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全国导游基础必学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必学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旅游地理知识:了解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以便能够向游客介绍和解释旅游目的地的特点。

2. 旅游资源知识:熟悉各地的旅游资源,包括名胜古迹、自然景区、文化遗址等,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讲解。

3. 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历史事件、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以便向游客介绍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

4. 景点介绍技巧:掌握讲解景点的技巧,包括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讲解的顺序和逻辑、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故事等,以吸引游客的兴趣。

5. 服务礼仪知识:了解导游的服务礼仪,包括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以便能够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和提供专业的服务。

6. 旅游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旅游合同、旅游投诉处理等,以便能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游客的投诉。

7. 应急处理知识:熟悉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包括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以便能够及时应对并提供帮助。

8. 外语能力:掌握至少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以便能够与国外游客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9. 导游知识更新:跟随时代发展和旅游业的变化,不断学习更新旅游知识,以便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和讲解。

10. 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成员、旅行社、景点工作人员等进行良好的合作,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旅游行程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1.历史文化知识: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概况、著名历史遗迹、
文化名人、传统文化和历史事件等。

2.地理知识:包括全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气候特点和地理分区等。

3.政治经济知识: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现状、宏观
经济政策、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等。

4.旅游知识:包括旅游服务的基本知识、旅游行程的规划和实施、旅游安全和旅游文明等。

5.语言文化知识:包括旅游中常见的语言表达、文化差异和交
流技巧等。

6.文物知识:包括历史文物和现代文化艺术品等的知识。

7.生态知识:包括全国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防治等。

8.饮食文化知识:包括各地特色美食、饮食文化和礼仪等。

9.民俗风情知识:包括各地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等。

10.旅游法律知识:包括旅游法规、旅游消费保护和旅游投诉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掌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以下是重点归纳:
一、旅游法律法规
导游必须熟悉旅游法律法规,包括《旅游法》、《导游管理条例》等,以便在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保障游客权益。

二、旅游地理知识
导游需要了解全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等,以便在讲解中更加生动形象。

三、旅游文化知识
导游需要了解全国各地的旅游文化知识,包括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以便在讲解中更加深入浅出。

四、旅游服务知识
导游需要了解旅游服务知识,包括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保险等,以便在工作中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应急处理知识
导游需要掌握应急处理知识,包括突发事件处理、紧急救援等,以便在工作中保障游客安全。

六、语言表达能力
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英语等,以便在工作中与游客进行交流。

以上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重点归纳,希望对广大导游同仁有所帮助。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第一章1.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惯常环境是指很近的,常去的地方。

2.旅游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4.燃机的发明标志着“大众旅游”的新局面。

5.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

游客分为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两类。

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与其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旅游服务及其设施——旅游活动的媒介,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6.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7.旅游活动要素:食:是首要。

住:是旅游的保障。

是进行游览的必要条件。

行:是关键。

游:是核心。

最根本的是游览。

购:是游中乐趣。

娱:游中消闲。

是旅游派生物。

现代旅游具有享受型深化,娱乐性提高,教育性增强的特点。

8.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9.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作用:1)增加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10.1923年8月,中国第一家具有旅行社业务性质的组织——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建立。

1927年6月,该旅行部改名为“中国旅行社”。

商业性旅行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11.1949年10月,以接待海外华侨为主旨的华侨服务社成立。

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家旅行社。

1954年4月,中国国际旅行社在成立。

1957年4月,中侨旅行服务总社成立。

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

12.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旅游业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2024版】(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目录

【2024版】(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目录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其分类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第三节旅游业的构成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第四节旅游市场与国际旅游组织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科技文化第三节中国哲学与文学第四节中国书画艺术第五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六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成功经验第三章中国旅游景观第一节旅游景观概述第二节地貌旅游景观第三节水体旅游景观第四节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第五节动植物旅游景观第六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及其他第四章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第二节汉族第三节中国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四节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第五节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第五章中国的宗教文化第一节中国宗教概述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节伊斯兰教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防建筑与古镇古村第三节宫殿与坛庙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特色和分类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之造园艺术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第四节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第八章中国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概述第二节中国四大菜系第三节中国风味特色菜第四节地方名点小吃第五节名茶与名酒第九章中国的风物特产第一节中国陶瓷器第二节中国四大刺绣第三节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木雕刻第四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鉴赏第一节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第三节中国旅游诗词名篇赏析第四节中国旅游名联赏析第五节中国游记名篇赏析第十一章主要旅游客源地(地区)概况第一节港澳台地区概况第二节亚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三节欧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四节美洲主要客源地概况第五节大洋洲·非洲主要客源地概况附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引言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月5日。

4.按组织形式的标准划分,旅游评选活动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5.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要素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6.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是指:旅行社、住宿业、交通运输业7.从旅游的路程来讲,中短旅游较多,而远程旅游较少8.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设的西班牙的马德里,我国于1983年加了该组织。

9.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的英文简称:UETAA10.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欧洲11.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心理12.旅游业的依托性,首先依托于旅游资源13.国际旅游收入上,世界上占第一位的是:欧洲接待区14.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英文简称是:PATA15.现代旅游具有的特点是:普及性、持续性、集中性、季节性16.成为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有:可随意支配收入、良好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17.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有: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地域性、易损性、可创新性18.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依托性、敏感性、劳动密集性、涉外性19.我国海外客源地,主体是亚太地区,两翼是亚太和美洲20.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组织。

21.美国、加拿大是以外出的路程为标准来判定是否为国内游客。

2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现代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

23.热爱祖国是中国的合格导游人员的首先条件24.世界旅游组织简称:WTO25.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了有570人参加的团体旅游,这一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26.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导游员,必须政治思想过硬,语言过硬,业务知识过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出色扔组织交际和自控能力,高超的服务技能和健康的体魄。

第二章中国文史常识一、历史王朝的更替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第一章:地理知识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全球第几大国家?2.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多少公里?3.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4.中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5.世界上最高峰是哪座山?6.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7.中国最大的沙漠是什么?8.中国有多少个世界自然遗产?9.黄河流经中国的多少个省份?10.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哪个?第二章:历史知识1.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哪些?3.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七大发明?a)火药b)纸张c)指南针d)制造望远镜4.以下哪个是中国四大古都?a)西安b)北京c)南京d)广州5.中国的五岳是指哪五座山?6.以下哪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明成祖b)明太祖c)明成化帝d)明英宗7.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谁?8.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诗人?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苏轼9.中国古代的黄帝、尧、舜是哪个时代的历史人物?10.中国的国庆节是在哪一天?第三章:文化知识1.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哪些是固定日期的?2.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几部?3.京剧的四大名旦包括哪几位?4.以下哪个不是四大名菜之一?a)叫花鸡b)东坡肉c)鱼香肉丝d)宫保鸡丁5.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戏曲?a)花鼓戏b)话剧c)评剧d)京剧6.中国的山水画以哪种画法为主?7.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二胡是属于哪类乐器?8.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舞蹈?a)芭蕾舞b)礼花舞c)扇子舞d)花灯舞9.中国的传统戏曲中有哪些是男子专演的?10.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哪几种?第四章:旅游知识1.中国的五大旅游城市是哪些?2.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四大古镇之一?a)西塘b)朱家角c)乌镇d)天目湖3.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世界遗产?a)故宫b)长城c)太阳花田d)千岛湖4.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a)峨眉山b)唐山c)九华山d)泰山5.中国的三大名泉是哪几个?6.中国的三峡是指哪个河段?7.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五大名湖之一?a)青海湖b)洞庭湖c)太湖d)迷宫湖8.中国的南湖位于哪个城市?9.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五岳之一?a)泰山b)华山c)黄山d)嵩山10.中国的泰山是指哪一座山?第五章:导游礼仪1.导游在接待游客时应注意什么?2.导游在景点内应如何引导游客?3.导游在讲解时应如何表达?4.以下哪个不是导游的职责?a)提供游览信息b)安排行程和交通c)协助游客购物d)解决游客纠纷5.导游在讲解时应注意避免哪些言论?6.导游在应对游客投诉时应如何处理?7.导游工作中应如何保持良好形象?8.导游在与游客交流时应注意什么?9.导游在解答游客问题时应如何回答?10.导游应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以上就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题库,希望能对广大导游同仁提供帮助,加强对导游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概述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二、中国近现代历史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文化的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概述 1、甲骨文、金文与青铜器2、学术思想与历史学3、文学(1) 诗歌(2) 其他文学式样4、艺术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概述 1、数学2、天文学与农学3、四大发明4、中国的传统医学5、中国的传统药物(1) 中药材(2) 中成药第三节其他与中国历史相关的文化知识一、历史文化学1、天干、地支2、中国古代年、月、日的记录方法3、二十四节气4、十二生肖二、阴阳五行文化知识1、阴阳2、五行三、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知识1、教育制度2、科举制度四、姓氏文化知识1、亲属与姓氏2、名字3、避讳第四节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第二章中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区划分第一节中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第二节东北旅游区第三节华北旅游区第四节华东旅游区第五节西北及内蒙古旅游区第六节华南旅游区第七节西南旅游区第三章中国民族及相关文化第一节中国民族的数量、分布于语言分类第二节汉族和回族第三节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第四节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第四章中国各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第一节道家第二节佛教第三节伊斯兰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古代园林第一节中国的古代建筑第二节中国的古代园林第六章中国的饮食文化第一节中国的饮食文化概说第二节中国著名的菜系第三节中国传统的饮品第七章中国的旅游商品第一节旅游商品概说第二节陶瓷品第三节丝织刺绣品第四节玉器及其他相关工艺品第八章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概况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三节台湾省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第九章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国概况第一节亚太地区客源国第二节欧洲、北美地区客源国第十章中国古代的对联、诗歌与游记选词第一节对联第二节诗歌第三节词第四节游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概述一、远古时期(一)人类起源(1)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2)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北方的祖先利用黄土层为壁体修建土穴,并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南方则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古人类时期概述建始人距今约200万年中国已知最早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110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北京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能够加工石器和骨器,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原始的宗教意识(二)母系氏族文化遗存(1)距今7000~5000年。

(2)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为其杰出代表。

(3)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以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的“彩陶文化”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

(4)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种,是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5)河姆渡人还是最先发明打井技术,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建筑。

(6)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制造陶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河姆渡、大汶口等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灰陶、彩陶、黑陶和印纹陶等。

(三)父系氏族文化遗存(1)距今5000~4000年。

(2)代表:黄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辽宁的红山文化。

(四)古代传说(1)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

(2)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

(3)女娲和伏羲“蛇身人首”,伏羲画八卦,刻字代替“结绳记事”。

(4)神农氏教人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5)炎帝、黄帝战蚩尤,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

(6)尧、舜、禹通过“禅让制”担任首领的。

(7)相传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8)中国数学的萌芽期可溯至4000多年前,据战国《尸子》记载:“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

”这说明当时已有“圆、方、平、直”等形状的概念。

(9)相传早在皇帝和蚩尤作战时,皇帝就首造指南车来辨认方向。

二、夏商周时期(一)夏(1)启建立夏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3)到了夏代,又制定出以阴历正月为岁首的《夏历》,这是现代阴历的起源。

(二)商(1)商汤起兵伐夏桀,灭夏建商。

(2)迁都到殷,故称“殷商”。

(3)甲骨文:殷商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它演变而来,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

(4)到了商周时代,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始使用阴阳合历,设置闰月以调整历差。

(5)商代甲骨文的自然数已经使用十进位制,而先秦的八卦学说是古老的二进位制。

(6)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7)商周时期,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三)周(西周、东周)(1)周武王起兵伐纣,在牧野之战后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西周实行分封制,指定礼和刑。

(3)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时期。

(4)东周的后半期称为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

(5)秦国商鞅变法,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6)金文(钟鼎文、铭文):金文字画丰腴,体势凝重,《毛公鼎》《散氏盘》等铭文是其代表作。

(7)战国时期帛画《龙风人物图》,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

(8)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

(9)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其代表作是《离骚》。

这是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古代神话传说而撰写的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

(10)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主要是哲理散文,以理论为主旨,结构精巧,修辞手法多样,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光辉起点。

(11)西周末年出现了专供贵族娱乐的艺人——“优”(12)《尚书》西周孔子整理成为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春秋》春秋编年体《左传》春秋编年体左丘明以《春秋》为纲,既记言,又记事(13)诸子百家①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道、墨、法、阴阳、纵横、兵、杂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春秋时的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

③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著有《老子》。

战国时期的庄子,著有《庄子》。

④春秋时期的墨翟(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集中反映在《墨子》中。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同”等很有价值的思想。

⑤春秋时期的孙武(孙子)是兵家的著名代表,著有《孙子兵法》;战国时期的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⑥战国时期的韩非是法学家说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

其他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等。

(14)孔子主张德政,“礼”和“仁”是孔子儒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15)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提出“性善论”,注重个体修养;主张施行仁政,强调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反对苛政。

(16)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提出“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1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确立了耕作与时令的关系,按季节种庄稼,不违农时,修建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形成了整套田间灌溉系统,都江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8)战国时期的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19)《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保存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中国又是每一次都拥有记录的唯一国家。

(20)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多个恒星的名字,并划分其星宿与体系,对后世发展颇具影响。

(21)春秋时,九九乘法口诀成为士人的普通知识,有了分数的概念。

(22)战国时,已发现了磁石吸铁和指示南北的现象,制造了指南器具——司南。

(23)西周及春秋时期,营造了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

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建筑的一次重大进步。

(24)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25)春秋战国时期,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三、秦汉时期(一)秦(1)秦国于公元前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2)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车轨、度量衡,修万里长城和驰道、直道。

(3)严刑酷法、焚书坑儒。

(4)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5)秦国商鞅变法,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6)小篆:秦朝,笔画复杂,形式奇古《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7)秦汉时期出现了耦犁与耧车。

(8)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木构架结构技术已发展成熟。

石料使用逐渐频繁。

(9)秦汉时期的陵墓形式为“方上”,现存秦代秦始皇陵以及汉代帝王陵墓,都取方上形式,其中尤以秦始皇陵为典型(10)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宫苑的典型代表。

上林苑,还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三仙山,树立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二)汉(西汉、东汉)(1)楚汉之争,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2)西汉初期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从恢复走向发展。

(3)汉武帝还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教授五经,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4)西汉后期,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

(5)刘秀利用农民起义,建立了东汉政权,定都洛阳。

(6)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汉朝名存实亡。

(7)隶书:形成时间大约是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蚕头雁尾、波磔分明,具有浓重的装饰趣味,《衡方碑》《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8)草书:始于汉初,是隶书、楷书的快写,汉朝的张芝被誉为“草圣”。

(9)楷书:东汉末年,笔画平直,结构整齐,字体方正,既美观又便捷,融艺术与实用一体。

东汉末年的钟繇堪称楷书之祖,他和略后的王羲之合称“钟王”(10)汉代著名的文学体裁是“赋”和“乐府”。

“赋”是汉代最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汉赋名家有枚乘、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

《乐府诗集》是汉武帝时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长篇叙事诗的杰作。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骈偶化,即上下两句对仗。

汉赋“铺采摘文”,只能诵而不能唱,远离了民歌的传统,因而失去了广泛流传的生命力,但其讲求对仗的形式却被后世的格律诗所继承并发展。

(11)《史记》西汉纪传体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位居我国二十四史之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书》东汉断代体班固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成为后世“正史”的楷模(12)汉代在南方有了双季稻。

在土地上多余的地方还推广轮作制。

汉代还有龙骨水车,这是比较先进的灌溉和排水机械。

西汉晚期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13)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14)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15)东汉张仲景被尊为“医圣”,代表作有《伤寒杂病论》。

(16)东汉华佗是位精于外科手术、针灸及内、妇、儿各科的名医,被誉为“神医”。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全身麻醉施行腹腔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造了一套“五禽戏”,是古代健身操,在保健医学上有很高的价值。

(1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公认的较早的黑子记录。

(18)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写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运浑天仪》等著作,奠定了我国天文仪器制造的基础。

(19)西汉时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修订的《太初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法。

(20)西汉的《周髀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还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

(21)东汉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22)西汉时期,古人用丝絮制成薄片,叫作“絮纸”,这是我国造纸术的萌芽。

(23)汉时期,蔡伦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24)两汉人民首创“井渠”(坎儿井)法,这是在旱地采用的节水技术。

(25)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26)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