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不要轻易输液

合集下载

小儿发烧感冒误盲目输液

小儿发烧感冒误盲目输液

小儿发烧感冒勿盲目输液
时下为寒冷冬季,温度较低。

据悉,由于昼夜温差较大,近期前往各医院就诊的婴幼儿感冒发烧患者明显增多。

不少妈妈心疼孩子病秧秧的模样,都纷纷要求医生输液,但殊不知
这样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感冒本身分为病毒性、细菌性等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感冒治疗的方法也不同,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可以提示患者感冒的类型,对指导医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很有价值。

但是一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一感冒就要求医生输液治疗,其实对于一般性的感冒发烧根本不需要挂水,医生长期以来坚持的用药原则也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挂液”。

但不少患儿妈妈过于“急功近利”,认为吃药效果太慢,纷纷自作主张要求输液。

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参与循环治疗,见效的确相对快,但风险要比口服药物大,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汉邦妈妈提醒感冒发烧患儿家长要尊重医生的合理化建议,选择疗效好、更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千万不能盲目滥用输液,以免发生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

体温低于摄氏38.5度的尽量不要吃药,可以用温水洗澡、冰敷额头等无副作用的方法来降温,体温在摄氏38.5-39度的可以先吃退烧药,再用温水洗澡、冰敷额头等方法来辅助降温。

幼儿不爱喝白开水时,家长可以放些盐、糖或果汁等来调调孩子的口味,及时补充体内所缺失的水分。

小儿感冒 不宜动辄打点滴

小儿感冒 不宜动辄打点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儿感冒不宜动辄打点滴
导语:专家认为输液如同用药,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

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占80%以上。

小儿发热一般认为,输液反
专家认为输液如同用药,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

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占80%以上。

小儿发热
一般认为,输液反应的基本特征如下
1、在输液过程中,病儿突然出现畏寒或寒战,数分钟后开始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

2、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后30~60分钟内,滴入液体100毫升~250毫升时。

3、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或使用镇静、脱敏药后,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体温能较快恢复正常。

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射非那根,严重者(发生休克)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若病情严重仍须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

小儿患普通感冒发热,不宜动辄打点滴。

①这类病儿用些对症(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发热)药物治疗2~3天后,多能逐渐痊愈。

②在气温较高时,发热病儿易出现输液反应,重者可引起高热惊厥,进而危及生命。

小孩挂水要当心了,感冒发烧乱挂水 当心体质下降又伤肺

小孩挂水要当心了,感冒发烧乱挂水 当心体质下降又伤肺

小孩挂水要当心了,感冒发烧乱挂水当心体质下降又伤肺时下,流感发病进入高峰期,医院输液大厅里排起了长队。

国外门诊输液率在10%以下,而我国却高达70%!很多人一感冒,就到医院讨要挂水,殊不知,感冒,多是病毒感染,杀死病毒,无特效药,唯有靠自身免疫力将其清除;挂水,只是安慰剂;而且,感冒挂水,小病大治,还会造成体质下降,感冒频发的恶果。

1 很多人感冒发烧就想挂水一位在德国工作的南京女士,有一次在阿尔卑斯山玩得太累,回来后感冒了,一下烧到39℃,但没有鼻涕,嗓子有点痛,浑身骨头酸痛,脚像踩在棉花里。

晚9点到一家大医院就诊时,已经烧到41℃。

急诊医生检查后,说她是病毒性感冒,只给她服了退烧药,让她在诊室外坐两小时进行观察。

她傻了,要求挂盐水,因为她小时在家,一感冒,妈妈就是带她上医院挂水的。

而德国医生却用不解的眼神看着她说,“病毒性感冒就是有个过程的,挂盐水也没用啊!”2小时后,她的烧略退了一点。

老外医生给她开了几天的退烧药量,就让她回去,她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喊来两位中国同事,和医生吵了起来。

德国人还真是讲原则,就是不给挂盐水!她只好回家。

她的病像是打摆子,先是很冷,后又是体温马上升高……熬了七天,体温一点点往下降。

果真如老外所说,一周之后她恢复了。

这七天她很难过,越想越气,“他以为我们华人好欺侮?如果能证明他是敷衍,一定要告他!”于是打电话给波恩的一位有名气的医生朋友,没想到被骂了一顿:“哪有讨着要挂盐水的事!”2为何感冒后喜欢挂水呢原因1:挂水让人舒服很多患者说:“挂完水后感到轻松舒服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感冒发烧时,丢失了大量的水分。

脱水的初期,细胞外液和血容量首先减少;脱水再加重时,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超过细胞内的,于是细胞内的水分逸出至细胞外液中,引起细胞内脱水。

这也包括神经细胞的脱水,以致引起头疼等种种不适的感觉。

发烧脱水,同时丢失盐分,造成人体内电解质Na+和K+浓度的改变。

神经细胞兴奋时,会激活Na+K+通道。

儿童过度输液的危害

儿童过度输液的危害

儿童过度输液的危害第一是容易引起感染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第二,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

第三,耗时费钱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

而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他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第四,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整个人群的耐药性。

1、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

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2、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内注射,所以只能用静脉注射的方式。

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内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3、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

进行静脉输液时,很多人存在不正确的做法。

有些人着急,就自己将偷偷速度调快一些,还有人饿着肚子输液,这其实都有一定风险。

中医提醒,输液时最好不要空腹。

输液时,护士会根据情况,定好输液的速度,患者不可自行调节。

第一这和液体性质有关。

例如甘露醇需快速滴入,才能起到脱水作用;氯化钾则需缓慢滴入,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如过快,可引起心跳过慢,甚至心脏停搏。

第二还受年龄影响。

老年患者输液速度过快易诱发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输液时最好不要空腹。

因为药物进入静脉血管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胃肠毛细血管,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液分泌增多,若无食物中和,会引起泛酸、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

输液对孩子危害大

输液对孩子危害大

输液对孩子危害大
孩子生病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输液。

输液是一种直接从静脉下药的治疗方法,虽然见效速度快,这种方法较之吃药打针的危害很大。

吃药打针,药物须经过人身体的循环系统。

通过人体自身的循环过滤,能将药物的毒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特别是对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和系统有保护作用。

除此之外,口服药物的好处还在于:
1、吃药的对症性强,选择面大,随机性高,中西医可以相互结合,治疗彻底。

而且简单易行,风险很小。

2、由于药物在人体内的缓慢吸收,给人体中的免疫系统留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时间,有益于儿童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

3、药物在人体内缓慢的吸收,身体不会对此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同时又达到了抑制疾病继续发展的目的。

给孩子输液有下面的坏处:
1、输液时稍有不慎,那些随液体进入到静脉的气泡,会给人的生命安全留下致命的祸根。

2、经常输液会使人体内产生很强的抗药性,一旦出现吃药打针不能控制的大病,输液也很难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

3、不论大病小病,习惯于依靠输液的方法治疗,会严重消弱孩子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甚至会使孩子的免疫系统因为丧失了必要的杀灭病毒的锻炼机会,而失去抵抗病毒的能力,造成免疫系统的能力低下,给孩子的健康埋下重大的隐患。

4、通过输液直接进入静脉的药物,虽然能很快的抑制病毒,但其毒副作用也会通过静脉直接影响到血液,内脏乃至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所以,当孩子生病后能用吃药打针的方法就不要用输液的方法,不到万不得已非输液不可的时候,尽量不要给孩子输液。

输液对孩子的危害

输液对孩子的危害

输液对孩子的危害一、降低宝宝抵抗力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会慢慢出现发烧病症,主要就是因为宝宝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

二、普通药剂对宝宝失效当宝宝流鼻涕、打喷嚏时,一般吃些感冒药就会好转,但是对于长期输水的宝宝,吃药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药片的药效慢,不如输液来的快,很多家长都想宝宝快些好,所以还是去输水,如此会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增加了过敏的危险输液的药物有些宝宝会过敏,比如头孢等药,虽然在当时察觉不出来,时间长了容易出现副作用。

而且频繁的扎针会影响宝宝血管的健康。

1、输液过程中患儿不可到处走。

更不可在室外走动或逗留,或将患儿抱回家,否则会受到污染引起输液反应,或发生其他意外时不能够及时治疗。

2,输液的速度不可擅自调整。

有些性急的家长为赶时间,擅自调整输液的速度,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为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调节输液的速度,如果输液速度过快会对患儿的心肺加重负担,引起心衰、肺水肿,或者局部不适;但是也不可以过慢,不然会延误治疗,使药效降低。

比如常用的药物葡萄糖酸钙,如果过快的输液会发生心率改变,若渗出血管则强烈刺激皮肤,甚至造成皮肤坏死。

3,输液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

家长要仔细观察穿刺部位及全身情况。

比如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局部是否肿胀,输液管有无反折被压等。

全身情况要看有无面色苍白或潮红,有无寒战,有无表情发呆、双目凝视、呼吸急促或过缓,有无发热等。

如发现异常现象,家长要及时向医生、护士反映,以便给予相应处理。

4,不要碰掉输液针。

危害一: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Å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Å,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危害二: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小孩高烧建议不要轻易输液吃退烧药

小孩高烧建议不要轻易输液吃退烧药

小孩高烧建议不要轻易输液吃退烧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跟某同事探讨,他说前段时间小孩十八个月大,发高烧,登门请教儿童医院某副院长,是不是要输液,院长说你如果输液我要骂死你,若干理由云云,连药都很少吃,物理降温等等,过几天就好了。

发烧本是身体的免疫系统抵御病毒的一种很正常现象,这个时候如果马上输液或者吃退烧药强行把体温降下来,免疫能力得不到锻炼,产生不了抗体,而且长期输液以后,慢慢会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以后只能用更大剂量或者其它药物才能退烧。

原来用过的药物失效或者收效甚微。

最好亲自去请教会对你说实话的较有经验的懂点中医的老医生。

听听他的看法。

小孩子高烧到39以上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打点滴消炎退烧用的都是些清热解毒的寒凉的药物,脾胃阳气自然受损,阳气受损不能运化水湿,便容易腹泻,只要停止用寒凉药或者输液,不久自然会好,如果一味输液,久之脾胃阳气大伤,食欲下降,消化功能下降,容易变得体质瘦弱,易生病。

或者可以用些温热的比如少量的姜汤放点红糖,温养脾胃的阳气,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充足,水湿运化得利,腹泻自止,可请教中医师其它小方法什么的但凡住院就得验血验尿验大便拍片,这样才能创收,年终奖金才能多发点,每家医院都是这样,不是验血验尿验大便拍片这些没用,十个之中有一二个需要验一两种的也就差不多了,但是为了创收,就多检查几项,这是常规。

医生有的跟护士根本就不熟,才不管你是谁,照坑不误,多输液多捞钱天经地义,不要听任医生摆布,要审时度势小儿感冒往往骤起高热,有时甚至可达39摄氏度或更高。

但发热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轻重。

一些父母担心高热会使小孩“烧坏脑”,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除非体温持续在42摄氏度以上较长时间。

因为体温即使高达41摄氏度,也不会发生脑损伤。

如果没有感染一般建议不要输液。

现在的无良医生太多,动辄输液,其实对孩子身体非常不好。

我们这次给孩子坚持物理降温,只要不超过度,就一直物理降温,我们相信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会在此得到锻炼。

孩子发烧打点滴好吗?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什么危害!

孩子发烧打点滴好吗?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什么危害!

孩子发烧打点滴好吗?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什么危害!有句话讲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中国特别是孩子的抗生素滥用特别多,孩子生病大人都希望快点好,所以要求医生用最快最好的方法,所以这也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是把双刃剑,在杀死有害的病毒细菌时,也把好的有益的细菌杀死。

所以经常用抗生素的孩子普遍身体弱,这边病才好,那边就又病了。

普通的感冒发烧并不需要直接采取静脉补液如此“猛烈”的方式。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饱满、反应正常,胃口也比较好,那就不必过于担心,可以先通过物理治疗进行降温,再配些口服药,注意休息,多喝水,来缓解病情。

比较严重和紧急的情况才需要输液:1、严重的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猩红热、阑尾炎等。

2、脱水比较严重:比如孩子肠胃不舒服,腹泻和呕吐都很严重,又吃不进去东西,为了避免脱水严重,这时候需要输液。

3、哮喘发作:宝宝的哮喘发作情况比较紧急,如果不及时用药,有窒息的危险,此时可能需要立即向身体内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

4、比较紧急的疾病:比如喉炎,喉炎的发病比较急,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送一些抗生素或者激素类的药物,以避免情况恶化。

5、需要抢救的紧急状况:比如患者昏迷或者伤情比较严重已经吃不了药,在他入院时就会给他扎上输液的针头,这是给患者注射药物或者营养的通道。

简便易行的物理退烧疗法:1、温水擦浴:水温在32到36摄氏度左右,通过刺激血管促进热的发散。

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

擦浴后要立即用大毛巾为孩子擦干,避免受凉。

2、酒精擦浴:建议对年龄较大的孩子使用酒精擦浴降温。

酒精的浓度一般以30%到50%为宜。

用纱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后,有规律地擦拭。

但不建议对年龄较小的孩子使用,因为酒精对皮肤的刺激较大。

3、头部冷敷: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或用冰袋敷在孩子的前额部,每5到10分钟更换一次。

打点滴对身体造成的危害1、降低人体免疫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发热不要轻易输液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一旦发热,家长就主动要求给孩子挂盐水,他们认为静脉点滴越早、抗生素越贵越高级孩子的病就好得越快。

有时尽管是孩子第一天发高热,家长也会要求诊疗医生直接开补液。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一般无细菌感染时不需要静脉点滴抗生素,留观补液会增加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补液并非越早越好,也并非用药越贵越好,且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耐药和菌群失调。

尽管很多门诊医生会建议家长不要挂水,因为孩子的病情没有打点滴的必要,但很多家长还是会要求医生一定要给孩子打一针退热针,似乎不打针挂盐水就等于没看病,在他们看来,吃药是完全没有用的。

其实退热针成分为安乃近,副作用大,打一针只能退热约3个小时,不建议孩子多打退热针。

带发热小儿尤其有高热惊厥史患儿看病时,家长应随身携带退热药并及时给孩子服用。

一次就诊后,孩子的高烧还没退,家长心里更加着急,以为孩子的病情加重了,于是家中的药还没吃完,又去医院看病开药。

其实初诊时医生通常给孩子开足三天的药,每天跑医院耗时费力,长达3-4个小时的候诊时间往往让家长筋疲力尽,也不利于患儿的休息和病情康复。

如果孩子高热惊厥、精神状态差、咳嗽加重、气急、喷射性呕吐、腹痛,孩子三天高热不退病情加重才需要到医院复诊。

发烧的孩子在家养病期间,有些老人喜欢将发热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小孩吹风。

其实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易诱发小儿高热惊厥,专家建议适当减少穿衣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被子不要盖得太厚,如遇高温天气建议开空调,室温不宜过低,宜保持在28℃左右,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另外鼓励孩子多喝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西瓜、猕猴桃等。

同时,孩子发烧期间不要反复使用退烧药,当孩子体温低于口表38.5℃或肛表39℃时,可以不用退热药,宜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帖、洗温水澡或酒精擦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