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教师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介绍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明清两代宫廷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本次导学案旨在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故宫博物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参观路线1. 午门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建于明代。
午门高达37米,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午门前有五个大石狮,左右各两只,分别代表着雄性和雌性。
午门内的大殿是明、清两代皇帝接待重要客人的场所,气派非凡。
2. 三大殿三大殿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是故宫博物院的核心区域。
乾清宫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宫内陈设豪华,展示了明、清两代的王朝文化。
交泰殿是举行重要典礼的场所,也是举行皇帝登基和大婚仪式的地方。
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布局精巧,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3. 后三宫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包括永寿宫、长春宫和常和宫。
永寿宫是皇帝的寝宫,宫内陈设精美雅致;长春宫是皇后的寝宫,装饰华丽,体现了封建礼制;常和宫是皇帝和皇后共同居住的地方,展示了皇室生活的隐秘之处。
4. 养心殿养心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皇帝举行宴会的场所。
养心殿内有大量的壁画和彩绘,反映了明、清两代的文化和艺术风貌。
游客可以在养心殿内感受到皇帝的威严和气派。
5. 珍宝馆珍宝馆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的地方,展出了大量来自中国和各国的珍宝。
游客可以在珍宝馆内欣赏到许多稀世珍品,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瑰宝之美。
三、导学建议1. 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应遵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触摸、摄影或破坏文物。
2. 在导览员的带领下,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
3. 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应保持队形,注意观赏秩序。
4. 在故宫博物院内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文物,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观内容。
5. 在参观结束后,可以到故宫附近的商店购买纪念品,留下美好的回忆。
通过本次导学案,相信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故宫博物院,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故宫这一世界遗产的规模、布局等建筑特点。
2、学习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体会空间顺序在说明建筑物的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体现出来的封建皇权本质上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过程与方法课前自学,课中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后完成有针对性的校本作业。
【教学重点】1、详细解读太和殿部分,学习本文运用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群)的操作方法。
2、认识找准某个观察立足点并运用方位词对说明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封建皇权是如何具体体现在故宫建筑的各个方面的;2、体会本文有条不紊地组织说明内容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要点】1、激趣导入;2、通过提问或小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课件展示故宫风貌;4、理清作者的游踪,了解文本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理解“总—分—总”的结构顺序,以突破第二个教学难点;5、结合课后练习一,弄清故宫建筑群是由哪些大小建筑组成的;结合篇幅比重,理解其说明详略安排与意图,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6、结合课后练习二,师生解读(5—8)段介绍太和殿的部分,突出第一和第二教学重点,突破第一个难点。
7、运用恰当的方位词,口头介绍我们班的教室;8、完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校本作业。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请到过同安影视城的同学介绍影视城的大概风貌,可以从规模特点或建筑风格、建筑布局等方面来介绍。
二、借助提问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标音:2、具体说说文中交代作者游踪的语句:3、解决课后练习一。
三、借助问题,解师生共同解读课文。
(一)课文各段说什么?作者按什么思路组织材料的?作者参观故宫的路线图与课文的结构有什么内在联系?(二)作者是如何具体说明故宫建筑群特点的呢?希望通过语段的解读,深入了解故宫作为封建帝王工作生活的地方,它在建筑上有什么规格要求,希望达到统治者的什么意愿。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特色。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故宫博物院的宏伟壮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特点。
(2)理解并运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2、难点(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对故宫博物院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黄传惕,1934 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笔名黄羽。
1957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
2、说明文相关知识(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2)说明文的特点是科学性、条理性和准确性。
(3)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额枋()蟠龙()中轴线()金銮殿()2、解释下列词语。
(1)井然有序:(2)迥然不同: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五、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填写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可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在示意图上标注出主要建筑的名称)2、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重点介绍了哪座宫殿?为什么?(2)在介绍太和殿时,作者重点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3、品味语言(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这句话中的“最大”能否换成“较大”?为什么?(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六、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游览故宫博物院,你会怎样介绍?请写一段导游词。
2、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学习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3. 能够描述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
二、导学内容:1.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博物院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占地面积达到7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共有大殿、殿堂、宫门、花园等共有九千余间。
2.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珍藏、钻研和展示明清两代宫廷文物的专业机构,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藏品,包括绘画、书法、玉器、陶瓷、金银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宫廷文化的奇特魅力。
3. 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故宫博物院常年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如“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故宫文化遗产展”等,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其中最闻名的展品包括清代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御笔”、明代万历皇帝御制的“万历御笔”等。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观看故宫博物院的宣传片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和文物特色。
2. 进修:(1)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3)展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价值和珍爱意义;(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介绍他们最喜欢的故宫博物院展品。
4.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故宫博物院,亲身感受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魅力。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还深入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进修,更加珍惜和珍爱中国的宫廷文物,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
2、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在选材组织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方法。
4、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故宫博物院)(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三)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作者的参观路线)3、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哪些建筑(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建筑)明确: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五)再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整体特点。
(总)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分)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从景山回望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总)(六)重点研读1、故宫博物院里建筑繁多,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座建筑(太和殿)2、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太和殿(5-8段)3、仔细阅读这四个段落,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明确:5段:外观特征6段:内部装饰7段:建筑位置8段:用途说明顺序:由外到内(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
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故宫博物院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文化。
举例解释:
-空间布局描述:课文对故宫博物院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前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形成空间概念;
-重点词汇和句型:如“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等成语,以及“这里曾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等句型,需要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一些与故宫博物院相关的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举例解释: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地位: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建筑特点:故宫的建筑群以黄色琉璃瓦、红色宫墙和白色石基为主,体现了古代皇权的尊严和神秘;
-参观路线:课文描述的参观路线,使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景点及空间布局。
2.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空间布局描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教师寄语】紫禁城王朝背影暗金銮,遥对紫微河汉宽。
转阁真疑呼万寿,登坛未见走千官。
云生殿瓦龙鳞碧,日落宫墙凤尾丹。
帝苑雄才今不在,徒遗风景胜长安。
(录于网络)【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知识链接】1、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中共党员。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2、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的皇宫。
位于北京城的中心。
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
占地面积72万平方M,现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M。
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故宫的建筑与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古代中国为表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有将皇宫建在都城中央的传统。
【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到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去领略它那独特的魅力吧!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画粗线字注音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诏()书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矫健()妃嫔()翊坤宫()修缮()迥然不同()2、解释下列词语。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
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知识链接】: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矗立()鳌头()湛蓝()琉璃()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肃穆()奏极()额枋()藻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检查预习: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蟠龙(pán)中轴线(zhï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极(zîn)额枋(fāng)藻井(zǎo)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三、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3)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部分:介绍故宫概貌。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第三部分: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四、课文分析: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
1.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明确:(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2.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第1 课时(教师版)(基础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理解文章层次及其内容。
3.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其说明顺序。
4.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在下方横线上把这些词语规矩地写两遍: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修缮(shàn) 击磬(qìng) 诏(zhào)书
鳌头(áo)乾清宫(qián)额枋(fāng)矫健(jiǎo)
2.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举世闻名( 全 ) ②溥天之下( 同“普”,全。
) ③率土之滨(顺着、沿着) ④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⑤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解词:
①水深火热: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
②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③迥然不同:一点也不相同。
④玲珑奇巧: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
⑤蟠龙:弯曲的龙。
⑥御道:专供皇帝走的路。
⑦殿试: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皇帝亲自主持。
⑧镏金: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在器物表面。
(二)、初读文,理解: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说明对象来看,本文是一篇什么说明文?(故宫博物院,事物说明文。
)
2.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其特征,那么作者是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的?
(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
3.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 ):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以及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二部分(3—15):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
第三部分(16):对故宫作总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
4.全文说明的对象是——故宫博物院,其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乾清宫)
5.就全文看,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三)、合作拓展:
1.在故宫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请完成下面两道题。
①写出几个含有“龙”字的成语。
(不少于4个)
(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叶公好龙、龙凤呈祥)
②“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有哪些象征意义?(吉祥、富贵、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
)
③请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简单地说一说,太和殿的装饰为什么有许多龙的图案?
(故宫建筑突出了“龙”,所以对故宫建筑的说明也应突出“龙”。
“龙”具有象征意义,突出“龙”是为了突出皇权的威严。
)
2.“故宫”现在为什么也叫“故宫博物院”?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见解。
(故宫又叫“故宫博物院”,是着眼于它的丰富的收藏品而言的。
)
《故宫博物院》——第2课时(教师版)(能力篇)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清重点层次的说明内容、说明顺序等。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2.
三、学习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 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①名词短语:④⑩②动词短语:③⑤⑥
③形容词短语:②⑧④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
太和殿就是金銮殿。
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
(二).再读文,研读:
1.细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5段:写太和殿外观(形)特征,抓住色彩特点。
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太和殿内部(景、室)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
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三大殿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太和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隆重气氛的特点。
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艺术风格),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
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空间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
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2.研读17—18段(今教材无,见下附文),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15东西六宫是妃嫔居住的地方,这就是俗称的“三宫六院”。
16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
西六宫大致按原来面貌布置,可以看到帝制时代的真实史迹和帝后的生活情况。
17在西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养心殿。
从雍正到清末近200年间,皇帝大都住在这里。
皇帝常在这里召见大臣,批阅奏报。
军机处设在养心殿南面院墙外,就是为了皇帝在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的方便。
18养心殿东间叫东暖阁,是皇帝休息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19从养心殿往北,一个宫院连着一个宫院,幽雅宁静,其中长春宫和储秀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
现在储秀宫的陈设,就是按慈禧50岁生日时的情景布置的。
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
光是储秀宫,翊(yì)坤宫两处的装修和给臣仆的赏赐,就花了100多万两银子。
】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是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说明的方法。
(三).拓展领悟:
1.作者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他的立足点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龙宝座。
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
2. 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有专用术语,同时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来说明,说明准确。
)(另见附例)
(四)《读写一体化》小练笔:相信你能够运用本文学到的说明顺序及方法写一写《这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