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化名词解释、问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软药(soft drug):体内有一定生物活性,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使药物

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照预先规定的代谢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物的蓄积毒性。这类药物称为“软药”。

2.前药(prodrug):将一个药物分子经结构修饰后,使其在体外活性较小或

无活性,进入体内后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原药物分子发挥作用,这种结构修饰后的药物称作前体药物,简称前药。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3.生物烷化剂:是指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者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

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进行亲电反应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的一类药物。

4.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

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5.生物电子等排体(bioisosteres):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或排列相似,

且具有类似物理化学性质,因而能够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一组原子或基团。例如,—COO—、—CO—、—NH—、—CH2—等基团是电子等排体,—Cl、—Br、—CH3等也是电子等排体。

6.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利用基本的合成模块组合构成

大量的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不进行混合物的分离,通过高通量筛选,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再确定活性化合物结构的一种新药研究方法。

7.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

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8.抗生素(antibiotics)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体外能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多数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9.NO供体药物是指能在体内释放出外源性NO分子的药物, NO又称血管内皮

舒张因子(EDRF),它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气体小分子,能有效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是临床上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

10.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

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Ca2+浓度,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的药物。

1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抑制ACE活

性,使AngⅠ不能转化为AngII,是一类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12.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是

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能催化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为甲羟戊酸。

若该酶被抑制,则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有效的调血脂药。

简答题

局麻药的基本结构和构效关系

(1)、化学结构通常包括三个部分:亲脂芳香环、中间连接功能基和亲水性胺基;

(2)、亲脂部分可为芳环、芳杂环,这一部分修饰对理化性质变化大;

(3)、芳环邻对位给电子取代活性增加,吸电子取代则活性下降;

(4)、中间部分以2-3个碳原子为好;

(5)、中间部分结构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作用强度;

(6)、亲水部分为仲胺、叔胺或吡咯烷、哌啶、吗啉等,以叔胺最为常见。

二氢吡啶类其构效关系如下:

(1)、1,4-二氢吡啶环是必需的,若氧化成吡啶或还原成六氢吡啶(哌啶),则活性消失;

(2)、二氢吡啶环上的H不被取代可保持最佳活性;

(3)、2、6位取代基为低级烷烃,多为甲基;

(4)、3、5位的酯基也是活性所必需,若换成-COCH3或-CN则活性大为降低,若换成-NO2则成为钙通道激动剂;

(5)、3、5位酯基的大小对活性影响不大,但不同酯基的活性常优于相同酯基的化合物,并且若为不同酯基,4位碳成为手性,异构体之间的活性差别较大并会影响作用部位;

(6)、4位为芳香基或取代芳香基较为适宜,尤其是邻或间位有吸电子基团时活性较佳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使之无法合成二氢叶酸,影响了叶酸的正常代谢,从而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抗高血压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I(AngI)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导致血浆中AngⅡ数量下降,无法发挥其收缩血管的作用及促进醛固酮分泌作用,ACEI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均使血压下降。

拟胆碱药是一类具有与乙酰胆碱相似作用的药物。按作用环节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胆碱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促乙酰胆碱释放药物三种类型。其中M受体激动剂、N受体激动剂属于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促乙酰胆碱释放药物则属于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拟胆碱药在临床主要作用于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缓解肌无力;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及其他老年性痴呆;大部分胆碱受体激动剂还具有吗啡样镇痛作用,可用于止痛;具有N样作用的拟胆碱药还可缓解帕金森症。

镇痛药是一类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使疼痛减轻或消除的药物。但不影响意识, 也不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对触觉及听觉等也无影响。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PABA利用,PABA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保持抗菌活性。

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1、N-1位若为脂肪烃基取代时,以乙基或与乙基体积相似的乙烯基、氟乙基抗菌活性最好。N-1位若为脂环烃取代时,其抗菌作用最好的取代基为环丙基、而且其抗菌活性大于乙基衍生物。N-1由烃基,环烃基取代活性增加,其中以乙基、氟乙基、环丙基取代最佳,若为苯取代时其抗菌活性与乙基相似,但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较强。

2、 8位上的取代基可以为H、Cl、NO2、NH2、F,其中以氟为最佳,若为甲基、乙基、甲氧基和乙氧基时,其对活性贡献的顺序为甲基>H>甲氧基>乙基>乙氧基。在1位和8位间成环状化合物时,产生光学异构体,以(S)异构体作用最强。

3、2位上引入取代基后活性减弱或消失.

4、3位羧基和4位酮基为此类药物与DNA回旋酶结合产生药效必不可缺少的部分,将酮基被硫酮基或亚胺基取代及3位羧基被其它含有酸性基团替代时,活性均消失。

5、在5位取代基中,以氨基取代最佳。其它基团活性均减少。

6、6位对活性的贡献顺序为F>Cl>CN≥NH2≥H,6位氟的引入可使其与DAN 回旋酶的结合力增加2~17倍,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性增加1~70倍。

7、在7位上引入各种取代基均使活性增加,特别是哌嗪基可使喹诺酮类抗菌谱扩大,其次为二甲胺基、甲基及卤素。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