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培训计划

合集下载

麻醉科科内培训计划

麻醉科科内培训计划

麻醉科科内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1 提高麻醉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麻醉科医生的技术水平;1.2 增强麻醉科医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麻醉团队的协作能力;1.3 提高麻醉科医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对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1.4 增强麻醉科医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对麻醉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二、培训内容2.1 理论知识培训2.1.1 麻醉药理学2.1.2 麻醉机械原理2.1.3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2.1.4 术中监测与麻醉操作技术2.1.5 麻醉术后疼痛管理2.1.6 麻醉学科的发展动态2.2 临床技能培训2.2.1 实施麻醉术的操作技能2.2.2 术中监测设备的使用2.2.3 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技能2.2.4 麻醉术后疼痛管理的技能2.2.5 APP技术和镇痛技术的应用2.3 专业素养培训2.3.1 医患关系的处理技巧2.3.2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2.3.3 麻醉科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2.3.4 安全意识的培养2.4 实践技能培训2.4.1 实地参与手术麻醉并进行实际操练2.4.2 参与病情严重的麻醉并发症处理2.4.3 实施麻醉术后疼痛管理并进行随访观察2.4.4 在临床中处理医患关系事件三、培训方式3.1 理论知识培训采用讲座、研讨、讨论等形式进行理论讲解,以及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3.2 临床技能培训采用临床实操、模拟操作、案例教学等形式进行技能培训。

3.3 专业素养培训采用沟通训练、团队协作项目、医患模拟演练等形式进行培训。

3.4 实践技能培训在实操环节中进行随训,参与真实手术,处理真实麻醉并发症,进行真实术后疼痛管理。

四、培训周期一般而言,麻醉科内培训周期为12个月。

具体安排如下:4.1 前3个月,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麻醉药理学、麻醉机械原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4.2 中间6个月,主要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包括实施麻醉术的操作技能、术中监测设备的使用、麻醉并发症的处理技能、麻醉术后疼痛管理的技能等;4.3 最后3个月,主要进行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包括医患关系处理、团队协作与沟通、麻醉法律法规的学习、安全意识的培养等。

麻醉科三基培训计划

麻醉科三基培训计划

麻醉科三基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麻醉科三基培训计划是为了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确保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保障,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培训内容1.麻醉科基础知识(1)麻醉科学理论基础:包括麻醉药理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各种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掌握麻醉诱导、维持、恢复的相关知识。

(2)麻醉设备使用与维护:学习各种麻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知识,了解设备的使用原理和操作要点,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麻醉设备,保证手术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麻醉科技术操作(1)麻醉监测技术:学习麻醉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监测要点,了解各种监测指标的含义和临床意义,能够熟练地进行监测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麻醉操作技术:掌握常规麻醉操作的流程和要点,包括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气道管理、麻醉维持、术中并发症处理等技术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麻醉科风险评估与管理(1)风险评估:学习常见手术麻醉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标准,掌握评估工具的使用和评估要点,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2)风险管理:学习麻醉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熟悉各种麻醉相关危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和技术,能够熟练地应对术中突发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

4.麻醉科沟通与团队合作(1)沟通技巧:学习麻醉科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技巧和沟通方法,了解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

(2)团队合作:培训中加强麻醉科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三、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麻醉科医师、麻醉科护士和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相关培训师和管理人员。

四、培训方式1.理论教学:通过专业讲师的授课和研讨,传授相关麻醉科基础知识、技术操作要点和风险评估管理方法等理论知识。

麻醉科全员培训计划

麻醉科全员培训计划

麻醉科全员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麻醉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承担着重要的患者麻醉工作。

为了提高全员麻醉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得到良好的麻醉管理,促进麻醉临床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制定了本次全员培训计划。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麻醉科全体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三、培训时间计划培训时间为一个月,每周安排一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2小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2个小时第二周:2个小时第三周:2个小时第四周:2个小时四、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麻醉知识、麻醉技术和麻醉设备的使用等方面。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主题:1. 麻醉知识- 麻醉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麻醉的分类和种类- 麻醉前评估和术前准备- 麻醉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麻醉的剂量计算和使用- 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2. 麻醉技术- 静脉麻醉的常用药物和使用方法- 气管插管和气管镜检查- 麻醉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麻醉中的紧急处理和急救措施3. 麻醉设备- 麻醉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麻醉药品的保存和使用- 麻醉器械的使用和维护五、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授课由麻醉科主任和专业教师负责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患者和真实患者进行,由资深麻醉医生进行指导。

六、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内容的有效传达和学员技能的提高,本次培训将进行培训后的考核和评估。

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考核合格的学员将得到培训结业证书。

七、培训师资本次培训的授课老师为麻醉科主任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麻醉医生,以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八、培训经费培训经费由医院承担,培训费用包括培训场地租用、教材购置、实际操作模拟器材和讲师费用等,医院将给予相应的支持和资助。

九、培训效果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希望能够提高麻醉科全员的麻醉管理水平,全面加强麻醉临床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为医院提升整体医疗质量和声誉做出贡献。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麻醉科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等。

2、增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如各种麻醉方法的实施、麻醉监测技术、紧急情况的处理等。

3、培养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4、强化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培训对象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医生、麻醉护士。

四、培训内容1、专业理论知识培训(1)麻醉生理学:深入学习人体在麻醉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功能改变,以及麻醉药物对这些生理功能的影响。

(2)麻醉药理学:详细了解各类麻醉药物的药理作用、代谢途径、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3)麻醉设备学:掌握各种麻醉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临床操作技能培训(1)各种麻醉方法的实施:包括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椎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熟练掌握不同麻醉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麻醉监测技术:学会使用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监测设备,准确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紧急情况的处理:培训应对麻醉过程中突发的心脏骤停、呼吸衰竭、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包括心肺复苏、紧急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

3、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训(1)团队协作:通过模拟手术场景,进行团队演练,培养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确保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

(2)沟通能力:开展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手术医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麻醉科学习培训计划

麻醉科学习培训计划

麻醉科学习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麻醉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应用在手术和疼痛管理领域,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过程和术后疼痛管理。

麻醉科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

因此,培养和造就具备良好专业素养和扎实技术能力的麻醉科学专业人才是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急需之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制定了一份麻醉科学学习培训计划,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麻醉科学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培训目标1. 系统学习麻醉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用药原则等;2. 掌握麻醉科学的基本技能,包括麻醉前评估、麻醉诱导、维持和麻醉恢复等;3. 深入了解麻醉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掌握现代麻醉技术和方法;4. 提高应对突发情况和并发症的能力,增强对术中患者安全的保障能力;5. 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方式,提高团队配合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1. 麻醉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1)麻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2)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评估;(3)术中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4)麻醉后疼痛管理等。

2. 麻醉科学的基本技能培训(1)麻醉前评估和手术适应症的判断;(2)麻醉诱导和维持技术;(3)麻醉药物的用药原则和安全操作;(4)麻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

3. 现代麻醉技术和方法的学习(1)麻醉模式的选择和个体化麻醉的实施;(2)麻醉实施中的高科技辅助手段的应用;(3)新型麻醉药物和技术的研究进展;(4)新兴的麻醉方法和技术的应用等。

4. 术中患者安全的保障能力(1)突发情况的处理和应对能力;(2)不同患者的特殊情况处理和术中并发症的预防。

5. 多学科协作的能力培养(1)加强与外科、内科、急诊等多学科的合作和沟通;(2)麻醉科学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和作用;(3)团队协作和协调能力的提高等。

四、培训方式和方法1. 理论学习(1)开设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麻醉科学专家授课;(2)安排学员进行文献阅读和整理,学习最新的国内外麻醉科学研究成果。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麻醉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其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康复。

为了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保障医疗质量,特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1、提升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对麻醉学的最新进展有深入了解。

2、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技术和操作,提高麻醉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增强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麻醉相关的突发状况。

4、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确保麻醉过程中的医护配合默契。

二、培训对象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医生、麻醉护士。

三、培训内容1、麻醉学基础理论系统讲解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解剖学等基础知识,巩固医护人员的专业根基。

深入学习各类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计算、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2、麻醉技术与操作详细介绍并实践各种局部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熟练掌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等关键操作。

3、麻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培训医护人员熟悉各类麻醉机、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设置。

了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临床麻醉管理学习术前评估、麻醉方案制定、术中麻醉管理和术后镇痛的规范流程。

重点掌握特殊患者(如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麻醉管理要点。

5、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分析常见麻醉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并发症的应急处理能力。

6、团队协作与沟通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场景,培养医护人员在麻醉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意识。

开展沟通技巧培训,提高与患者及手术团队的有效沟通能力。

7、伦理与法律学习麻醉相关的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四、培训方式1、理论授课邀请资深麻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系统讲解麻醉学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2、实践操作培训在模拟手术室中进行麻醉技术的实际操作训练,由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

麻醉科医护人员培训计划麻醉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其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安全与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麻醉工作的高效、安全,特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1、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包括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等。

2、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如各种麻醉方法的实施、麻醉监测技术的应用、麻醉并发症的处理等。

3、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提高麻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确保医疗行为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二、培训对象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医生、麻醉护士。

三、培训内容1、基础理论知识(1)麻醉生理学:深入学习人体在麻醉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包括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功能改变。

(2)麻醉药理学:掌握各类麻醉药物的药理作用、代谢特点、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

(3)麻醉设备学:熟悉各种麻醉设备的原理、操作方法、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2、临床实践技能(1)麻醉方法:熟练掌握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常用麻醉方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麻醉监测:正确使用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麻醉并发症处理:学习常见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

3、团队协作与沟通(1)组织模拟手术场景,进行团队协作训练,提高医护之间的配合默契度。

(2)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包括与患者及家属的术前沟通、与手术医生的术中沟通等。

4、法律法规与职业素养(1)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增强法律意识。

(2)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同情心和敬业精神。

四、培训方式1、集中授课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系统讲解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最新进展。

2、临床实践指导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带教,在实际工作中传授操作技能和经验。

麻醉科2024年员工培训计划

麻醉科2024年员工培训计划

麻醉科2024年员工培训计划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科在临床手术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我科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我科整体服务质量,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特制定2024年麻醉科员工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强化员工对麻醉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

2. 提高员工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提升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服务质量。

三、培训对象1. 麻醉科全体在职员工。

2. 新入职的麻醉科医护人员。

四、培训内容1. 麻醉基本理论:包括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解剖学等。

2. 麻醉技术操作:包括吸入麻醉、静脉麻醉、神经阻滞、体外循环等。

3. 急救技能:心肺复苏、紧急拔管、急性过敏反应处理等。

4. 疼痛治疗:慢性疼痛治疗、急性疼痛治疗等。

5. 科研论文写作:如何进行科研设计、数据处理及论文撰写。

6. 医患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减少医疗纠纷。

五、培训方式1. 线上培训:利用医院内部网络平台,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学和考核。

2. 线下培训:组织专家讲座、实操演示、模拟训练等。

3. 外出进修:推荐优秀员工外出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

4. 科室内部培训:定期组织科室内部的培训和考核,分享临床经验。

六、培训时间1. 全年共安排12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长为2小时。

2. 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进行培训。

七、培训考核1. 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全年共四次。

2. 每半年进行一次实操考核,全年共两次。

3. 根据员工的培训成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八、培训效果评估1. 定期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训方案。

2. 观察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培训效果。

3.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培训对提升服务质量的作用。

九、附则1. 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计划解释权归麻醉科所有。

麻醉科2024年员工培训计划旨在提升我科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麻醉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
更是临床各学科特别是外科手术医疗的基础。

麻醉学科根据医疗技术特点分为:
普通外科麻醉、心胸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妇产科麻醉、口腔麻
醉、眼耳鼻咽喉科麻醉、骨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和
体外循环等亚专业。

麻醉科住院医师不仅要掌握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的监测、调
控和支持人体基本生命功能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需要了解相
关学科的基本医疗知识。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麻醉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
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情、正确书写麻醉记录;系统掌握麻醉学
相关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熟练掌握麻醉科常用的临床技能;
能基本正确和独立地实施常规临床麻醉。

培训结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人际沟通能力、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具有独立从事麻醉科临
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麻醉科各亚专业和非麻醉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

住院医师在各科医师
指导下,接受公共科目、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等培训。

临床实践技能以
临床带教培训为主,公共科目和专业理论学习采取自学及讲课、病例讨论相结合
的方法,其他培训方式包括科室业务学习、24小时医学频道、各种医院讲座等、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
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麻醉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
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麻醉科临床教学工
作。

麻醉科轮转应包括麻醉科所有亚专业的基本训练。

非麻醉科室轮转安排在疼
痛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电图室、危重医学科等科室中,合计时间13
个月。

轮转时间和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33个月的基本培
训后有3个月的机动培训时间,安排非临床麻醉科室如超声技术、疼痛诊疗的轮
转。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表1 麻醉科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时间(月)非麻醉科室: 6
疼痛科 4
心血管内科 2
心电图室 2
呼吸内科 2
危重医学科 3
麻醉学亚专业:
普外科麻醉 3
骨科麻醉 1
泌尿外科麻醉 1
眼科和耳鼻咽喉科麻醉 2
口腔外科麻醉 1
神经外科麻醉 2
胸心血管外科麻醉 3
妇产科麻醉 2
小儿外科麻醉 3
门诊和手术室外麻醉 1
麻醉恢复室 1 合计33
三、培训内容和要求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育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依照规范化培训目
标,重点提高临床麻醉规范诊疗能力,兼顾教学、科研与人文素养。

(一)基本要求
掌握:掌握诊断学中基本技能的训练、全身体格检查训练;掌握临床“三基”
中CPR技术和常见无菌操作技术等训练;麻醉学科领域中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
医学、疼痛学、急救复苏和药物成瘾与戒断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实际工作相
结合;掌握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相关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麻醉前病
史搜集和病情评估;掌握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和麻醉合并症的预防原则;掌握麻
醉与监测相关技术的操作及流程;掌握术中生命功能的调控;掌握病情变化的迅
速正确判断与处理;掌握常见麻醉合并症和术中危急症的正确处理;掌握术后疼
痛治疗及其方案;掌握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原则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掌握危
重病人的生命功能的监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判断和维护;掌握急救复苏的技术、
流程和组织抢救。

熟悉: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危重和疑难病人和手术的麻醉
风险与预防及术中管理;熟悉慢性疼痛的病因学和鉴别诊断;熟悉ICU病人的营
养支持;熟悉脑死亡的判断。

了解: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领域国内外理论新进展、前沿监测与治疗技术;了解药物戒断和全麻诱导阿片受体拮抗剂戒毒的方法。

(二)完成指标
1.基本麻醉技能
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次
全身麻醉250
椎管内麻醉(含硬膜外麻醉)100 (其中鞍麻、骶管、腰硬联合不得少于
神经阻滞和局部麻醉30
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AC)40 2.相关轮转科室麻醉技能
3.特殊麻醉技能
4.ICU技能
5.理论学习要求
采取自学及晨课、专题讲座、病例讨论和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

三年培训期间,住院医师必须完成至少50次的住院医师理论课学习(包括在其他临床学科轮转时所参加的学习)。

(三)科研教学能力任务
1、住院医师要积极参与病例讨论、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活动。

3年至少参加潍坊市级或以上麻醉学术年会1次。

2、住院医师每年至少应有1周时间担任培养基地内部教学的助教工作,协助任教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包括疑难病例讨论、科研讨论会、住院医师理论课和晨课等)。

3、、鼓励在三年期间向专业杂志投稿,至少完成临床病例报道1篇和综述1篇。

4、、住院医师在第三年规范化培训时同时担任见习带教工作。

(四)自学参考书刊目录
全国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系列教材
邓小明等主编.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米勒麻醉学》Ronald D. Miller主编.Anesthesia(英文版)最新版
美国麻省总医院麻醉手册,最新版
美国麻省总医院危重病和疼痛诊疗手册,最新版
必读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国外医学一麻醉与复苏分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