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破碎技术—超声波破碎

合集下载

细胞破碎技术

细胞破碎技术

四、细胞破碎某些蛋白质在细胞培养时被宿主细胞分泌到培养液中,提取过程只需直接采用过滤和离心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将获得的澄清滤液再进一步纯化即可,其后续分离和纯化都相对简单。

但由于一些重组DNA(rDNA)产品结构复杂,必须在细胞内组装来获得生物活性,如果在培养时被宿主细胞分泌到培养液中,其生物活性往往有所改变,此类生物产品是细胞内产品(非分泌型),这些产品主要为医药和保健产品,对于这类产品的提取,需要先应用细胞破碎技术破碎细胞,使细胞内产物释放到液相中,然后再进行提纯,为后续的分离纯化做好准备工作。

细胞破碎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产品)的基础。

随着重组DNA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上的重大进展,以前认为很难获得的蛋白质现在都可以大规模生产。

微生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外层均为细胞壁,细胞壁里面是细胞膜,细胞膜和它所包围的细胞浆合称为原生质体。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

通常情况下,细胞壁较坚韧,细胞膜脆弱,易受渗透压冲击而破碎,因此细胞破碎的阻力主要来自于细胞壁。

基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不同类型生化物质其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完全相同,故细胞壁的机械强度不同,细胞破碎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此外,不同的生化物质其稳定性有较大差别,在破碎过程中应防止变性和被胞内的酶水解。

因此,破碎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一)机械破碎法机械破碎法分为高压匀浆破碎法、高速搅拌珠研磨破碎法和超声波破碎法三种。

1.高压匀浆破碎法Manton Gaulin高压匀浆器是高压匀浆破碎法常用的设备,它由可产生高压的泵和排出阀组成,排出阀具有狭窄的小孔,其大小可以调节。

细胞浆液通过止逆阀进入泵体内,在高压下迫使其在排出阀的小孔中高速冲出,并射向撞击环上,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使细胞受到高的液相剪切力而破碎。

在操作方式上,可以采用单次通过匀浆器或多次循环通过等方式,也可连续操作。

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

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

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 物理方法1. 超声波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是一种以高频率机械振荡产生的声波为能量来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任何酶或化学试剂,破碎效果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波的作用强度和时间要控制好,以免对感兴趣的分子造成损伤。

2. 研钵破碎法研钵破碎法是一种传统的细胞碎解方法,通过用研钵和石英砂对细胞进行摩擦和撞击破坏细胞壁。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装置成本低廉,不需要加入任何试剂,但是却有可能对细胞内部物质产生破坏。

二. 化学方法1. 高渗溶液法高渗溶液法是一种将高渗溶液与细胞混合并处理,使细胞失去渗透调节的能力而坏死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对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破坏作用,可以同时破坏细胞内和外的膜结构,但是却可能对部分细胞内部物质产生破坏。

2. 酶解法酶解法是将特定的酶加入到细胞中,使其破坏细胞壁或膜的方法。

常用的酶有蛋白酶、纤维素酶、壳聚糖酶等。

它的优点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以中和细胞内的特定物质而不对其他分子造成伤害,但是操作较为繁琐,需要反复测定适当的酶浓度以及处理时间。

三. 其他方法1. 冷冻-解冻法冷冻-解冻法是将细胞低温处理后,进行快速升温解冻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冷冻和解冻的损伤而破坏。

它的优点是可以保存较多的细胞成分,避免部分物质受到酶解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冷冻和解冻的速度和温度。

2. 电穿孔法电穿孔法是将细胞置于电场中,利用电场作用力使细胞膜产生微细孔洞,以便物质进出细胞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可以具有选择性的穿过细胞膜,但是对于有机体而言,其穿透的效果相对有限,并且较难对细胞壁产生破坏.总的来说,各种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高效的细胞破碎效果。

细胞破碎技术

细胞破碎技术

细胞破碎技术
细胞破碎技术是一种将细胞壁破坏并使细胞内部成分释放出来的方法。

这种技术常用于提取和分离细胞内的蛋白质、DNA、RNA等分子。

常见的细胞破碎技术包括机械破碎、超声破碎、冻融破碎和化学破碎等方法。

1. 机械破碎:使用研钵、高速搅拌器、螺旋刀等机械设备对细胞进行破碎,通过物理力使细胞破裂,并释放出细胞内的分子。

2. 超声破碎:利用高频率的超声波对细胞进行振荡,产生剧烈的机械剪切力和微小气泡的崩溃,从而破碎细胞壁。

3. 冻融破碎:将细胞冷冻后迅速加热,重复冻结和加热的过程会使细胞壁破裂,并释放出细胞内的成分。

4. 化学破碎:利用化学试剂对细胞进行处理,如使用碱性溶液、表面活性剂或酶,以破坏细胞壁,使细胞破碎并释放出细胞内的分子。

细胞破碎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可用于提取纯化目标分子、研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检测疾病标志物等。

细胞破碎原理

细胞破碎原理

细胞破碎原理
细胞破碎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操作,也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

它的原理是将细胞膜破裂,释放细胞内的各种成分,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细胞破碎原理涉及到多种方法和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细胞破碎原理。

首先,最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之一是超声破碎。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高频振动的特性。

在细胞破碎实验中,超声波可以有效地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内的成分释放出来。

超声破碎通常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以避免细胞内的酶活性影响实验结果。

其次,离心破碎也是一种常见的细胞破碎方法。

通过高速离心作用,可以将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达到破碎细胞的目的。

离心破碎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且可以避免超声破碎可能带来的高温影响。

另外,化学破碎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

通过特定的化学试剂,可以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内的成分释放出来。

不过,化学破碎需要谨慎操作,以免化学试剂对细胞内成分造成影响。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胞破碎方法,如高压破碎、冻融破碎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细胞破碎。

总的来说,细胞破碎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手段破坏细胞膜结构,释放细胞内的成分。

在进行细胞破碎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操作细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细胞破碎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超声波破碎细胞步骤

超声波破碎细胞步骤

超声波破碎细胞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超声波破碎细胞那些事儿。

你想想啊,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城堡,里面藏着好多宝贝呢。

那咱要怎么把这些宝贝给弄出来呢?超声波破碎细胞就是个不错的办法哟!首先呢,咱得把细胞混悬液准备好呀,就像给要出征的士兵们整好队伍一样。

混悬液得均匀,可不能稀里哗啦的。

然后呢,把混悬液放进那个特别的小容器里,这就好比给细胞们找了个临时的家。

接下来,就是超声波大显身手的时候啦!超声波就像是个超级厉害的魔法棒,能把细胞城堡给震碎咯。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啦,那要怎么操作这个魔法棒呢?哈哈,这可得有点小技巧哦。

要调节好合适的功率和频率,就像给汽车挂上合适的挡位一样,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要是功率太大了,哎呀呀,那细胞可就被你弄破得太狠啦,里面的好东西都被弄坏啦;要是功率太小呢,又起不到啥作用,那不就白折腾啦!在超声的过程中啊,还得时不时地观察观察,看看细胞破碎得咋样啦。

这就跟你做饭的时候得时不时看看火候是不是一个道理呀。

超声一会儿后,得让混悬液休息休息,别累着它们啦。

然后再接着超声,这样反复几次,细胞城堡就差不多被彻底攻破啦。

等超声结束后,可别以为就大功告成咯。

还得把破碎后的混悬液好好处理处理呢,把那些破碎的细胞碎片啥的给过滤掉,留下咱真正想要的东西。

你说这超声波破碎细胞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战斗,咱得精心策划,认真执行,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拿到细胞里的宝贝呀!总之呢,超声波破碎细胞虽然听着挺复杂,但只要咱一步一步来,认真对待,肯定能把细胞破碎得妥妥当当的,让咱顺利拿到想要的东西。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步骤哦,每一步都很关键呢!加油吧,朋友们,让我们在细胞破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发现更多的奥秘!。

细胞破碎的技巧

细胞破碎的技巧

细胞破碎的技巧
细胞破碎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释放和提取细胞内的蛋白质、DNA、RNA 等物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细胞破碎技巧:
1. 震荡法:使用震荡器或振荡器将细胞在缓冲液中震荡破碎。

这种方法适合于破碎较小数量的细胞,效果较轻微。

2. 超声波破碎法:使用超声波振荡器将细胞暴露在超声波中,超声波的能量对细胞进行破碎。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破碎大量的细胞。

3. 高压法:利用高压机或高压均质器将细胞通过高压作用破碎。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坚硬的细胞或细胞壁较厚的细胞。

4. 冷冻破碎法:将液氮浸入细胞悬液中,使细胞迅速冷冻,然后用玻璃杵或超声波破碎器打碎冷冻的细胞。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保留细胞内部结构的实验。

5. 酶解法:使用特定的酶来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使细胞释放出内部的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特定的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

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可能需要不同的破碎方法,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目标物质的完整性和活性,选择合适的缓
冲液和温度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超声波破碎仪器对生物细胞破碎的使用方法

超声波破碎仪器对生物细胞破碎的使用方法

超声波破碎仪器可以用来破碎细胞壁和细胞膜,释放细胞内部的分子和物质。

其使用方法如下:1. 准备样本:取出需要破碎的细胞样本,如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等。

2. 将细胞样本加入破碎管中:将细胞样本加入到破碎管中,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缓冲液来保护样本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等。

3. 将破碎管置于破碎仪器中:将破碎管放入超声波破碎仪器中,注意管口要紧密封闭,以避免样本泄露。

4. 调整超声波破碎仪器参数:超声波破碎仪器具有不同的参数可以调整,如功率、振幅和时间等,不同细胞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设置。

5. 开始破碎:按下超声波破碎仪器的启动按钮,开始进行样本的破碎,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次破碎,直到获取所需的细胞内部分子。

6. 处理样本:经过破碎后,可以将样本放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以分离出各种细胞内部成分,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等。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波破碎仪器可以对细胞样本造成一定的热损伤,因此要注意控制破碎时间和功率等参数,避免对样本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要按照标准化方法进行超声波破碎操作。

超声波细胞破碎法介绍

超声波细胞破碎法介绍

超声波细胞破碎法介绍
细胞破碎,细胞破碎技术是指利⽤外⼒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

细胞破碎分离提纯某⼀种蛋⽩质时,⾸先要把蛋⽩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

所以要采⽤适当的⽅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处理细胞破碎的⽅法也有很多,今天⼩编主要讲的是超声波细胞破碎法,以下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超声波处理
⽤⼀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于微⽣物材料,⽤⼤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频⾼于15~20KHz的超声波在⾼强度声能输⼊下可以进⾏细胞破碎。

其破碎机理:可能与空化现象引起的冲击波和剪切⼒有关。

超声破碎的效率与声频、声能、处理时间、细胞浓度及⾸种类型等因素有关。

特点: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节省时间;多⽤于微⽣物和组织细胞的破碎。

存在问题:超声波破碎在实验室规模应⽤较普遍,处理少量样品时操作简便,液量损失少,但是超声波产⽣的化学⾃由基团能使某些敏感性活性物质变性失活。

⽽且⼤容量装置声能传递,散热均有困难,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

对超声波敏感和核酸应慎⽤。

空化作⽤是细胞破坏的直接原因,同时会产⽣活性氧,所以要加⼀些巯基保护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破碎技术——超声波破碎法摘要:细胞破碎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从超声波破碎仪及超声波破碎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上介绍了超声波破碎法。

关键词:细胞破碎方法超声波破碎仪常见问题正文:一、细胞破碎阻力细菌——几乎所有细菌的细胞壁都是由肽聚糖(peptidoglycan)组成,它是难溶性的聚糖链(glycan chain),借助短肽交联而成的网状结构,包围在细胞周围,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强度。

短肽一般由四或五个胺基酸组成,如L-丙氨醯-D-谷氨醯-L-赖氨醯-D-丙氨酸。

而且短肽中常有D-胺基酸与二氨基庚二酸存在。

破碎细菌的主要阻力是来自于肽聚糖的网状结构,其网结构的致密程度和强度取决于聚糖链上所存在的肽键的数量和其交联的程度,如果交联程度大,则网结构就致密。

酵母菌——酵母细胞壁的最里层是由葡聚糖的细纤维组成,它构成了细胞壁的刚性骨架,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覆盖在细纤维上面的是一层糖蛋白,最外层是甘露聚糖,由1,6一磷酸二酯键共价连接,形成网状结构。

在该层的内部,有甘露聚糖-酶的复合物,它可以共价连接到网状结构上,也可以不连接。

与细菌细胞壁一样,破碎酵母细胞壁的阻力主要决定于壁结构交联的紧密程度和它的厚度。

真菌——霉菌的细胞壁主要存在三种聚合物,葡聚糖(主要以β-1,3糖苷键连接,某些以β-1,6糖苷键连接),几丁质(以微纤维状态存在)以及糖蛋白。

最外层是α-和β-葡聚糖的混合物,第2层是糖蛋白的网状结构,葡聚糖与糖蛋白结合起来,第3层主要是蛋白质,最内层主要是几丁质,几丁质的微纤维嵌入蛋白质结构中。

与酵母和细菌的细胞壁一样,真菌细胞壁的强度和聚合物的网状结构有关,不仅如此,它还含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纤维状结构,所以强度有所提高。

植物细胞——对于已生长结束的植物细胞壁可分为初生壁和次生壁两部分。

初生壁是细胞生长期形成的。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部形成的结构。

目前,较流行的初生细胞壁结构是由Lampert等人提出的“经纬”模型,依据这一模型,纤维素的微纤丝以平行于细胞壁平面的方向一层一层敷着在上面,同一层次上的微纤丝平行排列,而不同层次上则排列方向不同,互成一定角度,形成独立的网路,构成了细胞壁的“经”,模型中的“纬”是结构蛋白(富含羟脯氨酸的蛋白),它由细胞质分泌,垂直于细胞壁平面排列,并由异二酪氨酸交联成结构蛋白网,径向的微纤丝网和纬向的结构蛋白网之间又相互交联,构成更复杂的网路系统。

半纤维素和果胶等胶体则填充在网路之中,从而使整个细胞壁既具有刚性又具有弹性。

在次生壁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比初生壁增加很多,纤维素的微纤丝排列得更紧密和有规则,而且存在木质素(酚类组分的聚合物)的沉积。

因此次生壁的形成提高了细胞壁的坚硬性,使植物细胞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

二、细胞破碎各类方法目前已发展了多种细胞破碎方法,以便适应不同用途和不同类型的细胞壁破碎。

破碎方法可规纳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

机械法。

(1)高压匀浆破碎法(homogenization),高压匀浆器是常用的设备,它由可产生高压的正向排代泵(positive displacenemt pump)和排出阀(discharge valve)组成,排出阀具有狭窄的小孔,其大小可以调节。

细胞浆液通过止逆阀进入泵体内,在高压下迫使其在排出阀的小孔中高速冲出,并射向撞击环上,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使细胞受到高的液相剪切力而破碎。

在操作方式上,可以采用单次通过匀浆器或多次循环通过等方式,也可连续操作。

为了控制温度的升高,可在进口处用干冰调节温度,使出口温度调节在20℃左右。

在工业规模的细胞破碎中,对于酵母等难破碎的及浓度高或处于生长静止期的细胞,常采用多次循环的操作方法。

(2)振汤珠击破碎法 (Skaking Bead),将等体积的小量组织样品与高密度的ZircoBeads放入可密封的2ml螺旋盖微量管中,再加入缓冲液与稳定成份到1.5ml的体积, 用6500RPM振汤机高速上下振动8秒,休息8秒,再振动8秒即可.此方法是目前最快且一次可处理最多样品的方法. 一台机器最多可以在一天处理2400支样品。

对小量且多样的人很方便.(3)高速搅拌珠研磨破碎法(fine grinding)。

(4)研磨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细胞悬浮液与玻璃小珠、石英砂或氧化铝等研磨剂一起快速搅拌,使细胞获得破碎。

在工业规模的破碎中,常采用高速珠磨机。

(5)超声波破碎法(ultrasonication)超声波破碎法利用超声波振荡器发射的15-25kHz的超声波探头处理细胞悬浮液。

超声波振荡器有不同的类型,常用的为电声型,它是由发生器和换能器组成,发生器能产生高频电流,换能器的作用是把电磁振荡转换成机械振动。

超声波振荡器以可分为槽式和探头直接插入介质两种型式,一般破碎效果后者比前者好。

撞击破碎法。

非机械法。

(1)渗透压冲击破碎法(osmotic shock),渗透压冲击是较温和的一种破碎方法,将细胞放在高渗透压的溶液中(如一定浓度的甘油或蔗糖溶液),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细胞内水分便向外渗出,细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衡后,将介质快速稀释,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冲液中,由于渗透压的突然变化,胞外的水迅速渗入胞内,引起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

(2)冻融破碎法(freezing and thawing)将细胞放在低温下冷冻(约-15℃),然后在室温中融化,反覆多次而达到破壁作用。

由于冷冻,一方面能使细胞膜的疏水键结构破裂,从而增加细胞的亲水性能,另一方面胞内水结晶,形成冰晶粒,引起细胞膨胀而破裂。

对于细胞壁较脆弱的菌体,可采用此法。

( 3 )酶溶破碎法(enzyme lysis)酶解是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菌体细胞,使细胞壁受到部分或完全破坏后,再利用渗透压冲击等方法破坏细胞膜,进一步增大胞内产物的通透性。

溶菌酶(lysozyme)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的分解,应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时,需辅以EDTA使之更有效地作用于细胞壁。

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同于原核细胞,需采用不同的酶。

(4)化学破碎法(chemical treatment),采用化学法处理可以溶解细胞或抽提胞内组分。

常用酸、碱、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等化学试剂。

去垢剂破碎法(detergents)。

三、超声波破碎法超声波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它是一种波动形式,因此它可以用于探测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信息,既诊断超声。

同时,它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达到一定剂量的超声在生物体内传播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引起生物体的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即超声生物效应。

超声对细胞的作用主要有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

热效应是当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摩擦力阻碍了由超声引起的分子震动,使部分能量转化为局部高热(42-43℃),因为正常组织的临界致死温度为45.7℃,而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敏感性高,故在此温度下肿瘤细胞的代谢发生障碍,DNA、RNA、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从而杀伤癌细胞而正常组织不受影响。

空化效应是在超声照射下,生物体内形成空泡,随着空泡震动和其猛烈的聚爆而产生出机械剪切压力和动荡,使肿瘤出血、组织瓦解以致坏死。

另外,空化泡破裂时产生瞬时高温(约5000℃)、高压(可达500×104Pa),可使水蒸气热解离产生.OH自由基和.H原子,由.OH自由基和.H原子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导致多聚物降解、酶失活、脂质过氧化和细胞杀伤。

机械效应是超声的原发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地压缩与伸张构成了压力变化,引起细胞结构损伤。

杀伤作用的强弱与超声的频率和强度密切相关。

(一)、超声波破碎仪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又名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超声波细胞裂解仪,超声波纳米材料粉碎机。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的原理并不是太神秘、太复杂。

简单说就是将电能通过换能器转换为声能,这种能量通过液体介质而变成一个个密集的小气泡,这些小气泡迅速炸裂,产生的象小炸弹一样的能量,从而起到破碎细胞等物质的作用。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具有破碎组织、细菌、病毒、孢子及其它细胞结构,匀质、乳化、混合、脱气、崩解和分散、浸出和提取,加速反应等功能,故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学、制药、食品、化妆品、环保等实验室研究及企业生产。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由超声波发生器和换能器两大部分组成(有的配置有隔音箱)。

1、超声波发生器。

由信号发生器来产生一个特定频率的信号,这个特定频率就是换能器的频率,一般应用在超声波设备中的超声波频率为20KHz、25KHz、28KHz、33KHz、40KHz、60KHz。

2、换能器组件。

换能器组件主要由换能器和变幅杆组成。

3、隔音箱。

可以有效地的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所发出的噪音,保持实验室安静。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在我国的行业推广已进入成熟阶段,而应用仍不够普及!该仪器(设备)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这是其它仪器设备所不能比拟的。

也正因如此,该仪器(设备)的市场潜力很大,所以生产厂家也日趋增多,这也同时造成了超声清洗行业及市场的相对混乱,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把超声波细胞破碎仪进行分类。

(二)超声波破碎常见的问题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在超声破碎的时候,用含有1%triton-X-100的PBS 悬浮,然后超声的效果较好,1%triton-X-100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对其他的一些细菌同样起作用,比如链霉菌。

细菌沉淀直接加样品1buffer,再加5ul的巯基乙醇,混匀,离心,煮沸10min,直接上样,染色脱色步骤如下:将胶放入适量的染色液微波炉里加热1min(下次适当补点醋酸即可),将染色液换成大量的水(自来水即可)在微波炉煮10min 就可以。

在表达重组蛋白后超声波破碎细胞,采用冰浴,400w,破2s停1s,但是不一会就产生大量泡沫,影响了破碎功率,pbs和tris缓冲液都是这样,最后都是破碎不完全,而我的目的蛋白就在这些未破碎的细胞中。

1、会产生气泡是因为你的探头位置没放好。

探头一定要接近底部,约1cm(我一般是距底部0.5mm)。

功率根据仪器不同会有所不同,但你可以观察液面,有波动但不要太剧烈就好。

2、破3S停10S,破个二三十次看看。

3、变幅杆位置摆放也要注意,听声音如果不对的话就要及时调整。

另外可以从菌浓度方面考虑。

在破碎时试着加大体积,强度最好不要超过60%. 4、尝试超8s停8s,对有些菌体蛋白来说,你的方法很难散热,导致蛋白变性产生气泡,最好停顿时间稍长一些,这种情况多见于包涵体形式的蛋白。

链霉菌(放线菌)超声破碎的,用的方法条件是什么?前处理一般就是配置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

使用超声破碎时采用的具体条件是:(1)取细菌的24 h培养液于5 000 r/min 下离心5 min收集菌体.(2)用pH 7.5的Na2HPO -NaH2PO 缓冲液洗涤3次,再用该缓冲液将菌体配成1:3的菌悬液.置于40 mL大塑料试管内.(3)将大塑料试管置于冰浴中,采用超声波破碎(功率200 W,1/2”探头,破碎30 s,间歇30 S).(4)破碎液于12 000 r/min下高速冷冻离心30 min,收集细胞碎片和上清夜.超声破菌流程与上述基本一致,就是洗涤菌体也可以用预冷的生理盐水或pH8的Tris-HCl,洗涤一次就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