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题后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题后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7. 简答题9. 案例分析题10.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区别是(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A.成员国之间关税和配额的废除B.共同关税与配额体系C.对生产要素流动限制政策的废除D.经济政策与制度的协调和统一正确答案:B解析:自由贸易区是指成员国之间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所有壁垒都被取消。

关税同盟的成员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贸易障碍之外,还采取共同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

知识模块: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名词解释2.加工贸易[武汉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正确答案: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

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3.服务外包[上海财经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正确答案: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因此,服务外包应该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其服务性工作(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涉及知识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4.信用证[南开大学2015国际商务硕士;武汉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北京工业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正确答案:《UCP600》第二条对信用证所下的定义是:信用证是指按任何安排,不论其如何命名或描述,该安排是不可撤销的,从而构成开证行承付相符交单的确定承诺。

简言之,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初级经济师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考试练习题真题模拟含答案分析

初级经济师 第10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考试练习题真题模拟含答案分析

第 10 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1.【多选题】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绝对优势理论 B:外贸依存理伦C: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E:比较优势理论正确答案: A C D E参考解析:考查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B 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 ACDE。

2.【单选题】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称为()。

A:掠夺性倾销 B:持续性倾销C:隐蔽性倾销D:偶然性倾销正确答案: A参考解析: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掠夺性倾销是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根据图表,BC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 A。

3.【单选题】确认出口国企业的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 )A:出口产品的规模大小B:出口产品的数量多少C:产品质量的认定D: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正确答案: D参考解析:倾销是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

4.【多选题】政府鼓励增加出口的主要措施是()A:提高外贸企业职工工资B:反倾销C:实施出口配额D:出口退税E:出口信贷正确答案: E D参考解析:考查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

政府对出口贸易的干预:出口补贴(直接补贴、间接补贴)其中间接补贴包括出口信贷及出口退税。

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ABC 为干扰选项。

李左东《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圣才出品】

李左东《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3章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13.1 复习笔记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关贸总协定(GATT)的产生与发展关贸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简称GATT)是指二战后美国从其自身经济利益出发,联合世界上二十三个国家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的一个临时性的国际多边贸易协定。

GATT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应急协定一直延用至1994年底,共存在47年。

2.GATT的主要职能GATT的宗旨是通过促进自由贸易而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实际收入及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其存在的四十七年间,GATT的宗旨主要通过以下职能而达到:(1)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尽力消除各种贸易壁垒;(2)协调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关系,解决各种贸易纠纷;(3)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情况,制定国际贸易的新规章;(4)研究和促进缔约各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3.GATT的宗旨和基本原则(1)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方面,应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2)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是:①非歧视原则;②透明度原则;③自由贸易原则;④关税减让原则;⑤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⑥公平贸易原则;⑦磋商调解原则;⑧例外原则。

4.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GATT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主要是通过谈判来完成的。

自1947年至1993年底,GATT 共主持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其中以第八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涉及范围最广、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影响最大。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A、要素储备比例B、生产资源配置比例C、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D、两个国家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2、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A、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B、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C、同类产品的生产更具有相同的要素密集性D、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3、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绝对优势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4、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这是()理论的主要观点。

A、绝对优势B、赫克歇尔—俄林C、比较优势D、规模经济贸易5、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不包括()。

A、原产国标准B、进口国标准C、第三国标准D、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6、关于反倾销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关税费之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B、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C、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出口商D、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7、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称为()。

A、倾销B、反倾销C、出口退税D、出口信贷8、下列政府对进出口贸易干预的措施中,不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有()。

A、出口信贷B、自愿出口限制C、歧视性公共采购D、卫生检疫标准9、关税壁垒政策是通过()来实现的。

A、技术标准B、自愿出口限制C、征收高额关税D、进口配额制10、下列政府政策措施中,能对进口贸易产生限制作用的是()。

A、设定卫生检验标准B、直接补贴C、出口信贷D、限制倾销11、政府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各项措施中,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和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的方式属于()。

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圣才出品】

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11章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11.1 复习笔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是建立在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基础上的国家试图寻求经济稳定增长的贸易保护理论。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论1.凯恩斯贸易保护论的出发点凯恩斯贸易保护论的出发点是他认为如果对外贸易不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很难成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凯恩斯认为,政府不仅要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国内的经济,实现内部平衡,还要干预对外贸易,实现外部平衡,甚至使商品的出口大于进口,使进出口有利于国民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维持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水平。

2.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论的主要观点(1)对重商主义大加赞扬凯恩斯赞扬重商主义是因为重商主义论及了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保护贸易增加国内就业,即重商主义所倡导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对促进一国出口的增加,弥补国内经济有效需求的不足,实现充分就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强调一国贸易收支顺差与总需求的关系凯恩斯认为贸易收支会对一国投资与利率关系造成影响。

他主张在一个社会内,如果政府不能直接进行投资以提高总需求水平,那么在经济方面政府要关切国内利率的高低以及国际贸易差额。

用公式表示这种关系为:专注考研考证Y C I X M =++− (11.1)d f Y C I I −=+ (11.2)上式中,Y 表示国民收入水平,C 表示私人消费需求,I 表示私人投资需求,X 表示该国商品的出口额,M 表示该国商品的进口额,d I 表示国内的投资需求,f I 表示本国对国外的净投资额,该投资额f I X M =−,即是一国贸易收支差额,该差额的正数越大,该国的贸易收支顺差越多。

(3)一国投资水平与贸易收支的密切关系凯恩斯看到了贸易收支差额与国内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一国能够通过保护贸易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就可以带来贵金属的流入,贵金属流入的越多,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就越多,货币供应量越大,该国的利息率水平越低。

利率水平下降有助于鼓励私人增加投资金额,从而有利于有效需求水平的提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梁坚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梁坚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梁坚第一章相对供求模型、贸易三角形1.1.错;国际贸易是独立关税区而非国家之间的贸易;2.错;不同独立关税区之间,而且是商品而非限定货物;3.对;贸易的背后意味着国际分工和资源的世界范围配置;4.对;市场较小国家,分工的范围受到限制;分工的深入对国际市场依赖更深;5.错;商品包括货物、服务和技术、专利等等;6.错;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独立关税区;7.错;国际贸易总额由各独立关税区的出口值或者进口值加总而得;8.对;定义如此;9.错;贸易条件指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10.对;间接贸易中间包含转口贸易;11.错;转口贸易只是间接贸易的一个环节;12.错;转口贸易存在商品的二次所有权转移出口国与转口国之间,转口国与进口国之间,过境贸易不存在商品所有权出口国和过境国之间的转移;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GDP=12016/49928=%进口依存度=进口总值/GDP=10056/49928=%贸易依存度=贸易总值/GDP=22072/49928=%3.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主要出口品和主要进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都相对较高,数量极为庞大;主要出口品的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供给大幅增加,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下跌;主要进口品随着国内的需求的大幅增加,导致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进口价格上升;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为一种不得已的结果,但是另一方面也为影响相关商品的国际价格提供了基础;4.1.对;PPF曲线表示特定技术约束下的资源禀赋的最大产出能力;2.对;更加简单的表述为对应于机会成本的递增、递减和不变;3.对;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边际成本递增,也就意味着机会成本递增;4.对;生产可能区域内任何一点,要么表示资源没有完全被使用,要么表示资源的使用效率过低资源被完全使用时;5.1.等收入曲线的斜率=-PX /PY=-10/2=-2;因为相应的方程为:Y=R/ PX- PX/ PYX2.最优生产点的条件是MRST= PX /PY=2; 最优点的单位机会成本等于MRST=2.6.边际替代率MRS表示横轴商品X替代纵轴表示商品Y的能力;当X商品的消费不断增加而Y 商品的消费不断减少时,前者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后者的边际效用则不断上升;使用一种边际效用不断下降的商品去替代边际效用不断上升的商品进行消费,在保证消费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是替代能力越来越差;7.1)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P X /P Y =-100/200=; 截距=M/ P Y =1000/200=5. 2) 最优点上,MRS= P X /P Y =.8.封闭经济中,由于没有贸易,消费来源于生产;所以最优消费点与最优生产点重合;9.10.贸易三角形为TAE.能够告诉我们以下信息:1)贸易条件2)贸易分工方向3)出口量4)进口量11.画图参照教材图1-6.1)按照题意,开始时两国之间没有贸易的可能;两国在所有产品的供求影响因素都相同,则相对供求曲线必定也相同;由此确定的产品相对价格也必定相同,不存在贸易的套利空间;2)出现技术进步一国,X商品的成本下降,相对供给曲线必定向右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此决定的X商品的相对价格必定低于另一国;所以该国将会专业化于X商品的生产,另一国将于专业化于另一种商品的生产;12.画图参照教材图1-7.1)中国大规模的基建将会使得中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表现为本国的出口商品的提供曲线右移,或者他国的铁矿石的提供曲线右移,最终导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2)外国媒体的抹黑,将导致外国对于中国服装偏好的减弱、需求下降;表现为中国出口商品服装的提供曲线的右移,最终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条件恶化;第二章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比较优势1.1) LP CM =1/100=;LP AM =1/200=;LP CM > LP AM ,所以在手机生产上中国具有绝对优势;2) 单位劳动投入系数:αCM =100;αAM =200;αCM <αAM ,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1中的判断结果一致;3) C CA M =100/200=; C CA P =20000/10000=2;C CA M < C CA P ,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或者说比较优势;4) LP CA M ==2; LP CA P =1/20000/1/10000=; LP CA M > LP CA P ,所以中国在手机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5) 两者的结论完全一致;6) C MP C =100/20000=; C MP C =200/10000=; C MP C < C MP A ,所以中国具有手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7) C PM C =20000/100=200; C PM A =10000/200=50;C PM A < C PM C ,所以美国具有飞机生产上的比较优势;8) 两者的结论一致;一国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上都是比较劣势;9) 三者的结论完全一致;2.1) 对; 2) 对; 3) 对; 4) 对;3.画图参考教材图2-1.1)比较优势理论表述:每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各国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社会福利水平都将得到提高;2)中国和朝鲜的比较优势阐述;3)中国和朝鲜的专业化分工方向分析;4)结合图形予以说明;5)结论;4.1)必要条件:两个国家在两个产业上的机会成本不相等;2)充分条件:贸易条件位于两国的机会成本之间;5.1)美国人的看法是错误的;构成商品成本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即使是理论上限定于一种要素劳动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其平均成本,等于工资率与单位劳动投入系数之乘积,或者说等于工资率除以劳动生产率;中国人的工资低,但是未必会一定导致中国商品的低价格优势,理由在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2)中国人的说法也是错的;一个国家所产商品的价格优势受到该国相对工资率的影响,但是同时也受到该国相对劳动生产的影响;只要美国的相对高工资,没有高于其相对劳动生产率,就不会导致美国产品的高价格,从而不会影响其比较优势的形成和维持;第三章要素禀赋、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斯托帕尔-萨缪尔森定理1.1) 中国的劳动充裕度=TL/TK=4/20=; 越南的劳动充裕度=TL/TK=1=;中国的劳动充裕度小于越南的劳动充裕度,所以越南是一个劳动充裕国家,中国是一个资本充裕国家; 2) 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下,中国的劳动的相对价格也就是相对工资率应该高于越南;2.1) 50150===KB LB LB ααρ; 02.0501===LB KB KB ααρ 2) 2001.020===LD LD LD ααρ; 005.0201.0===LD KD KD ααρ 3) 连衣裙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 52001000===KC LC LC ααρ; 2.01000200===LC KC KC ααρ; KB KC ρρ ; 所以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行车是劳动密集型产品;5) 自行车与连衣裙比较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汽车比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结论是: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取决于和哪一种产品相对而言;3.1) 手机价格上升时,其使用的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价格都将上升;原因在于要素的需求是产品需求的派生需求;短期内,可以考虑手机的供给不变,手机价格上升可以看做是手机需求增加带来的结果;所以背后意味着对于劳动和资本的需求也上升,所以其价格会上升;2)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更大;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的比例相对更大,所以手机价格的上升以及其背后的手机需求的增加,对于资本的派生需求比对于劳动的派生需求的影响更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价格即资本收益率所受到的影响会更大;3)生产商将会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资本密集度会上升,劳动密集度会下降;4.要素密集度用于表示一种产品生产中对于某种要素的依赖程度;该种产品属于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与否,取决于与另一种产品相比较的结果;要素密集度会随着特定要素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要素密集度不发生逆转,意味着一种产品相对另一种产品是某种特定要素的密集型产品,则不管这种要素的价格如何变动,该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始终大于另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比如,甲产品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乙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当劳动的相对价格出现上升时,两种产品的劳动密集度都会出现下降,但是甲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总是高于乙产品的劳动密集度;5.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偏向一国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的性质;德国作为一个资本充裕国家,其相应的PPF曲线会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一端;缅甸作为一个劳动充裕国家,相应的PPF会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端;6.1)画图参照教材图3-3;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一般制造业产品和肯尼亚的充裕要素密集型的矿产品;2)要素禀赋理论陈述;3)中国资本充裕,肯尼亚矿资源充裕4)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肯尼亚的比较优势在于矿产品;5)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制造业,肯尼亚专业化于铜矿产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7.1)画图参照教材图3-4;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中国的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越南的密集要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2)要素禀赋理论陈述;3)中国资本充裕,越南劳动和农业资源充裕4)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5)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开展贸易,中国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南专业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两国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升;8.S-S定理可以推论出,贸易会导致充裕要素的收入上升,却会导致稀缺要素的收入下降;1)农用地是美国的充裕要素,所以农场主会从贸易中受益;2)劳动是中国的充裕要素,大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所以种植大葱的农民会从贸易中受益;3)台湾的充裕要素在于高科技资本,所以作为高科技资本的所有者的代工工厂主人,会从贸易中受益;4)德国的充裕要素并非是高科技工人,所以贸易会对这种稀缺要素的收入产生负面的影响;9.1)要素价格均衡化定理陈述;2)贸易应该导致中国的产业工人工资应该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3)现实是,除了最近两年,产业工人的工资并没有大幅增加,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差距巨大;4)工资没有均等化的原因在于,中国并没有满足S-S定理所要求的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也没有完全自由化;第四章专用要素、生命周期、代表性需求1.1)椰子产业的名义日工资为50美元,粗布产业的日工资为20美元;2)椰子产业和粗布产业的真实日工资用椰子表示为50只椰子和20只椰子,用粗布表示为5米和2米;3)由于存在工资差异,椰子产业高于粗布产业,所以劳动可以充分流动,必然出现劳动流向椰子产业;4)名义工资,椰子产业将下降,粗布产业将上升,直到两者相等;真实工资,椰子产业将下降,粗布产业将上升;5)随着雇佣工人人数的增加,椰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下降;名义工资和真实工资都将下降;原因在于边际收益递减;6)由于配套使用的资本钩刀的数量上升,导致劳动的生产率上升;边际产出增加,真是工资和名义工资都上升;2.1)岛国的名义工资将上升,实质工资将下降;椰子受出口的拉动,需求增加,价格上升;这将会导致对于要素劳动和钩刀的派生需求的增加;同时由于这个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的需求的增加特别明显,导致劳动的价格也就是工资率上升;真实工资由于由边际产出决定,随着椰子产业工资的提升,劳动会由粗布产业转移到椰子产业,边际产出下降;所以出现下降;2)钩刀是椰子产业的专用要素,由于椰子需求的拉动,其需求会上升,所以名义价格出现上升;真实收入等于边际产出,由于配套使用的劳动由粗布产业转入而提升;3)织布机是粗布产业的专用要素,受进口的挤压,粗布需求会下降,所以对于织布机的需求也会下降,最终导致其价格也就是织布机的名义收入下降;同时由于,配套使用的劳动部分转移到椰子产业而下降,边际产出下降,织布机的真实收入也会跟随者下降;3.1)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表述为:产品具有生命周期,在每一个阶段蜕变为不同性质的产品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该阶段拥有充裕要素吻合产品使用要素密集度的国家,拥有比较优势;2)美国、德国与中国分别是技术、资本和劳动的充裕国;3)在录音机的发明、成熟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时期,美国、德国和中国应该分别拥有该阶段的比较优势;4.1)要素禀赋理论表明:一国具有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的比较优势;2)生命周期表明:在产品周期的特定阶段,如果密集使用的要素吻合一国的充裕要素,则会导致该国拥有该阶段产品的比较优势;3)本质上两个理论都说明,一国的比较优势源自于该国充裕要素;从这个角度而言,两个理论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前者说明静态产品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比较优势,后者说明动态产品的要素禀赋导致的比较优势;6.1)代表性需求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的代表性需求能够培育一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该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2)中国的在汽车产业上的需求为低端需求,也就是中国的主流需求为中低端汽车;所以中国最终会在中低端汽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3)德国在汽车产业上的代表性需求为高端需求,对于高质量的汽车存在庞大的需求;所以德国会在高端汽车的上升上具有比较优势;7.1)代表性需求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的代表性需求能够培育一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导致该国在该产业上的比较优势;2)中国的人均收入较低,国人对于价格较低的低端手机存在庞大的需求;换言之,中国对于手机的代表性需求是低端手机;3)中国的庞大需求会培育起中国在低端手机上的巨大竞争力;4)所以,我们看到的山寨手机在世界市场上的巨大的比较优势和极强的竞争力;第五章规模经济、先发优势、干中学效果1.1)规模报酬不变;2)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3)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4)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加上外部规模经济;2.1)内部规模经济源自于企业产出量扩大导致的每一个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的下降;2)外部规模经济源自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的每一个企业能够享受到的外部共享效果,包括专业化市场、劳动池和技术溢出,以及其他的资源共享;3)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某种程度上,或者可以说处于集聚状态下众多企业的内部规模扩大导致产业规模扩大,有可能产生外部规模经济;但是外部规模经济的产生并不依赖于内部规模经济存在与否;3.如果PPF模型中横轴和纵轴表示产品都具有规模经济,生产点位于PPF曲线的中间位置意味着两个产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享受到的规模经济都不明显;由中间位置向任何一边移动,意味着其中一个产业的规模扩张,能够享受到该产业上的规模经济;所以PPF曲线呈现为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4.1)由于什么都相同,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代表性需求理论看来,法国和德国没有任何的比较优势也没有任何的比较劣势可言,所以不会存在贸易的机会;但是,基于对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由于两个国家分别专业化于一个产业上会享受到规模经济,会导致两个国家共同产出的扩大,所以存在贸易的可能;2)画图和分析参照教材图5-3以及相关的说明;5.画图和解析参照图5-4以及相关的说明;6.画图和解析参照图5-5以及相关的说明;7.1)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由于有先发优势占有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对手国的需求,会导致出口国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国的内部规模经济发挥得更加明显;3)更加明显的内部规模经济,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4)这种循环影响不断进行下去,就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下的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8.1)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国由于有先发优势占有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对手国的需求,会导致出口国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国的外部规模经济发挥得更加明显;3)更加明显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比较优势;4)这种循环影响不断进行下去,就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下的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9.1)干中学效果指随着经时累积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产品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现象;源自于经时产出的增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效率的提高;2)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产业规模动态扩大而导致的企业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3)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成本的跳跃式下降,表现为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移动;4)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前者在于不同批次产品的生产中累积的生产经验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后者则在于产业规模扩大产生的共享效果的强化;10.我们可以把美国在飞机产业上的比较优势看作是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以及干中学效果共同存在情况下,先发优势型比较优势的自我强化的结果;11.画图参照教材图5-7;对于贸易的参与国,不但会带来产品品种的增加,而且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12.完全同质的产品,依然存在贸易的可能;处于不同的两国的两个垄断企业参与相互倾销会导致这种贸易的出现;这种贸易会导致两个国家的完全垄断的市场,转换为寡头垄断的市场,从而强化竞争,最终导致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带来福利的提升;13.第六章罗伯津斯基定理、恶性经济增长、出口导向型、进口导向型、荷兰病与去工业化1.1)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2)进口竞争偏向型经济增长;3)平衡型经济增长;4)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5)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6)中性技术进步;2.1)画图参照教材图6-2.2)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产品的铲除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减少;3)地理的变化,导致中国可耕土地的大幅增加;4)土地的增加将会导致密集使用土地的农产品的产出的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土地要素的工业品的产出减少;3.分析参看教材节关于台湾经济的分析;4.1)画图参照教材图6-4.2)恶化性经济增长的定义;3)哥伦比亚是咖啡出口大国;4)哥伦比亚咖啡的大幅增产和大幅出口,一方面导致PPF曲线向着偏向咖啡产业的方向外移;另一方面,同时导致咖啡的国际相对价格的大幅下降;5)产出效应导致国家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效应导致国家福利的减少;后者超过前者,就导致了恶化性经济增长;5.1)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通过人为的市场保护措施,促进国内工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利用国产工业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以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2)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贸易自由化等手段,促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不断积累资本和技术,最终促成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3)1980年代坚持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的亚洲和南美国家,大多属于农业、矿产品和劳动充裕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她们的比较优势在于农产品、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4)这些国家强行推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大部分都遇到了无视自国比较优势,人为推动自己具有比较劣势产品的发展;这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5)所以,这些国家在经历了多年的工业产品成本奇高、发展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后,放弃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向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回归,本质上意味向着能够发挥本国比较优势发展道路的回归;6.1)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产品的铲除增加,却会导致费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产出减少;2)中东、非洲等资源富有国家,由于不断有新矿藏发现,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这些矿产品要素不断增加;3)在罗勃津斯基定理的作用下,密集使用矿产资源的油气、采矿产业的产出就会不断扩大,而制造业的生产要素被矿产部门夺走,生产相应出现萎缩;4)总之,中东、非洲等资源富国制造业不发达的现象,可以理解为罗勃津斯基定理起作用的结果;第七章劳动的国际流动、要素价格决定模型1.1)本质上,偷渡可以看作为一种短期的劳动移动;2)对于输入国家的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劳动的增加而其他要素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递减,而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将会增加;由于偷渡者得到的工资会少于他们的生产价值;总的来说,输入国家的整体福利会增加;3)对于输出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劳动的减少而其他要素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递增,而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将会减少;由于偷渡者得到的工资会多于他们放弃原来在国内从事工作的工资所得;总的来说,输出国家的整体福利会增加;4)全体而言,偷渡是一种世界劳动市场被政治人为分割情况下的要素市场的贸易,对于世界全体的福利具有一种增加的效应;2.1)画图参照教材图7-1.2)印度是一个劳动充裕而资本稀缺的国家;中东则是一些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3)作为劳动输入国的中东国家,由于与资本配套使用的劳动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将会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增加;而作为劳动的要素所有者的中东工人,其边际产出会相应减少,所以工资会相应下降;但是在劳动相当稀缺的情况下,中东工人工资的下降应该不会太明显;4)作为劳动输出国的印度,理论上由于劳动的流出,劳动的边际产出会上升;而资本的配套使用要素减少,会导致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少,从而导致资本家的收入减少;但是如果原来失业较为严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5)现实中,由于印度人口众多而中东国家劳动极为稀缺,所以印度的劳工输出对于双方国家都存在极大的利益;3.画图和分析参照教材图7-2,以及相关的分析;中国作为一个穷国借款给富国美国的主要原因在于累积的庞大的贸易盈余客观导致的结果,并非刻意所为;从长期的角度而言, 过度追求顺差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4.1)商品贸易与要素贸易具有一种替代关系;原因在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背后,出口劳动;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背后,出口了资本;同理,进口也有着同样的倾向;2)如果实现了充分的自由贸易,则无需劳动的国际流动;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也会实现一种均等化的局面;。

(完整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

(完整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对错,并说明理由。

·1. 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immiserizing growth”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试卷4套含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试卷4套含答案

期末测试二一、选择题(每题3分,每题限选一个答案)1.下面哪一项必须具备才会出现倾销?a. 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高于国外市场。

a.生产者在国内国外都面对充分的竞争。

b.国内和国外市场必须整合在一起。

c.国内和国外市场必须是分割的。

2.下面哪一项不正确?a.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运用战略贸易政策来增加其福利。

b.战略贸易政策可以提高世界总福利。

c.如果一个国家采用战略贸易政策,那么其它国家很可能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报复。

d.通过运用战略贸易政策,一个国家可以以其它国家为代价来控制整个市场。

VERa. 是WTO极力赞同并且推荐的贸易政策。

b. 是进口国自愿实施的政策。

c. 其实和进口配额对市场造成同样程度的扭曲。

d. 比进口关税对市场形成的保护更为严重。

4. 产品周期理论a. 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永远不会改变。

b. 意味着一个技术劳力丰富的国家可能在新发明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c. 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永远是周期性的。

d. 意味着一个技术劳力丰富的国家在新发明的产品上能保持其比较优势。

在美国, 哪个政府机构决定是否针对其它国家实施超级301条例?a. 美国商务部。

b.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c. 美国贸易代表。

d.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6. 假设墨西哥的石油成本为每桶4美元,美国为每桶3美元、加拿大为每桶9美元。

假设加拿大每桶油征收关税2美元,加拿大的石油价格应为a. $3.00。

b. $4.00。

c. $5.00。

d. $9.00。

7. 下面哪个选项意味着劳动力和资本可以在参与国之间自由流动?a.自由贸易区b. 关税联盟c. 共同市场d.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假设空中客车和波音分别为欧共体和美国唯一的飞机制造商。

如果空中客车和波音都进行生产,那么空中客车和波音将损失5美元。

如果它们其中一家进行生产,而另一家不进行生产,那么生产的一家将获得100美元的利润,而不生产的一家利润为零。

如果它们都不生产,那么当然两家的利润都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单选题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D )A 、李嘉图 B、赫克歇尔 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 )A、国际贸易B、对外贸易C、多国贸易D、双边贸易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B )A、欧元表示B、美元表示C、本国货币表示D、日元表示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 )A、 FOB计价 B 、CIF计价 C、 CFR计价 D、 EXW计价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B )A、3.3万亿美元B、 1.6万亿美元C、 1.7万亿美元D、 1.5万亿美元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 )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C 、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C )A、无形商品贸易B、过境贸易C、总贸易体系D、国境贸易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 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C )A、间接进口B、间接出口C、转口贸易D、易货贸易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D )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对外贸易逆差D、对外贸易顺差11、 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 )A、 2%B、 4%C、 10% D 、20%二、多选题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 BDE )A、直接贸易体系B、总贸易体系C、专门贸易体系D、货物贸易体系E、服务贸易体系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 ABC )A、矿物燃料B、动植物油脂C、饮料及烟类D、机械及运输设备E、塑料制品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 ABCE )A、通讯B、家电制造C、银行D、建筑E、交通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一、单选题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

A、社会生产力B、上层建筑C、资本流动D、自然条件2、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是( C )。

A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分工B 、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C 、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分工D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D )。

A、 11—12 世纪B、 14—15世纪C、 16—18 世纪D、18—19 世纪4、社会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为( A )。

A 、生产力增长 B、经济增长 C、信息的丰富 D、生产水平的地位5、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是( D )。

A、自然条件B、市场规模C、社会制度D、生产力水平6、在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 B )。

A、自由竞争B、垄断C、合作互助D、自由贸易7、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是在( C )A、一战后B、20世纪初C、二战后D、19世纪中叶8、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

A、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B、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C、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D、工业国与矿业国的分工9、所谓贸易小国就是指( D )。

A、贸易绝对量很小的国家B、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C、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D、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较小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单选题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C )。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C、相对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2、按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B )提出的。

A、亚当.斯密B、李嘉图C、俄林D、托马斯•孟3、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 B )。

A、威尔士B、弗农C、波斯纳D、格鲁伯4、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C )。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5、需求偏好相似说是( D )提出的。

A、俄林B、弗农C、格鲁伯D、林德6、国别价值和( A )存在“比较差异”,是国际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A、国际价值B、国际市场价格C、国际生产价格D、贸易条件7、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C )。

A、大卫·李嘉图B、俄林C、亚当·斯密D、李斯特8、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 C )。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9、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的是( C )。

A、里昂惕夫B、俄林C、萨缪尔逊D、大卫·李嘉图10、用国家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是( C )。

A、劳动熟练说B、人力资本说C、需求偏好相似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二、多选题1、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理论是( CE )。

A、比较成本说B、绝对成本说C、产业内贸易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E、需求偏好相似说2、下列对里昂惕夫之迷进行解释的学说是( ABCDE )。

A、劳动熟练说B、人力资本说C、技术差距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E、需求偏好相似说3、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出口本国( ADE )。

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B、比较成本高的产品C、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D、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E、绝对成本低的产品4、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有( ABC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D、凯恩斯E、李斯特三、名词解释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里昂惕夫悖论3、公司内贸易4、产业内贸易四、简答题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哪些发展?第四章贸易条件理论一、单选题1 、能够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确定的原理是( B )。

A 、比较成本说 B、相互需求原理 C、绝对成本说 D、要素比例说2、下列哪位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间进行贸易的贸易条件的均衡( C )。

A、李嘉图B、约翰.穆勒C、马歇尔D、里昂惕夫3、单因素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为( D )。

A 、S=(Pm/Px).ZxB 、S= (Pm/Zx)PxC 、S= (Px/Zx). Pm D、 (Px/Pm) Zx4、如果对于任何一种贸易条件形式其结果大于1表明( B )。

A、该国贸易条件改善B、该国贸易条件恶化C、该国贸易条件不变D、该国贸易条件发生变化,但不知道是改善还是恶化5、约翰.穆勒认为国家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价是有什么决定的( C )。

A、两国间贸易联系程度B、两国间经济互补程度C、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D、两国间商品的国别价格6、马歇尔在确定两国进行贸易的均衡贸易条件时运用的是( B )。

A、相互需求法则B、相互需求曲线C、投入—产出曲线D、成本曲线、7、相互需求原理的提出者是( B )。

A、马斯洛B、约翰·穆勒C、马歇尔D、弗农8、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作( B )。

A、指数贸易条件B、净贸易条件C、收入贸易条件D、双向因素贸易条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一、单选题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 B )。

A、自由贸易理论B、保护贸易理论C、重商主义理论D、超保护贸易理论2、战后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是( D )。

A、英国B、日本C、德国D、美国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属于( C )。

A、自由贸易理论B、保护贸易理论C、超保护贸易理论D、战略贸易理论4、贸易保护论的提出者是( A )。

A、汉米尔顿B、李斯特C、凯恩斯D、范特5、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 B )A、重金主义B、贸易差额论C、贸易自由化D、贸易自由论6、早期重商主义绝对禁止( C )A、货物外流B、资本外流C、货币外流D、资源外流7、李斯特认为对某一幼稚工业的保护时间( B )A、以20年为最高期限B、以30年为最高期限C、以50年为最高期限D、无限8、超保护贸易政策是( D )A、防御性地限制进口B、主动的限制进口C、积极的促进进口D、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9、新贸易保护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 C )A、30年代B、50年代C、 70年代D、 90年代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一、单选题1、征收关说的机构是( A )A、海关B、工商管理部门C、税务机构D、公安部门2、下列对于关境与国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关境等于国境B、关境大于国境C、关境小于国境D、关境有时大于国境,有时小于国境3、关说是一种( B )A、直接税B、间接税C、有偿税D、视具体情况而定4、关说的税收客体是( B )A、进出口商B、进出口货物C、出口国海关D、进口国海关5、属于滑动关税的是( D )A、反倾销税B、反补贴税C、过境税D、差价税6、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按下述哪种方式征收关税加强了关税的保护作用( A )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差价税二、多选题1、按关税的征税目的分类,关税可分为( AB )。

A、财政关税B、保护关税 C 、名义关税 D、有效关税 E、特惠税2、进口附加税的主要目的是( ABDE )。

A、应付国际收支危机B、维持进出口平衡C、扩大出口D、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E、对国外某个国家实行歧视和报复3、一国征收出口税的目的是( ABE )。

A、保证本国生产B、增加财政收入C、应付国际收支危机D、防止外国商品倾销E、保证国内供应4、普惠制的原产地规则包括( BCDE )。

A、竞争需要标准B、加工标准C、增值标准D、直接运输规则E、原产地证明文件5、下列能起到促进出口作用的措施是( BCE )。

A、出口配额B、出口信贷C、出口补贴D、出口退税E、外汇倾销6、关税税率表包括( ABD )。

A、税号B、货物分类目录C、税额D、税率E、税则7、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完税价格标准大体包括( BCE )。

A 、FCA价 B、 FOB价 C 、CIF价 D 、FAS价 E 、法定价8、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可以( ADE )。

A、扩大该国商品出口B、扩大该国商品书进口C、使该国商品出口减少D、是该国进口减少E、改善贸易逆差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一、单选题1、经济一体化的最后阶段是( D )A、关税同盟B、共同市场C、经济同盟D、完全经济一体化2、由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的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称作( D )。

A、部门一体化B、全盘一体化C、垂直一体化D、水平一体化3、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形成的一体化组织是( B )A、水平一体化B、垂直一体化C、部门一体化D、全盘一体化4、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