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

实用 认知 审美
第二十四页,共72页。
实用功能
实用功能可以反映在设计物的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实 用性能上,这三者共同构成实用功能,反映产品在满足人 物质需要方面所达到的水准。
技术性能是产品科技内涵的表征,主要取决于产品技 术的选择。
环境性能反映产品与环境的协调状况。
客观属性派 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提出“美是和谐”的著名命题。和谐是 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认为“身体 美确实存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
第四页,共72页。
精神本质和主观心理
黑格尔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理念也 是美的根源,但理念必须显现,与现 象、与有限的感性形象成为具体的统 一体,才能有美。
第十二页,共72页。
美的形态论
美的存在形态
美的表现形态
自然美
崇高
社会美
优美
艺术美
悲剧
科学美
喜剧
技术美
丑与审丑
第十三页,共72页。
二、审美领域
• 1、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是美 的一种呈现形态、一种类型。如日月江河,山林鸟兽,朝霞 彩虹,清风明月等。自然美是第一性的美,是自然界或自然 事物客观存在的美。
崇高的审美特征:
从形式上看,崇高要求在形式中表现出严重斗争和矛盾 冲突的痕迹。表现出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不统一。与优美的 形式不同,崇高的形式异于传统习惯的形式而表现反常甚 至怪异。崇高的形式往往是粗糙,甚至是丑陋的,反形式 的。
崇高是自然人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状态。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在崇高的 矛盾激化状态中,实践主体的精神得到了高扬。崇高是在 主客体的矛盾斗争中显示出来的性质。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大学设计美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判断填空:1、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欧洲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的思想的实践者是(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真正倡导者罗斯金。
2、“内在自热的人化”的领域是认识领域、意志领域、情感领域。
3、强调设计的需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主要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4、新建筑运动的三位先驱者:德国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的勒.柯布西埃。
5、抽象思维的典型形态是逻辑和理论思维。
6、手工业运动的真正倡导者罗斯金,他的思想集中在《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之石》等著作中,其中“为人民的艺术设计”当作一种宣言。
7、李泽厚先生认为的“美”,这个“美”的含义是什么?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8、设计美感的本质特征是功能性特征、社会性特征、形象性特征、变易性特征。
9、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或作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
10、关于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
11、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观念是:①推崇宗法礼仪与“拨尔而怒”的审美追求②把握自然规律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③倡导兼养形神与“体舒神怡”的审美效能④强调实用功能与“文质相一”的审美价值12、设计美感的心理要素:一方面是个体的、自然的感受;一方面是人类的、社会的感受。
13、文丘里奠定了后现代建筑理论框架。
14、文丘里是作为功能主义建筑,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新建筑运动的先驱者。
15、宗教建筑是宗教观念、宗教情绪或宗教情感的物化形式或者说,它是通过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宗教观念。
三、名词解释:1、自然的人化:人类通过造物实践使自然人化,所谓自然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更多的是以设计成果的视觉造型艺术美学为载体。
3、理解:美感中的理性内容通常成为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设计美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1、现代设计的诞生背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观取代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各类神学观,成为人类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新的现代社会景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总景观;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新的现代社会总景观孕育了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为现代设计直接提供了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
2、被人赞誉为“自然大臣”的培根于1620年出版了《新工具》。
3、现代信息领域与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相互依存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创建了一个惊人的一体化的社会,阿尔文·托夫勒把其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标准化特征、专业化特征、同步化特征、最大化特征。
4、19世纪后期的现代艺术之父是塞尚,他向世人提示了新的“看”的方法,摈弃了对事物的外在形态的观照,开启了艺术研究和实践的新途径,对传统学院派艺术提出了真正挑战。
5、印象主义的经典之作是莫奈的《阿尔让特依大桥》。
6、在现代设计史上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是毕加索。
7、未来主义——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宣称以“机械形象”改造艺术。
构成主义——俄国设计师M·金兹保:热衷于艺术和工业的结合,主张“生产美术”《风格与时代》抽象表现主义——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暗合了“简洁且充满节奏的形体构成”机器美学的准则8、现代设计的三大范畴:现代建筑及环境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9、“包豪斯”德语的意思:建筑之家。
其三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迈耶、米斯·凡·德·罗10、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可以看做是现代设计向后现代设计的转折点和超点。
是当时西方最流行的艺术风格和设计风格,旨在反对以包毫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POP”是popular的缩写,意思是大众的、流行的、通俗的。
11、商品有计划的废止方式主要有三种:(1)不断增加产品的新功能,使前期的产品不断老化;(2)不断更新产品的流行形式,使前期的产品很快过时;(3)直接控制和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一、何为美?从六个方面展开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的形式(从形式方面)比如一个物体的平衡、对称、变化、比例这样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美在于变化中的统一,美在于比例,美是和谐与比例,美是杂多与统一美就在与体积大小的秩序。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体各部分的一种妥当安排,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就叫美。
——罗马共和国-西塞罗最美的线性是蜿蜒型曲线,因为它最符合于文华与整齐的原则——英-霍加兹美只在形式,不涉及内容——德-康德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这种美他们认为是不假思索,凭自己的直觉感官作出来的2、新柏拉图主义:美即完善美即完善的哲学基础是有神论。
美表现为内外的相应,同生的相应只有引起人的感应,才产生美。
3、经验主义:美即是愉快将美的研究的重点对象从形式的分析转移到美感活动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分析。
开始强调主观的人。
代表人:伯克————“我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欲的某一性质。
” 4、德国的古典美学:强调美是理性内容表现与感性的形式。
美是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德-黑格尔。
5、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证了艺术的真实性、倾向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深刻阐述了必须从生活出发的现实主义美学原理高尔基6、叔本华和弗洛伊德:叔本华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他提出美这个概念是根据于性的冲动至终,美是潜意识的本能和性的欲望的表现的命题,他认为人有二种重要的心理动机: 1、自我意识 2、性的欲望。
弗洛伊德确认为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的欲望的发泄。
何为美学美学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的学科二、形态篇形态即形状和神态。
形式外在的轮廓而态是内在的精神、理念。
形与态统一才是人类理性的创造物。
形态可分为1、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2、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利用某类材料和加工技术制成的物品形态,如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相同点:人工形态、自然形态都有自身的物质特性,并服从于一定自然规律,物质是这两种形态取得统一的基础,都是物质实体不同点:a、人工形态是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满足某种需要b、人工形态打上了人的烙印c、人工制品具有社会性人工产品的构成要素:材料、结构、形式、功能自然形态衍生出——仿生设计1、形态仿生: a、具象形态仿生b、抽象形态仿生蜂巢是最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此制造出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孔雀椅2、结构仿生:悬索桥的结构源于蜘蛛结网 3、功能仿生:蝇眼照相机的发明,源于苍蝇具有高分辨率的双眼,可模仿用于高速照相机。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04026设计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设计美学:设计美学是美学体系中的一门年轻分支学科,是现代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是一门自下而上的美学,它将美学的原理广泛的运用于设计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中,包括功能性、审美性和伦理性。
2.后现代主义风格:广义的指现代主义之后各种各样的运动风格,包括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高技派风格等,狭义的概念是仅指一种称为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形式。
3.大地艺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雕塑家放弃传统的创作材料和艺术作品的永久性,走出画廊、美术馆,选择到自然中去创作自己的作品。
4.整体性设计:指设计不仅只是对某一产品进行设计,而是包括企业生产品牌形象的树立和推广设计、系列产品设计、包装设计、营销策划设计和相关环境设计等内容。
5.现代设计:是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产物,是解决艺术、功能与机器生产之间的冲突的手段,是现代工业批量化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性、造型的审美性、使用的舒适性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的设计。
6.威廉.莫里斯:是生活在英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艺术设计家、手工艺人、画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是拉斯金思想的直接继承人。
7.中国固有样式建筑: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伴随着反帝爱国情绪和民族意识,普遍高涨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主要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固有样式建筑并不是纯粹传统的“宫室式”,而是一种受西方建筑思潮强烈影响而成的近于折中主义的新形式。
8.蒙德里安:风格派核心人物,他称自己的风格为“新造型主义”,他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合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体积感的原色是最纯粹的色彩,并创作了《红、黄、蓝》系列油画。
9.波普设计风格:20世纪60年代最具时代特征的设计风格,它主张艺术反映生活就应当把那些最常见、最流行、最为人熟知的物品搬进画面中来,并用最通俗、最平淡、最为人熟知的方法加以表现。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试题类型:判断题:2’X5简答题:20’X2论述题:20’X1;30’X1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
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
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
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
3、“制器尚象”。
《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
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一、填空题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
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2、形态是(指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系的外在特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3、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决定产品形成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
5、(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根本特点,也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
6、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由(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的整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7、视觉的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8、完形质是指(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9、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开创的。
(完整)设计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视觉的恒常性:(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形状大小颜色明度恒常性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物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即对饥、渴、性、休息和安全防护等方面需要的满足)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既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和取得个人价值认同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即求的对于事物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即对于秩序感、和谐和美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既发挥自身潜能以求得发展的需要。
3,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原理对人工自然进行生态优化的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着重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使产品降低消耗、防止对外界污染,以构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简答1,设计艺术的形态范畴以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划分为哪三大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环境设计2,人的需要表现出的特点:a指向一定的对象(指向性b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周期性c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发展性d具有一定的共同特性(共同性三、论述完形原则阐述及运用P24-P26完形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所具有的表现性,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份称为图形,而其余部分则称为背景.人所知觉的事物可能是由不同的刺激物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接近组合2 相似组合3 良好图形组合4 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5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 参照系的影响7 知觉定势四、材料分析设计产品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产品所具有的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具有的是精神功能。
功能价值即要满足适用性,具有物质功能。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学著作是《文心雕龙》,该作者是南朝梁代文论家刘勰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莫里斯进一步将符号学划分为三个子科学,其中语构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他所代表的对象之间的联系;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他的使用者以及环境之间的结构。
文化形态的划分,即器物文化(指物质能面的文化)、行为文化(指制度层面的文化)、观念文化(指精神层面的文化)。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他提出的人格理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
实践活动包含三种要素:其一是目的性,其二是应用一定手段,其三是实践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爱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有以下特点:指向性、周期性、发展性、共同性。
何为美学?美学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的学科一、何为美?从六个方面展开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的形式(从形式方面)比如一个物体的平衡、对称、变化、比例这样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美在于变化中的统一,美在于比例,美是和谐与比例,美是杂多与统一(美就在与体积大小的秩序。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体各部分的一种妥当安排,配合到一种悦目的颜色上去就叫美。
——罗马共和国-西塞罗:最美的线性是蜿蜒型曲线,因为它最符合于文华与整齐的原则——英-霍加兹;美只在形式,不涉及内容——德-康德)由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这种美他们认为是不假思索,凭自己的直觉感官作出来的。
2、新柏拉图主义:美即完善(对美的探讨涉及到内容)新柏拉图学派认为一件事物如果符合它那类事物所特有的形体结构或模样而完美无缺那就算达到它的内在目的,就叫做完善。
即——美。
而他们认为完善的事务是由上帝创造的,所以美即完善的哲学基础是有神论。
同时认为美表现为内外的相应,同生的相应只有引起人的感应,才产生美(美不单纯是形式的问题,还涉及到内容)。
3、经验主义:美即是愉快(开始从情感入手探讨美)将美的研究的重点对象从形式的分析转移到美感活动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分析。
开始强调主观的人。
(代表人:(英)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特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建出一种不同的美。
”(英)伯克————“我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欲的某一性质。
”)4、德国的古典美学:强调美是理性内容表现与感性的形式。
把内容和形式、内容和感情结合起来了。
(美是感性与理性、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德-黑格尔(具有辩证思想))。
5、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论证了艺术的真实性、倾向性、审美性之间的关系,深刻阐述了必须从生活出发的现实主义美学原理、高尔基)6、叔本华和弗洛伊德:叔本华(德)认为美是意志的暂时休息、弗洛伊德提出美这个概念是根据于性的冲动至终,美是潜意识的本能和性的欲望的表现的命题,弗洛伊德确认为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基础是人的本能的欲望的发泄。
形态篇形态即形状和神态。
形式外在的轮廓而态是内在的精神、理念。
形与态统一才是人类理性的创造物。
形态可分为1、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如高山、树木、瀑布、溪流、、石头2、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利用某类材料和加工技术制成的物品形态,如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相同点:人工形态、自然形态都有自身的物质特性,并服从于一定自然规律,物质是这两种形态取得统一的基础,都是物质实体不同点:a、人工形态是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满足某种需要b、人工形态打上了人的烙印c、人工制品具有社会性人工产品的构成要素:材料、结构、形式、功能自然形态衍生出——仿生设计1.形态仿生:具象形态仿生、抽象形态仿生(蜂巢是最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由此制造出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孔雀椅)2、结构仿生:悬索桥的结构源于蜘蛛结网3、功能仿生:蝇眼照相机的发明,源于苍蝇具有高分辨率的双眼,可模仿用于高速照相机。
白蚁能把吃下去的木质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质,对其机理的研究,将会对人工合成这些物质有所启发。
信天翁具有淡化海水的器官—“去盐器”。
启发人们去改善旧的或创造出新的海水淡化装置。
根据青蛙眼睛的特殊构造研制了电子蛙眼,用于监视飞机的起落和跟踪人造卫星。
通过对萤火虫和海蝇地发光的原理的研究,获得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新方法,从而研制出化学荧光灯等三、功能篇1、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一词早在18世纪既已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出现,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业同盟就开拓了功能主义在设计中的积极探索。
涌现了贝伦斯等一批现代工业设计先驱。
20世纪初,“包豪斯”以及后来的乌尔姆设计学院等都以功能主义作为教育宗旨,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
简而言之,功能主义就是主张功能至上,其最具影响的口号是“形式追随功能”。
其特征为严谨、冷静、简洁,芝加哥学院的建筑,柯布西埃的“机器美学理论”“包豪斯”、德意志工业同盟等,都为功能主义奠定了不衰的历史低位。
功能主义发展到现代社会。
其典型代表是德国功能主义和斯堪的那维亚的“软功能主义”2、功能三分法A、实用功能,是产品的基本功能,通过产品最基本的功能,通过产品自身完成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以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或文化的需要,实用功能包括:a 、技术性能b、环境性能c、使用性能B、认知功能,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C、审美功能,通过产品外在特征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具有亲和力3、实用功能向认知功能、审美功能的转化斗拱的转化:商超在柱头上安置坐斗承接横梁、汉代成组的斗拱用于重要建筑上,承托屋檐、唐代广泛用于各种节点上,趋向模式化,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宋代承重能力开始减弱、明清建筑结构僵化,斗拱比例缩小,排列增密,几乎丧失承重功能,成为装饰性构件,富有节奏韵律感4、功能的分类方式{图表}a、按功能重要程度分类:基本功能、辅助功能b、按功能性质划分:物质功能、精神功能c、按用户需求分类:必要功能、不必要功能d、、按功能的实现手段分类:软功能、硬功能四、文化篇1、艺术设计与文化,文化天空下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与保护传统:艺术设计的文化传统2、绿色设计“3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de。
1. Reduce(1)、浓缩即为缩小化设计,是一种节约型的设计观念。
通过缩水或减少设计作品的体积和材料来实现经济上和资源上的节约(2)、压缩即为集中化设计,是指通过对产品功能和形式进行压缩与集中。
从而在效果上达到节约,便携等作用的一种设计方法(3)、积聚(多功能设计)2. Reuse 重新使用的意思。
可称为“再利用设计原则”3.Recyde 再循环的意思。
即材料经过回收后的在加工,得以重生,形成新的材料资源而重复使用。
可称为“资源再生设计资源”1、文化的差异导致文化艺术风格差异:自然园林中国颐和园、几何式园林凡尔赛宫御花园 2、走向世界与保护传统a、走向世界的必然性,德国设计:冷漠理性意大利:浪漫而有激情、斯堪的纳维亚:简洁自然有人情味、日本设计:小而精,发展趋势不可挡,具有便利性。
便利同时带来问题:民族传统文化个性丧失,传统文化需要保护,做到丰富而不单一b、经验借鉴日本“双轨制”一方面保护传统{服饰,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另一方面在高技术设计领域按现代经济发展需求进行设计。
c、目前中国的现状靳埭强既现代又传统、王澍,热衷于文化保护、以传统文人思维慢慢工作五、审美篇1、点,几何学中点是没有长、宽、厚,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
点是有形状的,艺术中具有相对性,点具有向心性,能形成视觉中心如:人民大会堂顶部2、线,几何学:是点的运动轨迹,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厚度设计中:有表情性如美国洛杉矶23届奥运会标志富有动感3、面,面是线移动产生的有长度、宽度的行迹4、形式法则A、对称与均衡a、对称,等量等形,形式各要素在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同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银行标志、美国白宫、纽约世贸中b、均衡,是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组合形式,根据力的重心,将各种分量进行分配调整,使整体达到平衡B、比例与尺度a、比例,造型对象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各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关系b、尺度,造型对象的整体或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人所习见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实用的尺度:权衡尺度的标准是人,要求与人直接联系,在尺度上要与人体适应如碗的尺寸与人手尺寸相适应;形式的尺度:尺度的夸张能够增强形式感C、节奏与韵律a、节奏{富于理性}。
构成要素的造型、大小、强弱的周期变化,最简单的节奏是重复,节奏带有机械的美包括:重复节奏、渐变节奏b、韵律{感性}。
不是简单地重复,是有一定的变化的相互交替,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融合,能在整体中产生不寻常的美感五、审美篇之材质美:何为材质美a、定义:指物质材料的颜色、质量、肌理等属性的美b、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色彩美,具有视觉冲击力,先声夺人、肌理美,体现材料个性特征、光泽美,是造就质感的先决条件,材料分为透光材料和反光材料、质地美,软硬、轻重、疏密(石材具有较高强度、硬度、耐磨等优良性能芬兰赫尔辛基岩石教室、木材质轻,有较高弹性和韧性,易于加工,天然古朴中国经典建筑以木质为主、玻璃既可透光又可遮风雨拜占庭教堂的玻璃窗、金属、混凝土、陶瓷彩色餐具、塑料廉价、可塑性高)五、审美篇之功能美(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审美要素)定义:产品的功能具有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美a、适用性,要求合理。
必须做到:合理选材、因材施技、结构合理b、人文性,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物化形态,还体现为讲究环保,举例:绿色设计德国BMN3型环保概念车,用再生材料制成。
“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强调三种尺度:人体、心理、文化尺度a、人体尺度按照人体各部位尺度确定产品设计尺度如碗的设计b、心理尺度根据不同民族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确定产品的设计尺度如:梳子的设计“天圆地方”、年年有余c、文化尺度c、经济性,包括:考虑经济核算问题,简洁性,用最简洁的设计语言或技术达到最佳效果d、精神愉悦性两种:物质的自然属性美和人类创造的美六、符号学1、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理论:语言是系统化了的抽象系统,具有社会性,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言语是在具体日常情境中有人说话发出的话语,具有个别性,因人而异语言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是由音响形象和概念内涵组成的,前者称为“能指”,后者成为“所指”。
前者是表征物(能指),后者是被表征物(所指)。
例如“树”这一词语符号就是由词的音响和树的概念两者组成的。
语言符号的语言(能指)和语义(所指)之间是约定成俗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选用只是在语言形成时才具有任意性,形成以后就对人们具有了规范和制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