简介 :杨园园(9 5 ,女 ,陕西西安人 ,高级 工程 师,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 16 一)
维普资讯

8・
大庆 石 油地质 与 开发
P G O D D . ... .
第2 5卷 第 3期
地震 波 在孔 隙地 层传 播 时 ,由于 波的激 励 ,孑 隙空 间 L
隆起 位于塔 里木 盆地 中央 隆起 带 中部 ,面 积约 5 1X .
l m ,是早期活动、晚期稳定的古隆起 。塔中隆起 0k 区的勘探实践表 明,该区古潜 山较为发育 ,且成 排 、
成带展布 ,具备形成 潜 山油气藏 的基本地质 条 件。 虽 然在 该 区 的 T 3井 、T 3 Z Z 8井 、T 4 Z 8井 奥 陶 系 碳 酸盐岩储层 中已见到油气显示 ,但在塔中古隆起北 坡 以外地区 ,特别 是塔中古隆起 的南翼却一直未能 取得突破 。由于该 区主要 以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
研 究表 明 ,内幕 储 层 井 问 的 横 向对 比差 ,不 稳
地。塔 中地区处于塔克拉马于大沙漠腹地 ,区域构造
位置属于塔里木盆地 中央隆起带 ,北邻满加尔坳陷 , 南临塘古孜 巴斯坳 陷,西抵 巴楚断 隆,东接塔东低
隆。前期的油气勘探已经在塔中古隆起的北坡地带发 现 4个含 油气层 位 ,探 明油 气 储 量 约 2X1 。塔 中 0t
灰岩 ,在古隆起 以外 的其他坳 陷区发育大套深海泥岩 地层。其中,粒屑灰岩由于 自身具有一定的原始孔隙
度 ,构造形 变后 可 以发育 较 多 的构造 裂缝 ,因而粒 屑
2 下古 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点
该区主要 目的层段下古生界奥陶系为一个 比较完 整的由许多次级构造带组成的大型台背斜构造 ,台背 斜核部地层为奥陶系,隆起顶部志 留系和泥盆系被剥 蚀殆尽 ,导致石炭系直接与奥陶系接触。根据现有的 钻探资料分 析,下古 生界 地层 ( 武 系一奥 陶系 ) 寒 内主要 有两套 地层 可 以发 育 为古岩 溶储层 。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

构造 域体 系 . 在显 生宙演 化 过程 至古 近纪 , 可划 分 出加 里东 、 海西、 印支 、 燕 山和喜 山 5 个 构造 旋 回 , 构 造运 动
过 程形 成 了 1 2个 地质 事件 界面 [ 5 , 1 0 ] 。在这 种 区域 构造 背 景下 .不 同时 期 的盆地 演化 阶段都 有对 应 的盆 地沉
塔 中存 在程 度不 同的地层 缺失 ,塔北 缺失 2 ~ 3个 牙形
刺带 ] , 巴麦一 塔 中多 缺失 8 ~ 1 2个 牙 形刺 带 _ l 5 ] , 时间 间
断最 多在 1 0 Ma以上 , 是加 里东运 动 中期 I 幕( 全 球事
件) 的构造 响应 。该 界面 在 台相 区为暴露 不 整合 , 界 面 之下 发育 加里 东 中期岩溶 。岩 相变 化大 ,测 井极 易识 别. G R 在界 面 之下 多 为稳 定 的低 值 , 在 界 面之 上 育不 规则 洞穴 、 裂 隙和泥 质充
填。 是 区域性 的沉 积间 断和暴 露溶蚀 界 面 。G R 在界 面
之 上较 界面 之下呈 低值 。 且界 面之 下呈 微齿 状 , 界 面之
上 呈尖 齿状 ; 电阻率在 界面 上下 均为微 齿状 , 界 面之 上 较 界 面之 下呈 高值 。对 应 的地震 界 面 为 , 在塔 北 为

套 强反 射波 组 的顶 面 , 在 巴麦 一 塔 中为一套 强 波组 与
俯冲 , 昆仑 洋 向南部 的 中昆仑地 块俯 冲 , 盆 地 渐显 西 台
( 碳 酸 盐 台地 ) 东盆( 陆棚一 盆地 ) 的沉积格 局 。 早寒 武世 为最 大海 泛 , 至 中奥 陶世 完成碳 酸 盐岩 台地建 设 , 晚奥
伏 一 间房 组灰 岩 ( 塔北 ) 或 鹰 山组灰 岩 ( 巴麦. 塔 中大 部 缺 失一 间房 组 ) , 其上 为奥 陶系上 统恰 尔 巴克组 泥灰 岩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岩溶型储层类型及特征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岩溶型储层类型及特征
(5 )5293 0 71 8 2 4 8
塔 里木 盆地 寒武 系 至下 奥 陶统蓬 莱 坝组 以 白云
岩为主 , 夹少 量 的石灰 岩 及 白云质 灰 岩 , 、 奥 陶 中 下 统 鹰 山组下 段 为灰质 白云岩 或 白云 质灰 岩 。白云质
组分 呈斑 块 状 、花朵 状分 布 于石 灰岩 中。据 露头 观
岩 。上奥 陶统 桑塔 木 组砂 泥岩 沉 积表 示塔 里 木盆 地
1 岩 溶 型储 层 类 型
在9 0口井 的岩心 和薄 片观 察基 础上 , 合 区域 综 沉 积 和构造 背 景 、 录井 和测井 资 料 , 以储层 成 因机 理 和 主控 因素 为 主线 ,塔 里木 盆地 下 古生 界岩 溶型储
察, 白云岩 化 率 达 3 %。 段 以石灰 岩 为 主 , 0 上 白云 质 组分 明显 减 少 。 中奥 陶统 一 间房 组及 上奥 陶统 吐木 休克组 、 良里 塔格 组 以石 灰岩 为特 征 , 尤其 在 ~ 间房 组 及 良里 塔 格 组 上 部 发 育大 量 的 礁 滩 相 颗 粒 石 灰
关 的 中一 长期 抬 升剥蚀 和 大气 淡水 淋溶 ,导致潜 山 岩溶 型储 层 的形成 , 与上覆 石炭 系 、 罗系一 自垩系 侏 碎屑 岩呈 角度 不 整合 接触 。层 间岩 溶 型储层 和 潜 山 岩溶 型储 层均 属 风化壳 岩 溶型储 层 。埋 藏岩 溶作 用 ( 机酸、 有 盆地 热 卤水 、 S T R和 热 液 等 ) 的叠 加 改造 . 使 得 岩溶 型储 层 的类 型和 特征更 为 复杂 。
陶系 礁滩 相 颗 粒 石灰 岩 遭 受 大 气淡 水 淋 溶 作 用 , 形
2 岩 溶 型 储 层 特 征
21 同生岩溶型储层 .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运聚成藏研究进展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运聚成藏研究进展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运聚成藏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marine carbonaterocks in Tarim Basin2018年1月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运聚史恢复研究进展摘要:为了加深对塔里木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运聚成藏的认识,本文从塔里木盆地的基本地质概况以及构造演化情况出发,系统性地认识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

先简述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情况,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情况,重点介绍寒武-下奥陶系海相地层的构造演化特征以及分布情况;其次概述了塔里木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油藏形成条件及分类特征,然后描述了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最后综述了油气运移聚集史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运移聚集;成藏;构造演化;研究进展1 前言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南部(图1),是我国面积最大、含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内陆叠合盆地。

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

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

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

盆地的油气勘探先后在塔北、塔中、巴楚、库车等地的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国内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油田、最大的海相砂岩油田和最大的陆相高气田。

盆地中含油气层分布在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生物碎屑灰岩段、石炭系—二叠系小海子组、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和卡拉塔尔组等6个层系, 有效勘探面积超过20.1×104 km2, 总资源量超过40×108 t。

近年来,对塔里木盆地的海相油气勘探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聚集规律的研究成为当前高度关注的领域。

盆地内的轮南、塔河、塔中等下古生界油气田的发现预示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巨大前景[1]。

图1.塔里木盆地地形图Fig.1 Topographic map of the Tarim Basin海相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最主要的油气勘探目标之一[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分类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分类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分类杜金虎;邬光辉;潘文庆;陈志勇;张丽娟;韩剑发【摘要】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复杂多样,依据圈闭类型可划分为构造类、地层岩性类、复合类等三大类油气藏.其中地层岩性油气藏还可分为风化壳型、礁滩型、白云岩型三个亚类.根据圈闭与储层特征,三大类油气藏可进一步细分为12个类型.构造类油气藏受局部构造圈闭控制,储层发育,横向连通性好,油气分布比较均一,油气水界面明显.地层岩性油气藏为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多样,油气藏受储层控制,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但同一油气藏具有相近的流体性质、统一的压力-温度系统,多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油气产出变化大.复合类油气藏受局部构造圈闭与储层双重作用控制,构造高部位储层发育区油气高产稳产效果好,低部位含水率高.典型实例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油气藏差异大,同一类型油气藏具有相似的特征,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需要《取不同的勘探开发方法与技术措施.【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016)004【总页数】8页(P39-46)【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油气藏特征;油气藏分类【作者】杜金虎;邬光辉;潘文庆;陈志勇;张丽娟;韩剑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2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南缘、塔中隆起北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1-4],奥陶系碳酸盐岩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中近期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

但是,奥陶系碳酸盐岩不同特征的油气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油气水分布复杂,产量变化大,不同于孔隙型常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油气藏[1-6],因此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特征总结和分类研究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从不同角度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认识观点较多[1-4,7-9],根据储层特征进行划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大型的准层状油气藏[2,7],二是众多小型的缝洞型油气藏[1,3]。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的报告,
600字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的报告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西北部,是世界最大的敦煌沙漠陆相盆地。

这里的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对于我们了解盆地古环境及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浅海沉积机制,层序地层中发现有石英、石墨、碳酸盐等多种沉积物,除此之外,沉积物中还含有藻类、藤蔓、珊瑚以及多种动物的微体遗存,说明此地曾经是一座浅海湾。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盆地弧形、中期台缘演化和晚期盆地加深。

早期主要表现为盆地南部褶皱、俯冲形成地堑,中期出现地堑柔性变形,影响台缘的发展,晚期不同构造层系延伸、深厚化,台缘出现叠加、折转、剥离及盆地加深等过程,使得台缘结构特征形成类囊藻海台缘结构。

综上所述,塔里木盆地的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浅海沉积机制,而演化过程主要可分为早期盆地弧形、中期台缘演化和晚期盆地加深三个阶段,最终形成类囊藻海台缘结构特征。

因此,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对于我们了解盆地古环境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旦系 寒武 系生油岩有机 质丰度多 在 0. 2 % 左右 . 与震旦 寒武系相比 , 奥陶系无论在盆地东部还是西 部 ,其有机质丰度一般都在 0. 2 % ~ 0. 3 %. 就成熟度而言 , 震旦 — 寒武系生油岩在盆地大 部分地区已达到过成熟阶段 , 满加尔凹陷东部 RO 计算值达 2. 00 % ~ 3. 29 % , 其生排烃高峰期主要在 晚加里东— 早海西期 . 下奥陶统在盆地东部 RO 平 均为 1. 24 % ~ 1. 77 % , 处于高成熟期 ; 中 上奥陶统 除塔 东 1 井 区 和英 买 1 井区 RO 值 达到 1. 5 %~ 1. 7 % 的高成熟期外 , 其余地区均处于成熟后期 , 其 生排烃高峰期主要在晚海西 — 印支期 , 其次是燕山 期和晚喜山期 . ( 2)石炭— 二叠系烃源岩 . 为一套海相及海陆 过渡相腐泥型 — 混合型偏腐殖型生油岩 , 以石炭系 为主体 ,包括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生油岩 , 生油岩厚度 一般在 300 ~ 800m 之间 . 西南坳陷之叶城— 喀什 凹陷、 阿瓦提凹陷和乌什凹陷生油岩厚度最大 , 达 1500m 左右 . 这套生油岩在塔里木盆地总体表现为 西厚东薄 , 有机质丰度西高东低 . 盆地东部除石炭 系卡拉沙依组泥岩达到生油岩标准外 , 其余层段均 为差 — 非生油岩 , 有机碳一般 0. 2 % ~ 0. 5 % . 盆地 西部叶城和乌什地区石炭系泥质生油岩有机碳平均 值分别为 0. 75 % 和 0. 61 % ,二叠系泥质生油岩分别 为 0. 49 % 和 0. 70 % , 灰岩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 . 就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而言 , 石炭 — 二叠系生油岩除在 巴楚断隆处于低成熟 ( RO 为 0. 4 % ~ 0. 8 % )外 , 在 满加尔凹陷 、塔北、 塔中等地则处于生油窗范围 , RO 值为 0. 6 % ~ 1. 09 % , 因而 具有一定的成 烃潜力 . 成熟度最高的地区在阿瓦提凹陷 、乌什凹陷以及塔 西南的叶城— 喀什凹陷 , 可能处于高成熟阶段 , 叶城 地区石炭系生油岩 RO 平均达 1. 7 % , 故石炭 — 二叠 系在这些地区重要的成藏意义 , 其生排烃高峰期推 测在早第三纪晚期至晚第三纪 , 以晚喜山期为主 . ( 3)三叠— 侏罗系烃源岩 . 为一套湖泊— 沼泽 相腐殖型生油岩 , 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 、西南坳陷南 缘、东南坳陷及北部坳陷 . 最大厚度在库车坳陷 , 达 1200m, 喀什凹陷侏罗系生油岩可达 700m , 叶城凹 陷一般在 100 ~ 450m . 就有机质丰度而言 , 全盆地 三叠系 644个样品有机碳平均值为 1. 12 % , 多数为 0. 5 % ~ 1. 5 % ; 生烃 潜 量 601 个 样品 的 平均 值 为 1. 18mg /g , 一般 变化 在 0. 2 % ~ 7. 0mg /g 之间 , 以 库车坳陷 、轮南地区等有机质丰度为最高 ,有机碳含 量一般都达到中等 —— 好生油岩标准 . 侏罗系生油 岩较三叠系生油岩分布更为广泛 , 盆地东部孔雀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特殊性邬光辉;刘虎;石晓龙【摘要】勘探开发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以石灰岩储层为主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复杂多样,不同于世界典型的中新生界海相碳酸盐岩。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在地质条件方面存在四大特性:(1)小克拉通多旋回构造运动,构造改造强烈;(2)烃源岩古老,海西晚期石油资源与喜马拉雅晚期天然气资源造成盆地富油也富气;(3)石灰岩为主的次生改造型储层非均质性极强;(4)埋深大,储盖组合较差。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四大特性:(1)以非构造油气藏为主;(2)经历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改造,流体性质复杂多变;(3)大面积、中低储量丰度的小型油气藏叠置连片;(4)油气水产出复杂,油气产量主要来自少量高效井。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of a great number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ata, it is shown that the Cambrian-Ordovician limestone-predominated carbonat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Tarim Basin are quite multifarious and complicated and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Meso-Cenozoic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world. The Lower Paleozoic carbonat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present four particular features 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basin: 1) Multi-period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mall craton have brought about intensive structural reformation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2) Contributing to the late Hercynian hydrocarbon charge and the late Himalayan gas enrichment, the basin is rich in both oil and gas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ancient Cambrian-Ordovician source rocks. 3) Most of limestone-predominated reservoirs with reformed secondary pores are of low matrix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excessive heterogeneity. 4) 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deep buried more than 5000m with poor 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in the basin. The Lower Paleozoic reformed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basin are characterized in four aspects: 1) The non-structural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re dominant. 2) Due to multi-period charges and adjustments of th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the fluids inside are complicated and varied in property. 3) The small-scale oil and gas pools that distributed in large area with low and medium size reserve abundance are superposed and/or continued one after another. 4) Outputs of fluids(oil, gas and water) are intricate and the oil/gas production is commonly sustained by a smal number of high-yielded wel s.【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油气特征【作者】邬光辉;刘虎;石晓龙【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海洋学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海相碳酸盐岩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油气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在古生界碳酸盐岩中则极少,且以白云岩为主[1-2]。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3-4],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

以石灰岩为主的古老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分布变化大,油气藏复杂多样,油气产量不稳定、递减快[3-8],不同于世界典型的海相碳酸盐岩,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本文在大量勘探开发资料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在地质条件方面的特性。

1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与分布碳酸盐岩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全球已发现碳酸盐岩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且以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为主[1-2]。

碳酸盐岩油气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70%以上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埋深小于3000m;中东占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石油储量;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前苏联、中东和北美;层系上石油主要集中在中新生界;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比重较大[1-2];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极少,主要分布在古老的克拉通盆地,而且基本为白云岩储层。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演化复杂,经历了艰辛的探索[9]。

直至2000年以来,随着认识的深化与技术的进步,才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3-4,10]。

塔里木盆地虽于20世纪80年代在沙参2井、轮南1井、塔中1井等获得突破,碳酸盐岩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随后油气勘探与评价屡屡受挫。

在此之后,随着地质认识与技术的进步,在轮南—塔河、塔中北斜坡、哈拉哈塘地区才持续获得重要进展[5],塔里木盆地才进入了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大发展阶段。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赋存于古老的寒武系—奥陶系,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的古隆起斜坡[5],油气连片的规模巨大,大面积含油气是盆地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的基本特征。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经历了长期曲折的过程,油气勘探发现之后又往往难以在面上展开,大多需经过多轮的探索与评价,这些都表明这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2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条件塔里木盆地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作用、漫长的成岩演化过程、多期的油气充注与调整改造,油气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表 1)。

表1 塔里木盆地与世界典型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特征对比油气田特征塔里木盆地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构造背景储层烃源岩圈闭保存油气藏盆地类型克拉通内盆地被动边缘、裂谷盆地、前陆盆地盆地规模小大地质结构复杂简单构造运动多旋回单旋回为主构造改造强烈弱主要层位奥陶系侏罗系—新近系埋深(m)4000~7000m 超过70%的油气田埋深<3000m沉积相台地内部、台地边缘台地内部、陆棚边缘、生物建隆岩性石灰岩为主,少量白云岩石灰岩与白云岩,前白垩纪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次生孔、洞、缝原生孔隙为主孔隙类型溶洞、溶孔、裂缝粒间/晶间孔、溶洞、铸模孔、裂缝孔隙建设性作用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裂缝作用埋藏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裂缝作用储层类型风化壳、台缘礁滩台内滩、生物建隆、深海白垩、风化壳孔隙度一般2%~5%,大型洞穴>10% 5%~26%渗透率基质<1×10-3μm2 (10~100)×10-3μm2均质性非均质性强均质性好分布横向变化大,分布不稳定横向连续,分布稳定沉积环境台间盆地,台内洼地陆棚盆地,陆棚斜坡层位/岩性寒武系、奥陶系/泥岩、泥灰岩中新生界、泥盆系/页岩、泥岩、泥灰岩干酪根类型Ⅰ、Ⅱ、Ⅲ型Ⅱ型及Ⅰ型TOC 范围值/均值 0.2%~5%/<1% 0.3%~12%/>3%成熟度高—过成熟、成熟成熟—高成熟圈闭类型非构造圈闭为主,很少构造圈闭构造圈闭为主圈闭规模/形态小/不规则、复杂大/规则、简单圈闭描述描述难易于描述盖层岩性泥岩、致密石灰岩页岩、蒸发岩、泥岩盖层厚度/连续性大/不好大/好改造作用大小油藏类型地层岩性—非常规类为主构造类为主成藏期次多期成藏单期次为主流体连通性连通性差,结构复杂连通性好、结构简单流体性质复杂单一油气产出井间变化大,产量不稳定,递减快井间差异小,产量稳定,递减慢原油采收率 10%~20% 20%~45%2.1 多旋回构造运动、构造改造强烈全球的海相碳酸盐岩区油气藏分布在多种类型构造—沉积背景中,特提斯构造域是碳酸盐岩油气最集中的地区,伸展构造环境中的大陆裂谷与上覆凹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探明可采储量占总储量的76.1%[2]。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盆地一般形成晚,没有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叠加和改造,具有较为稳定的构造背景,油气分布相对简单[11-12]。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古老、板块小,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叠加复合过程[13],已识别出十余期大规模构造运动。

构造演化的长期性和多旋回性,造成了盆地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在不同地质时期具有不同的演化史。

原型盆地遭受了强烈的改造,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图1),发育多期改造的古隆起、断裂带、不整合等构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构造改造状况差异大,纵向上分层,平面上分区分带,差异明显。

塔里木盆地多旋回的构造改造奠定了多期成藏与调整、多套储盖组合与多种油气藏类型的地质背景基础。

图1 塔里木盆地南北向地质结构剖面2.2 烃源岩古老,富油也富气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以陆架内盆地相及陆棚斜坡页岩为主,其次为含泥质的碳酸盐岩、泥灰岩[1-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TOC)范围在0.28%~12.0%,平均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