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合集下载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中考复习题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中考复习题

期中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2、龟虽寿/曹操3、赠从弟(其二)/刘桢4、梁甫行/曹植1、《庭中有奇树》【原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D)A.绿叶发华滋.(花朵繁盛)B.将以遗.所思(送给)C.馨香..盈怀袖(传得很远的香气)D.但感别经.时(经常,时常)【解析】D 经过。

2、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的第一句“奇树”奇而无人观赏,繁茂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

B 、“馨香盈怀袖”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

C 、诗歌的结尾“此物何足贵”,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不再思念了。

D、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

“馨香盈怀袖”,一个“盈”字,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

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

【解析】C 、诗歌的结尾“此物何足贵”,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C)A.整首诗围绕着折花“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比喻手法的愁的诗句

比喻手法的愁的诗句

比喻手法的愁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比方手法的愁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表达“愁”的诗句有哪些1.5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释义: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

5花千里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美酒,我和你们共1起消解这万古愁!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1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代·李煜释义: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释义:在大沙漠上纵横交叉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分散着。

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释义:暮色降落,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释义:只唯恐双溪的小舟,载不动我的愁苦之情6.白云1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释义:天上的白云如游子的白帆悠悠远去,给青枫浦边的思妇留下无尽的相思之愁。

7.这次第,怎1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找觅》宋·李清照释义:这种心境,怎能仅用1个愁字来描述呢.8.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 登黄鹤楼》唐·崔颢释义:烟波浩渺的江上,1片迷漾,引起我很多的忧愁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释义:只担忧丰富如云的鬓发转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逝。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定感到冷月侵人。

10.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宋·范仲淹释义: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2.用比方方法写“愁”的古诗有哪些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白发3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1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8.10年1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0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103.出师1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10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10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106.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107.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1剪梅》108.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0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难过——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210.悄立市桥人不识,1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21.今年欢乐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22.春风得意马蹄疾,1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用比方方法写“愁”的古诗有哪些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白发3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1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8.10年1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0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03.出师1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0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0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06.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07.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1剪梅》 108.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0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难过——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10.悄立市桥人不识,1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乐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1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6、日照香炉生紫烟,摇看瀑布挂前川。

7、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8、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6、问君能有几多愁,露似珍珠月似弓。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2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0、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3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3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篇一: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对偶)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篇二: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一、含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六、反问: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可以帮到你!【篇三: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显示全部关注者15被浏览626添加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匿名用户34 人赞同了该回答很久之前回答过的。

搬运作者:匿名用户链接:想到哪写到哪。

首先想到的是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楼》中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黄鹤楼》中描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景象的诗句(写景名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黄鹤楼》中既描绘了所见的黄鹤楼远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黄鹤楼》中,写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6.《黄鹤楼》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啊!8.芳草鲜美,诗情永恒。

黄鹤楼上,崔颢高歌:“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登楼所见,真实感人。

9.《黄鹤楼》中写长江明丽景色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人自古多愁绪,《黄鹤楼》中崔颢的“烟波之愁”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中华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这块热土而倾倒,崔颢的《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出了对家乡的眷恋。

11.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呼唤,是情感的挥洒。

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抒发的是诗人深重的别愁离恨;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抒发的是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12.凝望故乡的方向,凝望着渐渐坠入大海的夕阳,老人哽咽着吟诵起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1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诗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登临黄鹤楼,白云悠悠,黄鹤杳然,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写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写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写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是指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以起到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类型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此诗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唐]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宋]林逋《山园小梅》这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此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静夜思一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静夜思一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静夜思一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摘要:一、前言二、静夜思一诗的背景与作者简介三、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分析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比喻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五、结论正文:一、前言《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以其优美的意境、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佳作。

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二、静夜思一诗的背景与作者简介《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被后人尊奉为“诗仙”。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分析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中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通过将明月与日光相提并论,表达了夜晚月光的明亮。

紧接着的“疑是地上霜”,将月光与地上的霜相比,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犹如地上的霜一般。

这样的比喻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的第二句“举头望明月”,通过诗人抬头望月这一动作,传达出他对月亮的向往与敬仰。

接下来的“低头思故乡”,将诗人的思念之情与低头这一动作相结合,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这样的比喻使得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思念。

四、比喻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比喻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增强表达的形象性:通过将甲事物与乙事物相比较,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

2.丰富诗歌的意境:比喻修辞手法可以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丰富,从而加深读者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3.强化诗歌的情感:通过比喻修辞手法,诗人可以更加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五、结论《静夜思》一诗中,李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加深了读者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篇一: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对偶)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篇二: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一、含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六、反问: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可以帮到你!【篇三: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显示全部关注者15被浏览626添加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匿名用户34 人赞同了该回答很久之前回答过的。

搬运作者:匿名用户链接:想到哪写到哪。

首先想到的是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5、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6、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李白《妾薄命》
7、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萧纲《采莲曲》
8、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王维《渭川田家》
9、绿萍涨断莲舟路。

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0、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苏轼《江神子江景》
11、绿杨堤畔闹荷花。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12、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杜甫《端午日赐衣》
13、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李白《古风其十九》
14、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秦观《纳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