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熔窑设计

合集下载

一窑四线平拉玻璃熔窑设计

一窑四线平拉玻璃熔窑设计

摘要介绍了260~300td一窑四线平拉玻璃熔窑的设计情况,包括:熔化部设计,分支通路的布置原则,分支通路长度尺寸的设计,全窑池底结构形式和不同池深的窑底结构处理。

关键词平拉玻璃熔窑设计天津玻璃厂是我国采用平拉工艺(格法)生产平板玻璃的重点骨干企业。

该厂于1986年全套引进了比利时格拉威伯尔公司(Glaverbe1)的平拉玻璃生产技术及主要设备。

建设初期为一窑二线,并留有可热接第三线的接口。

后来在不停产的情况下,成功地热接了第三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一窑三线的平拉玻璃生产线。

长期稳定地生产2 mm厚优质薄玻璃,工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国内多家平拉玻璃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该生产线所在的地理位置已被规划为商住区,玻璃厂需要搬迁到新址。

由于原一窑三线已经完成了两个窑期近17年的运行,拆后可利用的设施已不多,以及要扩大生产能力的考虑,工厂决定新建一条一窑四线平拉玻璃生产线。

设计熔化能力260~300t/d,燃料为重油,窑龄8年,玻璃原板宽度4000 mm,耐火材料立足于全部国产,现将有关设计情况介绍如下:1 熔化部设计在80年代引进的一窑三线平拉玻璃熔窑,从窑型尺寸到各部位细部结构看,该熔窑的熔化部在现在看来仍是一座200 t/d级的技术比较先进的熔窑。

本次工厂搬迁需要新建同样技术先进的一窑四线,熔化能力为260~300 t/d的熔窑,并要积极采用近年来的各项熔窑新技术。

本设计确定一窑四线平拉玻璃熔窑的熔化部,采用近年来在国内浮法玻璃熔窑上广泛采用的熔化部结构形式,并以某建成投产多年的300 t/d浮法线熔窑做为参照,进行熔化部设计。

1.1 熔化部主要尺寸的确定按照熔化部的池宽尺寸计算公式:B=9000+ (P-300) ×7求得该熔窑(按P=300 t/d)的熔化部池宽为:B=9 000 mm。

对于浮法玻璃熔窑来说,熔化部和熔化区的长宽比分别为:K1=3~3.3;K2=1.8~2.0。

玻璃熔窑设计第二章.配合料计算

玻璃熔窑设计第二章.配合料计算
飞散量 纯碱总用量
× 100%
纯碱飞散率于纯碱的物理性质(容重、颗粒组成等) 、配合料水分、加料方 式等因素有关。浮法玻璃配合料使用重质碱时的飞散率小于使用轻质碱的飞散率, 重质碱的飞散率控制在 1.4%~1.8%之间。 ②芒硝含率 芒硝含率=
芒硝中的氧化钠 纯碱引入的氧化钠+芒硝引入的氧化钠
× 100%
5mm 30% 2.5 480
6mm 10% 3.0 400
综合成品率 75%
石灰石 60 天
白云石 60 天
纯碱 30 天
2.4.1 玻璃成品产量计算
通常生产中,一玻璃重量箱= 2mm 玻璃板 10m2( 玻璃的密度取 2.5g/cm3) 。 产品年产量箱数:500000×0.75×345/50=2587500(重量箱) 1. 产品任务见表 2-7。
y 22.34+y
x = 22.31
= 1.6%
y = 0.36kg 见表 2-5
质量份
R2O SO3 含水 量 干基 湿基
⑦把上述计算结果汇总成原料用料表
表 2-5 原料用量单
原料 用量 占混 合料 质量 分数 砂岩 钽铌 石 石灰 3.95 3.23 0.10 0.004 0.04 68.51 7.55 56.05 6.18 66.89 5.01 0.41 1.13 0.10 0.01 0.10 0.01 2 2.03 0.05 0.1 51.7 0.03 0.006 0.50 0.5 1.0 896.8 98.9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17
11
2.各种原料的化学组成
单位:% (质量分数) R2O Na2CO3 Na2SO4 C
MgO
0.08 1.22

玻璃熔窑钢结构设计

玻璃熔窑钢结构设计
根据 使用 经 验 ,玻 璃熔 窑上 需要 按 刚度设 计 的
玻 璃 熔 窑 钢 结 构 可 按 部 位 区 分 为 :窑底 钢结
构 、侧 墙钢 结构 、投 料 口及 山墙 钢结 构 、蓄热室 钢 结 构 、小炉 钢结 构 、烟道 钢结构 、前脸 吊墙 和卡脖 吊墙 吊挂横梁 这样七 部分 。 最 后 还 列 出 了 秦 皇 岛 耀 华 玻 璃 厂 国 投 线 50 0
些 经验做法 。
④ 吊墙横 梁 吊挂前脸 吊墙和 卡脖 吊墙 的钢 梁 ,因 为这两类 吊墙 都是 积木 式结 构 ,必须 保证 所挂 吊墙 砖结 构 的
整 体 性和平 直 性 ,保证 不 出现砖 缝 开裂 、墙 面扭 曲 等情 况 ,这就 要求 吊挂 前脸 吊墙 和 卡脖 吊墙 的钢梁 不 能 出现过大 变形 。
了设计 计 算 。后 来 在多座 新建 玻璃熔 窑 的设计 中,
又 采 用 了 一 些 新 的熔 窑 技术 , 比如 全 窑宽 投 料 池
等 ,也结合 在本 文中体现 出来 。 本设 计 中构件 的受力 计算 以中 国 《 筑结 构静 建 力计算 手册 》中 的计 算公 式为基 础 ,同时也参 照 了 引进 美 国T L D 公 司玻璃 熔 窑钢 结 构计 算 中 的一 OEO
本 设计 以秦皇 岛耀 华 网投 线5 0t 级 的浮 法玻 0 d / 璃 熔 窑 为 例 ,该 熔 窑 19 年4 建 成 投产 ,2 0 年 96 月 08 6 停 窑 ,连 续 运行 l年 多 ,全窑 钢 结构 总 重 量约 月 2 7 0t 5 ,本 人 比较 详 细地对 该熔 窑各 部位 钢结构 进行
铁 )等 。
窑 上 的碹结 构 不是 直接 座落 于基 础之 上 ,而是 架空

700t_d浮法玻璃熔窑设计简介

700t_d浮法玻璃熔窑设计简介

700t d浮法玻璃熔窑设计简介何 威(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 秦皇岛市 066000)摘 要 介绍了目前国内自主设计的生产规模最大的浮法线——江苏华润集团6080玻璃加工中心700t d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熔窑设计过程和经验,对未来超大规模浮法线熔窑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浮法玻璃 700t d熔窑 江苏华润集团6080玻璃加工中心700t d浮法玻璃生产线(以下简称华润700t d)是目前国内采用洛阳浮法技术设计并建成的生产规模最大、质量要求较高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承担了该条生产线的全线设计工作。

生产线于2001年7月23日点火,8月18日一次引板成功。

9月8日实际产量达到705t d,综合成品率96 %,玻璃板质量接近SYP实物标准,试生产阶段即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中国洛阳浮法技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完善,已经相当成熟,生产线规模由最初的日产几十吨浮法玻璃发展到日产达几百吨。

然而,设计产量始终未能突破600t d规模,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国内设计单位尚无设计600t d以上的特大规模浮法线的经验。

该700t d全线设计从立项到施工图,整个设计阶段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在总结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基础上不断研究和大胆创新,经我院各专业技术骨干一年的技术攻关,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中国洛阳浮法技术无超大规模生产线的空白。

投产后该700t d生产线突出表现为如下特点:工艺流程合理;装备先进而务实;产品质量优良;能耗低、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

是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一条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生产线,标志着我国浮法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熔窑设计原则熔窑是浮法玻璃生产线三大热工设备之首,是实现全线产量、质量目标的关键设备之一,必须做到能耗低、产量高、熔化玻璃质量好、窑龄长等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我院针对该700t d熔窑的特点,具体提出了如下设计原则:(1)认真总结国外同级别浮法熔窑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国内生产线的实际情况、操作特点,围绕生产优质玻璃液这个重点来进行设计。

550t-d浮法玻璃熔窖工艺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550t-d浮法玻璃熔窖工艺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题目 550t/d浮法玻璃熔窑工艺设计摘要本设计简要介绍了玻璃原料的组成及配料过程,并对玻璃窑炉各部分耐火材料及主要设备进行了选择,根据上述原则对日产550吨的浮法玻璃熔窑工厂的窑炉工艺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设计讨论了玻璃池炉工艺设计,对窑炉各部分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及探索研究。

玻璃熔窑工厂的关键设备之一是熔窑,根据最新的文献资料对工艺中涉及到的生产设备进行了设备选型。

工艺计算中进行了熔化部、冷却部、投料池、卡脖、蓄热室的尺寸及烟囱的截面的设计,重点计算和选择了横火焰窑。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横火焰窑的三视图。

关键词玻璃窑炉;设计尺寸;设备选型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一、绪论 (1)二、玻璃的化学成分及原料 (1)2.1 浮法玻璃化学成分设计的一般原则 (1)2.2 配料流程 (2)三、玻璃池窑各部及主要设备 (2)3.1加料口 (3)3.1.1窑池的基本尺寸 (4)3.2熔化部 (4)3.3冷却部 (7)3.3.1冷却部的作用与基本尺寸 (7)3.3.2冷却部的结构 (7)3.4分隔装置 (8)3.4.1气体空间分隔设备 (8)3.4.2玻璃液分隔设备 (9)3.5 格字体的结构特性及排列方式 (10)3.6 烟道系统设计 (12)3.6.1 烟道的基本结构 (12)3.6.2 烟道的布置 (12)3.6.3 烟道的基本结构 (12)四、窑炉各部工艺计算 (12)4.1 熔化部尺寸 (13)4.2冷却部尺寸 (14)4.3投料池尺寸 (14)4.4卡脖尺寸 (14)4.5小炉蓄热室尺寸 (15)4.6烟道截面积设计 (16)五、熔窑部位的耐火材料的选择 (18)5.1熔化部材料的选择 (18)5.2卡脖 (18)5.3冷却部 (18)5.4蓄热室 (19)5.5小炉 (19)六、熔窑热修 (20)6.1日常维修 (20)6.1.1日常巡回检查 (20)6.1.2日常维护 (20)6.2热修补 (20)6.3熔窑热修 (20)七、事故应急处理 (21)7.1停电 (21)7.2停水 (21)7.3停油(燃料) (21)7.4漏玻璃液 (22)7.5冷却装置漏水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一、绪论至公元前二百年。

高硼硅玻璃全电熔窑炉设计分析

高硼硅玻璃全电熔窑炉设计分析

高硼硅玻璃全电熔窑炉设计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硼硅玻璃逐渐得到广泛使用。

高硼硅玻璃具有多种生产方式,其中全电熔窑炉具有操作便捷、维护成本低、环保等特点,因此,许多玻璃生产企业都采用这种方法生产该种玻璃。

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高硼硅玻璃生产工艺的控制要点,并对全电熔窑炉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硼硅玻璃;全电熔窑炉;玻璃生产工艺引言:高硼硅玻璃不但具有高硬度与高强度,还具备高透光率,且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高硼硅玻璃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化工、军事等各个方面。

因此,对于高硼硅玻璃要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并加强生产工艺的控制,才能使玻璃的质量得以保证。

1.高硼硅玻璃生产工艺的控制要点1.1料层厚度的控制在高硼硅玻璃进行熔化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且不易澄清,因此,无法使用传统的澄清剂对其澄清。

在实际过程中,要使用NaCl进行澄清,但是,由于其沸点为1465℃,所以在高温状态下NaCl易扩散到玻璃液的残留气泡中,最后溢出。

在高硼硅玻璃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料层的厚度过大,NaCl蒸气会在溢出时在料层上凝结,并在表层的配料内部残留。

NaCl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且熔点较低,因此,表层材料中的NaCl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会导致窑炉内的电流集中在表层,使表层的温度升高,进而出现红顶现象。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要将料层的厚度控制在1cm到1.5cm左右[1]。

1.2硼挥发的控制关于硼挥发的控制,首先要进行料道溢流的设计,使其不但能够符合流体流动的原理,还能够符合玻璃变质层对专用的溢流结构中的黏度与温度的需要。

由于玻璃变质层黏度较强,因此不易溢流,为此,要在溢流的位置设置燃烧器,并使用电加热的手段升高温度,使得溢流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要想避免出现通路中的硼出现挥发问题,要对料道进行封闭。

由于玻璃液会对耐火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采用合适的盖板砖,并降低玻璃液的温度,从而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腐蚀现象的发生。

平板玻璃熔窑电助熔设计与计算

平板玻璃熔窑电助熔设计与计算

0引言玻璃液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是一种电导体。

电熔化已在玻璃行业广泛使用,电助熔热效率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具有提高玻璃质量和降低能耗等优点,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传统大型平板玻璃熔窑电助熔负荷未超过10%,节能效果有限,实现节能减排技术性突破,增大电助熔负荷势在必行。

平板玻璃熔窑稳定的玻璃液流和合理的液流位置及形态对玻璃熔窑的操作至关重要,电助熔玻璃熔窑的电功率输入及位置设计同样要以保证玻璃熔窑的配合料层、环流Ⅰ、环流Ⅱ以及生产流的稳定为前提。

电助熔功率分配和分区设计及电极布置是电助熔玻璃熔窑的设计难点和设计关键,需结合火焰空间热负荷保证工艺制度和温度梯度,为保证设计合理,必要时需借助数学模拟或物理模型等辅助手段。

1电助熔玻璃熔窑的设计与计算(1)电助熔加热功率及装机功率计算普通平板玻璃(12%碎玻璃)理论熔化热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生成硅酸盐耗热:272 kJ/kg玻璃液;②玻璃液加热至1400 ℃所需热量:1842 kJ/kg玻璃液;③生成玻璃耗热:314 kJ/kg玻璃液;④蒸发水分耗热:104 kJ/kg玻璃液;理论熔化总热耗:2533 kJ/kg玻璃液(不含玻璃液生成气加热耗热),转换为电能为0.7 kWh/kg玻璃液,考虑到电极水套及变压器等能量损失,电助熔的热效率可达85%~90%,那么玻璃液所需输入功率为32~34 kW/t玻璃液(不包含窑炉散热损失),装机功率按40~45 kVA/t玻璃液配置。

(2)电助熔分区设计投料口区域池底温度低,一般理所当然地认为电助熔大部分功率应增设在该区域,事实上国内确实有厂家这样分区布置电助熔,但效果并不理想。

对此做数学模拟,方案1:前置四区均布电极,装机功率3600 kVA;方案2:前区均布三排电极,装机功率1500 kVA,热障区两排电极,装机功率2100 kVA 。

图1为600 t/d颜色玻璃电助熔数学模拟玻璃液流示意图。

图1 600 t/d颜色玻璃电助熔数学模拟玻璃液流示意图数学模拟对比显示,方案1池底热点前移,较大地改变了玻璃窑炉纵向液流形态,不利于玻璃的熔化和澄清。

玻璃熔窑设计热工计算

玻璃熔窑设计热工计算

第 4 章总工艺计算4.1 耗热量的计算4.1.1 已求得的数据①原料组成见表4-1②碎玻璃用量占配合料的20%。

③配合料(不包含碎玻璃)水分:4%。

④玻璃熔化温度1465℃4.1.2100 ㎏湿粉料中形成氧化物的数量见表3-2表4-2 形成玻璃液的各氧化物的量单位:质量分数(% )4.1.3100 ㎏湿粉料逸出气体组成见表4-3表4-3 逸出气体组成体积(标准状态)/m38.0744 4.9782 0.0712 13.1238所占体积分数/% 61.53 37.93 0.54 100.0 4.1.4(4-1)即 1 ㎏粉料中需要加入0.25 ㎏碎玻璃,可以得到玻璃液:1-20.0664% ×1+0.25=1.0493 因此,熔制成为1 ㎏玻璃液需要粉料量:熔化成 1 ㎏玻璃液需要的配合料量为:0.9530+0.2383=1.1913kg4.1.5 生成硅酸盐耗热量(以 1 ㎏湿粉料进行计算,单位kJ/kg )由CaCO3 生产CaSiO3 时反应耗热量q1:q1=1536.6G CaO=1536.6 ×(0.0807+0.0119+1.5926)/100=25.8948kJ 由MgCO3 生成MgSiO3 时反应耗热量q2:q2=3466.7G MgO =3466.7 ×(0.0215+0.0387+0.0047)/100= 2.2187kJ由CaMg(CO3)2 生成CaMg(SiO3)2 时反应耗热量q3:q3=2757.4G CaMgO2=2757.4 ×(4.6755+3.0831)/100=213.9329kJ由NaCO3 生成NaSiO3 时耗热量q4 :q4=951.7G Na2O=951.7 ×10.3850/100=98.8340kJ由Na2SO4 生成NaSO3 时耗热量q5:q5=3467.1 ×0.1635/100=5.6687kJ1 ㎏湿粉料生成硅酸盐耗热量:q0=q1+q2+q3+q4+q5=25.8948+2.2187+213.9329+98.8340+5.6687=346.5489(kJ)4.1.6 玻璃形成过程的热量平衡(以生成 1 ㎏玻璃液计,单位是kJ/kg, 从0℃算起)①支出热量a. 生成硅酸盐耗热量:qⅠ=q0G 粉=352.2931×0.9530=330.2611b. 形成玻璃耗热量:qⅡ=347G粉(1-0.01G 气)kJ=347×0.9530×(1-0.01×20.0644)=264.3398c. 加热玻璃液到1465℃耗热量:qⅢ=C 玻t 玻-4-4C玻=0.672+4.160×10-4t 玻=0.672+4.610×10-4×1465=1.3474 qⅢ=C 玻t 玻=1.3474×1465=即:1973.9410kJd.加热逸出气体到1465℃耗热量:qⅣ=0.01V 气G粉C气t 熔式中V 气=13.1238G粉=0.9530t 熔=1465℃C 气=C CO2(CO2%+SO2%)+C H2O H2O% =2.3266×(61.53+0.54)%+1.825×37.93%=2.1363qⅣ=0.01V 气G 粉C气t 熔=0.01×13.1238×0.9530×2.1363×1645 =391.4284kJe. 蒸发水分耗热量:qⅤ=2491G 粉G 水qⅤ=2491G粉G 水=2491×0.9530×4%=94.9569kJ 共计支出热量:q 支=qⅠ+qⅡ+qⅢ+qⅣ+qⅤ=330.2611+264.3398+1973.9410+391.4284+94.9569 =3054.9272kJ②收入热量(设配合料入窑温度为36℃)a. 由碎玻璃入窑带入的热量:qⅥ= C 碎玻璃G 碎玻璃t 碎玻璃-4C 碎玻璃=0.7511+2.65×10-4×36=0.7606 qⅥ=C 碎玻璃G 碎玻璃t 碎玻璃=0.7606 ×0.2383 ×36=6.5kJ b. 由粉料入窑带入的热量:qⅦ=C 粉G 粉t 粉qⅦ=C 粉G 粉t 粉=0.963 ×0.9530 ×36=33.0kJ 共计支出热量:q 收=qⅥ+qⅦ= 6.5+33.0=39.5kJ ③熔化 1 ㎏玻璃液在玻璃形成过程中的耗热量:q=q支-q 收=3054.9272-39.5=3015.4272kJ4.2 燃烧计算4.2.1 烟气组成计算[5]1.重油成分见下表4-4表4-4 重油成分单位:质量分数(% )2.100g窑内气体或火焰按其化学组成成分以及具有的氧化或还原能力分为氧化气氛、中性气氛、还原气氛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浮法玻璃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3)1.1平板玻璃工艺方案 (3)1.1.1有曹垂直引上法 (3)1.1.2垂直引上法 (3)1.1.3压延玻璃 (3)1.1.4 水平拉制法 (3)1.2浮法玻璃工艺及其产品的优点 (4)1.3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成图见图1.1 (5)图1.1 (5)第二章设计说明 (6)2.1设计依据 (6)2.2工厂设计原则 (7)第三章玻璃的化学成分及原料 (8)3.1浮法玻璃化学成分设计的一般原则 (8)3.2配料流程 (9)3.3其它辅助原料 (10)第四章配料计算 (12)4.1于配料计算相关的参数 (12)4.2浮法平板玻璃配料计算 (12)4.2.1设计依据 (12)4.2.2配料的工艺参数; (13)4.2.3计算步骤; (13)4.3平板玻璃形成过程的耗热量的计算 (15)第五章熔窑工段主要设备 (20)5.1浮法玻璃熔窑各部 (20)5.2熔窑主要结构见表5.1 (21)5.3熔窑主要尺寸 (21)5.4熔窑部位的耐火材料的选择 (24)5.4.1熔化部材料的选择见表5.3 (24)5.4.2卡脖见表5.4 (25)5.4.3冷却部表5.5 (25)5.4.4蓄热室见表5.6 (25)5.4.5小炉见表5.7 (26)5.5玻璃熔窑用隔热材料及其效果见表5.8 (26)第六章熔窑的设备选型 (28)6.1倾斜式皮带输送机 (28)6.2毯式投料机 (28)6.3熔窑助燃风机 (28)6.4池壁用冷却风机 (29)6.5碹碴离心风机4-72NO.16C (29)6.6L吊墙离心风机9-26NO11.2D (29)6.7搅拌机 (29)6.8燃油喷枪 (29)6.9压缩空气罐C-3型 (29)第七章玻璃的形成及锡槽 (30)第八章玻璃的退火及成品的装箱 (32)第九章除尘脱硫工艺 (33)9.1除尘工艺 (33)9.2烟气脱硫除尘 (33)第十章技术经济评价 (34)10.1厂区劳动定员见表10.1 (34)10.2产品设计成本编制 (35)参考文献 (38)致谢 (39)摘要设计介绍了一套规模为9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原料方面,对工艺流程中的配料进行了计算;熔化工段方面,参照国内外的资料和经验,对窑的各部位的尺寸、热量平衡和设备选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环境保护重要性及环保措施参考实习工厂资料,在运用相关工艺布局的基础下,绘制了料仓、熔窑、锡槽、成品库为主的厂区平面图,具体对熔窑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绘制了熔窑的平面图和剖面图,还有卡脖结构图,整个设计参照目前浮法玻璃生产的主要设计思路,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全自动化生产,反映了目前浮法生的较高水平。

关键词:浮法玻璃、熔窑工段、设备选型、工艺计算。

AbstractThe design introduced the technical process of 900t/d float glass production line. During the planning, for the raw material, the computation of material has been made; and for the melt section, the melting kiln various spots size, The heat balance and the choose of the equipment have been calculat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terials and the experienc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mporta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 have been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factory date, under the technology arrangement correlation knowledge foundation, the factory horizontal plan about the storage, the melting kiln, the tin trough and product storage has been finished. The melting kiln structure has been concretely introduced, the horizontal plan and the sectional drawing of the melting kiln, small mouth composition and card neck structure drawing have been draw up. The entire design consulted the main design mentality of present float glass production; took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ies; carried on the entire automated production; reflected at present floats production to compare the high level.keywords: float glass; melting section; choose of the equipment; process calculation.前言英国Pilkington兄弟在20世纪50年代浮法玻璃生产技术的发明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自1953年开始到1959年取得了成功耗时7年,投入了400万英镑。

同时美国的Ford公司也为浮法玻璃的成功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Ford公司递交专利申请书时比Pilkington兄弟晚了几个月,而让Pilkington兄弟独享了此项殊荣。

浮法玻璃因熔融玻璃液漂浮在熔融锡表面成型为平板玻璃而得名。

这种生产方法于无需克服玻璃本身重力,可使玻璃原板板面宽度加大,拉引速度大大提高,产量和生产规模增大:由于成型是在熔融金属表面进行,因此可以获得双面火抛光的优质镜面,其表面平整度、平行度可以与机械磨光玻璃相媲美,而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又优于机械磨光玻璃;同时,采取该讲法可以生产出厚度在0.5~25mm之间的多种品种、规格的玻璃,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另外浮法工艺还可以在线生产各种本体着色玻璃和镀膜玻璃,大大丰富平板玻璃的范畴,扩大了玻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因此,随着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

使得其它的生产工艺逐渐被淘汰,只有Colburgh法与之并存[1]。

除了英国Pilkington公司的浮法技术之外,还有美国Pittsburgh技术比较有名。

1975年,美国Pittsburgh平板玻璃公司宣布,他们在Pilkington的工艺基础上采用把玻璃液流道和流槽相结合的宽玻璃液输送系统,使流入锡槽的玻璃液带宽度与成品玻璃的宽度相近,这样可以缩短玻璃液在锡液面上的横向摊平和展薄时间,使玻璃具有更好的内在质量和横向平直性。

自1959年2月浮法玻璃生产成功以来,浮法玻璃得到迅速的推广。

截至2003年,全世界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140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总量达到3亿吨左右,并占到平板玻璃总量的80%以上,目前国外一些大公司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可以生产出0.5~25mm之间各种厚度的浮法玻璃,其玻璃熔窖拉引规模也在150~100t/d之间不等。

当今世界的玻璃市场上,玻璃与玻璃加工业主要由5家玻璃公司所垄断,其总生产能力占全球玻璃生产能力的70%以上,仅日本旭硝子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21%,英国皮尔金顿公司为12%,美国PPG11%。

我国浮法玻璃生产工艺从1965年开始实验,到1971年生产性试验线建成投产并取得成功,用了近7年的时间。

在试验线投产时只能生产6mm厚的玻璃,到1972年,能够比较稳定的生产出4~9mm玻璃,并试拉了3mm玻璃;1978年,对试验线时行了熔窑该烧重油、扩大生产能力的改建;1980年,国内仅有的一条试验线已能的生产出3~10mm厚度的浮法玻璃;1981年4月,试验线采取的生产技术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获国家银质发明奖。

由于该生产试验线是在原洛阳玻璃厂试验成功的,故命名为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简称“洛阳浮法”)。

自“洛阳浮法”诞生以来,我国玻璃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浮法玻璃技术被迅速推广,一批采用“洛阳浮法”技术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陆续建成,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投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有125条,而采用“洛阳浮法”技术的生产线多达八十余条,其日拉引量一般为400~900t,原板厚度1.1~25mm,总生产能力达到3.13亿重箱/年。

目前,我国玻璃工业先后在日熔化量、玻璃技术装备、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多功能玻璃开发以及超薄、超厚品种形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先进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也正逐步缩小,我国浮法工艺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身发展中国家出口。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玻璃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并且技术水准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的玻璃企业几百家,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整体水平不高、结构单一的特点,并且地域分布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数量多、规模大、技术也较为先进,代表着我国浮法技术发展的新水平。

目前,国内比较大的几家玻璃企业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最大的玻璃集团年销售额仅2~3亿美元,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差距很大。

今后玻璃发展的目标是将常规的和特殊的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实现浮法玻璃生产技术、装备的新突破,并在新产品开发、功能化、环保等多方面加大技术研究力度,以促进玻璃工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浮法玻璃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论证1.1平板玻璃工艺方案平板玻璃规模化生产直到18世纪才真正出现。

在18世纪生产平板玻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冠形制板法二是圆筒法。

后来进一步改进出现了Sieverts法,1903处发明了Lubers法,到20世纪后出现了很多很好的生产平板玻璃的方法。

1.1.1有曹垂直引上法其形成特点是利用槽子砖成型,由于静压力作用,玻璃液从槽口向上涌出形成板根,板根处玻璃液受引上机石棉辊拉引继续上升,并经受水冷却器急冷,逐渐硬化形成玻璃原板,进入引上机膛退火。

原板经切割而成原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