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后同步练习
第1课 沁园春_长沙 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阙.如(quâ)遒.劲(qiú) 执着.(zhuó) 言简意赅.(ɡāi)B.橘.子(jú) 绸缪.(móu) 提携.(xiã)同仇敌忾.(kài)C.稠.密(zhōu) 遏阻.(â) 切磋.(cuō) 咄.咄逼人(duō)D.寥廓.(kuò) 慷慨.(kǎi) 铮.亮(zhēnɡ)引吭.高歌(há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峥嵘岁月轻歌慢舞万古常青变本加厉B.苍茫大地苍海桑田融汇贯通中流砥柱C.百舸争流流言蜚语扶老携幼虎视眈眈D.方兴未艾残碑断碣篷荜生辉棉里藏针3.依次填入下列各项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当我们几个都站在牛鼻寨的一个山尖时,脚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天空,此刻的我们,已经情醉崀山,魂系崀山!(2)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些小青年能够这样风发,斗志昂扬。
(3)容琪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A.寥廓义气独立B.辽阔义气独力C.寥廓意气独力D.辽阔意气独立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有些心情浮躁的人,每当听到一些顺耳的话,不管是外交辞令还是真心赞许,马上就变得非常“灿烂”,飘飘然忘乎所以....。
D.“目前,汉语绝对是炙手可热....。
”亚洲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文说,“汉语甚至已成为美国偏远地区的人们都想说的一种语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就是善于发现和总结工农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的经验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劳亭①歌李白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③,今来何谢袁家郎④。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
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
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
五章:五首诗。
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
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
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旦。
自此袁宏名誉日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
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
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
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
2.以景结情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试比较这首诗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以景结情的差异。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①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③抗疏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信宿:再宿。
③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④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携(xié)带峥嵘(zhēng)挥斥方遒(qiú)B.上阕(juè)阻遏(è)百舸(gě)争流C.惆怅(chàng)寥廓(guò)慷慨(kǎi)激昂D.百侣(lǔ)橘(jú)子洲沁(qìng)园春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不寻常)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鹰击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的我走了,正如我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③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的姑娘。
A.游轻轻轻轻忧愁B.翔轻轻轻轻愁怨C.游轻轻悄悄愁怨D.翔轻轻轻轻忧愁4.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表明词人此时很孤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作铺垫。
B.“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十二个字,把词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C.“层林尽染”四个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了红色。
这四个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D.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1《沁园春 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沉浮.(fú)遒劲.(jìn)萧.瑟(xiāo) 橘.子洲(jú)B.峥.嵘(zhēng) 磅礴.(bó)愁.怅(chóu) 沁.园春(qìn)C.沧.茫(cāng) 遏.制(è)逶.迤(wěi) 岁月稠.(chóu)D.百舸.(gě) 碣.石(jié)寥廓.(kuò) 竞.自由(jì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遍布) 怅.寥廓(惆怅) 谁主.沉浮(主宰)B.峥嵘..方遒(纵放、奔放) ..岁月(不平凡) 鹰击.长空(搏击) 挥斥C.百舸.争流(船只) 万类霜天..(冬天) 中流击水..(游泳)D.风华..意气(同学们) ..正茂(青春年华)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 书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①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②,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
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③,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
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④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完整版)《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必做题1. 下边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 ( gé)遨游 ( xiáng)B.橘子 ( jú)廖廓 ( liáo)C.携手 ( xié)静寂 ( jì)D.峥嵘 ( zēng)沁园春 (q ìn)2. 下边加点的词解说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挥斥 ( 豪迈 ) 方遒怅 ( 失意 ) 寥廓B.浪遏 ( 阻拦 ) 飞舟主 ( 主宰 ) 沉浮C.百侣(僧侣)激扬 ( 激浊扬清 )D.击(击打)水峥嵘 ( 不平凡 )遒劲 ( qiú)咽(yè)漫江 ( màn)急燥(zào)截止 ( è)苍莽(máng)砥柱 ( dǐ)姓曾(zēng)漫( 满 ) 江鹰击 ( 搏击 ) 长空万户侯 ( 此指大军阀,大官僚)岁月稠 ( 多 )3. 下边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这寒冷的秋季,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季,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矗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选项是( ) A.使动用法 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做该句主语5.下边句子朗读时逗留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怅 / 寥廓,问 / 苍莽 / 大地,谁主 / 沉浮B. 携来 / 百侣 / 曾游,忆 / 往昔 / 峥嵘岁月 / 稠C. 指点 / 江山,激扬 / 文字,粪土 / 当年 / 万 / 户侯D. 看 / 万山 / 红遍,层林 / 尽染6.下边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解析不当的一项()A. 词的上阕虽重视写景,却各处景中寓情。
沁园春 长沙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廖廓.(kuò)分.外(fèn)浪遏.飞舟(è)挥斥方遒.(qiú)B.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风华正茂.(mào)C.岁月稠.(chóu)苍.茫(cāng)百侣.(lǚ)橘.子洲头(jú)D.怅.寥廓(chàng)颓圮.(qǐ)沉浮.(fú)激昂慷.慨(kāng)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6.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百舸.孟轲.沉疴.枝柯.B. 怅.惘蚊帐.苌.弘伥.鬼C. 峥.嵘狰.狞挣.扎风筝.D. 寥廓.城郭.敦.厚淳.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挥斥..(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B. 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C.百侣.(同伴) 激扬...(地位很高的人)..(激浊扬清) 万户侯D. 击水..(不平凡) 岁月稠.(多)..(击打水) 峥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核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句子内容作答,题中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
“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军阀、大官僚。
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__________。
丙申新春,《中国诗词大会》也以_________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__________。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的第一篇课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敢于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阙描绘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下阙回忆往昔青年革命岁月,表现诗人毛泽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设问——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有志青年。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所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单元,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丰富的感情。
通过诗歌的语言,体会、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与意境,领悟诗的主旨。
教学工具这篇课文同时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堂“正式”的语文课,在这以前,我们虽然已经对高中语文的编排体系、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高考语文的一些特点给学生讲解过,学生已初步明白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要求,可能对高中语文有了一定的新鲜感和较浓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课,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
初中时,学生学过《沁园春雪》,所以对作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对毛泽东的诗词名句耳熟能详,且有一定的认知。
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基础较好,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有部分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善于表现自己。
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体验成就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读带悟,领会诗境诗意。
2.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悟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和爱国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课后同步练习
(一)课外阅读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
霜。
(1929年10月)
1、本词的词牌是,词题是。
依长短来看,属于;从分段来看,是。
2、“寥廓”一词在课文《沁园春长沙》中是指,此处应解释为。
3、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二)高考链接: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提升】
秋天,万物凋零的季节。
纤弱的文人往往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绪。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等。
说说你对毛泽东笔下的秋天的感受,或写写你自己对秋天的感觉。
(任选一项,不少于50字)
课后同步练习答案
(一)1、本词的词牌是采桑子,词题是重阳。
依长短来看,属于小令;从分段来看,是单调。
2、宇宙的广阔高远辽阔3、B
(二)1、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3、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