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

合集下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 提出六条核心推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 提出六条核心推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发布提出六条核心推荐条目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同时推出的还有修订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三个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2016)为了方便百姓应用,此次还特别推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以更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关切,提出科学建议,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据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的,修订过程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与2007版比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有三方面特色: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

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膳食宝塔2016

膳食宝塔2016

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2016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下是新的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要点,分享给大家。

一、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三、膳食指南的六个要点(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1.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2.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3.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4.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1.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2.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3.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4.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三)多吃蔬菜、奶类、大豆1.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2.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3.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4.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5.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6.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1.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2.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3.优先选择鱼和禽。

4.吃鸡蛋不弃蛋黄。

5.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1.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

2.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3.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膳食指南2016版

膳食指南2016版
2.实践应用
⑻如何把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生 活、 运 动、 乐 在 其 中
推荐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2.实践应用
⑻如何把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1
2
3
周一至周五, 每天快走40min (可利用每天上 下班时间,也可 一次持续性走 30min),周六 打羽毛球30min。
推荐三 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1.关键推荐
推荐三 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2.实践应用
⑴怎样才能达到足量蔬果目标 餐餐有蔬菜 天天吃水果 蔬果巧搭配
推荐三 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2.实践应用
⑴怎样才能达到足量蔬果目标 餐餐有蔬菜 天天吃水果 蔬果巧搭配
推荐三 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2.实践应用
⑴怎样才能达到足量蔬果目标 餐餐有蔬菜 天天吃水果 蔬果巧搭配
推荐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1.关键推荐
推荐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2.实践应用
⑴培养清淡口味,逐渐做到量化用盐用油 ⑵如何做到食盐减量
①选用新鲜食材,巧用替代方法
推荐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2.实践应用
⑵如何做到食盐减量 ②合理运用烹调方法 ③做好总量控制
⑺从小养成多吃蔬果奶豆的良好饮 食习惯
推荐三 多吃蔬菜、奶类、大豆
3.科学依据
蔬菜水果提供丰富的微量营养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 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风险。 多摄入蔬菜可降低食管癌和结肠癌的发病风险。 牛奶及其制品富含钙,多摄入增加成人骨密度;酸奶可以缓 解便秘。 大豆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对降低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乳腺 癌、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益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六条核心推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六条核心推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六条核心推荐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优先选择鱼和禽。

吃鸡蛋不弃蛋黄。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2016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

2016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

2016年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
一、谷类为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谷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摄入,建议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同时,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建议每天摄入120-200克。

二、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1/2,每天摄入200-350克水果。

奶类和大豆制品是钙、维生素B1、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建议每天摄入300克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以及30-50克大豆及其制品。

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建议适量摄入。

同时,要控制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胆固醇。

四、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要控制烹饪油和盐的摄入量,建议每天食用油不超过30克,盐不超过6克。

同时,要控制糖和酒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五、保证充足饮水量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
以保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六、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身体状况,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每周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七、保持适量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
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可以帮助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慢
性疾病的发生。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时间达到150分钟以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第三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第三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第三条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并指导人们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绿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水果。

目前有资料显示九成国人蔬菜吃得太少,而且种类单一。

很多人因为忙,忙得没时间做饭、吃饭,往往以快餐5分钟解决一日三餐;还有些人因为不爱吃蔬菜,认为一天要把500克蔬菜加进一日三餐里很难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好做到膳食均衡?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毛春英为您科普。

1.识菜识营养要吃好蔬菜,需先认识蔬菜。

平时我们讲的深绿色蔬菜主要是指深红色、绿色、橘红色和紫色蔬菜,具有营养优势,尤其是富含β-胡萝卜素,是我国居民膳食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

此外深绿色蔬菜中还含有其他多种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花青素等,日常常见的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萝卜缨、西兰花、苋菜、马兰头、油麦菜等;红色、橘黄色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老南瓜、红辣椒;紫色蔬菜,如红苋菜、紫甘兰。

腌菜和酱菜在制作过程中会增加较多的食盐,并储存了一定时间,其中的一些成分会发生变化,不属于营养角度的蔬菜类别,因此它们不能作为蔬菜或代替蔬菜。

土豆、芋头、山药、南瓜、藕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相对而言能量较高,在进食时应减少一部分主食。

2.餐餐有蔬菜每天所需摄入的蔬菜应分配在一日三餐中,且蔬菜的重量占1/2,中、晚餐保证有二个蔬菜,其中一个蔬菜为绿色蔬菜,适合生吃的蔬菜尽量生吃为主,也可以作为零食或茶点。

3.蔬果巧搭配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有所不同,蔬菜虽然营养素较水果高,但经过烹饪后有些营养物质会有所破坏,而水果不经过烹饪,在蔬菜水果的选择上应以蔬菜为主,水果为辅,并让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相互搭配来装点我们的餐桌,丰富菜肴,愉悦心情,使营养物质达到互补。

4.重鲜、选色、多品种新鲜是挑选蔬果永恒的话题,当季新鲜蔬果颜色亮丽,多水分,高营养,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地流失同时营养素也随着丢失,口感下降,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也相应产生,蔬菜应该当天购买。

膳食指南2016版

膳食指南2016版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 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据悉,新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同时推出了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三个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为方便百姓应用,这次还特别推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帮助百姓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据了解,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于1997年和2007年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

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

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

再比如说贫血,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还有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12.6%。

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成人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

因为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去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成人18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达25.2%,糖尿病发病率达9.7%。

俗语称“病从口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2016-05-23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其目标是指导广大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实践平衡膳食,积极运动维持适宜体重,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状态,预防和减少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

近期从国家卫计委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济南市健康教育所由权威网站下载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供大家学习,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 2007 版的指南相比,对于一般人群的核心推荐,更加精简浓缩,由十条变为六条,每一条均为八字,重点突出,方便记忆。

我们对新旧两版指南做一个快速解读,看看往后应该怎么吃,能够更加营养健康。

主要特色《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

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
2016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以下六条核心推荐: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 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g,薯类 50~100 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 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 6000 步。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
白质。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 300~500 g 蔬菜,深色蔬菜应占 1 / 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 200~350 g 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 300 g。

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每周吃鱼 280~525 g,畜禽肉 280~525 g,蛋类 280~350 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 120~200 g。

优先选择鱼和禽。

吃鸡蛋不弃蛋黄。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 g,每天烹调油 25~30 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 50 g,最好控制在 25 g 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 2 g。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 7~8 杯(1500~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
精量不超过 25 g,女性不超过 15 g。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