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形态构成论一、名词解释1、形态 P12•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2、结构 P14•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3、结构的层次性 P15•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P154、结构的有序性 P15•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p155、结构的稳定性 P15•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p156、产品的功能 P17•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

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

7、感觉 P18•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8、知觉 P18•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9、良好图形 P25•所谓良好的图形,是指它的构成成分可以沿着已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

10、同形论 P26•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总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

•知觉经验的形式与刺激经验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对应。

11、技巧 P35•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

12、产品技术 P38•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具体表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上13、生产技术 P39•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二、简答题67、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P7•答: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产生的原因:•第一,人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它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天地。

人们咏唱日月星辰,也赞颂田园山水。

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也具有了与人情感的契合。

设计美学笔记考前复习资料大题答案

设计美学笔记考前复习资料大题答案

设计美学笔记考前复习资料大题答案形态篇形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精神、理念、形与态的统一是人类理想的创造物自然形态: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高山、树木、流水)自然形态的形成与人的意志无关系和要求无关,为大地所制造,人们的美丑观念也是在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

人工形态:是利用某类材料和加工技术制成的物品的形态(建筑、家具、交通工具),人类在创造人工形态,一方面从自然形态中得到启示,一方面从经济、功能、美观等角度考虑,体现人的思想意识。

仿生设计:主要是运用工业设计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维与方法,从人性化的角度,不仅在物质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类、艺术与技术、主观与客观、个体与大众等多元化的设计融合与创新,体现辩证、唯物的共生美学观。

仿生设计的内容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设计产品机械的设计方式。

仿生设计的方式有形态仿生,又可分为具象(丹麦设计师汉斯.维纳的孔雀椅)和抽象仿生。

结构仿生:如飞机,钢的结构的建筑结构防于蜂巢,悬索桥的结构源于蜘蛛结网。

功能仿生:蝇眼照相机源于苍蝇具有高分辨率的双眼,青蛙的眼睛研制电子蛙眼。

其外还有,法国设计师吉恩米歇尔的玛里琳唇沙发。

“蛋椅”等。

功能篇功能主义:就是主张功能至上,其最有影响力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其特征是严谨、冷静、简洁,芝加哥学派的建筑,柯布西埃的“机器学”理论,包豪斯“德意坚同盟等,都为功能主义奠定了不衰的历史地位,功能主义发展到现代社会其典型代表是德国功能主义和斯堪的那维亚“软功能主义”。

一词早在18世纪既已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出现,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业同盟就开始了功能主义在设计中的积极探索,涌现了贝伦斯等一批现代工业设计先驱。

20世纪初“包豪斯”以及后来的马尔姆设计学院都以功能主义作为教育宗旨,并形成独特的教育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主张功能至上,贝伦斯(现代设计之父)功能三分法:实用、认知与审美1.实用功能1:技术性能(科学内涵)2.环境性能(产品与环境协调)3.使用性能(可操作性)是产品最基本的功能,通过产品自身完成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限额或文化的需要。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

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伽利略2-—科学家。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培根2—-科学家。

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笛卡尔2——科学家。

笛卡尔二元论逻辑牛顿2-—科学家。

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

电磁理论阿尔文·托夫勒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塞尚7-—印象派画家。

现代艺术之父莫奈7—-印象派画家。

《阿尔让特依大桥》修拉7—-印象派画家。

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M. 金兹堡9——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艾尔·利兹斯基30——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

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

《红黄蓝》系列油画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

书籍《美学》康德16——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5——德国哲学家彼得托齐纳16--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鲍列夫16——苏联美学家泽姆佩尔16——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约瑟夫·帕克斯顿21——“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拉斯金23——英国艺术理论家。

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27-—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沙利文31、54、134—-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斐迪南·保时捷32—-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弗兰克·皮克34-—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七人集团”35——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师团体,强调“理性建筑”吉奥·庞蒂36、56——30年代意大利最富才华的设计师、建筑师、教育家,意大利设计师协会创始人。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04026设计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美学体系中的一门年轻分支学科,是现代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是一门自下而上的美学,它将美学的原理广泛的运用于设计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中,包括功能性、审美性和伦理性。

2.后现代主义风格:广义的指现代主义之后各种各样的运动风格,包括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高技派风格等,狭义的概念是仅指一种称为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形式。

3.大地艺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雕塑家放弃传统的创作材料和艺术作品的永久性,走出画廊、美术馆,选择到自然中去创作自己的作品。

4.整体性设计:指设计不仅只是对某一产品进行设计,而是包括企业生产品牌形象的树立和推广设计、系列产品设计、包装设计、营销策划设计和相关环境设计等内容。

5.现代设计:是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产物,是解决艺术、功能与机器生产之间的冲突的手段,是现代工业批量化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性、造型的审美性、使用的舒适性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的设计。

6.威廉.莫里斯:是生活在英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艺术设计家、手工艺人、画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是拉斯金思想的直接继承人。

7.中国固有样式建筑: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伴随着反帝爱国情绪和民族意识,普遍高涨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主要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固有样式建筑并不是纯粹传统的“宫室式”,而是一种受西方建筑思潮强烈影响而成的近于折中主义的新形式。

8.蒙德里安:风格派核心人物,他称自己的风格为“新造型主义”,他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合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体积感的原色是最纯粹的色彩,并创作了《红、黄、蓝》系列油画。

9.波普设计风格:20世纪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设计风格,它主张艺术反映生活就应当把那些最常见、最流行、最为人熟知的物品搬进画面中来,并用最通俗、最平淡、最为人熟知的方法加以表现。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试题类型:判断题:2’X5简答题:20’X2论述题:20’X1;30’X1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

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

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

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

3、“制器尚象”。

《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

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

设计美学试题及答案

设计美学试题及答案

设计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美学中的“形式”通常指的是什么?A. 设计的实用性B. 设计的外观和结构C. 设计的功能性D. 设计的制作材料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设计美学中所强调的元素?A. 比例B. 色彩C. 材质D. 价格答案:D3. 包豪斯学派在设计美学中主张什么?A. 装饰性B. 极简主义C. 奢华风格D. 传统工艺答案:B4. 在设计美学中,“功能主义”是指什么?A. 设计必须具有实用性B. 设计必须具有艺术性C. 设计必须具有装饰性D. 设计必须具有传统性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设计美学中的色彩原则?A. 对比B. 渐变C. 统一D. 混乱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美学中的“黄金比例”通常指的是比例约为______。

答案:1:1.6182. 设计美学中的“对称性”是指物体的两部分在______上具有一致性。

答案:形状和大小3. 在设计美学中,“节奏”是指通过______的变化来创造动态效果。

答案:重复元素4. 设计美学中的“平衡”可以是______的,也可以是______的。

答案:对称;不对称5. 设计美学中的“焦点”是指设计中______的部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答案:最突出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设计美学中“简约主义”的特点。

答案:简约主义在设计美学中强调去除不必要的装饰,追求简洁、清晰的设计,使产品或作品的功能和形式达到最优化。

2. 描述设计美学中“色彩搭配”的原则。

答案:色彩搭配在设计美学中遵循对比、和谐、平衡、节奏等原则,通过恰当的色彩组合来增强视觉效果和传达情感。

3. 解释设计美学中“材质”的重要性。

答案:材质在设计美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不仅影响产品的触感和视觉感受,还能传达出产品的品质和风格,是设计美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4. 阐述设计美学中“比例”的作用。

答案:比例在设计美学中的作用是确保设计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平衡,通过恰当的比例关系来增强设计的美感和功能性。

哲学:设计美学学习资料(题库版)

哲学:设计美学学习资料(题库版)

哲学:设计美学学习资料(题库版)1、问答题表现母爱伟大的《麻雀》是谁的作品?正确答案:屠格涅夫2、多选设计美的本质特征是()A.功能性特征B.社会性特征C.形象性特征D.历史性特征D.交易性特征正确答案:A(江南博哥), B, C, D, E3、名词解释符号正确答案:皮尔士的符号定义:一个符号(sign),或者说象征(representation)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

或日本学者永井成男的定义: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

4、问答题《我的人生故事》的作者海伦•凯勒是哪个国家的人?正确答案:美国5、问答题人工形态中,材料、结构、形式与功能之间是怎样关联和互动的?正确答案: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看来,任何人工产品都是有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才来哦、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其中,材料是产品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的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1材料是结构的基础。

制作任何产品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材料,新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同时,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征性以及市场效果都具有重大影响。

2产品总是由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从而发挥出一定的效用功能。

任何结构的构筑都要依靠一定的材料,材料是结构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则是由结构决定的,结构是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载体,它是实现产品物质功能的手段集合。

3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即由一定的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他可以直接为人所感知。

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又积极的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

4产品的功能是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任何一个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其功能作出明确定义,才能明确揭示出这一产品的内涵和要求。

(完整)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完整)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视觉的恒常性:(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形状大小颜色明度恒常性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物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即对饥、渴、性、休息和安全防护等方面需要的满足)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既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和取得个人价值认同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即求的对于事物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即对于秩序感、和谐和美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既发挥自身潜能以求得发展的需要。

3,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原理对人工自然进行生态优化的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使产品降低消耗、防止对外界污染,以构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简答1,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以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划分为哪三大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环境设计2,人的需要表现出的特点:a指向一定的对象(指向性b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周期性c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发展性d具有一定的共同特性(共同性三、论述完形原则阐述及运用P24-P26完形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所具有的表现性,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份称为图形,而其余部分则称为背景.人所知觉的事物可能是由不同的刺激物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接近组合2 相似组合3 良好图形组合4 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5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 参照系的影响7 知觉定势四、材料分析设计产品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产品所具有的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具有的是精神功能。

功能价值即要满足适用性,具有物质功能。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判断填空:1、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欧洲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的思想的实践者是(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真正倡导者罗斯金。

2、“内在自热的人化”的领域是认识领域、意志领域、情感领域。

3、强调设计的需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主要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4、新建筑运动的三位先驱者:德国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的勒.柯布西埃。

5、抽象思维的典型形态是逻辑和理论思维。

6、手工业运动的真正倡导者罗斯金,他的思想集中在《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之石》等著作中,其中“为人民的艺术设计”当作一种宣言。

7、李泽厚先生认为的“美”,这个“美”的含义是什么?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8、设计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功能性特征、社会性特征、形象性特征、变易性特征。

9、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或作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

10、关于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

11、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观念是:①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②把握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③倡导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的审美效能④强调实用功能与“文质相一”的审美价值12、设计美感的心理要素:一方面是个体的、自然的感受;一方面是人类的、社会的感受。

13、文丘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理论框架。

14、文丘里是作为功能主义建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新建筑运动的先驱者。

15、宗教建筑是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的物化形式或者说,它是通过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宗教观念。

三、名词解释:1、自然的人化:人类通过造物实践使自然人化,所谓自然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更多的是以设计成果的视觉造型艺术美学为载体。

3、理解:美感中的理性内容通常成为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4、设计构想:设计构想是一种超越个体直接体验的自由的心理过程和创造性想象,往往是依据当前知觉和以往知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

要进行设计构想,必须有丰富的记忆资料,既包括书本又包括生活的记忆。

5、审美观照:审美观照是指无为而为的审美方式。

6、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指的是审美主体所反映的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

7、系统论方法:所谓系统论方法是注重事物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参课本P11)8、想象创造力:想象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

这种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就是所谓想象创造力。

四、简答:1、现代主义(即功能主义)有什么局限性?(功能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参课本P72)它过于强调形式的简化,突出材料和功能的表现,容易忽视产品与人的情感的和谐、交融,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

2、设计的审美想象与艺术的审美想象有什么不同?①设计审美想象与艺术审美想象的基础素材不同。

②设计审美想象与艺术审美想象的发展趋势和心理成果异同交替,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③设计审美想象与艺术审美想象的目的及情感体验不同。

设计审美想象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它既要以现实生活中感性形象为途径,又要以逻辑理性认识为指导;既要以审美情感和视觉形式为动力,又要以科学和技术的理性为基础。

从而达到以设计产品的感性形式出发,以产品的功能目的为归宿。

3、“迪扎因”大致包含基层基本含义?①“迪扎因”是一种造物手段,是利用现有科技文明成果,促使人类改变自身环境的必要手段。

②“迪扎因”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新领域和新的审美形式。

④“迪扎因”的最终结果必然呈现为物化的形态。

4、徐恒醇先生提出当前技术美学研究的三大误区,特别与传统的工匠做法相比,迪扎因有哪些方面鲜明的特点?(参课本P7)①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以及设计师作为一项职业的诞生。

15世纪后半叶的文艺复兴时期,自觉的较为独立的设计已经有了雏形。

②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

③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5、设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①物质功能评价,是设计评价的首要问题;②精神功能评价,是设计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③技术性能评价,是设计评价标准最硬性的指标。

6、“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中的主要特点?①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陈规;②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供工厂大规模生产;③掌握全面知识,特别是材料加工工艺和艺术领域的知识,特别是材料加工工艺和艺术领域的知识(包括抽象派绘画和雕塑);④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动手能力)。

7、英国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对高技术建筑提出的六大特征是什么?①展示内在结构与设备;②展示象征功能及生产流程;③透明性、层次及运动感④明亮的色彩;⑤质轻细巧的张拉构件⑥对科学技术文化的信仰。

五、论述:1、分析设计与一般设计、创造的联系、区别。

(参课本P19)设计与一般设计、创造有密切的联系,但一般设计与创造不是一回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从活动的动机和效果看(发明与一般设计),设计介于两者之间,它是为了寻找某种未知的规律,制定新的法则;它也不是某种设计方案的简单重复,它是运用已有的设计原理和法则进行的新的组合,使物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新的设计方案。

②从活动的范围看,它要运用已有的发明和新发现的理论,确立被设计客体内部的新联系,又要确立该客体外部的新联系(如消费者)。

③从艺术关系来看,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它对艺术和舒适的强烈追求。

设计通过对新技术的采用,把对舒适的要求和艺术的形式组合到新产品之中,使产品不仅技术完善,而且使用方便,外形美观。

④从活动效果看,不仅追求质量效果,而且追求综合效果,即所谓设计合理、结构完善、环境舒适。

2、分析讨论功能与结构形式的关系,特别是对形式依随功能进行阐述。

(参课本P109页)我们通常说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一件产品有什么样物质结构,便产生什么样的功能,这被称为“同构同功”。

虽说结构有时也存在着“异构同工”的现象,但是更为普遍的现象却是“同构异功”或“一构多功”。

在探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中,我们常常引用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沙利文的名言:“形式依随功能。

"“形式依随功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形式来自功能,建筑和一切产品形式的发展,都是由它们的功能决定的。

②形式服从功能,建筑和产品设计必须从功能出发,反对那些功能上不必要的传统样式和多余的装饰。

③形式表现功能,产品的外观形式要发挥材料和结构的特点,显示出技术上的合理性。

1. 所谓中和,是中国美学特有的术语,它的基本特征是协调和谐,刚柔相济,安宁平和,体现“中庸之道”。

所谓崇高,在美学上是指具有博大、雄伟、壮观或悲壮等属性的审美对象,可以是物质形式的,也可以是精神品质的,或者是二者兼有的,在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包括惊喜、景仰、尊崇、悲壮、豪迈、胜利感等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情感反应。

2. 现代设计可以看作是现代工业背景下,有建筑和工艺美术扩大其范围并融合其他许多科学技术信息因素发展而成的新兴造型艺术3. 产品的形式往往是功能目的的表现,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4. 自然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而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质的情感、需要、感知以及器官的人化。

就人的主题而言,内在自然的人化可以为分为三个领域:一是认识领域;二是意志领域;三是情感领域。

(内在自然的人化是形式美感产生的前提)5. 人类审美心理因素的成熟,既得益于视觉领域的形式沉淀,更重要的是人类心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对象世界的综合性感悟。

6. 英国艺术与工艺的主要倡导者——约翰·罗斯金社会活动家威廉·莫丽斯7.手工艺时代是人类发展的多中心时代,中西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又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个性。

8.重视美与实用关系的苏格拉底对美的定义进行探索的先哲柏拉图9.造物是人类自觉意识启蒙的结果(PPT5)10. 材料是设计美得第一要素,材料形成一定结构通过三种方式变现:塑造、构筑、平面构成1、功能性特征:1.设计美是人类自由自觉创造的美,设计产品作为设计审美价值的承担者,它的审美价值必须体现在产品的功能之中;2.产品是为人服务的,一旦失去功能,消费者就不会使用它;3.设计美不仅在于功能性本身,而在于功能性最终的合目的性。

3、天有时,地有气:所谓天有时,指的是一年中的季节气候条件,是人们只有认识、顺应季节气候的自然之理,才可能制造出好的器物。

地有气讲的则是自然规律的约束,而且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地理条件。

5 极少主义风格:极少主义风格(或称极简主义和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80年代,用一种简单到无以复加的方式,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迎合人们追求所追求的简单、求精、求快捷的心理特点。

但是极易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

,导致只注意形式不顾功能的极简的极简的设计倾向。

6 直觉启发:指人在思考中所考虑的问题之外,甚至在具体很远的地方传来的信息,突然出发了思维,把原先阻碍的东西抛弃掉,产生一种顿悟式、爆发式的思维,产生“视觉闪现”、“视觉的豁然开朗”、“视觉的暗示,生成某种意象”。

7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具体感性材料抽象出来的概念进行思维,其典型形态是逻辑思维和理论思维。

抽象思维一旦达到理性阶段,就脱离了具体现象和个别事物的表象,舍弃了具体感性材料。

抽象思维成为思考问题的一种形式,并区别于艺术创作主要从形象思维入手的思维形式,从而造物活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功能服务。

1. “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中的主要特点○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改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供工厂大规模生产;○3掌握全面知识,特别是材料加工工艺和艺术领域的知识(包括抽象派绘画和雕塑);○4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3. 设计与一般设计、创造有密切的关系,但一般设计与创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从活动的动机和效果看(发明与一般设计),设计介于两者之间,它是为了寻找某种未知的规律,制定新的法则;它也不是某种设计方案的简单重复,它要运用已有的设计原理和法则进行新的组合,使物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新的方案。

○2从活动范围看,它要运用已有的发明和新发现的理论,确立被设计客体内部的新联系,又要确立该客体外部的新联系(如消费者)。

○3从艺术关系来看,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它对艺术和舒适的强烈追求。

○4从活动效果看,不仅追求质量效果,而且追求综合效果,即所谓设计合理、结构完善、环境舒适。

4. 结构的特征○1产品结构的层次性,指是任何一种产品的结构都有若干不同的层次,而每一个层次的结构又有自身赖以组成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