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部颁远动规约(CDT规约)

合集下载

CDT规约中b0-b10是一个遥测,b11是表示正副,那么请问b12和b13是什么意思?

CDT规约中b0-b10是一个遥测,b11是表示正副,那么请问b12和b13是什么意思?

CDT规约中b0-b10是一个遥测,b11是表示正副,那么请
问b12和b13是什么意思?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电气化》
【年(卷),期】2009()6
【摘要】每个遥测信息字中传送两路遥测量。

每(b15…b0)为一路遥测量,
b11…b0为模拟量大小,b11=0时为正数,b11=1时为负数,以2为补码负数,b14=1表示溢出,b15=1表示无数,b12,b13无意义。

功能码(00H-7FH)用来标识遥测信息字,校验码为CRC校验码。

【总页数】1页(P58-58)
【关键词】遥测信息;b11;CDT规约;CRC校验码;模拟量;功能码;测量;负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873;TQ639
【相关文献】
1.循环式远动规约(CDT规约)中遥测量和遥信量的数据传送及处理方法 [J], 谭学明
2.循环式远动规约(CDT规约)中遥测量和遥信量的数据传送及处理方法 [J], 谭学明
3.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一个译学中哲学误读的纠正[J], 吕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T规约中校验码的算法

CDT规约中校验码的算法

关于部颁CDT规约中校验码的算法摘要:用实际应用中的简单例子,详细介绍了部颁循环式远动规约(CDT)规约中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CRC 编码规约算法在电力系统计算机通信过程中,由于信道大多是为传输语音设计的,能达到的误码率仅在10-3~10-5范围内,若再考虑天气、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误码率会更高,要显著改善这一指标,只能借助各种差错控制技术,而差错控制的核心就是校验编码,其中循环冗余校验码(简称CRC校验)更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校验方法,在部颁循环式远动规约中,即采用了CRC校验,但是,对CRC校验码的具体算法作详细说明的书籍、资料却相对较少,笔者总结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经验,在翻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作简要说明,希望能对广大电力系统通信、自动化人员现场的实际工作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1 校验的基本原理站端的远程数据终端设备(RTU)通过数模转换(A/D)将实时数据(包括YX、YC、SOE 等等)转换为二进制码传送到收端,在通道传输过程中,由于线路杂音或其他各种串扰,极易使这些编排好的信息码产生错误,收端的前置机负责识别错误的信息码,在CDT规约中,前置机还负责将这些错码舍弃。

那么,前置机是如何识别这些错码并将其舍弃的呢?这就用到了校验。

在发端,由RTU按照规约的不同,根据所传送的具体信息计算出一个称为CRC 的值附加在数据的尾部一并传送。

在收端,用同样的方法生成一个CRC值,与收到的CRC 值进行比较,若两个值相同,则认为信息传输是正确的,若不同,则可判别信息传输过程中有错误,于是将该错误信息字舍弃。

2 编码及校验的方法信道编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奇偶校验码、奇偶加正反校验码、BCH码、等比码、卷积码等,部颁CDT规约采用的是BCH(Bose、Chaudhuri、Hocguenghem三个人名的字头缩写)码,校验方法是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校验。

CDT规约详解

CDT规约详解

[20424]Tx: 23 00 00 00 00 3D [20441]Tx: 24 00 00 00 00 14 [20879]Tx: 25 00 00 00 00 76 [20886]Tx: 26 00 00 00 00 D0 [20904]Tx: 27 00 00 00 00 B2 [20921]Tx: 28 00 00 00 00 82 [20943]Tx: 29 00 00 00 00 E0 [20961]Tx: 2A 00 00 00 00 46 [20984]Tx: 2B 00 00 00 00 24 [21002]Tx: 2C 00 00 00 00 0D [21491]Tx: EB 90 EB 90 EB 90 71 85 10 01 01 CC [21493]Tx: A0 00 00 00 00 0C [21504]Tx: A1 00 00 00 00 6E [21521]Tx: A2 00 00 00 00 C8 [21544]Tx: A3 00 00 00 00 AA [21890]Tx: A4 00 00 00 00 83 [21892]Tx: A5 00 00 00 00 E1 [21903]Tx: A6 00 00 00 00 47 [21921]Tx: A7 00 00 00 00 25 [21943]Tx: A8 00 00 00 00 15 [21961]Tx: A9 00 00 00 00 77 [22334]Tx: AA 00 00 00 00 D1 [22335]Tx: AB 00 00 00 00 B3 [22343]Tx: AC 00 00 00 00 9A [22361]Tx: AD 00 00 00 00 F8 [22383]Tx: AE 00 00 00 00 5E [22401]Tx: AF 00 00 00 00 3C

CDT规约

CDT规约

第26点为1,112开关在合位.
CDT规约的报文结构
遥控命令: 主站: 遥控命令
子站: 遥控帧结构:
同步字 控制字 信息字 信息字 信息字
遥控返校 遥控执行(或撤消)
三个信息字内容相同
CDT规约的报文结构
遥控命令控制字格式:
控制字节(71H)
帧类别(61H 选择)(C2H 执行) (B3H 撤消) 信息字数(03H) 源站址(XXH) 目的站址(XXH) 校验码
CDT规约的报文结构


控制字
控制字节: 71 b7 b0 E L S D 0 0 0 1 控制字节说明 E:扩展位 E=0 本规约已定义的帧类别; E=1 帧类别可另行定义,以便扩展功能。 L: 帧长定义位 L=0 表示本帧信息字数n为0,即本帧没有信息字; L=1 表示本帧有信息字。 S: 源站址定义位 D: 目的站址定义位 上行信息: S=1 表示控制字中源站址有内容,源站址字节即代表信息始发站的站号,即子站站号; D=1 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即代表信息到达站的站号。 下行信息: S=1 表示源站址字节有内容,源站址字节代表主站站号; D=1 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即代表信息到达站的站号。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零五年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DT规约的报文结构
信息字数:
信息字数n表示该帧中所含信息字数量。
即信息字1至信息字n的总数。E帧长度不 得大于A帧长度。 n=0 表示无信息字。
CDT规约的报文结构
信息字:
每个信息字由6个字节构成:
其通用格式: 功能码+信息码+校验码
功能码1个字节、信息码4个字节、校验码1个

CDT规约解读

CDT规约解读

CDT规约解读CDT规约解读在电⼒⾏业,采集RTU数据经常会选择CDT规约,⽽物理链路上⼀般⾛串⼝232转485。

如果是短距离传输,不需要转发器,传输距离长了最好232转485后转光纤再转485转232,防⽌信号衰败丢失。

下⾯主要介绍CDT规约。

相对101规约、102规约和104规约,CDT 规约⽐较简单。

调试的时候可以使⽤串⼝调试⼯具接收串⼝报⽂,3个eb 90 开头的即可确定是CDT规约。

转:规约要点(1)源地址和⽬的地址设为1。

(2)频率转发序号设置从偶数开始,通常为2点放到⼀个信息字内,功能码0x8A, BCD码发送。

(3)要求转发遥测值传送的是⼀次值,要配置系数值。

(⼯程转换或⽐例缩放)(4)转发遥测值带品质描述。

设置溢出标志:额定值⼩于2047的设成额定值,⼤于2047的设成2047,电压限值设成1.2倍额定值。

由于CDT发送的最⼤码值为-2048 ~ 2047,所以当最⼤值⼤于2047时要放缩发送.可计算总加遥测上传。

(5)遥测转发序列可设定:ABA ABA ABC ABA ABA ABC ABA ABA ABC D1 D2 (举例)(6)遥测分为重要遥测,次要遥测,⼀般遥测。

YCA32点;YCB32点;YCC其余点,遥测分配的功能码共有128个,最⼤传送数256。

D1遥信分配的功能码共有16个,最⼤传送数512.(7)每个E帧只上送⼀个SOE。

(8)华北⽹调要求远动双通道上送数据,保证其主备通道数据完全⼀致。

(双机并⾏或单机双通道)(9)事故总信号放在第⼀位遥信,即YX1;事故时为“1”,⽆事故时为“0”。

总加遥测上送。

上⾏信息的优先级排列顺序和传送时间要求:l 对时的⼦站时钟返回信息插⼊传送l 变位遥信、⼦站⼯作状态变化信息插⼊传送,要求在1s内送到主站l 遥控、升降命令的返送校核信息插⼊传送l 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传送,循环时间不⼤于3sl 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传送,循环时间⼀般不⼤于6sl ⼀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循环时间⼀般不⼤于20sl 遥信状态信息,包括⼦站⼯作状态信息,安排在D1帧定时传送l 电能脉冲计数值安排在D2帧定时传送l 事项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以帧插⼊⽅式传送下⾏(主站⾄⼦站)命令的优先级排列如下:l 召唤⼦站时钟,设置⼦站时钟校正值,设置⼦站时钟l 遥控选择、执⾏、撤消命令,升降选择、执⾏、撤消命令,设定命令l ⼴播命令l 复归命令l D帧传送的遥信状态、电能脉冲计数值是慢变化量,以⼏分钟⾄⼏⼗分钟循环传送。

CDT规约_循环式远动规约_CDT_451-91

CDT规约_循环式远动规约_CDT_451-91

遥信信息字格式见图 8。
6.4 电能脉冲计数值
电能脉冲计数值信息字格式见图 9。
6.5 水位
水位信息字格式见图 10。
b7 b0
功能码(00H-7FH)
遥测 i
B7 … bo B15 | b14 | x | x |

子站状态信息


EDH

设置时钟校正值(下行)
32

EEH~EFH

设置时钟(下行)
64

F0H~FFH
16
遥信
32
5l2
6上行信息格式
6.1 遥测
遥测信息字格式见图6。
6.2 总加遥测
总加遥测信息字格式见图 7。
6.3 遥信
当E=1时帧类别可另行定义, 以便扩展功能。
L:帧长定义位。
当L=0时表示本帧信息字数n为0, 即本帧没有信息字;
B7 B0
控制字节
D7H(11010111B) B1 字节 帧类别
09H(00001001B) B2
循环式远动规约(CDT 规约)
循环式远动规约 (CDT)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循环式远动规约的功能、帧结构、信息字 结构和传输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及以循环字节同步方式传送远动设备与系统。 本标准还适用于调度所间以循环式远动规约转发实时信息的系统。 2. 引用标准 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 件》。 3. 一般技术要求 3.1 本 规 约 采 用 可 变 帧 长 度 、 多 种 帧 类 别 循 环 传 送 、 变 位 遥 信 优 先 传 送 , 重要遥测量更新循环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量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送信 息,以满足电网调度安全监控系统对远动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3.2 本规约规定主站与子站间进行以下信息的传送: a.遥信 b.遥测 c.事件顺序记录(SOE) d.电能脉冲记数值 e.遥控命令; f.设定命令; g.升降命令; h.对时; i.广播命令; j.复归命令; k.子站工作状态。 3.3 信息按其重要性不同的优先级和循环时间,以便实现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 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和指标。 3.3.1 上行(子站至主站)信息的优先级排列顺序和传送时间要求如下: 3.3.1.1 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插入传送; 3.3.1.2 变位遥信、子站工作状态变化信息插入传送,要求在 1s 内送到主站 3.3.1.3 遥控、升降命令的返送校核信息插入传送; 3.3.1.4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传送,循环时间不大于3s; 3.3.1.5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6s; 3.3.1.6一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20s; 3.3.1.7遥信状态信息,包含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安排在D1帧定时传送, 3.3.1.8电能脉冲计数值安排在D2帧定时传送; 3.3.1.9事件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以帧插入方式传送。 3.3.2下行(主站至子站)命令的优先级排列如下. 3.3.2.1召唤子站时钟,设置子站时钟校正值,设置子站时钟; 3.3.2.2遥控选择、执行、撤消命令,升降选择、执行、撤消命令,设定命令; 3.3.2.3广播命令; 3.3.2.4复归命令. 3.3.3D帧传送的遥信状态、电能脉冲计数值是慢变化量,以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循环传送。 3.3.4E帧传送的事件顺序记录是随机量,同一个事件顺序记录应分别在三个E帧内重复传送, 传送规则见4.8条。 3.3.5变位遥信和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以信息字为单位优先插入传送,连送三遍。对时

华北网调CDT规约

华北网调CDT规约

华北电网循环式远动规约(试行)华北电力调度局一九九七年五月结合华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际情况,以及几年来生产运行的实践,为便于生产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统一华北电网循环数据传输(CDT)方式的远动规约,参照部颁“循环式远动规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451—91),经讨论研究确定,华北电网CDT方式远动规约标准及技术要求如下,要求网内各有关单位认真执行。

一、规约的帧结构和字结构12、字、字节、位的排列和发码规则帧的同步字、控制字、信息字的排列规则:字节由低B1到高Bn上下排列,字节的位由高b7到低b0左右排列。

3、同步字:同步字按通道传送顺序为3组EB90H,但是由于向通道发码规则为:低字节先送,高字节后送,字节内低位先送高位后送,故写入串行口的同步字为3组D709H。

4、控制字:·控制字节:E=0时使用附录表2中已定义的帧类别;E=1时帧类别可另行定义,以便扩展功能。

L=1表示本帧有信息字;L=0表示本帧没有信息字。

S=1表示控制字源站址有内容(下行信息中源站址代表主站号,上行信息中源站址代表信息始发站号)。

D=1表示目的站的址有内容(下行信息中目的站址代表信息到达站的站号,上行信息中目 的站址代表主站的站号);D=0表示目的站地址字节内容为FFH,即代表广播命令。

无论在上行或下行信息中若同时S=O 、D=0,则表示源站址和目的站址无意义。

· 帧类别:是用来标识此帧中信息字所传送信息的类别。

帧类别代号定义见附录表2。

· 信息字n :n 表示该帧中所含信息字的数量,n=0表示无信息字。

· 校验码:本规约采用CRC 校验,控制字和信息字都是(n,k)=(48,40)码组,生成多项式为G(X)=X 8+X 2+X+1,陪集码为FFH 。

按照上述的发码规则的顺序以G(X)模2除前5个字节,生成余式R(X)。

以R(X)作为校验码。

若用查表法,信息字和控制字基本码元的中间余式见附录 表1。

标准新部颁CDT规约

标准新部颁CDT规约

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循环远动规约的功能、帧结构、信息字结构和传输规则等。

本标准适合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及以循环字节同步方式传送远动信息的远动设备与系统。

本标准还适合于调度所间以循环式远动规约转发实时远动信息的系统。

2. 引用标准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3. 一般技术条件3.1 本规约采用可变帧长度、多种帧类别循环传送,变位遥信优先传送,重要遥测量更新循环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量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送信息,以满足电网调度安全监控系统对远动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3.2 本规约规定主站与子站间进行以下信息的传送:a. 遥信b. 遥测c. 事件顺序记录(SOE)d. 电能脉冲计数值e. 遥控命令f. 设定命令g. 升降命令h. 对时i. 广播命令j. 复归命令k. 子站工作状态3.3 信息按其重要性有不同的优先级和循环时间,以便实现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和指标。

3.3.1 上行(子站至主站)信息的优先级排列顺序和传送时间要求如下:3.3.1.1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插入传送3.3.1.2 变位遥信、子站工作状态变化信息插入传送,要求在1s内送到主站3.3.1.3遥控、升降命令的返送校核信息插入传送3.3.1.4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传送,循环时间不大于3s3.3.1.5 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6s3.3.1.6 一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20s3.3.1.7遥信状态信息,包括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安排在D1帧定时传送3.3.1.8电能脉冲计数值安排在D2帧定时传送3.3.1.9事项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以帧插入方式传送3.3.2 下行(主站至子站)命令的优先级排列如下:3.3.2.1 召唤子站时钟,设置子站时钟校正值,设置子站时钟3.3.2.2遥控选择、执行、撤消命令,升降选择、执行、撤消命令,设定命令3.3.2.3广播命令3.3.2.4 复归命令3.3.3D帧传送的遥信状态、电能脉冲计数值是慢变化量,以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循环传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式远动规约(CDT)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循环式远动规约的功能、帧结构、信息字结构和传输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点对点的远动通道结构及以循环字节同步方式传送远动设备与系统。

本标准还适用于调度所间以循环式远动规约转发实时信息的系统。

2.引用标准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3.一般技术要求3.1本规约采用可变帧长度、多种帧类别循环传送、变位遥信优先传送,重要遥测量更新循环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量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送信息,以满足电网调度安全监控系统对远动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3.2 本规约规定主站与子站间进行以下信息的传送:a.遥信b.遥测c.事件顺序记录(SOE)d.电能脉冲记数值e.遥控命令;f.设定命令;g.升降命令;h.对时;i.广播命令;j.复归命令;k.子站工作状态。

3.3信息按其重要性不同的优先级和循环时间,以便实现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和指标。

3.3.1上行(子站至主站)信息的优先级排列顺序和传送时间要求如下:3.3.1.1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插入传送;3.3.1.2变位遥信、子站工作状态变化信息插入传送,要求在1s内送到主站3.3.1.3遥控、升降命令的返送校核信息插入传送;3.3.1.4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传送,循环时间不大于3s;3.3.1.5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6s;3.3.1.6一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20s;3.3.1.7遥信状态信息,包含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安排在D1帧定时传送,3.3.1.8电能脉冲计数值安排在D2帧定时传送;3.3.1.9事件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以帧插入方式传送。

3.3.2下行(主站至子站)命令的优先级排列如下.3.3.2.1召唤子站时钟,设置子站时钟校正值,设置子站时钟;3.3.2.2遥控选择、执行、撤消命令,升降选择、执行、撤消命令,设定命令;3.3.2.3广播命令;3.3.2.4复归命令.3.3.3D帧传送的遥信状态、电能脉冲计数值是慢变化量,以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循环传送。

3.3.4E帧传送的事件顺序记录是随机量,同一个事件顺序记录应分别在三个E帧内重复传送,传送规则见4.8条。

3.3.5变位遥信和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以信息字为单位优先插入传送,连送三遍。

对时的时钟信息字也优先插入传送,并附传送等待时间,但只送一遍,传送规则见4.8条。

4 帧4.1帧结构帧结构如图1所示。

每帧都以同步字开头,并有控制字,除少数帧外均应有信息字。

信息字的数量依实际需要设定,帧长度可变。

4.2字、字节、位的排列和发码规则.帧的同步字、控制字、信息字的排列规则:字节由低B1到高B n低b0左右排列,如图2所示。

图1 帧结构向通道发码规则.低字节先送,高字节后送;字节内低位先送,高位后送。

4.3同步字同步字按通道传送顺序分为3组EB90H,即1l10、l011、l001、0000,……。

为保证通道中传送顺序,写入串行口的同步字排列格式见图3。

4.4控制字.控制字共有B7~B l26个字节,如图4所示。

4.4.1控制字节说明:E:扩展位当E=0时使用表2已定义的帧类别,当E=1时帧类别可另行定义, 以便扩展功能。

L:帧长定义位。

当L=0时表示本帧信息字数n为0, 即本帧没有信息字;图34.4.2 S与D在上行及下行信息中的定义说明:在上行信息中,S=1表示控制字中源站址有内容,源站址字节即代表信息始发站的站号,即子站站号;D=1,目的站址字节代表主站站号。

在下行信息中,S=1表示源站址字节有内容,源站址字节代表主站站号;D=1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即代表信息到达站的站号;D=0表示目的站址字节内容为FFH, 即代表广播命令,所有站同时接收并执行此命令。

以上所述的上行信息和下行信息中若同时S=0,D=0, 则表示源站址和目的站址无意义。

4.5生成多项式和中间余式表本规约采用CRC校验,控制字和信息字都是(n、k)=(48,40) 码组,生成多项式为G(X)=X8+X2+X+1,陪集码为FFH。

按4.2条所述发码规则的顺序以 G(X)模2除前5个字节,生成余式R(X)。

以R(X)作为校验码。

若用查表法,信息字、控制字基本码元的中间余式见表1。

4.6帧类别.本规约定义的帧类别码及其含义见表2。

4.7信息字数信息字数n表示该帧中所含信息字数量,即信息字1至信息字n的总数,n=0表示无信息字。

E帧长度不得大于A帧长度。

4.8帧系列及信息字传送规则4.8.1在规定循环时间的前提下,帧系列可以根据要求任意组织。

帧系列如何组织,详见附录A。

4.8.2帧系列采用下列三种方式传送.4.8.2.1固定循环传送.用于传送A、B、C、D1、D2帧.见附录A2、A3、A4。

4.8.2.2帧插入传送,用于传送E帧,见附录A的A2、A3、A4例。

SOE可能连续出现,当轮到送E帧时用软件指针定好发送界限,后续出现的归下一次再送。

4.82.3信息字随机插入传送,用于传送下列三种信息:a.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b.变位遥信;c.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4.8.3上述4.8.2.3条信息一出现就应插入当前帧的信息字传送,但需遵守以下规则:4.8.3.1变位遥信、遥控和升障命令的返校信息连续插选三遍,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才插送一遍.4.8.3.2变位遥信、遥控和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连续插送三遍必须在同一帧内,不许跨帧.若本帧不够连续插送三遍,全部改到下帧进行.4.8.3.3被插的帧若是A 、B 、C 或D 帧则原信息字被取代.原帧长度不变.若是E 帧则应在SOE 完整字之间插入,帧长度相应加长,见附录A 的A5例。

4.8.4子站加电或重新复位后,帧系列应从D1帧开始传送。

4.8.5遥控、设定和升降命令过程中若出现变位遥信则自动取消该命令,并通过子站工作状态信息通知主站。

4.8.6下行通道中不发命令时应连续发送同步码。

5.1.信息字结构每个信息字由Bn ~Bn+5 6个字节构成:功能码一个字节、信息、数据码4个字节和校验码一个字节,其通用格式如图5所示。

5.2 功能码定义功能码有256个(00H-FFH ),分别代表不同信息用途,具体分配见表3:6.1 遥测遥测信息字格式见图6。

6.2 总加遥测总加遥测信息字格式见图7。

6.3 遥信遥信信息字格式见图8。

6.4 电能脉冲计数值说明: 说明:(1)每个信息字传送两路遥测量; (1)用于传送总加遥测量;(2)b 11-b 0传送一路模拟量,以二进制码 (2)一个信息字传送两路总加遥测量;表示。

B 11=0时为正数。

B 11=1时为 (3)b 15-b 0传送一路总加量,以二进制 负数,以2的补码表示负数; 码表示。

B 15=0时为正数,b 15=1 2的补码表示 图9 电能脉冲计数值信息字格式说明: 说明:(1)每个遥信位含16个状态位。

(1)一个信息字传送一路电能脉冲计数值, (2)状态位定义:b=0表示断路器或 定时传送。

定时可以是整点,或30min,刀闸状态为断开、继电保护未动作 也可以由广播命令决定。

B= 1表示断路器或刀闸状态为闭合(2)b23-b0位代表电能脉冲计数值,推荐继电保护动作。

用二进制码表示。

(3)b31=1表示数无效,b29=0表示数为二进制码,b29=1表示数为BCD码。

BCD码的格式同6.5条水位信息字格式。

(4)b27-b24位作为扩展用。

6.6频率(数字式)频率信息字格式见图11。

6.7 事件顺序记录(SOE)事件顺序记录信息字格式见图12。

6.8 子站工作状态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字格式见图13。

说明:说明:(1)以6位BCD码表示水位,最大值以4位BCD码表示频率,如49.99Hz。

为9999.99;(2) 水位为慢变化量,可安排在D或B、C帧传送。

图12 事件顺序记录信息格式(a)毫秒~分(b)时~日说明:(1)功能码1与功能码2应成对,前者用80H 、后者用81H. (2)时间与对象号均用二进制码表示,最后第(B n+10)字节中b15=1表示开关状态为闭合或继电保护动作,b15=0表示开关状态为断开或继电保护未动作。

图13 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字格式7.命令格式7.1 遥控命令遥控过程及遥控帧结构如图l4所示。

遥控命令控制字和控制字节格式见图l5。

遥控过程的信息字格式见图16。

7.2 升降命令升降命令控制字格式同7.1条遥控命令,但帧类别应改为F4H,85H,26H,其信息字格式如图18所示。

7.3 设定命令没定命令控制字格式同7.1条遥控命令,但设定命令只有一个下行帧,无返校、撤消命令帧。

主站子站(a ) (b ) |———此三字内容相同———|图14 遥控过程及帧结构(a )遥控过程 (b) 帧结构图16 遥控过程的信息字格式(a) 遥控选择(下行)(b)遥控返校(上行)(c)遥控执行(下行)(d)遥控撤消(下行)说明:(1)开关序号为二进制码。

若用BCD码表示开关序号,则Bn+2~bn+4字节作相应改变,如图17所示,其中bn+2固定为FFH,Bn+3和Bn+4字节表示开关序号;(2)遥控返校字为上行信息,随机插在上行信息中不跨帧地连送三遍;(3)图16(a)中开关序号在子站有硬件电路进行检查,若检查结果无效将Bn+1字节内容改为FFH;(4)遥控返校信息若超时未收到,本次命令将自动撤消;(5)遥控过程中遇变位遥信,本次命令将自动撤消,通过子站工作状态返回信息。

7.4复归命令从主站向子站发送复归命令只有一个帧,该帧只有同步字和控制字,无信息字,也无返校。

如果需要增加复归命令可通过增加信息字来达到,信息字可自行定义。

复归命令格式见图20。

7.5广播命令(冻结命令)用于发送冻结电能脉冲计数值的命令。

被冻结的脉冲计数值发送三遍之后自动解冻。

广播命令的帧结构同7.4条复归命令,其控制字格式和控制字节格式见图21。

7.6 设置时钟命令从主站控制字开始的向子站设置时钟,应在发送该命令控制字开始的时刻读取主站时钟读数。

设置时钟的帧结构、控制字格式及信息字格式,如图22所示。

7.7 设置时钟校正值命令主站比较了与主设置时钟校正值站间时钟差别并计算子站时钟校正值之后,向子站发出此命令以校正子站时钟,使两站时钟相一致。

设置时钟校正值帧结构,控制字格式及信息字格式,如图23所示。

7.8 召唤子站钟校正值。

召唤子站的时钟帧结构及时钟命令控制字节格式,如图24所示。

子站收到上述召唤命令后,应在上行信息中插入返送两个信息字,即子站时钟和等待时7.9 对时过程与校正值计算对时过程如图26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