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学案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学案1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学案1

《故宫博物院》学案知识目标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行踪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第一课时学习流程:一、预习1.读准字音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中轴(zhòu)线迥(jiǒng)然不同鳌(áo)头湛(zhàn)蓝额枋(fāng)檀(tán)香妃嫔(pín)藻(záo)井击罄(qìng)琉(liú)璃矫(jiǎo)健攒(cuán)2.释义玲珑:湛蓝:布局:肃穆:幽雅:悠扬:井然有序:迥然不同:二、研讨1.导入学习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大家知道哪些有关这个地点的信息?2.初读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

(鼓励写有创意性的导游词)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

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

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

2023最新-故宫博物院教案最新4篇

2023最新-故宫博物院教案最新4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故宫博物院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教案课题:故宫博物院(共1 课时第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故宫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上次有位同学同他父母去北京旅游了一趟。

回来后同学们就好奇地围着他,请他们介绍故宫的情况,他就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同学们还是没听明白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一他没有掌握好说明顺序;二说明故宫博物院十分宏大雄伟。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示意图上标出故宫的主要建筑;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4.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

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PPT展示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

(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2.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列数字。

二、课文研读(一)第三四段1.这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说说下面各句分别表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一千多个圆雕鳌头明确: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建筑精美宏大壮丽宏大壮丽三、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一)请大家齐读第5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太和殿的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词语。

2.本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这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

明确:1.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词语有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2.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 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二)第6段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本段说明由外到内,外观着重描绘色彩,内景着重描绘什么呢?2.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本段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出来。

故宫博物院 教案(精选3篇)

故宫博物院 教案(精选3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精选3篇)《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掌握文章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欣赏一段录像,感受故宫独特的魅力。

说说观看后的印象。

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文字砌成的故宫中,来一次故宫之旅。

2、整装待发——读准字音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及事物特征。

故宫之旅——俯瞰速读课文,标记游览路线、宫殿方位及名称。

故宫建筑群给作者的突出印象是什么?4、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抓住重点。

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故宫之旅——近赏教师引导: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

集中体现了故宫建筑的艺术风格。

(1)太和殿如何体现故宫建筑群的三个特征的?浏览课文,提取信息。

(2)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3)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4)假如有一个外国旅游团正想参观太和殿,询问你参观后的印象,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5、故宫之旅——细思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有困惑吗?没有困惑,是否证明有所收获呢?6、清点行囊(屏幕显示)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学习本文后的启示:1抓住说明对象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

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3. 能够描述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

二、导学内容:1.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博物院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占地面积达到7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共有大殿、殿堂、宫门、花园等共有九千余间。

2.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珍藏、钻研和展示明清两代宫廷文物的专业机构,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藏品,包括绘画、书法、玉器、陶瓷、金银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宫廷文化的奇特魅力。

3. 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故宫博物院常年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如“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故宫文化遗产展”等,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其中最闻名的展品包括清代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御笔”、明代万历皇帝御制的“万历御笔”等。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观看故宫博物院的宣传片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和文物特色。

2. 进修:(1)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3)展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价值和珍爱意义;(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介绍他们最喜欢的故宫博物院展品。

4.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故宫博物院,亲身感受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魅力。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还深入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进修,更加珍惜和珍爱中国的宫廷文物,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5篇《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3、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和总分结合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特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方位名词的准确运用。

一、导入(3分钟)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故宫的图片。

(提问:班里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如果有的话就请那位同学谈一谈游览故宫的感受。

)老师:“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全面地了解这座宫殿的建筑结构。

”二、扫除字音障碍把课文中难读、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出来。

分别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来,写完后让底下的同学找出写错的地方,老师再次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识记。

三、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读准字音,圈划重点的生字词。

3、把握阅读说明文文体的相关知识,学会提取信息。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以及体味说明语言的特点等)。

4、尝试划分段落,同时概括每一层段落的大意。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主旨)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五、结合示意图来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找一名同学上帮助老师板书。

(在黑板上写出故宫的总体特点,并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划出来。

在黑板上标划出南北的方向,便于学生寻找出景点的方位。

在太和殿那一段让学生逐行寻找方位名词,并把同学找到的方位名词依次写在黑板上,如: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六、在第6自然段穿插一个知识点,提问:为什么在太和殿内会有那么多关于“龙”的图案?明确:龙是皇权的象征,龙就是皇帝的化身,而故宫又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太和殿又是故宫的中心,那么龙的图案自然多了。

学案1:第14课 故宫博物院

学案1:第14课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请本文说明顺序;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资料链接】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中共党员。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一、自主学习3、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二、合作探究4、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5、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可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三、拓展提升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3题。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

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1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特征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

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学习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教学难点: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

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作业内容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图文并茂说皇城”写自己的家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介绍故宫生:故宫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南海。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师:同学们的介绍都很精彩。

我们现在学习说明文,你觉得刚才的发言怎么修改,就算是合格的说明文了?生:1说明顺序2说明对象的特征3围绕特征介绍4一些说明方法,使介绍更直观整体感知:师:阅读课文,根据内容顺序在故宫平面图上标记主要建筑物名称。

师:故宫的特点是?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生:空间顺序:主要南——北,辅以不同方位师:说明结构?生:总-分-总首尾呼应细节探究师: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生:详写了三大殿,其中详写了太和殿师:为什么详写?生:三大殿位于中轴线上,使紫禁城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者简介:黄传惕(tì),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

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编辑。

主要作品有:《天安门颂》、《绿色的希望》,长诗《映山红》等。

《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是作者在1979年夏天所写。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简介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 )殿蟠( )龙鎏( )金玉玺( ) 妃嫔( ) 湛( )蓝上谕() 傀儡( ) 翊( )坤宫修缮( ) 击罄( ) 诏( )书
3.解释加点的字:
肃穆:幽雅:
井然有序:水深火热:
大肆挥霍:迥然不同:
4.整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说明对象——说明类型
——
说明对象特征——
5.理清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同时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以框架形式归纳)
6.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做具体说明。

7.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在文中作标记并做好旁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