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兽教案
《炮兽》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炮兽》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炮兽》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1.2.2 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1.2.3 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炮兽》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展示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场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课文《炮兽》的背景和内容。
4.2 讲解课文分段讲解课文《炮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讲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
4.3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4.4 总结要点归纳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军事科技的发展,以及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方式5.1 作业布置5.2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读后感的质量,综合评价学生对《炮兽》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代战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正确运用科技,维护世界和平。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炮兽》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

《炮兽》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炮兽》的基本情节、人物特征和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分析《炮兽》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炮兽》的故事背景、作者简介和作品特点。
2. 主要人物形象、关系和故事情节。
3.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4. 文学鉴赏方法和阅读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炮兽》的故事背景、作者简介和作品特点。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象征意义。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4. 读写结合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炮兽》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炮兽》的研究论文、评论和背景资料。
3.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和投影胶片。
4. 黑板、粉笔和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炮兽》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主要人物形象、关系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4. 象征意义: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解读寓意。
5. 文学鉴赏:讲解文学鉴赏方法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6. 创作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文学创作实践。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表扬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有关《炮兽》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在文学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等方面。
4. 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分析能力、合作态度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作品:为学生推荐与《炮兽》主题相关或风格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扩大阅读范围。
教学设计6:第3课 炮兽

炮兽【教学目标】1.概括本文的场景,感受“美丑对照原则”在各场景中的应用,体会场景的作用;2.探究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教学重难点】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2017年的暑假,有这样一个电影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国人的脑海中。
它再次激起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振奋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这是什么场景呢?(放《战狼2》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他是军舰上的一名乘客,他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一个穿着农民服装的老头儿……他究竟是谁?他将要带着这艘军舰驶向哪里?他将要为我们呈现怎样震撼的场景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场人兽大战。
二、雨果知多少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
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
2.9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3.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4.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5.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6.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三、《炮兽》情节简介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
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炮兽》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炮兽》主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炮兽》,使学生了解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炮兽》是一篇讲述自然界中动物生存法则的散文,通过描绘炮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互动,展现了炮兽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
2.2 生字词解析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朗读。
2.3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炮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互动等内容,深入领会课文所传达的自然界生存法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炮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独特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字典,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基本内容。
3.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揭示的自然界生存法则,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4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炮兽》的课后作业,包括作文、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炮兽》课文文本。
5.2 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炮兽图片、视频等素材。
5.3 字典、注释等辅助资料为学生提供字典、注释等辅助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炮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炮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的《炮兽》一课,该课程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北方军队中的“炮兽”在战争中的故事。
此教材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将选取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情节的要点;(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其语言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理解小说中不同的情感表达;(2)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意识;(2)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了解其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2)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入(1)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相关章节,提高其课前预习能力。
(2)通过引入,导入本次课程的关键点,提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感受小说情节。
(二)课堂授课(1)讲解故事情节。
本次课程中将选择小说《炮兽》中的第一章,详细讲解主要情节及其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故事的情感表达。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情节,认识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形象特点、性格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宽视野。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了解“炮兽”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家乡资源的了解,激发学生自豪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炮兽”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实例分析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分组讨论所需资料。
4. 互联网查询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炮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炮兽”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难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实例分析:(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炮兽”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语文:《炮兽》教案(新人教《外国小说欣赏》)

《炮兽》教学设计盂县第三中学张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九三年》的故事梗概,能够准确的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本文场景描写的作用,学习并尝试运用场景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小说中将军对炮队队长的态度,理解将军赏罚分明的行为。
【教学重点】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帆船模型【教学流程】【教学设想】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围绕《炮兽》中的人物形象展开教学.教学过程分为朗读导入、温故知新、教学目标、人物赏析、课内检测和课外探究六大步骤,将内容集中于8张幻灯片中。
本节课旨在鉴赏人物形象,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体会雨果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鞠躬,请坐!)一、朗读导入[出示幻灯片一]“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
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
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
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
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是哪位大家的文字呢?(生:雨果。
)[出示幻灯片二]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炮兽》,进一步去感受人物形象、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
[板书题目、作者]二、温故知新[出示幻灯片三]上节课我们自主学习了《炮兽》,首先,请同学解读题目,并介绍小说的故事梗概。
(答案略)文学鉴赏的重要原则是“知人论世"。
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作者相关情况。
(答案: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炮兽》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炮兽》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课文《炮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炮兽》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如比喻、拟人等。
2.2 课文《炮兽》的主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和支持主题的论据。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分享对课文《炮兽》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主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和支持主题的论据。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文阅读测试或问题回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通过主题讨论的参与情况和写作练习的反馈,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协调情况和合作程度,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炮兽》的文本。
5.2 相关背景资料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法国大革命的年代,1793年年初,代表共和国革命势力的国民公会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由此引起了保王党的叛乱和外国反动势力的进攻。于是革命和反革命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船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的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一门没有锁好的大炮如一头出笼的猛兽把这次阴谋破坏殆尽。
Ⅱ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雨果早已不再陌生,对其相关作品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学生还不能对雨果的创作手法有所认识,以《九三年》和《巴黎圣母院》为例,分析雨果的写作手法,并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Ⅲ教学目标
1.把握雨果浪漫主义风格,加深对照手法的理解
2.了解雨果及其相关作品
Ⅳ教学重难点
1.把握雨果浪漫主义写作风格
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
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生活就是面对微笑。
三、《九三年》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九三年》的开头。
1793年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四年,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疾风暴雨时期。共和国诞生未满周岁,国内保王复辟势力和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阴谋策动武装叛乱和进攻,企图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2.对雨果代表作品记忆
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桥边的老人》的写作背景是西班牙内战;《墙上的斑点》的写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炮兽》也同样发生在战争的背景下——法国大革命。
二、雨果
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9岁开始写诗,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获得“百花诗赛”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25岁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共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8岁剧作《欧那尼》在法兰西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的主导地位。
三、《炮兽》可分为几个场景?
第一场景(开头----“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第二场景(“突然间”-----“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第三场景(“斗争结束了”----结尾)赏功罚罪,跌宕起伏。
四、《炮兽》这一场景为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作了哪些设计?(找出具体语句分析)
Ⅱ学情分析
这是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生对搏斗的场景特别感兴趣,尤其是男生。在疲惫的学习中,有激烈,紧张的场面给学生以刺激,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Ⅲ教学目标
1.找出《炮兽》的三个场景,把握小说主要内容
2.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功能,对照手法的运用
3.文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他回到巴黎。雨果一生著作很多,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致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笑面人》等。
雨果名言: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4.了解作者雨果相关知识及《九三年》
Ⅳ教学重难点
1.场景描写的功能;
2.从场景中概括人物形象;
3.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巴黎圣母院》补充)
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可以驯服一只饿狗,吓唬一头牡牛,诱骗一条蟒蛇,威胁一只老虎,软化一只狮子,但你又有什么办法来制服一头没有生命的“猛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坐山观虎斗”吧!
五Hale Waihona Puke 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初步了解人物性格,掌握场景描写的功能。下节课主要补充《九三年》相关内容,加深对《炮兽》的理解。补充雨果及其相关作品,重点是《巴黎圣母院》。
六、板书
第一场景: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第二场景: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第三场景:赏功罚罪,跌宕起伏。
第二课时
Ⅰ教材分析
《炮兽》节选自雨果最后一部小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九三年》。本堂课将对《九三年》的主要内容加以介绍,学生对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手法,对照手法等小说技巧有所把握。简要介绍《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
1.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坚定意志,船在大海上航行,波涛汹涌,天气恶劣,充满不可预测的危险,这样的环境足以展现人物的坚定意志。(从《九三年》小说整体的角度)
2.炮兽肆虐的特定场景考验了人物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英雄人物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舞台。
3.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比展现了老人的极大勇气,沉着冷静,坚毅果敢,智勇双全。
炮兽(两个课时)
王海燕
第一课时
Ⅰ教材分析
“场景”是这一单元的主题,《炮兽》中就有多处典型的场景描写。第一场景:炮兽肆虐,惊心动魄。第二场景:人兽大战,紧张激烈。第三场景:赏功罚罪,跌宕起伏。而作为《九三年》的开头部分,《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炮兽》这一场景为朗德纳克侯爵出场所作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场景的功能。
例:(场景一)
P12所有的炮手都急急忙忙的地向楼梯奔去。跑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
P13船长很快就恢复了冷静,他命令船员们…….等等。
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九三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势。1793年年初,代表共和国革命势力的国民公会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由此引起了保王党的叛乱和外国反动势力的进攻。于是革命和反革命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代表共和国的革命势力的是神父西穆尔登和他的学生郭文,代表反共和政府势力的是朗德纳克侯爵。旺岱省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和他的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生死搏斗场面。小说最后:死里逃生的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尽。《九三年》可以说是雨果的写作艺术和人道精神的最终显示。
船长和大副的对话
4.卖足关子,保持神秘,吸引读者。身为重要人物,肩负重大使命,却以“穿着农民服装的老头”出场,关键时刻的出色表现,一步步加深了人物的神秘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例:这人就是他们的乘客,那个乡下人,他们在一分钟以前谈论着的那个人。
总结:因此,这一场景的设置为塑造朗德纳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出场提供了一个舞台,初步展现了他的精神和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后文他在斗争中的表现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