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优选材料)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
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
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II级<150cfu/m3;III级<450cfu/m3;IV级<500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1、采样方法:(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的任意高度上;(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
3、布点方法:(见表1)4、采样注意事项:(1)在100级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在其他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均向上;(2)采样后的培养基条或培养皿,应37℃条件下培养24h,并计算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选位到小数点后1位;(3)当采用浮游法测定浮游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应和被测区域的含尘浓度测点数相同,且宜在同一位置上。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洁净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细菌总数(cfu/m3)=A×T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
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
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w 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平板37 C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细菌总数(cfu/m3 ) =A X TA为平板面积(cm2); T为暴露时间(min); N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w 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w 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w 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
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C,①90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
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 级<30cfu/m3 ;II 级<150 cfu/m3 ;III 级<450 cfu/m3 ;IV 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①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C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1、采样方法:(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 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2采样(空气沉降法)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1采样方法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空桶内壁接触面)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2.1细菌总数的检验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 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 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2采样及检验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取1毫升注入平皿,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及采样仪器介绍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及采样仪器介绍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直接采样法(一)注射器采样常用100mL注射器采集有机蒸气样品。
采样时,先用现场气体抽洗2-3次,然后抽取100mL,密封进气口,带回试验室分析。
样品存放时间不宜长,一般应当天分析完。
(二)塑料袋采样应选择与样气中污染组分既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吸附、不渗漏的塑料袋。
常用的有聚四氟乙烯袋、聚乙烯袋及聚酯袋等。
为减小对被测组分的吸附,可在袋的内壁衬银、铝等金属膜。
采样时,先用二联球打进现场气体冲洗2-3次,再布满样气,夹封进气口,带回尽快分析。
(三)采气管采样采气管是两端具有旋塞的管式玻璃容器,其容积为100~500mL。
采样时,打开两端旋塞,将二联球或抽气泵接在管的一端,快速抽进比采气管容积大6-10倍的欲采气体,使采气管中原有气体被完全置换出,关上两端旋塞,采气体积即为采气管的容积。
(四)真空瓶采样富集采样法(一)溶液汲取法溶液汲取法的汲取效率主要打算于汲取速度和样气与汲取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汲取速度,必需依据被汲取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汲取液。
汲取液的选择原则是:(1)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2)污染物质被汲取液汲取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意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
(3)污染物质被汲取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4)汲取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增大被采气体与汲取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相宜的汲取管(瓶)。
几种常用汲取管:气泡汲取管;冲击式汲取管;多孔筛板汲取管(瓶)。
(二)填充柱阻留法填充柱是用一根长6~l0cm、内径3~5mm的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或纤维状填充剂制成。
采样时,让气样以肯定流速通过填充柱,则欲测组分因吸附、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
采样后,通过解吸或溶剂洗脱,使被测组分从填充剂上释放出来进行测定。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方法

五月培训内容: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细菌总数(cfu/m3)=A×T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
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
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1、采样方法:(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精选版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
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
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2)沉降法采样时,用直径9cm的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37℃培养24h,培养皿中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沉降下来的细菌数,以个/皿表示。
(3)浮游法采样时,用裂隙采样器在空气中随机采样30min,对采样皿或采样条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浮游下来的细菌数,以个/m3表示。
2、采样高度:
(1)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
(2)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0.25cm。
3、布点方法:(见表1)
4、采样注意事项:
(1)在100级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在其他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均向上;
(2)采样后的培养基条或培养皿,应37℃条件下培养24h,并计算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选位到小数点后1位;
(3)当采用浮游法测定浮游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应和被测区域的含尘浓度测点数相同,且宜在同一位置上。
每次采样应满足表8的最小采样量的要求,每次采样时间不应小于30分钟。
(4)当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浓度时,细菌浓度测点数即要不少于含尘浓度测点数,应满足表9规定的最少培养皿数的要求(不含对照皿)。
如沉降时间适当延长,则最少要求培养皿数可按比例减少,但不能少于含尘浓度的最少测点数。
(5)不论用何种方法检测细菌浓度,都必须有两次空白对照。
第一次用于检测培养皿或培养基条(每批一个对照皿(条));第2次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每室或每区将1个对照皿(条),打开后又立即封盖,进行模拟操作);两次对照结果必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
(6)新房验收时,应最后做空气、物表细菌检测。
表1 洁净手术室空气采关布点位置与方法
区域最少测点数手术区图示
Ⅰ级洁净手术室5点(双对角线布点)
手术区和洁净辅助用房 8点(每边内2点)
局部100级区
Ⅰ级周边区
Ⅱ~Ⅲ级洁净手术3点(单对角线布点)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
室手术区 6点(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
Ⅱ级周边区4点(每边内1点)
Ⅲ级周边区
Ⅳ级洁净手术室及分散 4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布置送风口的洁净室面 2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
积>30㎡
面积≤30㎡
注:分布在集中送风面正投影区角的采样点距离邻近两边的距离位0.1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