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实习报告doc

合集下载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共3篇)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共3篇)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共3篇〕第1篇:气象气候学见习报告气象学与气候学见习报告一见习目的1对一定范围内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气象设备有所了解。

2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培养对气候与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对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培养良好的学习、观测,研究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候与气象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天,2022年11月27日上午在李小刚老师和汤佩玉导员的带着下到了商洛市气象局近距离观看了主要的气象设备,听取了气象站工作人员介绍的工作流程,考前须知,商洛主要的气候灾害和央视天气预报的播报知识,气象学今后开展的主要方向等一系列的知识。

下午在李小刚老师和汤佩玉导员的带着下我们来到了东龙山气象站进行地面气候要素的综合观测和对气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的了解学习。

三见习内容、过程及完成的任务上午:商洛市气象局参观内容:了解短期天气预报〔天气图法〕、短时预报〔测雨雷达〕和气象预警系统、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和他们当年的手绘地图。

1:商洛市气象局简介商洛市气象局位于商洛市城区中心,主要承当商洛市各地气象站传输来的数据汇总与分析,负责发布气象天气预报和灾害的预警报告,为人民和政府效劳。

2:根本内容气象网络中心天气预报的形成和发布:这里有全区最好的大型气象计算机,是全区的气象数据库,全区各县市的观测数据都会聚在这里,多个显示终端分别显示着当前时刻的雷达气象回波图、卫星云图和等压线、等温线等图各要素的数据、符号,并且现在在金凤山上还建立了一个气象塔。

一进去我们就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气象站的内部数据网查看着昨晚到今天的天气图,观察着一张一张的卫星云图、雷达图,一圈又一圈的等压线,五颜六色的温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一撇又一捺的高压低压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着“F〞的风向图,并结合所有的图和数据分析和探讨着未来的天气状况。

气象站实习报告

气象站实习报告

气象站实习报告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在本地气象站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了气象站的日常运作,并学
到了许多关于气象学的知识。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是观察和学习气象站的基本工作流程。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气象仪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以及如何进行气象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我还跟随气象员学习了如何
进行气象观测和预报,包括如何分析气象图和气象数据,以及如何
利用气象雷达和卫星图像进行天气预测。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参与了一些实际的气象观测工作。

我学
会了如何进行气象站的日常维护和设备的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我还参与了一些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实践,学会了
如何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理。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气象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气象
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工作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造气象学,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气象站的工作人员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我会倍加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成长。

气象统计实习报告

气象统计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气象统计在防灾减灾、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于近期参加了气象统计实习,以下是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为某气象局,主要负责本地区的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和科研工作。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气象统计相关的工作。

2. 实习过程(1)气象资料收集与整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气象资料。

主要工作包括:收集气象观测数据、处理数据、整理气象报表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气象数据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气象要素的平均值、标准差、极值等;绘制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图、分布图等;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等。

(3)气象预报与评估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气象预报工作。

通过学习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了解了气象预报的制作流程,并参与了部分预报产品的制作。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对气象预报进行评估,以提高预报准确率。

(4)气象统计软件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气象统计软件的应用。

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我可以快速进行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气象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2. 加深了对气象预报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 学会了使用气象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气象统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气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气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认识到,气象统计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气象事业的发展。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第五小组小组成员:2014年12月2日摘要本组选择的下垫面为干裸地。

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

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反射辐射取决于总辐射以及土壤湿度;反射率大小主要与下垫面的的颜色、湿度、粗糙程度及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随着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与相对湿度在一天中变化皆较大且变化趋势相反;从风的特性上讲,越近地面风速越小,在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都有阵性,近地面层风速白天最大,早晚变小。

关键词:小气候辐射湿度气压日变化对比一、前言1.1 小气候的相关知识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⑴。

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

⑵.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⑶。

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

⑷。

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⑸.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

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实习报告(气象)

实习报告(气象)

实习报告(气象)
我在气象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我对气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气象仪器进行气温、湿度、风速等数据的测量,并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工作,我对气象数据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数据对于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数据收集和分析,我还参与了气象预报的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气象数据和气象图表进行天气预报,包括对气象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向公众发布天气预警信息。

这些工作需要对气象知识有着扎实的掌握和对天气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我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气象观测和调查工作,比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这些工作,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意识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气象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气象局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气象学实习报告(最新6篇)

气象学实习报告(最新6篇)

气象学实习报告(最新6篇)2022气象学实习报告篇一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实习成绩:年月一、实习目的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测,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林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反过来也引起的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对城市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释放热量对小气候的影响等,掌握各种小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及可能对农林业和城市生活的影响。

要求掌握常规气象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气象观测基本环节和原理,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的知识;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习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气象学实习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3.通过实习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1)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构造原理,安装规范,观测方法和观测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种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2)气象观测要求: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3)要求正确读数,规范做记录,要制作适当的数据处理图表,然后分析和比较观测数据,并将分析结果与要素原来特有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比较;(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类型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比较产生差异的原因;(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热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地形产生不同小气候的原因。

(6)了解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对小范围内形成的小气候的影响,产生冷热差异的原因;(7) 了解现代气象台站设施与气象观测;(8) 了解小气候观测方法,掌握不同立地条件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比较分析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的方法(9)做好实习报告,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气象实验实习报告

气象实验实习报告

2、测定步骤
53′ 通风表上水,通风,悬挂在20cm高处和 150cm处。
55′观测地温(0cm、Tmax、5cm、10cm、 15cm、20cm) 注:Tmin在气象站早上读 一次
56′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58′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
后通风
59′将风速表悬挂在1m高处,松开罗盘小套 管,按下启动杆。
3.1.2 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见图2
3.1.3 总辐射(St)的日变化(图3) 3.1.4 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反射辐射的日变化见图4
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3.2.1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见图5
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见图6 (以早8点、下午1点、下午5点为代表时间做图)
3、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见图7
3.4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3.4.1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见图8
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见图
• 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
Sb S•sinh
太阳高度角:
sinh = sinf ·sind + cosf · cosd · cosw
3、辐射通量密度计算
• 时角ω: 真太阳时=地方时+时差
=北京时+(该地经度-120)×4+时差 例如:1958年5月1日15时45分的观测资料 真太阳时=15时45+(116.3-120)×4(分)+3
1、测点名称(编号)、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2、地形及附近水体,当地地形一般特征。 3、植被状况、植被特征、森林组成、树种、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科学,通过对气候、天气、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对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的预测。

在我进行的小气候实习中,我对气象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实习目的与立意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特定地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掌握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

小气候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由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所引起的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

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掌握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并了解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实习过程1. 实地观测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选择了一个研究对象,这是一处位于城市郊区的公园,该公园具备丰富的植被和地形条件,适合研究小气候变化。

我们设立了多个观测点,包括阳光照射、湿度、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观测过程中,我们定时记录了各个观测点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和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趋势观察,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例如,公园中的树木遮荫影响了阳光的照射,使得某些区域的温度较低;湖泊的存在增加了空气湿度,形成了一定的湿润气候。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对各类气象仪器的使用也更加熟练。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地形和植被的重要性,它们对于小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最后,通过对实地观测数据的分析,我理解了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为一名气象学实习生,我深刻意识到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气候现象的本质。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在气象学领域的专业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和服务。

总结起来,这次气象学小气候实习给予了我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学习。

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我深入掌握了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加深了对气象学科学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实习报告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气象学实习报告实习目的: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

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周,4月2号在邯郸气象观测站观测场进行各种观测仪器的认识和学习;4月3号进行防雷避险常识,防雷避险注意事项,暴雨预警,雷电预警的认识和学习;4月4号的见习包括短期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和气象预警系统的观测和实习;4月5号我们跟随那里的气象工作人员学习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4月6号见习参观见习地面要素观测(人工观测、自动观测)、高空观测及人工降雨基地;4月7号我们对这次实习工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巩固此次实习的成果;4月8号根据实习内容如实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一、认识仪器4月2号在邯郸气象观测站观测场进行各种观测仪器的认识和学习。

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三.天气预报4月4号的见习包括短期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和气象预警系统的观测和实习。

平时我们都是学完一个部分的观测项目就进行这部分的观测,现在可以进行综合的观测我们都很兴奋。

感受一下气象观测员所做的工作。

今天我们要进行三次的气象观测。

气象观测包括百叶箱气温、湿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观测,地面0厘米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观测,地中5、10、15、20厘米温度观测,还有降水量、蒸发、日照、风向、风速、气压、云、天气现象等项目的观测。

早上8点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次观测,我们拿着观测记录本分组去校园气象观测场进行观测。

按照平时老师教导的知识去操作。

首先观测百叶箱,先读干球再读湿球,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表。

最读数时先读干球的小数部分,再读整数部分。

因为在打开百叶箱箱门的时候,温度表感应很快,外界条件会影响温度表。

其他温度表也一样,且动作要迅速。

观测记录好后要百叶箱的箱门关上,以避免往后时间的数据的错误。

观测完这些就去观测自记温度继和自记湿度计。

自记计可以记录下每个时间的温度和湿度,河南天气。

看自记纸上的曲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天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还可以和人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检测出人为记录的错误。

接着观测地面温度,包括0厘米和最高、最低温度。

还有地中温度,然后去观测降水量、蒸发项目,广西天气。

在气象观测场观测完大部分气象要素后,我们就去观测风向、风速。

风速、风向的观测仪器是电接风向风速仪。

它包括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

感应器安装在气象观测场的杆子上,指示器和记录器安装室内,所以我们就在室内观测。

通过指示器观测瞬时风速瞬时风向。

记录器的自记纸整理后可以得出任意10分的平均风速和风向。

我们今天观测都没有风所以风速记为0米?秒,风向c。

观测完风速风向后,我们就到地理楼六楼去观测气压。

观测室内的气压表是动槽式水银表。

使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要进行调节才可以读数。

①观测附属温度表(简称“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

当温度低于附温表最低刻度时,应在紧贴气压表外套管壁旁,另挂一支有更低刻度的温度表作为附温表,进行读数。

②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

调整时,旋动槽底调整螺旋,使槽内水银面自下而上地升高,动作要轻而慢,直到象牙针尖与水银面恰好相接(水银面上既无小涡,也无空隙)为止。

如果出现了小涡,则须重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③调整游尺与读数。

先使游尺稍高于水银柱顶,并使视线与游尺环的前后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再慢慢下降游尺,直到游尺篇二:气象实习报告气象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这次实习,是在平时课堂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而进行的。

通过实习,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练地掌握相关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观见习,全面的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同时,对广西气候基本概况及气候分析的方法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时间:XX年12月18日—20日(第16周)共三天。

三、实习人员指导老师:韦晨、梁浩原等实习学生:XX级地科1、2班全体同学,共79人。

四、实习地点、活动安排1、12月18日8:00~17:00各小组在院内气象观测场按计划分组进行地面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降水、蒸发、风等)观测记录并查算订正各要素数据。

2、12月19日上午到广西气象台参观见习,上午8:10时全体同学(分为两批)在大会堂门前上车出发,中午返校。

下午14:40时全体同学在大会堂门前上车,前往南宁市(仙湖五合)高空探测站参观见习,晚上20:00时返回。

3、12月20日上午8:00时全体同学在大会堂门前上车,前往吴圩气象台参观见习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人工观测、自动观测)采集各气象要素数据的新技术:参观人工降雨基地等。

五、实习内容实习第一天:12月18日天气:晴朗12月18日的观测是在院内气象观测场进行观测的,这一天我们要进行2次观测。

早上8点,我们先分组去到地理楼六楼的观测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观测气压用的是动槽式水银表,观测的步骤是:(a)、观测附属温度,读数精确到一位小数。

(b)、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恰恰相接。

(c)、调整游尺,使其稍高于水银柱顶。

然后再慢慢降下,直到游尺环的下缘与水银柱凸面顶点相切。

此时,在游尺下缘即可读出整数,从游尺上找出一根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相吻合的刻度线,则游尺上这根刻度线的数字就是小数读数。

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我们测出了此时的气压是1013.3mb。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比气压的观测简单多了,因为风速和风向比较直观地显示在电接风向速仪的记录器上,我们通过观测得知此时的风向是西北风,风速是1m/s.接着我们去院内的气象观测场,气象观测包括百叶箱气温、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观测,还有降水量、蒸发量、云、天气现象等项目的观测。

这些项目的观测我们在气象实验课已经观测过几次了,现在操作也熟练多了。

观测百叶箱,先读干球再读湿球,然后读最高温、最低温度表,数时先读干球的小数部分,再读整数部分。

观测完百叶箱就去观测蒸发量。

下午我们又重复着上午的观测,以下的表格是我们观测两次的数据对比。

对比可知道下午的气压、温度、水汽压都明显比上午高,一日之内气温最高值大概出现在14时左右,随着水汽压的增大,下午的天空中的云量也增多,天空是以淡积云、透光高积云为主,还有部分的碎积云。

实习第二天:XX年12月19日天气:晴朗1、广西气象台早上8:00,我们来到了广西气象台,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计算机前忙碌地工作着,主持人黄佳带我们进入了天气预报的演播室,演播室里装置着许多灯光、摄影等设备,演播室的背景墙是纯蓝色,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地图背景,主持人黄佳回答了我们的疑问,他说这是运用了抠像技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地图背影是实际上并不在主持人的背后,而是在主持人前面两边的屏幕上,抠像技术将主持人与地图背景融合起来,更方便进行天气预报。

参观完演播室,我们又走到气象大厦,气象大厦的一楼大厅的墙上挂着广西的各种气象地图,从这些地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广西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气压、降雨量等信息。

在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为我们讲述了自然灾害、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以及海啸,其中气象灾害占70%左右,包括有干旱,暴雨、台风、低温霜冻、雷雨大风、冰雹等。

气象灾害会诱发地质灾害,若有强大的台风则会诱发海啸灾害,影响我区的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的有干旱灾害、霜冻灾害、雷电灾害、台风灾害等,轻则导致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

据统计,广西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100亿美元左右。

提前做出准确的预警预报,能够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天气预报制作四个主要的流程:气象资料采集、资料传输、信息处理、预报产品制作。

气象采集有地面观测、高空卫星观测、雷达等几种形式。

主要采集的数据有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资料传输是指各级气象部门在约定的时间把各个站的数据通过电脑等媒介传到其他级别或同级气象局2、南宁市气象局高空探测站下午14:40时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一个小时到达南宁市气象局高空探测站,接待我们的是黎站长,他向我们介绍了本站的发展历史,南宁市气象局高空探测站始建于1952年,承担每天三次常规观测任务,于2时、07时、19时通过施放携带探空仪的探空气球进行高空各层次的风向、风速、气压、气温、湿度等要素的探测。

目前采用的探空仪为GTSI 型数字探空仪,探空雷达使用GFE1型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频率是1675MHz。

站内有10千瓦功率的QDQ2—1型电解氺制氢立方米,可用于风向、风速、气压、气温、湿度、雨量的自动观测。

像这样的探空站全球共有1000多个,每个探空站观测到的气象数据为全球共享咨询,以便世界各地的预报专家对气象数值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进而得出预报结论。

晚上6点50分,探空站的工作人员为放探空气球做好准备,充满氢气的气球携带着探测仪和小电灯并用绳子拴在一根铁杆上,探测篇三:气象局实习报告凯里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地理科学(生态旅游方向)气象局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黔东南州气象局学校:凯里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专业:地理科学(生态旅游方向)姓名:吴松学号:2 0 1 0 4 1 0 0 7 1班级:旅 10 生态本指导教师:蒋焕洲时间:XX年6月3日XX年6月15日目录第一章实习基本情况概述 ................................................2 1.1实习目的 ................................................ . (3)1.2实习的内容 ................................................ (3)1.3单位基本情况 ................................................ (3)第二章实习过程记载 ................................................ ........ 4 2.1实习过程 ................................................ .. (4)2.2专业知识训练 ................................................ (9)第三章实习小结 ................................................ . (10)3.1实习心得体会 ................................................ (10)第一章实习基本情况概述1.1 实习目的为加强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雷达原理、雷达操作及相关维护知识,以便在以后到生活中能学以自用,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