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测试卷含答案
解析卷-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2、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3、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4、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5、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饭店服务员在干冰上加一点热水,使菜品上形成了这种烟雾缭绕的感觉。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
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2、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4、每年4月,随着气温转暖,青海湖的冰层开始消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开湖”。
其中“冰层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汽化B.熔化C.液化D.升华5、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写出下图体温计的示数______℃。
2022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2、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3、甲、乙两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沸水和教室内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
则下列对t1和t2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4、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一、填空姓名1.(2012江苏扬州)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则(A或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
2.(2012山东泰安)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3.(2012四川眉山)医生在给小祝同学打针时,先用酒精擦在他的皮肤上消毒;小祝感到皮肤比较凉,是因为酒精,热的缘故;4.(2012湖北恩施州)(2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从烧杯口冒出的缕缕“白气”是________5.(2012吉林)如图5所示,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成水蒸气,又遇冷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6.(2012吉林)根据图15所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热,温度却保持在℃不变,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态。
7.(2012黑龙江呼和浩特)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填物态变化名称)8.(2012湖南株洲)今年春季,徐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此现象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9.(2012四川凉山)看图回答:上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10.(2012湖北襄阳)小宇同学用如图6—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6—乙所示。
请你回答:(1)图6—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6—乙中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图6—乙中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二、选择题1.(2012四川自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2.(2012四川宜宾)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A.铁块变成铁水B.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苹果“冒汗”C.霜的形成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3.(2012贵州安顺)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4.(2012四川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二章综合测试答案一、1.【答案】D2.【答案】D3.【答案】D4.【答案】D5.【答案】D6.【答案】B7.【答案】B8.【答案】B9.【答案】A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D二、13.【答案】液化汽化熔化14.【答案】汽化液化压缩体积15.【答案】(1)液化凝华熔化(2)升华吸热降低(3)用洗衣水冲厕所16.【答案】升华凝华霜17.【答案】0 沸腾18.【答案】有没有熔点凝固点凝固19.【答案】冰、食盐、铜、萘、铁20.【答案】(1)凝华(2)熔化(3)液化(4)汽化三、21.【答案】(1)80(2)固液共存状态(3)奈的量太少22.【答案】(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23.【答案】(1)暖湿气流中携带的水分是气态的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才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雨。
(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天空中必须有暖湿气流或大量的水蒸气;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24.【答案】(1)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属于凝固现象;人工降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2)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干冰升华从空气这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越大,形成雪花降落。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如果温度计中用“水”做测温物质,当被测物体的温度由 0℃上升到 10℃时,温度计的示数()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 、b ,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A a 、b 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a 、b 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a 块玻璃内侧,b 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a 块玻璃外侧,b 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 32℃4.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5.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热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6.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7.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8.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和寒冷冬天的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B.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9.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B.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 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及答案

1
4.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 A .液化
B.凝华 C .熔化 D . 升华
5.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树 枝上形成的 “雾凇 ”
B. 人 在室外呼出的 “白气 ”
C. 堆 起的雪人逐渐变小
D. 雪 花在脸上变成水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A. 树 叶上的白雪融化 C. 阳 光下露珠变小
D. 由 图乙知, M 肯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
的物态变化方式与 “小水珠 ”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
A .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 “白气 ”
C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
A. 不 断放热
B. 温 度一直升高
C. 处 于固液共存状态
D. 熔 化持续了 12min
2.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 体积的 M 固体和 N 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 M 为实线,N 为虚线),
) B. 冰 冻的衣服变干 D. 树 枝上形成雾凇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A.
B.
C.
) D.
8 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
A. 熔 化放热
B. 凝 固放热
C . 熔 化吸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 检测题(包含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检测题一.选择题1.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A.27℃B.32℃C.36℃D.30℃2.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3.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可安装在浴室的电热“防雾镜”,其内部有电热丝。
“防雾镜”的“防雾”功能启动时,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华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5.如图所示甲是固态酒精(纯)熔化曲线,乙是酒精沸腾曲线,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的酒精(纯)是晶体B.在﹣117℃时,酒精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C.0℃时,酒精处于气态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6.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错误的是()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为熔化现象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汽化现象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为液化现象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7.下列物态在形成过程中吸热且保持温度不变的是()A.蜡烛流的“泪”B.冰雪融化C.清晨的露珠D.霜打枝头8.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屋檐下的冰凌B.冰冻的衣服晾干C.草叶上的露珠D.铁丝网上的白霜9.下列对自然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D.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10.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
下列关于地球的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1. 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2.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 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36.5℃和 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36.5℃,40℃B.都是 40℃)C.都是 39℃D.39℃,40℃3. 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4. 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5. 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 华现象6.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7.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C .深秋清晨,薄雾弥漫B .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D .寒冷冬日,冻衣晾干8.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9.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0.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1. 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汽化D.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1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