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检测
《寡人之于国也》试卷

《寡人之于国也》试题(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一、选择(42分)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8,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 ③/ ④B.①③⑤/ ②/ ④C.①②④/ ③⑤D.①②⑤/ ③④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①。
释之治问。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检测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卷★★★★★(总分100分:填空题56*1.5ˊ翻译题4*4ˊ)填空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古今异义:黄河)内凶.(古今异义:荒年),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这样)。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更)多,何也(为什么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古今异义:请允许我)以(用)战喻。
填然(拟声词词尾)鼓(词类活用:名作动,敲鼓)之,兵刃既(已经)接,弃甲曳(拖着)兵(兵器)而走(古今异义:逃跑),或(古今异义:有的人)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有的人)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只、不过)不百步耳,是(这)亦走也。
”(句式:判断句)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句式:状语后置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尽、完)食也。
数罟(密网)不入洿(深)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按照)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古今异义:供养活人)丧(词类活用:名作动,办丧事)死(词类活用:动作名,死人)无憾(不满、怨恨)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词类活用:名作动,种植)之以桑(句式:状语后置),五十者可以(古今异义:可以凭借)衣(词类活用:名作动,穿)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通:“毋”)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错过、耽误)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词类活用:形作动,认真从事)庠序(学校)之教,申(反复陈述)之以孝(孝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之义,(句式:状语后置)颁(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句式:状语后置)。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古今异义这样却)不王.(词类活用:名作动,称王)者,未之有也。
(句式:宾语前置)“狗彘食(吃)人食(食物)而不知检(约束、制止),涂(通:“途”)有饿莩(饿死的人)而不知发(开仓赈济)。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解析】选C。
检:同“敛”,收敛,积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
A.既,均为“已经”。
B.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C.焉,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D.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却。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解析】选D。
①为“对于”,②为“到”,③为“比”,④为“在”,⑤为“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牲畜)D.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解析】选C。
畜:畜养。
5.下列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020《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复习及精品练习

2020《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复习及精品练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通“毋”,不要)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④直不百步耳(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①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③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④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①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②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细密)③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④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弃甲曳兵而走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②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
③非我也,岁也。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省略句①(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
③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④(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⑤(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倒装句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宾语后置)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宾语后置)翻译: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百姓。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宾语后置)翻译: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④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附录:参考答案基础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高中语文人教版《寡人之于国也》重点检测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字词检测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一段:梁惠王曰:“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无能为也已”)。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如称“中国”与“外国”。
“河”专指黄河,今义扩大,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动词使动,使……移)其民于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复习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复习
其次,荀子强调了君主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能力。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
治国,而不是以力治国。
君主应该具备德行高尚的品质,以身作则,以德
感化民众,建立起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同时,君主还需要具备才干和
智慧,具备全面、深入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决策能力,能够审时度势,从而
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荀子还讨论了君臣关系和民众治理的问题。
他认为,君主应该
以尊崇天命和尽忠职责为基础,与贤臣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君
主还应该对于人民的治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不同的人民需要不同的治
理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他还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
认为君主应该注重道德教育,引导人民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崇高。
除此之外,荀子还对于政治治理、社会伦理和人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他强调了政治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政治权力应该以道德为基础,才能有效
地治理社会。
他还阐述了人性的善恶之辩,认为人性有善的一面,但也容
易被恶习和欲望所蒙蔽。
因此,君主要通过道德教育和治理手段来引导人
民的品性,使其追求善良的道德品质。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全)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①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于:对于(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①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②粟:谷子(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①亦然:也是这样②之:的③无如:没有像……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①之:的②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③加,副词,更、再④也:呢(邻国的百姓不见减(更)少,我的百姓不见增(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①好战:喜欢打仗②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③以:用④喻:比喻⑤填:拟声词,模拟鼓声⑥然:……的样子⑦鼓:名词作动词,敲着战鼓⑧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⑨兵:兵器、武器。
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弃:抛弃。
曳,yè:拖着。
走:跑,这里指逃跑。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①或:有的人②而:表承接(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①以:凭着,借口②笑:耻笑,讥笑(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
‛【①直:只是、不过②是:代词,这(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①如:如果②则:那么③无:通‚毋‛,不要④于:比(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①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②谷:粮食的统称③胜:尽④数:细,密⑤罟:gǔ,网⑥洿,wū,深(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新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新1.文言文特点:《寡人之于国也》采用了古文的写作风格,使用了较为繁复的句式和词汇,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的典雅和庄重之美。
2.原文解析:文章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主题,通过描绘寡人对于国家事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展示了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3.君王的担心:文章中,寡人表现出对于天灾人祸的担忧,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通过寡人的言辞,可以看出他忧虑民生疾苦和国家的不安定。
4.忧国忧民的情怀:文章中,寡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管理中,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他认为君主“凡民之救民者,所危入身也;凡民之拯家者,所危入家也”。
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展现了君王应当具备的大爱之心。
5.君主的勤政:寡人的言辞中还体现了他的勤政精神。
他积极参与国家的事务,不仅听取了臣子们的进言,还亲自制定政策,时刻关注国家的动态和发展。
6.寡人的谨慎:文章中寡人多次提及谨慎二字。
他认为君主应当谨慎而慎重地处理国家事务,不轻易做出决策,以避免对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7.君主的勇气和果断:文章中寡人表现出了君主应有的勇气和果断。
他认为国家事务不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当需要做出决断时,他敢于下定决心,果断处理。
8.君王的尊严:寡人还强调了君主应有的尊严和威严。
他认为一旦君主失去了威严,就会导致国家的混乱和人民的不敬。
因此,寡人要求臣子要对他尊重和忠诚。
总之,《寡人之于国也》展示了一个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如忧国忧民的情怀、勤政精神、谨慎和果断的处理方式等。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君主制度的一种推崇,也体现了古代国家管理的理念和原则。
阅读这篇文章,可以增加对古代国家制度和君主行为准则的了解,并对现代政治体制产生一定的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 ) 译: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 ) 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 ) 译:
4:直不百步耳直—( ) 译: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 )今义:泛指河流
凶:古义:( )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吉祥的。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9.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 )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 )今义:年
1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可以:古义:( )今义:1.一个连词2.行
词类活用(在括号内填入活用类型,并解释每句当中的加点字词)
1以下都属于( )用法: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倒装句】
一、以下句子都属于()句型又称()句型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正常语序:
译文:
2申之以孝悌之义
正常语序:
译文: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正常语序:
译文:
二、以下句子都属于()句型
1鸡豚狗彘之畜
正常语序:
译文: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正常语序:
译文:
【固定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句式:
译文: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句式:
译文: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是亦走也。
走:古义:( )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 )今义:谷子
7.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 )今义:重量单位。
填然鼓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无罪岁:
2以下都属于( )用法:
养生丧死无憾也:
3以下都属于( )用法:
谨庠序之教:
4以下都属于( )用法:
养生丧死无憾: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3非我也,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