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I期末复习资料.docx

合集下载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1.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画理论成果的精髓(2)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不断推进理论创新(4)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第二部分:关于新民主主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动力:工农小资民资,领导:中国共产党;性质:区别于旧民主主义,因为有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区别于社会主义革命,因为联合民族资本主义来推翻旧制度。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1)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通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经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

3.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第三部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手段:(1)农业合作社(2)手工业合作社(3)国家资本主义,赎买政策3.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1),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P1-3 选择题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简答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内涵: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7 可能简答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P16-18 选择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概_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毛概_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1、今年是建党90周年,围绕这一主题,思考: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为什么又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答: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以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之所以屡遭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政党,作为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

中国革命的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二,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

由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着马列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它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

第三,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而且由于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因此它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四,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回答了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民主革命长期未能明确弄清的革命对象、革命动力等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正是由于有了上述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就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第一次高潮,新型农民运动开始兴起,青年运动有了新发展,妇女运动呈现出新面貌;为贯彻民主革命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大地。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

毛概期末复习材料第一章两大理论成果总介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P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P3、4、5)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3)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4)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中国特色。

4.毛泽东思想的确立(P9-12)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等。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P1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P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的三大基本问题(P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问题展开。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3 、人才强国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有恩口大锅转化成人才资源强国。

4、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5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6、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里、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绵延不断地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7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8、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图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二、简答题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意义?答: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教训,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全)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全)

毛概教学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问题】1、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知识点】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4、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问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含义答: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复习毛概期末复习题型结构1、单项选择题(20×1=20分)2、多项选择题(15×2=30分):难度最大3、辨析题(3×8=24分):难度次大,以¡°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而不是多党制¡±为例说明其答题思路4、分析题(2×13=26分):亦称半客观题,实际是5-6道简答题。

第十四章复习内容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三点原因、三个特点、地位未变原因(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发扬精神340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六类人员:为何也是中特社义事业的建设者* 他们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出现,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三点P341从总体上看,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 从总体上看,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险,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守法,热爱祖国,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2)为什么”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关系:先进生产力的四个基本要素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1)是什么(2)内容:两个范围的联盟(3)基本任务3、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人民政协的两个主题和三大职能P3474、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1)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教分离原则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2、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1)两大历史性课题、三化总目标、总要求P352(2)积极防御方针: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3)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P355-356五点3、新时期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4、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五点(创新军事理论;人才建设;体制编制改革;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复合式发展;走精兵之路)第十四章考试重点主观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哪些?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怎样理解改革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变化并未改变其地位?选择题关于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有哪些?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四个基本要素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什么?什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有哪些?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政策和原则有哪些?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第十五章复习内容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A、性质:两个先锋队(6原因、不可分割性)B、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四原因(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原因;3措施(两大历史性课题)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邓小平两条最根本东西;党最大政治优势和最大危险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原则;P376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最高衡量标准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1、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1)7项建设:P378主线、各自重点(2)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P381六点经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十五章考试重点主观题:1、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之间是什么关系?2、新时期党的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客观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由什么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什么为最高衡量标准?新时期党的建设所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在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主线是什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什么?党的作风中,哪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新世纪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成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第十三章复习内容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1、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四个基本点P31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P320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重要特征(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多极化与单边主义斗争的关键因素(军事力量)P321(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和重要推动力(新科技革命)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含义2点;原因三点P324-326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P327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P330含义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基本立足点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宗旨:P332(2)四点内容:新安全观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和谐世界的内涵P333(3)外交工作布局:四点第十三章考试重点主观题: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宗旨和外交工作布局分别是什么?我国外交政策有哪些基本原则?客观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什么?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关键因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有哪些?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我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什么?第十二章复习内容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港澳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与英国、中国与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他国干涉P294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2、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3、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50年代后期的32字要点:P298* 60年代的¡°一纲四目¡±:P299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一国两制的形成和确立* ¡°三通¡±是谁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的?P300* 一国两制概念是谁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的?P301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10点与前4点* 重要意义:P303-305五条3、 ¡°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施* 形成香港问题的三个不平等条约P305* 60年对港澳问题的方针:长期打算、充分利用P306四、新形势下“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对¡°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江八点2、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P311胡锦涛2005年四¡°决不¡±意见* 六点意见第十二章考试重点主观题:¡°一国两制¡±涵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何区别?客观题: ¡°一纲四目¡±中的¡°一纲¡±是指什么?台湾问题产生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的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是什么?构成香港问题三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何在?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是什么?第十一章复习内容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P27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P274-27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含义:P276* 社会主义性质P277* 两个关系:P277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点理论意义和四点实践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P281* 基本原则:P281-282* 目标任务:P283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基本要求:P284* 六点内容:教育(重要基础、根本途径);P285就业三方针;提高两个比重和调节收入的5条措施P287;社会保障的总要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总的原则和要求;P289-290社会管理格局与安全生产管理的三方针第十一章考试重点主观题: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和科学含义是什么?2、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战略措施是什么?客观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扩大社会就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政策是什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要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是什么?第十章复习重点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P250三点原因(战略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P251* ¡°四有¡±关系:P25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二为、双百、三贴、两用、两手抓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256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灵魂地位与作用P257* P258两个坚定不移、绝不含糊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点内容P263-2642、发展教育和科学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的三点内容:P267-268*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针* 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针第十章考试内容主观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是什么?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哪些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客观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形成什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哪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点有哪些?我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方针是什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什么?第九章复习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坚持国、民、党的有机统一(四句话)* 五个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中国特色P223*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西方议会制的不同p225* 4、政党制度: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征P228-230*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与原因*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个内容;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含义与意义P236-237*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的含义、评价标准、改革要求(或原则)p239-240* 2、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首要的人权;实现自由、民主、人权的根本途径第九章考试内容主观题: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三权分立¡±制度的根本区别何在?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是什么?建国以来我国政党制度取得的实际成效如何?中共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4、¡°建设法制国家¡±到¡°建设法治国家¡±有何区别?实行依法治国重大意义何在?实施依法治国10年余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客观题: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包括哪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政治体制的含义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是什么?首要的人权是什么?第八章复习内容*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选择过程:略* 2、社义市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的论述与创新:P182*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84-185* 三个基本特征* 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的观点是错误的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评判标准p186与确立依据(三点)p187*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p188*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p189-190* 含义;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层次不同的问题*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原因三、我国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种生产要素分配类型p195*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分配政策;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性;出发点与落脚点;先富条件;分配原则*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含义;主要内容;问题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好¡±与¡°快¡±的有机结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关键核心基础p205-207* 转变发展方式,走中特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质与总体思路p207*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与主线p20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p211-212* 历史方位与现状(长期艰巨任务);总要求* 多予、少取、放活发方针;总体思路;工作布局* 统筹区域发展:西部开发的理论依据;战略布局*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在要求与重要途径p216第八章考试内容(上):主观题1、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创新表现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何在?2、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什么?公有制经济的涵义、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是什么?公有制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有何区别?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何在?如何认识¡°先富¡±与¡°共富¡±两者之间的关系?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应采取哪些措施?4、¡°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涵义是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和总体思路是什么?5、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和方针是什么?6、当前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哪些?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八章考试内容(下):客观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是什么?*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的主线是什么?*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基础、关键是什么?*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⑴思想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最注重发展社会
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盂要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聚梢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牛产力。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它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木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各个方面)的发展,
协调(各方面发展相适应)的发展,可持续(进程持久性连续性)的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对
外开放、中央地方关系、个人&集体利益、局部&整体利益、当前&长远利益
(2)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Q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重大战略思想。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⑵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
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貝体展开。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容。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吋俱进和求真务实,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乂体现了结合实际发展在具体表现方而的时代特征,所以当得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三、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而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H标。

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权:过渡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
⑵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归农比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
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⑶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
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四、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要从根本上改变屮国
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
业化。

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
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对个体
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吋期已经明确,党提出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体实现的可能性。

①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②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相合作道路的要求。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
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④当时的国家形式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形势缓和,为总路
线提出提供有利环境。

五、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新小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牛产力。

改革开放以來,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牛产力的重要性。

1992 年他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木质要求的髙度强调发展牛产力的重要
性。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只有牛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牛活水平,实
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楷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
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小
心,大力发展隹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白己的发展。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求。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
与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越强大,对世界和平就越有利。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能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客观标准
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
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耍
务,党才能实现口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口己的历史责任。

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历史性
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
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

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1)主要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
济、政治、文化三个力面的内容。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
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徳、有文
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理解: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木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敲高纲领和最低纲领Z间的
辩证统一关系。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金部历史过程中。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坚持授高纲领与授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冃标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七、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冇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冇利的条件。

⑵因此,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而积累
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耍止确处理三者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笫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口J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來。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