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重点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孟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1.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

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 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6.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 亦然:也是这样。

9. 无如:没有像……。

10. 加少: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加〃副词〃更、再。

11. 好战:喜欢打仗。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

12. 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1.封建四大概念:文章中出现了封建社会的四大概念,即君主、臣民、国家和上下之分。

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思想,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君主与国家的关系。

2.君臣关系:文章中强调君臣关系的重要性,指出君主要以身作则,扮演榜样的角色,体察民情,以求听到真实的声音。

君主应亲近臣民,虚心聆听意见,同时亦要广纳贤才,以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家。

3.君臣相得:文章中提到君主与臣民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君主应将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凡事从国家整体出发,而臣民则应尽己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君民相得,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4.社会秩序:文章强调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君主应以身作则,倡导正义和道德,依法治国,严惩违法之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5.仁政和德行:文章提到君主应施行仁政,关心民生,体察民情,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同时,君主自身的德行也是重要的。

君主要有崇高的品德和道德准则,以身作则,使臣民效仿。

6.贤能和能力:文章中强调了君主需要广纳贤才的重要性。

贤能之士是君主的得力助手,他们能够为君主提供意见和建议,帮助君主管理国家事务。

君主应以能力为标准,而非血缘或亲近关系来选拔官员。

7.和平与战争:文章中提到君主需要平衡内外事务。

君主应尽力维护国内的和平与稳定,以造福于臣民。

同时,君主也需要善于处理外交关系,树立威望,以维护国家的利益。

8.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章提到君主需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是指君主需要悟性化身,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治国是指君主要善于管理国家事务,做出明智的决策;平天下是指君主需要保持国家整体的稳定和和谐。

9.监督和反腐:文章中提到君主需要加强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君主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同时也应鼓励百姓检举官员的不法行为,以保持政府的廉洁和清正。

10.经济发展:文章中提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君主要积极发展国家的经济,提倡农业生产,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以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全书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古文知识(一)重点注释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之,主谓之间取独。

于,对于。

尽心焉耳矣,(算是)尽了心啦。

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

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

于,到。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其,指河内。

4、河东凶亦然: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亦然,也是这样。

5、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考察邻国的当政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察,考察。

政,当政者。

之,结构助词,的。

无如,没有像…。

之,这样。

者,句末语助词。

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

,这是为什么呢?”加少,更少。

加,更。

之,的,结构助词。

7、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我用打仗做比喻。

好战,喜欢打仗。

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8、填然鼓之:咚咚地敲着战鼓。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之,敲起鼓来。

鼓,动词。

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9、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

兵,兵器、武器。

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10、弃甲曳兵而走: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曳,拖着。

走,跑,这里指逃跑。

1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或,有的人。

1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因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以,因为。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三、一词多义1.数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⑦范增数目项王(多次)⑧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高兴到极点,悲哀就来了,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

)滕王阁序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⑤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wú,通“毋”不要。

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3.无失其时。

(wú,通“毋”不要。

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4.王无罪岁。

(wú,通“毋”不要。

王不要归咎于年成。

)5.颁(bān,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头发发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作动词,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为王)4.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5.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树)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词作动词,吃)(2)动词活用作名词1.请以战喻(战争)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动词做名词,活着的人)(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4)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动用法,使……迁移)(5)意动用法王无罪岁(归咎、归罪,以…为罪)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啊2.非我也,兵也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非”否定判断“也”肯定判断)3.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非”否定判断“也”肯定判断)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2)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之(代词),在谓语“有”前面正常语序: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3)状语后置句1.申知已孝悌之义(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须发发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4)固定句式1.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2.直…耳直不百步耳(只…罢了)3.是…也是亦走也(这是…呀)4.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同…有什么区别呢)(5)省略句1.何也省主语“此”2.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3.可以无饥矣省主语“民”四、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 识整理
• 基础知识 • 特殊句式 • 文化常识 • 文章理解
01
基础知识
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 “只”)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 通“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鸡豚狗彘之畜(豚,通 “蠢”)
古今异义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
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孤独的人)
03
02
县令
县级行政长官,掌管一县的治安、 兵民、财政等。
郎中
官府中的高级官员,负责管理宫中 事务或掌管某一部门。
04
古代礼仪

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或 敬意。

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谦虚或 恭敬。
拱手
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敬意或 问候。
跪拜
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或 敬意,常用于祭祀或朝拜。
古代称谓
批判当时社会的非正义现象
孟子通过指出当时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剥削压迫等问题,批判了 非正义的社会现象,呼吁君主和统治者关注人民疾苦。
艺术手法
生动的人物形象
孟子通过与梁惠王的对话,刻画 了梁惠王贪婪、短视的形象,同 时也表现了自己仁慈、智慧的形 象。
鲜明的对比手法
孟子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 了对比手法,如将实行仁政与不 仁政进行对比,突出了仁政的优 越性。
VS
"非我也,岁也"
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意为"杀 死的不是他,是年成不好"。
被动句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用"……而……"表示被动,意为"兵器已经接触,就抛弃铠甲拖 着兵器逃跑"。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以】请以战喻:介词,用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词类活用【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请以战喻】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词语古今异义【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今义:兵器古义:战士,士兵;【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树之以桑】古义:种植,动词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固定句式【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二、古今异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5、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6、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7、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三、一词多义(补充)(一)王:1、然而不王者(称王wang4;名作动)2、梁惠王曰(君王wang2;名词)(二)食:1、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 2、狗彘食人食(食物;名词)(三)时:1、不违农时(季节;名词) 2、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四)以:1、请以战喻(用;介词) 2、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3、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五)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2、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六)之:1、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2、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3、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4、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七)然:1、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2、填然鼓之(地、…的`样子)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4、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八)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4、树之以桑树:种植5、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二)动作名1请以战喻(战争)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三)形容词作动词 1、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四)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五、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判断句: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固定句: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黄河以南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南。

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体,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交战激烈了,(就有士兵)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

鸡鸭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

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以仁政统治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

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

/是亦走也。

走:古义:逃跑。

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

今义:谷子
7.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

今义:重量单位。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9.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兵器。

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年成。

今义:年
1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可以:古义:可以以之。

今义:1.一个连词2.行
一词多义
1.数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密、细密 )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屡次) (数目、数量)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计算)
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与“曲”相对,不弯曲) (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价值) (径直、直接)
3.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成语发射)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 (开放)
主人忘归客不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出发)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发出、抒发)
4.兵非我也,兵也穷兵黩武
(兵器) (成语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军队) (士兵)
5.胜驴不胜怒,蹄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承受)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利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宏伟的)
6.时不违农时无失其时
(季节) (时机,机会)
7.王王无罪岁然而不王者
(大王) (称王)
8.食谷不可胜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吃) (吃)(食物)
9.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介词,比) (介词,对)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在)
10.之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衬音)
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
(助词,的) (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11.以请以战喻以时入山林
(用) (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词类活用
1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王无罪岁: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树之以桑:种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2动词作名词:
请以战喻: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货着的人死,为……办丧事
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使……迁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

(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

(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省略句】
1、何也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省主语“将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