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五课,主要讲述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的制定以及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罗马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掌握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感悟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难点: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特点,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阐述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材:准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材主要介绍了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罗马帝国的辉煌与衰败,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罗马历史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对较少。
在认知上,学生对于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和衰败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历史人物、事件、时间线等方面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梳理历史脉络,克服学习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的建立,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认识罗马帝国的辉煌与衰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的暴力与文明冲突,反思历史,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2.难点: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的暴力与文明冲突,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梳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罗马城的建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让学生对罗马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的暴力与文明冲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
文件——《十二铜表法》。
找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教师简单介绍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
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灭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穿插一个事件(斯巴达克起义:说出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影响)⇒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恺撒经过了一系列改革,但却触动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
凯撒去元老院走到大厅时,被连捅了23刀后,横尸厅前。
⇒公元前29年凯撒养子屋大维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标志罗马帝国建立⇒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4世纪末(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1453年)
本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古代罗马的相关内容。
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强盛、衰亡。
这一过程展示了欧洲文明的潮起潮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欧洲古代历史的脉络。
(五)、板书设计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罗马城邦{ 地理环境
罗马共和国{
建立《十二铜表法》扩张衰落
罗马帝国{建立版图罗马帝国的衰亡{
危机分裂。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 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2、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解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3、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学案,同步练习册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请观看视频,并注意视频中的文字提示,说一说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生答:不同地点的建筑等遗迹相近或相似,涉及地点较广泛,包括欧亚非三洲师问:遗迹为什么会相似?说明这些地点都曾经在同一个政权的统治之下。
生答:罗马罗马是怎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罗马,学习《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讲授新课:我们将通过三个篇章来学习,请同学们齐读篇题: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二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罗马的兴起有一个神话传说,(展示图片)请一位同学结合图片介绍一下母狼哺婴像。
(生读)母狼哺婴像是罗马城的象征,也标志着罗马人的血液中充满着狼性和野心,罗马城将会如何发展?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P21-23,完成时间轴,梳理罗马发展历程。
(约 3分钟)【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 P21-23,完成下列时间轴。
请学生展示答案,并说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请学生解释。
板书:罗马城邦: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共和时代罗马帝国:帝国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人不堪忍受最后一位国王塔克文苏佩布的残暴统治,驱逐了国王,罗马人有一句谚语“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没有了国王的罗马人将如何行事?将会如何分配权力?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篇章。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方文明之源”的第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罗马城邦的兴起、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衰亡,以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及其对西方文明的重要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罗马帝国的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罗马帝国的历史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帝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西方文明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帝国的兴起、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罗马帝国的基本历史。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罗马帝国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3.教材:准备教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提问:你们对罗马帝国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罗马帝国的兴起、扩张和衰亡的过程。
讲解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马帝国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地理环境: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c.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4.《十二铜表法》(1)时间:公元前450左右(2)名称来历: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课型新授课时间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罗马城邦。
2.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过程与方法:1.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
2.解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中包含的文明交流、扩展方面的地理、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重点: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教学难点难点:罗马共和政体教学流程具体内容教学随笔情境导入目标展示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古罗马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制度;2.掌握古罗马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3.了解古罗马的兴衰进程。
自主学习初探新知自主学习:依据教材,梳理罗马兴衰大事年表。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合作探究一: 罗马城邦1.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找到罗马城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这样的环境特点对罗马有何影响?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拨:(1)地理位置:罗马城邦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环境特点及影响:山地众多,利于发展畜牧业;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相传罗马城的创建人是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穆勒斯,“罗马”就是以罗慕路斯的名字命名的。
罗马从一个小城邦,经历了数百年,才发展成繁华的大都市。
所以,古罗马就有一句谚语“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用这来说明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合作探究二: 罗马共和国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过渡材料:从罗慕路斯起到前6世纪末,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称为“王政时期”。
事实上所谓“王政时期”,是罗马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
“国王”实际就是部落联盟首领。
据传说,罗马城邦的最后一个国王小塔克文统治残暴,引起人民的不满,终于忍无可忍,揭竿而起,一举推翻了君主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罗马城邦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2.掌握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和基本制度。
3.了解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及演变。
4.了解罗马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罗马城邦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2.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和基本制度。
三、教学难点1.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及演变。
2.罗马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式讲解法3.思维导图法五、教学内容Step1. 导入1.引出“城邦”的概念。
提问:“你们常去过城市吗?城市和城邦有什么区别?”2.简单介绍意大利半岛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
Step2. 罗马城邦的形成和发展1.罗马城邦的兴起:①753BC,罗马城市建立于台伯河畔;②罗马城国形成;③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成立。
2.罗马城邦的特点:①军事力量和土地占有;②共和政体和扩张战争;③奴隶制和贵族统治。
3.城邦发展的契机:①大规模的土地财富;②奴隶制的兴起;③财富致使城邦贵族阶层向外拓展。
Step3. 罗马帝国的建立1.罗马共和政体的转变:①公元前44年,草案被提出,废除共和,在法定地位上成为独裁者的凯撒光荣地接受。
2.共和政权的崩溃:①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克劳迪乌斯·奥古斯都)掌权;②建立帝国制度;③将军制度改变,专制的国家政权产生。
Step4. 罗马帝国的基本制度1.政治制度:①帝国元首独揽大权,称“皇帝”;②推行君主专制,取消共和制度。
2.经济制度:①发展奴隶制,加强国家的经济支配;②开发矿山、大力修筑公路,发展商业贸易,加强经济实力。
3.文化制度:①尊重古代文化,加强文化交流;②翻译和整理古典文献。
Step5. 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关系及演变1.罗马城邦的影响:①行政管理;②宗教信仰;③语言文字。
2.罗马帝国的演变:①地理范围的扩张;②奴隶制度的发展;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Step6. 罗马文化的贡献和影响1.罗马文化的贡献:①宗教和语言;②法律和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
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
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
6.教师过渡:在罗马共和国中,谁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呢?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罗马的共和制度
1.图片展示:《罗马的元老院》
2.教师提问: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举出相关史实,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提示:执政官、元老院;共和制法律;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等即可。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
提示: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教师补充:指十二铜表法(Law of the Twelve Tables ),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
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
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实质】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5.教师提问: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提示:在罗马共和国里,奴隶数量多,使用广,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罗马,但是处境悲惨,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在罗马城,每天有2000多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著名的奴隶交易中心。
6.教师讲述:如此多的奴隶,大多数来源于战争或者被征服的居民。
如此悲惨的处境让奴隶们苦不堪言。
终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它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
(揭示出罗马共和国衰亡的根本原因)
7.教师过渡: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
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
在公元前45年,恺撒以“祖国之父”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利日渐衰弱,原来的共和制还能继续维持吗?(必须依靠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帝制)
目标导学二:罗马帝国
1.建立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恺撒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继恺撒之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公元前27年,他开始实行元首制。
2.帝国建立
什么是元首制呢?元首制的实质是什么?(君主制)
你认为元首制的建立意味着什么?(罗马共和国由共和国变成了帝国)
3.版图扩张与帝国前期的繁荣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中国的汉帝国也日渐强盛。
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
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繁荣情况。
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社会安定,交通安全、税收增加,是罗马的经济繁荣起来,这在历史上是罗马的“黄金时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内容,说说中国对古代罗马的称呼和两国的交往。
4.教师过渡:繁盛的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
最终走向了衰落与灭亡。
目标导学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1.教师讲述:公元3世纪,罗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农业衰落,隶农起义,日耳曼人也开始入侵,终于导致罗马帝国走向衰落。
4世纪末,帝国最终一分为二。
2.教师提问:庞大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呢?
提示: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内因);日耳曼人的入侵(外因)。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西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有人说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为什么?(提供资料,日尔曼人实行的氏族制度)
日耳曼人为了站稳脚跟,不能实施落后的氏族制度,也不能继续实施落后的奴隶制度,只能选择先进的封建制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被迫实施中原的封建制度加以比较说明)
4.问题思考:日耳曼人统治下的西欧出现了新的阶级——大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说说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并对比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间的早晚,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提示:中国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早近一千年。
5.拓展延伸: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了共和制,罗马的共和制和希腊的共和制是一样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
提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相同点:①都实行共和制;②奴隶都没有任何权利;不同点:雅典所有公民都能担任各级官职,能参政议政,而罗马的实权在元老院手里,雅典的公民比罗马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
古罗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传统,“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恩格斯的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
3 板书设计
1.罗马的兴起、征服与与扩张
2.罗马共和国衰落、《十二铜表法》
3.罗马帝国的建立、繁荣与衰亡
4 教学反思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
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