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元素化合物

合集下载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织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在化学领域,了解物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本单元将主要介绍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这三种不同的物质组织形式。

通过学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元素1.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在化学方程式中用化学符号表示。

例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铁元素的符号是Fe。

2. 元素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元素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3.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变化,但是元素无法通过常规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二、化合物1.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是固定的,其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比例。

2.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与组成其的元素有关。

3. 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反应可以分解为其组成元素,或与其他物质产生新的化合物。

三、混合物1.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通过混合形成的。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根据比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2. 混合物不具有固定的化学式,组成物质的特性仍然保持。

3. 混合物的分离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如过滤、蒸发、沉淀等。

四、物质的变化1. 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而化学变化则改变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 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释放气体、生成固体沉淀、产生新的颜色或放出光线等。

五、纯净物与杂质1. 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可以是元素或化合物。

纯净物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杂质是存在于其他物质中的不纯净的物质。

杂质可能影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 纯净物和杂质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

综上所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这三种不同的物质组织形式,以及物质的变化、纯净物与杂质等相关知识。

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化合物

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化合物

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元素与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内容,它们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基石。

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则是由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

下面将介绍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

目前已经得到的化学元素有118个。

根据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三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它们一般呈现出金属光泽,容易形成阳离子,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和较大的原子半径。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

金属元素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铝是制造飞机、汽车等轻质构件的重要材料;铁则被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机械设备。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一般是不良导体,大多数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或液体,只有少数为固体。

非金属元素往往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具有较高的电离能和较小的原子半径。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碳等。

例如氧气是我们生活中必需的气体,它参与了生物体的呼吸过程;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

3.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

它们既能导电又能导热,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电子受体和给体功能。

硅和锗是典型的半金属元素。

二、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元素经化学反应组合而成的。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其组成元素有密切关系。

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由元素的化学式表示的。

化学式可以表达出元素的种类与数量。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氯化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盐,由钠和氯化合而成;二氧化碳是我们呼出的废气,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特性。

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分布进行分类。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化学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常见元素:氢(H)、氧(O)、碳(C)、氮(N)、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钾(K)、钙(Ca)、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等。

2、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重点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1、氢(H)及其化合物11 氢气(H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H₂+ O₂点燃 2H₂O)、还原性(H₂+CuO 加热 Cu + H₂O)。

111 水(H₂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 100℃,凝固点0℃。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与二氧化碳反应(CO₂+ H₂O = H₂CO₃)。

112 过氧化氢(H₂O₂)化学性质:分解产生氧气(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

2、氧(O)及其化合物21 氧气(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氧化性(如 C + O₂点燃 CO₂,S + O₂点燃 SO₂)。

211 臭氧(O₃)物理性质:淡蓝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强氧化性。

212 氧化物一氧化碳(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 O₂点燃 2CO₂)、还原性(CO + CuO 加热 Cu +CO₂)。

二氧化碳(CO₂):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与碱反应(CO₂+ 2NaOH = Na₂CO₃+ H₂O)。

31 碳单质金刚石:硬度大,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石墨:导电性良好,质软。

活性炭:吸附性强。

31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见 212 )312 碳酸(H₂CO₃)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H₂CO₃= H₂O + CO₂↑)。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一、物质与化学变化
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原子和分子:元素由原子组成,化合物由分子组成。

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如离子方程和平衡
方程。

4.物质的氧化和还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金属和非金属: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和延展性,常见的金属元素。

2.酸、碱和盐: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
示剂的应用。

3.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性质和应用。

4.食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常见盐类的性质和应用。

三、化合物的组成和研究
1.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化合物的特征。

3.共价分子和共价分子化合物:共价键的形成和分子的性质,如分子
的极性和分子键的极性。

四、与化学相关的环境和生活
1.燃烧与火灾:燃烧的条件、类型和火灾的防控措施。

2.大气和水的污染: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和水的污染物,以及防治措施。

3.垃圾处理和回收: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以及回收的重要性。

4.化学能源和节能:化学能源的类型,如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
及节能的意义和方法。

五、化学实验和实验室安全
1.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常见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

2.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实验记录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

3.实验室安全和应急措施: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是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以下是这个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笔记:
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它反映了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5、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箭头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6、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8、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不变的物质。

9、酸、碱、盐:酸是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解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0、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指示溶液酸碱性的物质,如酚酞和石蕊。

11、水的离子积:水的离子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乘积。

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主要学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点,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知识点。

一、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所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氢气表示为H₂,氧气表示为O₂。

2.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表示为H₂O,二氧化碳表示为CO₂。

二、化学键1.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连接的力,使得原子可以形成分子或离子。

2.离子键: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在一起。

3.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稳定。

4.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电子海模型在整个金属晶体中相互连接。

三、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碳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多种化学键。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和结构,是生物体和地球上各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烃: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烃分为饱和烃(只有单键)和不饱和烃(含有双键或三键)。

3.醇:由羟基(–OH)取代烃链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4.醛:由羰基(C=O)取代烃链末端的氧化物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5.酮:由羰基(C=O)取代烃链中间的氧化物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6.羧酸:由羧基(–COOH)取代碳链中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7.酯:由羧酸和醇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四、化学反应与平衡1.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的物质、消耗原有物质或释放出能量等。

2.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3.生成物:化学反应的产物。

4.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各章知识点

1.元素、混合物与化合物-元素:物质由一个类型的原子构成,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混合物: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类型的物质混合形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新的物化性质。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包括周期(水平行)和族(垂直列)。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周期性规律,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3.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征,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大多数非金属是电非导体,一般质地较脆,不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气、硫磺等。

4.常见化合物的性质-酸和碱:酸呈酸性溶液,能和碱中和;碱呈碱性溶液,能和酸中和。

-盐:由酸和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呈中性。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

5.常见离子的识别-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铵离子(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6.反应式、能量变化和速率-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式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

-能量变化: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7.酸碱与中性物质-酸:产生H+(氢离子)的物质,常见酸有硫酸、盐酸等。

-碱:产生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常见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中性物质:酸和碱反应中和了彼此的物质。

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还原:物质得到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9.需要背诵的化学方程式-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锌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石膏水反应:CaSO4+2H2O→CaSO4·2H2O。

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符号:正一价(+1):氢锂钠钾银亚铜H Li Na K Ag Cu负一价(-1):氟氯溴碘F Cl Br I正二价(+2):铍镁钙锶钡铜汞锌亚钴碳铅Be Mg Ca Sr Ba Cu Hg Zn Co C Pb负二价(-2):氧硫O S正三价(+3):铁钴铝硼铬镍Fe Co Al B Cr Ni正四价(+4):碳硅锡锰C Si Sn Mn正五价(+5):氮磷N P(二)酸根符号:正一价(+1):铵根NH4+负一价(-1):氯酸根硝酸根碳酸氢根醋酸根氢氧根过锰酸根ClO3-NO3-HCO3-CH3COO-OH-MnO4-负二价(-2):碳酸根硫酸根亚硫酸根铬酸根二铬酸根CO3-2SO4-2SO3-2CrO4-2Cr2O7-2负三价(-3):磷酸根PO4-3(三)化学式的规则:1.正价元素(酸根)和负价元素(酸根)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其英文名称即为化学式。

2.酸根中除了NH4+为正价外,其余酸根皆为负价,且多为含氧的原子团。

3.化合物中,正价元素的总价数=负价元素的总价数;因此化合物的总价数为零。

4.金属为原子状态,价数=0;如:铁(Fe)﹑铝(Al)﹑铜(Cu)。

5.酸根和H结合,形成酸,即:氢+酸根=酸6.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单质,如:H2﹑F2﹑Cl2﹑Br2﹑I2﹑O2﹑N2。

7.正价符号在前,负价符号在后。

1.氟化钠先写钠,再写氟 NaFNa为+1价F为-1价→价数总和为0所以氟化钠的化学式为NaF2.氢氧化钾先写钾,再写氢氧根→KOHK为+1价OH-为-1价→价数总和为0所以氢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H3.氧化锌先写锌,再写氧→ZnOZn为+2价O为-2价→价数总和为0所以氧化锌的化学式为ZnO4.氯化钡先写钡,再写氯→BaClBa为+2价Cl为-1价→Ba需要个,Cl需要2个→+2×1=+2-1×2=-2→+2和-2的价数总和为0所以氯化钡的化学式为BaCl25.碘化铅先写铅,再写碘→PbIPb为+2价I为-1价→Pb需要1个,I需要2个→+2×1=+2-1×2=-2→+2和-2的价数总和为0所以碘化铅的化学式为PbI26.溴化铬先写铬,再写溴→CrBrCr为+3价Br为-1价→Cr需要1个,Br需要3个→+3×1=+3-1×3=-3→+3和-3的价数总和为0所以溴化铬的化学式为CrBr37.二氧化铅有数字的化学式按照所要求的个数直接书写,不需考虑价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化合物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题中,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知识具有易懂、好学、难记、难用等特点。

这部分主要是从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方面来介绍每一种物质和每一类物质,相互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复习思路如下:主要抓住“性质”这个核心,把握内在的联系,就可以更全面、深入、清晰地认识物质。

复习这部分知识首先最好是找出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重要代表物及其重要知识点(见下),跳出章节的限制,将他们的知识点尽可能连成串,让知识系统化(重点要落实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采用列表对比法(如CO和CO2,H2、CO和CH4)、口诀记忆法(如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归类记忆法(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知识网络图等。

另外,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物质化学反应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这部分重要的知识有:1.熟练掌握元素符号2.熟记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3.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4.熟记有特征颜色的物质5.熟记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6.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7.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8.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反应关系图(六圈图)9.连续反应关系(1)Ca系列:Ca→CaO→Ca(OH)2→CaCO3→CaO(2)C系列:C→CO2→H2CO3→Na2CO3→CO2(3)Cu系列:Cu→CuO→CuCl2→Cu(OH)2→CuSO4→Cu (4)Fe系列:考试层次要求和考试内容(据中考考试说明)1.初步了解的知识①空气、水的污染与防治;②灭火器简介;③水的物理性质;④铁的物理性质;⑤浓硫酸的性质;⑥甲醇、醋酸、煤和石油、能源;⑦生铁和钢;⑧硝酸。

2.了解的知识①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②O2、CO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③O2的工业制法;④C、CO的化学性质;⑤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⑥甲烷、酒精的性质和用途;⑦酸、碱的通性;⑧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⑨化学肥料的特性和种类。

3.掌握的知识①O2、H2、CO2的化学性质;②O2、CO2的实验室制法;③铁的化学性质;④两酸、两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⑤常见盐的溶解性;⑥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复习方案――专题复习专题一:六种气体例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乙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实验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能否进入集气瓶? 为什么?(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5)通过该实验你可间接获得N2的哪些性质?[分析]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本题考查了①该实验的现象和反应方程式;②实验误差的分析;③更换药品分析不能完成该实验的原因;④若换药品要完成该实验,则装置如何改进;⑤通过此实验,能间接得到N2的哪些性质?⑥补充测定空气成分的装置。

答案:(1)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到室温,水倒流入集气瓶大约占其体积的1/5。

(2)瓶塞没塞紧,装置漏气;瓶没冷却就注入水;红磷不足。

(3)不能,因为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A.在集气瓶内壁预先蘸有一层浓的氢氧化钠溶液;B.在瓶塞上插入吸有浓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在打开铁夹前,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 溶液注入集气瓶中。

(5)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说明:此题的实验装置还可以用下列装置:例2.在五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

根据下面所描述的气体的性质,判断各个集气瓶中装有的气体,并完成后面的填空:(1)气体A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A在高温下能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气体B是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B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时,火焰为________色。

(3)气体C燃烧后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一种最简单的________物。

(4)气体D在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收集气体D一般只用________收集,装有D的集气瓶瓶口应________放保存。

(5)气体E是人和动物片刻都不能离开的气体,E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细铁丝在E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四种重要气体和一种有机化合物,要求掌握H2、O2、CO2的化学性质,了解CO、CH4的化学性质。

复习中可以通过此题把每一种气体的重要知识点扩充联系起来。

答案:(1)CO;(2)H2;淡蓝(3)CH4;有机(4)CO2;向上排空气法;正;(5)O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例3.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和H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混合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各步均完全反应):(1)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体积明显减少;(2)通过浓硫酸;(3)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操作(2)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②该混合气体可能有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CO、CO2、CH4、HCl的化学性质,又考查了石灰水、浓硫酸的性质,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答案: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分;HCl、CH4;HCl、CH4、CO2;HCl、CH4、CO;HCl、CH4、CO、CO2。

例4.某气体X可能由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X气体点燃,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的A、B两个洗气瓶。

试回答:(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________。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________。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种可燃性气体,它们的燃烧产物如何除去的简单综合。

同时可以联系复习:若用该装置检验它们的燃烧后产物,则药品应换成何种药品?为什么放的顺序是这样?答案:(1)H2;(2)CO;(3)CH4;CO和H2;CH4和H2;CH4和CO;CH4、CO和H2。

专题二、碳、铁及其化合物例1.将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加高温使其充分反应,生成18g气体,则该气体是________;其质量分别是________。

[分析]C +O2CO22C + O22CO12322432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若是CO2,则m(C)/m(O2)≤3/8;②若是CO,则m(C)/m(O2)≥3/4;③若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3/8<m(C)/m(O2)<3/4。

现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8g气体,根据质量守恒,氧气质量为12g,m(C)/m(O2)=1/2,符合第③种情况。

答案:CO和CO2;11g、7g。

例2.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B.都是有毒性的气体C.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都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分析]本题是CO和CO2性质对比的考查,属于简单知识的综合。

答案:C例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CO、CO2的性质和用途。

小华用图中甲、乙两套装置做“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

甲装置的水槽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水槽里盛有等量的清水。

小华把两套装置安装好后,密封,并立即把它们放到阳光下。

两小时后,经检验发现两套装置里的叶片内都含有淀粉,因而实验不能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请你分析:(1)为什么甲装置里的叶片也含有淀粉?(2)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答案:(1)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未运走耗尽,实验初期,甲装置内还含有CO2,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2)光照前,将两套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例4.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以铁为研究对象,仿照图中实例在框图处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所填写的反应物不属同一类别的物质,生成物必须填写铁的化合物)(2)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少量铁屑,请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将其除去(不必叙述操作步骤,只用简单的原理描述即可)答案:(1)(2)物理方法:用一块磁铁把铜屑中少量的铁屑吸引出来。

化学方法:用盐酸或稀硫酸洗后过滤。

考查点:金属的性质本题易错点是:第一问在框图处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反应物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生成物必须填写铁的化合物。

因此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切忌草率从事。

专题三、酸、碱、盐及其氧化物1.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重点考查的是金属与酸、盐发生置换反应时的化合价;金属与酸能否反应;金属与盐反应的顺序;尤其是同一种金属与多种盐的混合物的置换反应或不同金属与多种盐的混合物的置换反应的产物。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过程、方法的考查。

(8个方面的应用)(一)判断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 + 6HCl=2FeCl3 + 3H2↑B.Cu + 2AgCl=CuCl2 + 2AgC.2Al + 3H2SO4=Al2(SO4)3 + 3H2↑D.Cu(OH)2+Na2SO4=CuSO4+ 2NaOH[分析]铁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盐是亚铁盐,即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AgCl 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在溶液中不与金属铜反应;碱与盐的反应,要求为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才能发生反应,而Cu(OH)2为难溶性碱,不能与Na2SO4溶液反应。

答案:C(二)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例2、根据下列情况判断A、B、C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1)A+H2SO4→ASO4+H2↑(2)B+H2SO4→不反应(3)C+A(NO3)2→A + C(NO3)2A.A>B>CB.A>C>BC.C>A>BD.B>A>C[分析]考查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