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上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上物理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调节发光物、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 水平高度。
目的是使发光物的 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发光物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 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发光物 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移动光屏,使发光物在光屏 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 和像距v。
解: (1)将光源的高度与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的高度 进行比较 , 判断实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2)当物距等于像距时 , 物距为焦距的2倍 , 由表 可知 , 2f=20.0 cm , f= 10.0 cm.
(3)光源位置应在焦距之内 , 即物距在 0~10.0 cm的 范围内.
6.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 光屏上得到了发光物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 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 情况?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也有人 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你是怎样认为 的?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 的条件。
预习检测
1. 物距是指___物__体__到__透__镜___的距离,用 u 表示; 像距是指__像__到__透__镜____的距离,用 v 表示。
2. 当凸透镜成像时:(1)u > 2f,成___倒__立__、_缩__小___ 的__实___像,此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f_<__v_<__2_f_;(2) 当f < u < 2f 时,成__倒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_实___像,此 时像距 v 的范围为__v_>__2_f__;(3)当u < f 时,成 __正__立___、__放__大___的__虚___像。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放大镜
简记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交流讨论
1.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 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像距)逐渐_变__大__,像逐渐_变__大__.
凸透镜的焦距 f = 10 cm
实验
物距与焦
物距u/cm
次数
距的关系
虚实
像的性质 大小
像距v/cm 正倒
1
30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15
2
20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20
3
15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30
4
10
u =f
不成像
/
5
7
u <f
正立
放大
PART TWO
凸透镜成像光路分析
研究光的现象还是从点光源开始。点光源S向四周反射出无数条光线。照射到 凸透镜上的光线也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在S’点, S’ 点就是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研究光学主要是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不需要无数条光线,两条 光线就够了。两条光线相交成实像,反向延长相交成虚像。延长、反向延长 都不相交不成像。
作出猜想 ①可能与物距有关;②可能与焦距有关(与凸透镜的 偏折情况或焦距有关);
进行实验 2.实验器材: 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入新知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手持凸透 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 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 有倒立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素养目标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 研究方法。
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B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
课堂小结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请以课堂反思的方式写 一写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实验准备
几个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
2F
F
物距(u)
F
2F
像距(v)
探究新知 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实验前的调节:
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初中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B. 大屏幕给运动员特写时所成像是放大的
C. 摄像头是凸透镜
D. 运动员经摄像头成虚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易错提醒】屏幕上的影像,不是运动员经摄像头成的 像,是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此时经摄像头成的像,还是缩 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跨学科·生物】 [2024威海荣成期中]小明用透明塑料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点拨: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 的,乙照片中蝈蝈大些,即像大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 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 距,即照相机靠近蝈蝈,同时增大镜头和像间距离,故B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设计了一个高为15 cm的昆虫标本观察器。盒底上放标
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为了让观察者在盒盖上方附近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 7.5 cm
B. 10 cm
C. 12 cm
D. 16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 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 ) A. 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B. 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C. 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D. 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点拨:(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a经过 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说明此点为焦点,故 连接b光线与凸透镜的折射点和焦点,并标上向下的 箭头即为b的折射光线,同理画出c的折射光线,如图 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MN经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填 “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 立、放大的虚像”)。与 投影仪 (填“照相 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 点拨:(2)焦距f=30.0 cm-20.0 cm=10.0 cm,此时 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MN成的是倒立、放 大的实像。

初中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透镜成像规律
嘿,同学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初中透镜成像规律,这可有意思啦!
你看啊,透镜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道具。

想象一下,它能把光线变来变去,多好玩呀!
咱先来说说凸透镜,这玩意儿可厉害了。

当一束平行光射过来,它能把光聚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焦点。

就好像一群调皮的光线小朋友,凸透镜一声令下,它们就乖乖地聚到一起啦!
那凸透镜成像有啥规律呢?当物体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时候成的像啊,就在焦点附近,而且是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这不就像你远远地看一个东西,它看起来小小的,还倒着嘛!要是物体慢慢靠近凸透镜呢,像就会慢慢变大,而且还是倒立的。

等物体到了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时候,哇塞,这时候的像变得可大啦,还是倒立的实像呢!要是物体再靠近,到了一倍焦距以内,嘿,这时候就成虚像啦,是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你就想想,是不是很神奇呀!
再来说说凹透镜,它和凸透镜可不一样。

它呀,会把光线发散出去。

就好像光线小朋友们本来排着队走,经过凹透镜一捣乱,就散开啦!凹透镜总是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那咱怎么记住这些规律呢?可以多做做实验呀!自己动手,印象才深刻嘛。

或者你就多在脑子里想象那些光线跑来跑去的样子,肯定能记住。

学习透镜成像规律有啥用呢?用处可大啦!你想想,咱的眼睛不就是个天然的透镜嘛,了解了这些,就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是怎么看到东西的呀!还有啊,那些照相机、投影仪,不都是根据这些原理来的嘛。

同学们,透镜成像规律是不是很有趣呀?可别小瞧了它,这可是物理世界里的宝贝呢!好好学,以后说不定你就能用这些知识发明出超厉害的东西呢!加油吧!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上第五章 透镜及应用全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清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上第五章 透镜及应用全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清

规律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原理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原理
晶状体太厚,对光线折射能力强,像呈在视网膜 之前
成因
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
校正方法
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较弱,像呈现在视 网膜之后
成因
凸透镜,让光线汇聚后,在经过晶状体
校正方法
眼睛 近视 远视
4.眼睛和眼镜
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1.将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调节至同一高 度
正常的眼睛可以通过调整晶状体与角膜使光线在 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成因
晶状体太厚,对光线折射能力强,像呈在视网膜 之前
校正方法
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
成因
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较弱,像呈现在视 网膜之后
校正方法
凸透镜,让光线汇聚后,在经过晶状体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小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5.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异同
投影仪加放大镜
照相机加放大镜
相同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放大镜
不同点
显微镜的物镜是投影仪 望远镜的物镜是照相机
凸透镜
定义
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的汇聚作用
可以将平型光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
1.透镜
凹透镜
定义
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的发散作用
可以让平行光以一个焦点为球心,沿球半径方向 向外发散
主光轴
通过形成透镜的两个球心的直线
投影仪加放大镜
照相机加放大镜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PPT课件

设计实验
3、问题①:凸透镜、蜡烛、光屏应按什么 顺序摆放在光具座上?
问题②:怎样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 与物距的关系? 问题③: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 数据?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巩固练习
进行实验
1、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 屏。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 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同一直线上。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移动物体位置,使物距分别为u>2f;f<u<2f; u<f ,再移动光屏找像,眼睛观察光屏上的像, 直到最清晰为止; 4、记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放大镜就是 凸透镜,能成 放大的、正立 的像。
巩固练习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我的困惑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 不同的像呢 ?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
走进探究
应用拓展
巩固练习
信息快递
u
F O
v
F
物体
f
f

1.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⒈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能 力、实验操作能力。 ⒉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⒊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建立物理概念,归纳科学规律的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乐于参加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 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创造的心理品 质及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3.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上册

3.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上册

b为凸透镜
D.a、b都为凹透镜
2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C.任何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能会聚于一点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越小,说明其对光的会聚作用 越强,故B正确;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 后才过焦点,故C错误;凹透镜可使光发散,而不是只 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F
通过凸透镜的3种光线
F 1.通过光心的
光线传播方向 不变
F
光路是可逆的
2.平行于主光轴的 光线经凸透镜折射 后通过焦点
F
F3.经过凸透镜焦点
的光线被折射后平 行于主光轴射出。
通过凹透镜的3种光线
跟主轴平行的光 线,折射后其反向 延长线通过焦点
射向凹透镜异侧虚焦 点入射的光线被折射 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奇妙的太空实验:
学到了什么?
1.两种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几个基本概念: 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又叫发散透镜。
物理与生活
在北极进行探险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 种,请你为在冰天雪地中工作的探险人员想 想办法获得火种,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F
OFΒιβλιοθήκη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 播方向不改变
讨论与交流
你有几种简易的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 透镜,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摸” 。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 加以辨别。(注意:为避免镜面磨损或弄脏,应 先用很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再用手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
u与v的
关系像的位置(与
物体在同侧或
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
情况
U>2f
倒立缩小
实像u>v
异侧
f<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
u=2f
倒立等大
实像u=2f
异侧
v=2f
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
u与v的
关系像的位置(与
物体在同侧或
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
情况
f<u<2f 倒立放大
实像
u<v
异侧
v>2f
物近像远像变大
u=f不能成像
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
u与v的
关系像的位置(与
物体在同侧或
异侧)
像随物距变化的
情况
U<f
正立放大
虚像u<V
同侧
物近像近像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