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应用论文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论文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论文题目: 利用DSP设计IIR滤波器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2)1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2)2 基本原理 (2)2.1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2)2.2 IIR滤波器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2)2.3 设计用的是直接IIR滤波器的结构 (3)2.4 步骤 (3)3 硬件设计 (3)3.1 流程图 (3)3.2 电路图 (4)3.3 芯片参数 (5)3.4 设计工具 (6)4 程序设计 (6)4.1 程序说明 (7)4.1.1 定标说明 (7)4.1.2 数据存放要求 (7)4.1.3 指令说明 (7)4.1.4 常量和参数说明 (7)5 设计总结 (7)参考文献 (7)利用DSP设计IIR滤波器摘要:IIR滤波器是具有无限持续时间冲激响应的数字滤波器。
其结构简单、运算量下。
本设计采用归一化低通模拟滤波器,运用MATLAB得出滤波器的系数,再根据直接II型的结构特点和前面得出的系数,编写DSP程序,可在TMS320C5402DSK板上进行仿真,可将得出的结果与MATLAB仿真比较,来确定滤波器的性能。
关键字:IIR滤波器;DSP;MATLAB1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在数字滤波器中,IIR滤波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运算量下的特点,IIR数字滤波器幅频特性精度很高,不是线性相位的,可以应用于对相位信息不敏感的音频信号上,因而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2 基本原理2.1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采用递归型结构,即结构上带有反馈环路。
IIR滤波器运算结构通常由延时、乘以系数和相加等基本运算组成,可以组合成直接型、正准型、级联型、并联型四种结构形式,都具有反馈回路。
IIR数字滤波器在设计上可以借助成熟的模拟滤波器的成果,如巴特沃斯、契比雪夫和椭圆滤波器等,有现成的设计数据或图表可查,其设计工作量比较小,对计算工具的要求不高。
在设计一个IIR数字滤波器时,我们根据指标先写出模拟滤波器的公式,然后通过一定的变换,将模拟滤波器的公式转换成数字滤波器的公式。
基于DSP的最小应用系统设计实现毕业设计论文.doc

基于DSP的最小应用系统设计实现摘要语音信号处理就是研究如何能更加有效地产生、传输和获取语音信息的学科。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语音信号处理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分析了语音特征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提取。
在硬件部分本文主要围绕TMS320VC5402为核心,给出一个语音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首先对DSP系统的组成简要说明了一下,然后给出了设计的基本框架,接下来分别就音频转换模块、电源电压转换模块等主要部分做了详细说明,最后对其它附属电路简要介绍。
在设计中应用到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技术。
在软件部分本文首先对TI公司的DSP开发工具CCS作了介绍,接着对DSP软件开发流程进行了简要的叙述,然后就详细的分别对DSP的初始化、音频采集、TMS320VC5402的并行引导装载程序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本文所涉及内容属于一个语音识别系统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语音处理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对于TMS320VC5402芯片的性能参数以及软硬件相关知识掌握较详细,熟悉了DSP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关键词:语音信号处理;特征参数;数字信号处理器;ISD4004;SPIAbstract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is a subject to study how to produce,transmit and obtain speech information effectively.The thesis starts with a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and provides an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Next.a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speech signal,setting up a simple and feasible mathematic model to analyze the 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speech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how to determine it.From the aspect of its hardware,a designing project of the speech process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MS320VC5402.The project firs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composition of DSP system and then displays its basic framework.Next ,all elaboration is provided for the parts like selection of chip,module of audio frequency switch,extended memorizer, UART data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voltage switch.The technology of DSP is applied in the designing process.From the aspect of software.the thesis starts with an introduction about CCS.and then about DSP software developing flow.At last,a detailed elaboration is given respectively to the designing and analysis of initialization of DSP collection of audio frequency and parallel boot load procedure of TMS320VC5402 The study in the thesis touches upon a part of a speech identification system.A profound explor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areas lik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atement of speech processing,capability parameter of TMS320VC5402 chip, knowledge about software and hardware,as well as the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flow of DSP system.Key words:speech signal processing,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s 4004 (ISD4004),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1章绪论. (1)1.1引言 (1)1.2系统设计的意义 (2)1.3 系统设计的目的 (2)1.4 系统采用的实现方法 (3)第2章 DSP控制技术和开发环境介绍 (4)2.1 DSP核心芯片TMS320C5402引脚的介绍 (4)2.1.1 概述 (4)2.1.2TMS320C5402主要性能参数 (4)2.1.3TMS320C5402引脚功能说明 (4)2.2 CCS开发环境和建立工程 (7)2.2.1 CCS简介 (7)2.2.2 CCS的组成 (7)2.2.3 CCS的主要功能 (8)2.3 ISD4004 介绍 (9)2.3.1 性能简述和引脚图 (9)2.3.2 引脚描述 (9)2.4 SPI(串行外设接口) (11)2.4.1协议介绍 (11)2.4.2 信息管理 (11)2.4.3 ISD4004与DSP的SPI时序配合 (13)2.4.4ISD4004语音芯片的内部信息寻址机制 (14)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15)3.1系统硬件总体框图 (15)3.2硬件电路图 (15)3.4 PCB设计 (18)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19)4.1程序流程图 (19)4.2系统关键程序设计 (20)4.2.1 TMS320VC5402 McBSP初始化程序 (20)4.2.2ISD4004录音子程序 (21)4.2.3 ISD4004放音子程序 (24)第五章系统测试 (26)5.1 测试内容 (26)第六章总结 (28)参考文献 (29)附录 (30)附录一系统硬件PCB 3D视图 (30)附录二软件设计主程序 (31)致谢 (35)第1章绪论1.1引言语音,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平稳随机信号,是人类交流信息最自然、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DSP最小应用系统设计实现论文

基于DSP最小应用系统设计实现论文第一章绪论1.1 本论文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关键的技术学科,而DSP芯片的出现则为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这一方面促进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使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在近20年里,DSP芯片已经在通信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1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状况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是建立在数字信号处理的各种理论和算法基础上,专门完成各种实时数字信息处理的芯片。
与单片机相比,DSP 有着更适合数字信号处理的优点。
芯片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具有良好的并行特性,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1]。
DSP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理论先行,80年代产品普及,90年代突飞猛进。
在DSP出现之前数字信号处理主要依靠MPU(微处理器)来完成。
但MPU 较低的处理速度无法满足高速实时的要求。
因此,直到70年代才提出了DSP的理论和算法基础。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82年世界上诞生了首枚通用可编程DSP 芯片TI的TMS32010。
DSP芯片的问世是个里程碑,它标志着DSP 应用系统由大型系统向小型化迈进了一大步。
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围的扩大,要求提高处理速度,到1988年出现了浮点DSP,同时提供了高级语言的编译器,使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其应用围逐步扩大到通信、计算机领域。
90年代相继出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DSP器件。
以DSP作为主要元件,再加上外围设备和特定功能单元综合成的单一芯片,加速了DSP解决方案的发展,同时产品价格降低,运算速度和集成度大幅提高[2]。
进入21世纪,现在DSP向着高速,高系统集成,高性能方向发展。
dsp原理及应用的结课论文

DSP原理及应用的结课论文引言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DSP技术在现代通信、音视频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DSP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DSP的基本原理1.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离散时间的信号,在时间上进行离散分布。
–连续时间信号:在时间上具有连续分布的信号。
–采样定理:它保证了模拟信号的采样频率要大于模拟信号频谱的带宽,才能在数字域中完整重建原始模拟信号。
2.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过程–信号采样:将模拟信号在时间上进行采样,转换为离散时间信号。
–数字滤波: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滤波,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数字变换: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变换,如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
–数字重建:将变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反变换,恢复为模拟信号。
DSP在通信中的应用1.语音信号处理–信号压缩: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实现高效的传输和存储。
–语音增强:通过滤波和降噪技术,改善语音信号的质量。
2.图像处理–图像降噪:利用数字滤波技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图像增强:通过锐化滤波器和对比度增强算法,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3.无线通信–调制解调:将数字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并在接收端进行解调。
–信道均衡:对信道中的失真进行补偿,提高信号质量。
DSP在音视频处理中的应用1.音频处理–声音合成: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合成逼真的人声、乐器音色等。
–音频编码: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流,实现高效的传输和存储。
2.视频处理–视频压缩:使用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DCT、运动补偿等技术,将视频信号压缩到较小的数据量。
–视频解码:将压缩后的视频信号进行解码,恢复为原始的视频图像。
结论DSP技术在现代通信、音视频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DSP的基本原理,以及在通信和音视频处理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DSP应用论文(完成)

浅谈DSP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DSP技术以及DSP技术的主要优缺点;详细介绍了DSP技术在当前信号处理、通信、语音处理、图像处理、军事、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医疗、家用电器等领域的主要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字:DSP 优缺点应用趋势1 引言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是一门涉及许多学科而又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指理论上的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数学技巧执行转换或提取信息,来处理现实信号的方法;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是指一种对数字信号进行大量处理的微处理器,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较高的运行速度,是数字化电子世界中日益重要的电脑芯片。
因此,DSP既可以代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可以代表数字信号处理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前者要通过后者变成实际产品,而后者以前者的理论为基础。
2 DSP的主要优缺点DSP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元件值的容限不敏感,受温度、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小;2)容易实现集成;3)可以分时复用,共享处理器;4)方便调整处理器的系数实现自适应滤波;5)可实现模拟处理不能实现的功能:线性相位、多抽样率处理、级联、易于存储等;6)可用于频率非常低的信号;7)DSP可以工作在省电状态,节省能源。
DSP的缺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需要模数转换;2)受采样频率的限制,处理频率范围有限;3)数字系统由耗电的有源器件构成,没有无源设备可靠。
虽然DSP目前还有一些缺点,但是它的优点远远超过其缺点,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DSP将会不断完善和壮大。
3 DSP的应用自从DSP芯片诞生以来,DSP芯片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DSP应用技术论文

摘要介绍DSP的发展和在对电机控制方面的优势和电动机在控制领域的应用。
着重说明了如何利用DSP来实现对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等的控制。
因DSP具有灵活的指令集;内在的操作灵活性;高速的运算能力;改进的并行结构;有效的成本,使得TMS320系列成为很多处理应用的理想选择"通过简单的介绍其控制电路的功能来详细说明了电动机专用DSP的应用。
通过对电动机专用DSP的应用的分析来引出直流电动机的DSP控制,在此章中详细的描述了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和直流电动机的DSP控制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上的配置等。
描述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的DSP控制。
首先介绍了交流异步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通过其原理引出SPWM的控制技术,然后用DSP系统来实现SPWM波的生成,从而起到利用DSP来控制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控制。
然后描述了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
通过介绍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基于DSP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控制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
关键词:电动机;控制原理;DSP控制目录摘要1目录2基于DSP的电机控制方法研究31.前言31.1课题背景31.2研究意义32.DSP系统在电机控制领域的应用42.1T MS320F2812介绍42.2拉制电路的功能52.3电机专用DSP的应用63.直流电动机的DSP控制73.1直流电动机的拉制原理73.2直流电动机的DSP控制方法和编程例子93.2.1系统硬件设计93.2.2系统软件设计103.2.3数字PI调节器的DSP实现方法113.3单极性可逆PWM系统DSP控制方法和编程例子134.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144.1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144.2矢量控制在三相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中的应用154.2.1系统组成154.2.2硬件部分154.2.3软件部分165.总结17参考文献18基于DSP的电机控制方法研究1.前言1.1课题背景数字信号处理(DSP)是一门涉和许多学科而又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新兴学科。
基于DSP最小应用系统设计实现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1.1 本论文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关键的技术学科,而DSP芯片的出现则为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这一方面促进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使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在近20年里,DSP芯片已经在通信和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1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状况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是建立在数字信号处理的各种理论和算法基础上,专门完成各种实时数字信息处理的芯片。
与单片机相比,DSP有着更适合数字信号处理的优点。
芯片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具有良好的并行特性,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1]。
DSP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理论先行,80年代产品普及,90年代突飞猛进。
在DSP出现之前数字信号处理主要依靠MPU(微处理器)来完成。
但MPU 较低的处理速度无法满足高速实时的要求。
因此,直到70年代才提出了DSP的理论和算法基础。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1982年世界上诞生了首枚通用可编程DSP芯片TI的TMS32010。
DSP芯片的问世是个里程碑,它标志着DSP应用系统由大型系统向小型化迈进了一大步。
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围的扩大,要求提高处理速度,到1988年出现了浮点DSP,同时提供了高级语言的编译器,使运算速度进一步提高,其应用围逐步扩大到通信、计算机领域。
90年代相继出现了第四代和第五代DSP器件。
以DSP作为主要元件,再加上外围设备和特定功能单元综合成的单一芯片,加速了DSP解决方案的发展,同时产品价格降低,运算速度和集成度大幅提高[2]。
进入21世纪,现在DSP向着高速,高系统集成,高性能方向发展。
当前的DSP 多数基于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结构,且进入了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
DSP应用前景_综述

DSP应用前景_综述论文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前言 (2)1 DSP的发展历程 (3)2 DSP技术在数字化移动的应用 (3)3数据调制解调器 (4)4在虚拟现实领域的作用 (4)5在自动导航当中的应用 (5)6 DSP技术发展的未来 (5)7小结 (5)8参考文献 (6)9致 (6)DSP应用前景_综述论文摘要:数字信号处理简称为DSP,在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应用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大规模电路和大量软件开发的推动下,计算机科学在当今许多的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受到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的推动,DSP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在许多领域有着其不替代的价值,本文主要介绍DSP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未来展望。
关键词:发展;DSP技术;发展;领域;优点;展望。
前言:21世纪是属于计算机科学的实际,我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科学,其中DSP作为计算机科学推动下,另外新兴发展的一门科学DSP也慢慢扮演着更加接近于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在当今的信号数字化传播中必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的应用使得DSP技术更加成熟,应用更加方便。
在大学xx教授的讲堂中初步接触到DSP技术,其讲述了DSP技术的强大,使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去阅读DS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主要是探究并且简单谈一下DSP技术,其中不乏一些不少不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1 DSP技术的发展历程DSP即为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或者通用(专用)的信号处理设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的一门学科,包括滤波、变换、压缩、扩展、增强、复原、估计、识别、分析、综合等加工处理,以达到提取有用信息、便于应用的目的。
直到70年代才提出DSP的理论与算法的基础,80年代开始进行实际的DSP应用的探索,并于90年代迎来辉煌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公司DSP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及其应用实例分析一、发展历程1930 年,德州仪器 (TI) 成立,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也是世界一流的实时数字处理解决方案的设计商和提供商。
TI于1982年推出了TMS系列第一代DSP产品,可使调制解调器在一秒内处理5,000,000条指令,这标志着实时信号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
从TMS系列的第一代产品TMS32010到今天的TMS320C2000/5000/6000产品系列,TI的DSP产品结构更加合理,速度更快,性能更优越,DSP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环境也日趋完善:1988年TI推出了第一代应用于高性能3D绘图和视频会议系统的DSP产品;1991年,TI突破了$5的价格壁垒,使DSP系列开始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方向控制、防滑)和其它消费类产品;1994年,TI的DSP技术又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实现了每秒2亿次运算,即运算速度达到了原来DSP芯片的十倍;此后,他们一直致力于将闪存(FLASH MEMORY)和DSP集成在同一芯片上,这一举措使得芯片在其速度被提高的同时,其价格进一步下跌。
总之,随着技术的改进和产量的增大,DSP的成本与售价大幅下降,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已广泛使用于通用信号(数字滤波、FFT、生成波形等)和音频/视频信号处理、通信、控制、仪器、医学电子学、军事、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蜂窝式电话是其中特别强大的一个市场。
二、发展现状目前,广泛使用的TI的DSP有三个系列:C2000,C5000和C6000,C3X也有使用。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同一系列中不同型号的DSP一般都具有相同的DSP 核,相同或兼容的汇编指令系统;而它们的差别仅在于片内存储器的大小,外设资源(如定时器、串口、并口等)的多少。
不同系列的DSP它们的汇编指令系统不兼容,但汇编语言的语法非常相似。
除了汇编语言外,TI还为每个系列都提供了优化c编译器,方便用户使用c(使用ANSI的标准c)语言进行开发,效率可以做到手工汇编的90%甚至更高。
下面简单介绍C5000系列:C5000系列是16位定点DSP系列,主要分为C54XX和C55XX两个系列。
两个系列在执行代码级是兼容的,但他们的汇编指令系统却不同。
C5000包含的主要外设有McBPS同步串口,HPI并行接口,定时器,DMA等。
其中C55XX提供EMIF 外部存储器扩展接口,允许用户直接使用SDRAM、SBSRAM、SRAM、EPROM等各种存储器。
而C54XX没有提供EMIF,所以只能直接使用静态存储器SRAM和EPROM。
另外,C5000系列一般都使用双电源供电,其I/0电压和核电压一般不同,而且不同型号也有差别。
不过,TI提供了全系列的DC—DC变换器可以解决DSP的电源问题。
C55XX具有12组独立的总线,而C54x则有8组。
它们都有一组程序总线和相应的程序地址总线。
C54XX的总线宽度是16位,而C55XX总线的宽度是32位。
C55XX有3组数据读总线和两组数据写总线,而C54XX有两组数据读总线和一组数据写总线。
每组数据总线都有其相应的地址总线。
C55XX的数据地址总线的宽度为24位,而C54XX的数据地址总线的宽度是16位。
C54XX使用两个辅助寄存器算术单元,在每个周期内产生一个或两个数据存储器地址。
这4组内部总线和两个地址发生器使其可以进行多操作数运算。
C55XX的地址—数据流单元(ADFU)包含了专门的硬件来管理5组数据总线。
该ADFU也可以作为通用的16位ALU,用于简单的算术运算。
该ALU从指令缓冲单元(IU)接收立即数,并和存储器、ADFU寄存器、数据计算单元(DCU)寄存器、程序流单元(PFU)寄存器做双向通信。
无论是ALU,还是3个地址寄存器(ARAU)中的一个,都可以修改为间接寻址的9个地址寄存器。
这3个ARAU为C55XX的3组数据读总线提供独立的地址。
这种并行性保证了在每个CPU周期内去读两个16位的操作数和一个16位的系数。
C55XX的DCU包含了两个MAC单元,在单周期内作两个17217b的MAC运算。
它还包含了一个40b的ALU和4个40b的累加器寄存器、一个桶形移位器以及专门的Viterbi算法硬件。
每个MAC单元包含一个乘法器和带32b或40b饱和逻辑的加法器。
3个数据读总线将两个数据流和一个公共流送给两个MAC单元。
用户可以用ALU做32b的运算,或分开做两个16b 的运算。
除了接受从DCU的40bACC寄存器来的输入外,ALU还从IU接收立即数,并和存储器、ADFU寄存器、PFU寄存器做双向通信。
C54XX支持单数据存储器操作数寻址和32b操作数寻址,还使用并行指令支持双数据存储器操作数寻址。
它也提供立即数寻址、存储器映射寻址、循环寻址和位倒序寻址。
在C54x的基础上,C55XX还支持绝对值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直接寻址,即位移模式。
C55x的ADFU包括专门的寄存器,支持使用简介寻址指令的循环寻址,可以同时使用5个独立的循环缓冲器和3个独立的缓冲器长度,这些循环缓冲器没有地址排队的限制。
下面再介绍一下C6000系列:C6000系列是一个32位的高性能的DSP芯片。
其中,C62XX为定点系列,C67XX和C64XX为浮点系列。
同C55XX一样,C6000也提供EMIF扩展存储器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各种外部扩展存储器,如SBSRAM、SDRAM、SRAM、EPROM。
C6000提供的主要外设有McBPS同步串口,HPI并行接口,定时器,DMA等。
另外,在C6000的一些型号中还提供了PCI接口。
C6000几乎都只提供BGA球形封装,在PCB板制作时需要多层板,增加了开发和调试的难度。
另外,C6000系列的功耗较大,需要仔细考虑DSP与系统其他部分的电力分配,选择适当的DC—DC转换器。
基于TMS320C5416的GPS解调器硬件平台搭建1、系统分析设计该系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DSP处理芯片芯片,再就是选择外围芯片,最基本的是存储器、电源、逻辑控制器件、通信、人机接口(键盘、显示器)、总线等基本外设。
(1) DSP芯片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系统对运算量的需求来选择;其次要根据系统所应用领域来选择合适的DSP芯片;最后要根据DSP的片上资源、价格、外设配臵以及与其他元部件的配套性等因素来选择。
(2) 存储器的选择常用的存储器有SRAM、EPROM、E2PROM和FLASH等。
一般我们是利用DSP 的扩展接口进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和I/O空间的配臵。
在设计时要考虑存储器映射地址、存储器容量和存储器速度等。
可以根据工作频率、存储容量、位长(8/16/32位)、接口方式(串行还是并行)、工作电压(5V/3V)等来选择。
(3) 逻辑控制器件的选择系统的逻辑控制通常是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
首先确定是采用CPLD还是FPGA;其次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公司芯片的特点选择哪家公司的哪个系列的产品;最后还要根据DSP的频率来选择所使用的逻辑控制器件。
(4) 通信器件的选择通常系统都要求有通信接口。
首先要根据系统对通信速率的要求来选择通信方式。
然后根据通信方式来选择通信器件。
一般串行口只能达到19kb/s,而并行口可达到1Mb/s以上,若要求过高可考虑通过总线进行通信;(5) 人机接口常用的人机接口主要有键盘和显示器。
通过与其他芯片通信与DSP芯片直接构成。
(6) 电源的选择主要考虑电压的高低和电流的大小。
既要满足电压的匹配,又要满足电流容量的要求。
2、软硬件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设计:可分为单DSP结构和多DSP结构、并行结构和串行结构、独立的DSP结构还是DSP/MCU混合结构等,当然在本系统中,由于运算量不是很大,一个DSP(TMS320VC5416)芯片就足够了;(2) 存储器的设计:是利用DSP的扩展接口来进行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和I/O空间的配臵。
在设计时主要要考虑的是存储器映射地址、存储器容量和存储器速度等;(3) 通信接口的设计;(4) 电源和时钟电路的设计;在原理图设计阶段必须清楚地了解器件的特性、使用方法和系统的开发,必要时可对单元电路进行功能仿真,。
GPS解调器的设计,其数据流图如下图所示:解调GPS数据的数据流图基于上面介绍的数据流图,设计本系统的步骤如下:首先要确定的是DSP芯片的选型,选择的的16位的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416。
其次是外围器件的选型。
首先是存储器的选择,由于VC5416的内部存储容量很小,所以需要外挂存储器扩展存储空间,这里选用的是可在线编程的FLASH 存储器。
再就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选择,由于DSP的I/O管脚很少,还有系统对外设的控制很简单,所以选用CPLD来扩展其I/O口,当然CPLD也还有其它的功能。
PC机和DSP进行通信时,要考虑电平转换和串并转换,所以需要MAX232和UART芯片各一块。
当然UART需要CPLD译码产生片选信号和读写信号。
系统中人机接口还应有有键盘和显示器。
最后要考虑的是电源芯片的选型和电路的设计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实现GPS数据解调的硬件系统实现主框图如下图所示:系统硬件实现电路总框图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数据流通过串口进入数字处理芯片TMS320VC5416,根据软件编程实现GPS数据解调,之后从显示器输出解调后的定位信息。
3、设计总结在对DSP系统的硬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资源组织和设计思路上都和一般的CPU和MCU有所不同。
首先介绍硬件设计的基本流程。
之后根据GPS数据解调的数据流图实现的系统硬件平台搭建,并确定了实现这个系统的重要的几个外设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