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新进展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摘要】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面临着癌因性疲乏的严重问题,对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护理干预在帮助患者应对疲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文从影响因素、方法和措施、效果评估、临床应用以及展望和挑战的角度对护理干预进行了全面探讨。
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未来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护理干预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帮助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对癌因性疲乏问题。
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未来的研究应该围绕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和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展开。
【关键词】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影响因素、方法、措施、效果评估、临床应用、展望、挑战、重要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疲乏问题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和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常常面临着癌因性疲乏问题。
疲乏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据统计,有超过80%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感。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疲乏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疲乏的表现主要包括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和社交活动的减少。
对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疲乏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疲乏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措施。
1.2 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常常会遭受疲乏的困扰,这种疲乏可能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方案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方案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关于缓解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探讨,归纳了院内、外的多种不同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了目前中外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护理方案的研究进展。
最后提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癌因性疲乏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仍需要更完善的研究。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方案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
尤其在我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中,在一些大城市中乳腺癌更是处于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1]而且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人群也有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乳腺有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但随之而来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还是不可避免,癌因性疲乏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的帮助乳腺癌患者缓解疲乏,改善生活质量,需要对乳腺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改进。
本文对近10年来对乳腺癌CFR护理有关的研究分析如下。
概念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癌因性疲乏)是由于肿瘤本身及相关治疗引起的一系列主观感觉如虚弱、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动力或兴趣减少等。
[2]有文献证实,相对于其他癌症种类,乳腺癌者发癌因性疲乏的概率更高,且疲乏程度会随着化疗进行而加重。
[3]护理方案目前我国关于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还未成熟,对于患者的护理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
研究显示,通过针对乳腺癌患者的不同特点,从饮食、心理、康复等方面给予正确地指导及护理,同时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对于有效消除或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本文总结后可以采取的护理方案如下:2.1 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干预从基础护理开始,以2017 版NCCN“癌因性疲乏临床实践指南”常规护理为参考。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癌因性疲乏是指在癌症患者中普遍出现的一种持久性疲劳状态。
疲乏与癌症疾病自身相关,也受治疗、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然而,疲劳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综述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1)免疫系统异常: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与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患者体内的炎症、细胞毒素和调节因子水平升高,特别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能量代谢和行为变化。
(2)神经内分泌紊乱:癌症患者常伴随着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性腺功能障碍等。
一些调节情绪和行为的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在癌症患者中也有所观察。
(3)细胞代谢异常:在癌症患者中,肌肉和脑组织中存在着异常的细胞代谢,并且这些改变对能量载体和产生机制有直接的影响。
患者的线粒体功能受损,ATP 生成减少,需要调节酶和底物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
2. 治疗的研究进展(1)适量的身体活动:虽然达到疲惫极限后的身体活动有时会引发疲乏,但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疲乏感。
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等跟气息与心率相匹配的身体活动。
(2)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疲乏状态,如兴奋剂(如糖皮质激素),美沙拉嗪(抗组织胺药物),以及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此外,利用酰胺类药物可改善脂肪代谢和能量负荷。
(3)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来改善疲乏感。
CBT 帮助患者控制焦虑和疼痛,激发健康行为和正确的休息方式。
综上所述,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法对身体的影响的结果,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
未来,需要在遗传和环境因素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预防和治疗疲乏的有效性和效率。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摘要】乳腺癌病人常伴随着癌因性疲乏,给患者的生活和治疗带来诸多困扰。
本文系统化探讨了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护理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首先分析了癌因性疲乏的病因,明确了临床表现,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的细致关怀和专业指导对提升患者心理状态和康复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效果的评估和经验分享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最后探讨了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系统化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工作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乳腺癌病人的康复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和参考,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系统化护理、病因分析、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估、护理经验分享、重要性、挑战与机遇、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居高不下,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在乳腺癌治疗的过程中,很多患者都会出现癌因性疲乏的症状,这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疲乏感,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分析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可以找到更精准的护理策略;了解临床表现可以更及时地发现和处理疲乏症状;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实现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护理;护理效果评估可以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护理经验分享可以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学习和借鉴,提升护理水平。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也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护理方法,以更好地帮助乳腺癌病人度过抗癌的艰辛阶段,实现身心全面的康复。
2. 正文2.1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分析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研究进展

准: 疲乏症状反复出现, 持续时间2周以上, 同时伴有如下症 状中的5个或5个以上: ①全身无力或肢体沉重; ②不能集中 注意力; ③缺乏激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④失 眠 或 嗜 睡 ; ⑤ 睡眠后感到精力仍未能恢复; ⑥活动困难; ⑦存在情绪反应, 如 悲 伤 、挫 折 感 或 易 激 惹 ; ⑧不 能 完 成 原 先 能 胜 任 的 日 常 活 动; ⑨短期记忆减退; ⑩疲乏症状持续数小时不能缓解。
[ 31] Aldridge 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usic[ M] / /Jonas W, Crawford CC eds.Healing, Intention and Energy Medicine. 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3: 151-174.
2 CRF 的评估 作为一种主观和多维的症状, 评估CRF非常困难。癌症患
者 和 临 床 医 护 人 员 也 很 难 区 分 CRF和 一 般 人 所 感 受 到 的 普 通 疲 乏 。患 者 往 往 用 “无 力 ”形 容 这 种 复 杂 症 状 。准 确 而 有 效 的 评估有助于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选择, 并且为疗效提供评价依 据。因此, 评估CRF不仅要评估其程度, 还必须明确其特征。 2.1 常用 CRF 评估量表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

护理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 0 5 , 有统计学意义。
详 见表 2 。 表 2两组 E O R T CQ L Q — C 3 0 评 分对 比 ( ±s )分
分 组 n 社会 功能 认 知 功能 情 绪功 能 角 色功 能 躯体 功能
护理研 究 I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
柴斯 雅
( 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
护士
6 1 o o o o )
【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癌 因性疲乏 系统性化护理干预 效果 。方法 : 选取从 2 0 1 3 年 7月- 2 0 1 5 年 7月收 治的 6 O 例乳腺 癌癌因性 疲乏 患者,随 机分 为对照组 ( 3 O )与护理组 ( 3 O ) ,对 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 ,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上采取 系统化护理 ,对 比两组疲乏缓解程度 与生存质量 。结果 : 两组 患者疲乏程度有明显差异 ( P < o . 0 5 o护理组生存质量评分 明显 高于对照组 ( P < O . 0 5 o 钴 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取 系统化 护理,能使 患者癌 因性 疲乏得到有效缓解 ,改善生存质量 ,具有临床应 用价值 。 【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乳腺癌 ;癌 因性疲乏
护理 3 0 6 4 . 2 3 ±
组 1 . 5 6
7 4 . 2 3 ± 7 7 . 5 6 ±
1 . 3 5
1 . 2 1
6 2 . 7 8 ±
1 1 . 8 7
8 9 . 4 6 ±
9 . 6 7
2 . 3 4
2 . O1
简述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简述癌因性疲乏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0-17T05:25:20.24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2期作者:潘桂双[导读] 在癌症和其治疗中癌因性疲乏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伴随现象,潘桂双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404100摘要:在癌症和其治疗中癌因性疲乏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伴随现象,它是现代癌症患者诊治中非常普遍的医学问题之一,存在一定的长期性和非普遍性的疾病特征,与患者癌症本身以及损害正常生理功能的针对性癌症疗法有着重要联系。
癌因性疲乏和普通病人的一般疲乏情况有所不同,通常出现得比较快,程度上也是比较严重,大多数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通常时间都很长,因此无法通过休息来减轻。
并且癌因性疲乏还具有非特异性无力和虚弱,身体会出现全身衰退和疲劳以及嗜睡等表现。
本文则是针对癌因性疲乏定义和中医护理相关干预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中医护理;研究所谓癌因性疲乏在医学当中是一种和癌症或是癌症治疗方式相关的,并且会影响到患者身体正常机能的或是不正常的以及持续时间长的一种主观疲劳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1]。
因为癌因性疲乏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人们对癌因性疲乏所造成的影响日渐重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成为现代医学探索研究的重点问题。
但其实不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表示都有些微的效果,但相比于西医,中医疗法有不良反应比较低和治疗成本低以及更加易接受的优点。
一、癌因性疲乏中医病因在中医学中认为,癌因性疲乏处于虚劳范畴之内,而虚劳在中医学上也可以叫做虚损,也是指患者脏腑的机能严重退化,再加上气血阴阳不足等为主要原因的一类各种慢性虚症的大概统称。
而癌因性疲乏则是指在病人进行临床应用疗法后,由于各种放射治疗方法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在机体上,由此导致的一些正气缺失和气血亏损所造成的疾病,而且还会伴随着夹带痰以及夹湿和气血瘀滞等现象的表现[2]。
虚损之症很多在中古书中均有描述。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摘要】本文针对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展开系统化护理分析。
在分析了疲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营养、心理和运动护理策略。
通过营养护理改善身体状况,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运动护理增强体能。
在对疲乏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提出建议。
通过本研究,希望为乳腺癌病人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方案,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率,减轻病痛。
【关键词】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系统化护理、影响因素、护理策略、营养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效果评估、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女性癌症发病率的约30%。
乳腺癌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癌因性疲乏,这种疲乏可能是由于肿瘤本身造成的生理影响、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心理负担以及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疲乏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和预后。
目前,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工作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表明系统化的护理方案对病人的疲乏情况有显著改善作用。
本文旨在对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帮助病人减轻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分析,通过对疲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和运动护理等方面的探讨,深入了解疲乏的产生机制,并寻找最适合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乳腺癌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为乳腺癌病人的全面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乳腺癌病人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癌因性疲乏,这种疲乏感持续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对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新进展总结了我国现阶段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状况,给护理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使其在工作中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有所重视,护理时不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还能运用科学的评估工具分析患者的疲乏状况,总结引起疲乏的原因,之后能够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护理,进展近些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于第一位[1]。
患者一旦确诊,就要接受长达半年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有研究数据表明,有70%~100%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和康复期间都会受到癌因性疲乏的困扰,并且程度比其他癌症患者显著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
1 癌因性疲乏的定义和评估方法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CRF)与癌症及其治疗密切相关,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常表现为患者感到痛苦、持续乏力,休息之后病情无法得到好转,其特点是发病速度快、发病程度种、发病持续时间长,不受活动强度影响、常伴有功能障碍[3]。
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CRF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精神、生理健康,还给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4]。
通常在了解患者疲乏产生的原因和程度时,采用多种评估方式[5],之后按照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科学合理地展开护理工作,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现阶段常用的评估CRF程度的量表分为单维量表和多维量表,其中单维量表有两种,一种是美国Andorson癌症中心的简短疲乏量表(BFI),这种量表是十分制数字量表,从0到10,CRF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10为最严重;另一种是等级量表,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程度。
常用的多维量表有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问卷(EORTCQLQ-30),癌因性疲乏抑郁量表(CRFDS)、Piper疲乏量表(PFS)、多维疲乏问卷(MDI-10)等。
2 乳腺癌CRF的影响因素影响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很多,包括治疗效果有限、护理措施不完善等,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原因:①心理因素[6]:女性患乳腺癌后,治疗过程非常痛苦,不仅需要手术,而且在术后还要接受化疗、放疗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外形上的变化,如缺乳房、掉头发等,女性患者心理上很难承受自我形象的毁坏,此外,治疗费用昂贵等,也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很大负担,因此患者很容易患上癌因性疲乏。
②化疗因素[7]:癌症的治疗中,使用大量的抗癌药物,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非常明显,给患者带来生理功能上的变化,如胃肠道反应大,食欲不振,营养缺乏等,因而导致疲乏;又如化疗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出现手足麻木,关节疼痛,全身乏力;③内分泌因素:临床上常对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治疗周期长,对生理的影响比较大,例如不育、骨质疏松等,这些也会成为新的应激原,加重患者疲乏。
④睡眠因素[8]:患者在患病后,常由于疼痛导致睡眠不足,生物钟被打乱,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从而引起情绪低落,加重疲乏。
⑤血液学因素[9]:肿瘤患者有丰富的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导致慢性失血,使血红蛋白减少,从而影响组织细胞的供氧,没有足够的氧气,不得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疲乏。
⑥营养因素:患者患病后受到病痛的折磨,在治疗期间使用化学药物,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加上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更加剧了营养供给不足,从而加剧疲乏。
⑦肌肉骨骼系统因素: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行动上受到影响,一般会静卧几日,再缓慢增加活动量,避免从事过重的体力活动,因此骨骼肌肉的灵活度受到影响,常会感到疲乏。
⑧其他因素[10]: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导致的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导致疲乏加重。
3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方法3.1 心理干预有学者进行了研究,发现疲乏常常伴有抑郁、焦虑等症状,因此护理干预时,对抑郁、焦虑症状进行治疗有助于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11]。
①交谈法: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人员要面对面和患者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介绍主治医生情况和治疗方案,尽量多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让患者多了解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冥想放松法:指导患者将灯光调节柔和,放送优雅的背景音乐,让患者的视觉、听觉和神经之间产生关联,形成联想,再用温和的语气和患者慢慢沟通,引导患者说出心中的顾虑,以减轻抑郁和焦虑心情。
③现身说法:可以定期开展乳腺癌病友会,讲述乳腺癌相关知识,请已经康复的患者讲述战胜疾病的心得。
④社会干预: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嘱咐他们对患者治疗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轻松的环境,让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增强。
3.2 认知行为干预认知功能障碍也与疲乏有关,其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清晰。
由于受到药物毒副作用影响,患者记忆力减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模糊不清,认知功能低下,护理干预时,可以通过意念引导和放松训练帮助认知功能的恢复。
工作中注意行动举止,温和地与病人交谈,提供科学的人文关怀,劝说病人主动加入到干预过程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3.3 有氧运动干预美国肿瘤护理学会循证医学小组研究人员指出,经过一级证据证明,活动锻炼是有效的干预措施。
进行科学的有氧锻炼有很多好处,可以提高机能,减缓机体损伤,可以加强垂体功能,促进垂体β-内啡肽的分泌,β-内啡肽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反应能力,同时加强机体对强刺激的耐受力。
运动时,患者机体的神经系统可以产生微电刺激,从而使肌肉紧张得到缓解,使大脑皮层得到放松,因此患者的心理紧张情绪得到舒缓[12]。
此外,运动可以使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在清除机体所不需要的代谢废物的同时,也增加血液流动,保证组织器官的营养供应[13]。
在患病早期就开始有氧运动,有利于显著降低疲乏程度。
有学者提出,有氧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散步(80~100步/min),攀爬楼梯(20~30min/次,3次/天),慢跑(30min左右),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舞剑等,运动量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按照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也有医务工作者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给每一个患者亲自讲解和示范,嘱咐患者自觉执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患者的运动强度是按照目标心率确定的,其依据是卡渥文最大储备心率百分数法,具体算法为:目标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安静心率。
还有学者安排患者进行居家有氧锻炼,坚持不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4饮食干预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容易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因而加重癌因性疲乏,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给患者营养搭配,保证营养的摄入,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另外,可以搭配补虚正气的药膳,辅助缓解癌因性疲乏的症状。
3.6 家庭干预乳腺癌患者治疗康复后出院回到家中,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小组,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评估,按照评估结果,针对性地做出干预方案,包括心理、有氧活动、饮食等方面,期间采用电话督促,同时嘱咐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对减轻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有显著的效果。
3.7免疫三氧治疗国内已经有医院引入三氧治疗方法[14],采用进口的德国哈斯乐三氧治疗系统,具体操作方法为:抽取患者静脉血100ml放入采血袋,然后制备10~15μg/ml 的等量O3气体,注入到采血袋,与血液混合均匀后,输回到患者体内。
每周三氧自体血液回输2~3次,每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癌因性疲乏明显消除,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显著,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3.8睡眠治疗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可以给予乳腺癌患者睡眠卫生咨询、放松治疗,必要时可以依靠药物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从而减轻疲乏程度。
3.9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上认为疲乏是气血不足导致的虚证[15],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可以通过给予药膳的方式辅助治疗,如补虚正气粥和八珍颗粒等,通过补气益血,增加患者食欲,改善患者营养情况,达到减轻疲乏的作用。
另外可以针灸、按摩百会穴、内关、足三里、关元穴、涌泉穴、内关、神门、太阳穴等穴位,帮助机体增加抵抗力,调节身体情况,减轻疲乏。
按照本文所述,乳腺癌患者由于治疗周期长,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患者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维护。
医护人员是病人可以依靠的主要人员,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癌因性疲乏有充分的了解,再和患者沟通时,耐心温柔地讲解病因、治疗方法、成功率等,运用科学的工具判断患者的疲乏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从心理、认知、有氧运动、饮食和辅助疗法等方面给患者提供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1]陈万青,张思维,曾红梅,等.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J].中国肿瘤,2014,23(1):1-10.[2]徐锦江,孙铭,顾立学,等.延续护理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C):972-974.[3]田杰,贾玫,李潇,等.艾迪注射液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2):187-189.[4]赵妤聪,冷雪芹,陈雪霞.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477-478.[5]薛秀娟,许翠萍,杨雪莹,等.癌因性疲乏测评工具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59-861.[6]颜学军.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45-246.[7]张雪飞.实施聚焦问题模式干预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命意义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622-1625.[8]张景屹,杜红娣.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24-26.[9]熊芳芳,林细吟,卜秀青,等.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药房,2013,20(7):1843-1845.[10]吴伟萍.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1):1309-1311.[11]康洁,王云,孙红.聚焦解决模式对癌症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5):82-85.[12]赵爱琳,郭小庆.锻炼干预在缓解癌因性疲乏方面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272-273.[13]邹凌云,杨柳,何晓玲,等.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17(13):1524-1537.[14]张素香.免疫三氧治疗联合FOLFOX方案化疗的效果评价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59.[15]李娜,陈信义,李潇,等.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