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在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
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研究

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发病12 h内入院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
亚低温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冰毯亚低温治疗72 h,使体温在32℃~35℃,药物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
结果两组体温及心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毯亚低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结论合理使用冰毯亚低温疗法,能降低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血脑屏障,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关键词】亚低温;脑卒中体温升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文献资料证明,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温度每下降1℃,耗氧量与血流量均降低6%[1],同时可避免深度低温的不良反应。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护理经验,昌邑市人民医院保健内分泌科于2007年11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均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脑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龄38~81岁,平均(55.6±8.61)岁,男40例,女3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2 方法1.2.1 分组将发病在12 h内入院的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6例。
亚低温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6~80岁;常规药物治疗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8~81岁。
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疾病的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并发症以及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亚低温疗法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的急性脑出血患者 106 例袁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袁各 53 例遥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袁研
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遥 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袁以及治疗前尧治疗后 1 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
情况遥 结果 两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中袁 研究组 96.23%高于对照组 83.02%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渊字2=4.970袁P约
ZHA NG Xue-bo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Haijiya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ypothermia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10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November 2018 were con鄄 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support, and the study group applied hypothermia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before treatment and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96.23%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83.02%袁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4.970, P约0.05). At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the Barthel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97.8依3.3)poi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4.2依4.2)points袁the differ鄄 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5.859, P约0.05), and the NDS score (7.4依4.6)points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2.6 依 3.4) points袁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4.658, P约0.05). Conclusion Hypothermia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ensure their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Hypothermia therapy;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Application effect
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 郑灵巧. 2 】 去年 全国 日均报告艾滋病感染者 约百例 叨. 中国社 区医师 ( 综合版 )2 0 ,( )6 . ,0 7 99 :8
【 曾毅 . 3 】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 研究 进展及遏制策略 . 微生物学通报 ,
20 ,7 6 :6 -6 . 00 2 ( )42 4 3
VD.8 01 No9 12 2 0 .
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严 雯, 赵 静, 彭小兰
(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甘肃 兰州 7 0 5 ) 30 0
摘 要: 目的 观察头部局部亚低 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O
脑卒 中通常指急性脑血管疾病 , 它是当今威胁人类 健康 的
三大疾病之一 , 其发病率 、 亡率 和致残率较 高 , 死 在我国均列首
亚低温治疗 , 则存在不同程度的不 良反应 , 特别是 肌损害。然
而头部局部亚低 温治疗急性脑卒 中不但能明显减轻脑水肿 , 而
且可避免全身的不良反应。我院采用电子冰帽 , 3 对 O例急性脑 梗死患者进行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 , 效果显著 , 现报告如下。
预, 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 避免不 良性行为 , 最终达到 遏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 向普通人群蔓延 的目的。
参考文献 :
f o e E ie o g e sr t a akso eo HVADSej IC hnJ pdmioyN weta e s l b c p f I/I p— . l i sc e n c dmiJ Si c ,0 7385 5 )16 -3 1 e  ̄] ce e2 0 ,1(8 5 :3 0 16 . . n
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分析

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8-18T15:05:49.5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8期作者:郑志涛[导读]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可靠,大部分患者接受度良好,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手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建华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48例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4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采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格拉斯哥昏迷程度。
结果: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意义显著(P<0.05)。
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疗效突出,可帮助患者缓解意识障碍表现,促进恢复脑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亚低温疗法;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09-02 在全部脑卒中,脑出血占比约30%左右,相比脑梗死而言,脑出血的致残率、死亡率更高,经常引起严重致残。
随着现代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亚低温疗法在治疗急性脑出血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1]。
本次研究我院尝试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结果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具体结果作如下报道: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总共选择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所有患者均参照《脑血管病临床检查与诊断手册》中所提出的有关标准予以确诊。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组48例。
研究组中有男性研究对象27例,有女性研究对象21例,年龄41-75岁,平均(51.78±2.6)岁;常规组中有男性研究对象29例,有女性研究对象19例,年龄42~74岁,平均(52.02±2.7)岁。
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作者:万小琴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2期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
方法 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亚低温疗法组,亚低温疗法组对患者入院或手术后进行止血、降低颅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亚低温疗法等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降温采取物理及药物降温。
结果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常规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7例,重残5例,死亡2例;亚低温疗法组恢复良好1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关键词:脑出血;亚低温疗法;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9℃~32℃。
它是采用镇静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用冰帽、冰袋进行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降低到控制预期水平,以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使各种病理性刺激反应减弱,从而产生良好的脑保护作用[1]。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亚低温治疗脑出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0~75岁,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出血量5~50 ml,昏迷程度GCS评分≤8分,均呈昏迷状态伴有中枢性高热。
1.2方法亚低温疗法组对患者入院或手术后进行止血、降低颅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亚低温疗法等治疗。
使用冬眠合剂II号:哌替啶100 mg、异丙嗪50 mg、氢化麦角碱(安得静)0.6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对高热惊厥者滴注速度宜快,第一个剂量可在30 min左右滴完[2],血压偏低或呼吸衰竭者滴注速度宜慢,20~40滴/min,一般每6~8 h给1个或半个剂量。
一般30 min后可酌情予以体表降温,用冰帽、冰袋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冰帽、冰袋尽量不要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冻伤,体温以每小时下降0.5℃~1.0℃为宜,4~6 h后将患者肛温控制在33℃~35℃[3],病情特重者可降温至34℃左右,此后,每8~12 h酌情予以半个剂量,以维持疗效。
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
方法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亚低温疗法组,亚低温疗法组对患者入院或手术后进行止血、降低颅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亚低温疗法等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降温采取物理及药物降温。
结果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常规组恢复良好6例,中残7例,重残5例,死亡2例;亚低温疗法组恢复良好1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亚低温疗法能改善神经功能缺血程度,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标签:脑出血;亚低温疗法;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9℃~32℃。
它是采用镇静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用冰帽、冰袋进行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降低到控制预期水平,以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使各种病理性刺激反应减弱,从而产生良好的脑保护作用[1]。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亚低温治疗脑出患者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应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0~75岁,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出血量5~50 ml,昏迷程度GCS评分≤8分,均呈昏迷状态伴有中枢性高热。
1.2方法亚低温疗法组对患者入院或手术后进行止血、降低颅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亚低温疗法等治疗。
使用冬眠合剂II号:哌替啶100 mg、异丙嗪50 mg、氢化麦角碱(安得静)0.6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对高热惊厥者滴注速度宜快,第一个剂量可在30 min左右滴完[2],血压偏低或呼吸衰竭者滴注速度宜慢,20~40滴/min,一般每6~8 h给1个或半个剂量。
一般30 min 后可酌情予以体表降温,用冰帽、冰袋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冰帽、冰袋尽量不要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冻伤,体温以每小时下降0.5℃~1.0℃为宜,4~6 h后将患者肛温控制在33℃~35℃[3],病情特重者可降温至34℃左右,此后,每8~12 h酌情予以半个剂量,以维持疗效。
早期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

早期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
果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国内外常见的中毒性脑疾病,其临床症状
复杂,病情发展迅速,残疾程度严重,有许多不良后果,危害患者的生命
安全。
因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质量的护理,一直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患者护理,并且针对AIS患者开展了早期头部亚
低温治疗(HAT),以缓解脑损伤,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质量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旨在评估HAT护理措施在AIS患者中的效果。
本研究从2024年1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期间,收集了20位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位患者使用受控低温护
理(HAT)并开展压痛减轻护理,另10位患者只接受常规护理。
将两组患
者的年龄、性别、报告期、转院时间、肥胖指数、肢体功能等因素作为研
究变量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表明,HAT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AIS患者的死亡率,同时,可
改善病人肢体功能,加快恢复,增强病人抵抗力,减少长期残障等。
此外,HAT护理措施能够改善AIS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日期,减少住院费
用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HAT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AIS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探讨亚低温疗法治疗96例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脑出血发病急、病情危重、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临床上多采用 [1] 药物治疗,疗程漫长,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医 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低温疗法被引入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 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 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4 年 1 月到 2015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92 例急性期脑 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临床检查与诊 断手册》中急性期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患有糖尿病、高血 压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本次研究取得了所有入选患者及家属的同 意。以其中接受药物联合亚低温治疗的 96 例患者为研究组,男 56 例,女 40 例,年龄 47-73 岁,平均年龄(57.6±6.9)岁;以其中仅 接受药物治疗的 96 例为对照组,男 52 例,女 44 例,年龄 49-74 岁,平均年龄(58.1±7.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 史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具体包括颅内降压、 预防并发症以及清 除自由基等。 研究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患者的适应证为依据, 选 择亚低温疗法,通过水循环式控温毯以及冰帽的利用,将患者的体 温控制在 33-35℃范围内。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 表(GCS)以及欧洲脑卒中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以及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 6 个月的 术后随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治疗 6 个月后,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 能力,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 SPSS17.0 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 程客观真实,以 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 x s )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在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
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其致死率,致残率高,临床上并无确切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不仅包括血肿和脑水肿引起原发性损伤,而且还可因颅内压增高,能量代谢异常,神经炎症和兴奋性毒性等造成继发性损伤。
亚低温在神经重症医学领域中应用日渐广泛,那么我们在就亚低温在出血性脑卒中几方面说一下。
一、亚低温脑保护机制
1、降低脑耗氧量,减少乳酸堆积。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3、抑制内源性毒性物质产生。
4、减少神经细胞钙离子内流,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
5、减少细胞结构蛋白质的破坏,保护神经细胞骨架,促进功能修复。
二、亚低温适应症
1、重型和特重型脑外伤(3-8分),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
2、原发和继发性脑干损伤。
3、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
4、中枢性高热伴躁动不安的患者。
三、亚低温的禁忌症
1、既往有较重心,肺并发症者。
2、老年体弱。
3、严重复合伤。
4、怀疑或未处理的颅内血肿患者。
四、亚低温治疗
1、全身亚低温
全身亚低温法包括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酒精擦拭皮肤或降温冰毯,使全体体温降低于设定温度,并维持指定时间。
近年在国外多个临床中心使用血管内降温法,即通过静脉灌注冰盐水或者冷盐水中添加冰颗粒,以降低体温,具有降温速率快,稳定可监控,但也具有明显的有创性,并更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
2、局部亚低温
局部亚低温法分为颅外局部亚低温法和颅内压低温法。
颅外局部亚低温法指使用冰袋,冰帽或亚低温仪使用脑组织保持亚低温状态。
颅内压低温法指选择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灌注冷盐水,或向颅内腔隙注射冷盐水,或颅脑手术中植入降温设备。
由于以上方法均为侵入式,尤其颅内亚低温常常用于术中,常易合
并各种并发症。
五、低温治疗时间
1、欧美学者主张短时程,24-48h,认为过长会增加并发症。
2、有人主张时程,1-2周。
3、国内研究者主张2-14d,根据ICP水平调整时间长短。
六、复温
1复温速度过快容易引起ICP反跳,造成ICP急剧升高引起患者死亡。
2复温过程中注意ICP变化,及时处理过度升高的ICPo
3时间大于48h o
七、亚低温常见并发症
虽然亚低温疗法对脑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⑵。
1、免疫系统抑制,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2、低血压,心律失常。
3、凝血机制障碍。
4、电解质紊乱。
八、总结
亚低温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降温疗法。
该疗法对患者进行温度控制和实施体温监测,可使其体温处于可控的低温状态,使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处于被抑制状态,从而减弱其机制对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防止其脑细胞发生再损伤,降低其脑组织进行新陈代谢时的耗氧量,保护其血脑屏障,进而减轻其脑水肿及脑缺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