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酒文化论文2500字
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

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5篇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1酒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自西周传承至今,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饮品。
我认为当今社会的酒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它不代表任何情绪,却放大了所有情绪。
例如:商务交流需要饮酒,朋友聊天需要饮酒;迎接客人需要饮酒,送别兄弟需要饮酒;结婚要饮酒,失恋也要饮酒。
而第二个特征是它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喝,情绪就会放大,再喝就晕,继续喝就吐。
这不取决于是高端的“茅五剑”,还是低端的老村长;也不取决于是格调文艺的江小白,还是粗犷不羁的二锅头;也更不论它是酱香浓香,还是清香凤香。
这便是当今社会的酒文化。
而要探究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从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中便可见一斑。
说到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诗仙李白是绕不开的,有余光中诗为证“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谈诗。
”李白的诗多以豁达,豪放见长,辅以酒放大情绪的作用,便将这豪放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李白的酒,多是令人开心的,忘却眼前烦恼的。
例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又例如“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两句诗总结起来就是,不追名,不逐利,你便少却许多烦恼与忧愁。
李白借酒为意,放大了这种情绪,让他对于人生的理解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赞誉。
李白的酒表达浪漫,而杜甫的酒表达现实。
虽然李白多是清酒,杜甫多是浊酒,但丝毫不影响酒对于情绪的放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困苦通过一杯浊酒的放大,使读者感同身受,甚至那种无奈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酒是情绪的放大镜。
通过李杜的对比,或许能得出清酒表达乐观,浊酒表达忧愁。
其实不然,因为李白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的愁苦;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的乐观。
所以这也恰恰印证了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与古典文学的酒文化基本一致。
即酒不表达任何情感,却能放大所有情感。
而且无论清酒还是浊酒,所展现的功能是一样的,都能将情绪放大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

篇一:谈谈我国的酒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展望一下酒文化产业的前景,从而激发大家对酒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历史;发展;意义。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1】,无论是节日庆典、亲朋聚会,还是国家领导相见,似乎都离不开酒。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2] 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那么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造酒说。
1.杜康造酒说。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即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2.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3】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浅谈中国酒文化酒是人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浅谈中国酒文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浅谈中国酒文化酒海苍茫,谁主沉浮。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诗宋词,无不飘逸着酒的芬芳,把酒贯穿于整个历史长河之中,使人陶醉其中。
酒文化源远流长,从黄酒到白酒的演变,从活血化瘀到杯酒释兵权的转变,直到今天成为名贵的奢侈品。
月转星移,酒还是原来的酒,味道没变,却配上交易的色彩。
令人深思,今天,人们喝的是酒还是千年的文化,为何如此醉人?酒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是改头换面,披花戴星,逐渐成为交易圈里的主食。
谈生意,无酒不成席,没那个味不行,对国人来说酒是渗到骨子里去了,饭桌上说的色香味的味就是酒。
外国人谈生意不是咖啡厅就是电影院,舒适、浪漫的情调,国人谈生意非得上桌子喝酒,带着文化,一边说着,一边品着,才觉得够味道,能显出美酒英雄,胆气相依。
琼浆玉液的美称只有酒配得上。
酒让英雄有了豪气,赌徒有了,歌妓有了妩媚,书法家、诗人有了灵感与洒脱,酒,让整个历史变的雄浑而赋有魅力。
酒,是漫步云端的感觉,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切不可烂醉了沟渠。
篇二:浅谈中国酒文化黄酒与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两大饮料酒。
黄酒是用“曲”酿造的,制曲的开始年代,最迟不晚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白酒问世是在宋朝以后。
相传谷物酿酒起源于奴隶社会。
大禹时,仪狄酿出酯酒。
禹喝了之后感到香甜,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于是疏远了仪狄。
禹与仪狄的故事不可考,可下面两个例子却能很好地证明圣人的话。
《左传》载:郑国伯有嗜酒如命,并在地窖专供夜里饮酒。
子皙带着驷氏的甲兵攻打伯有并焚烧了他的地窖。
伯有逃奔到雍梁,酒醒后才明白发生了事。
春秋时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统帅楚司马子反口干想喝水,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司马,司马以酒当水,结果醉卧不起。
楚恭王准备打仗,让人叫子反,子反推辞说有心病。
恭王亲自到他的帷幄来请,却闻到酒味,就说:“今天的战事全靠司马,司马却醉成这样,这是要亡我的国家,不顾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酒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度过了悠悠的岁月,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酿酒业方方面面,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酒文化之林独领风骚。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
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
酒的议论文作文范例5篇

酒的议论文作文范例5篇分享借鉴.关于酒的议论文作文1说起酒,大家一定会想到酒的广告,打开电视,时不时地就冒出各种各样的酒的推销,保健酒.黄酒.葡萄酒.白酒.洋酒.果酒等等,应有尽有.杜康在酒的酿造上有很大的成就,被尊称为酒的祖师.三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就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来助酒兴.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让后人赞叹不已.酒是一种补品,这一点不假.它由小麦.稻谷等农作物作为原料酿制而成,具有丰富的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不仅对人体的消化吸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和耐寒力.如果一个人每餐喝十毫升20%浓度的酒,那么此人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在医学上,酒精具有消毒.净化的作用,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外界微生物的侵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饮酒是一种悠久的社会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饮酒越来越高级.但酒对人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少饮则和血行气,壮身御寒〞,〝沉溺无度,醉以为常者,则丧身殉命〞.如曹雪芹豪饮白酒,不到五十岁就见屈原了.李白江边畅饮,最后由于酒力不胜,跳江捉月,溺水身亡.最可悲的是白居易,在酒的反作用下,两眼近视,几乎失明,虽然没死,但生活潦倒,度日艰难.当今社会,由于饮酒过量,引发车祸和打杀事件举不胜举,致病.致残.致死数不胜数.酒是一把双刃剑,适量则补,过量则毒.这一点儿也不为过.武松在〝三碗不过岗〞的酒店喝了十八碗白酒,吃了十几斤牛肉,在景阳岗打死一只白额吊睛大虫(老虎),名扬神州,当了都头.小李广花荣,虽然酒量不大,但在喝了十余碗杜康后仍然领兵打仗,英勇杀敌,取得胜利.〝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等典故都与酒有关,可见酒在古代的地位不低.作用不小.纵横对照,上下追溯.酒之过者,何也?人之过也!人之过者,何也?〝度〞之过也!望大家在饮酒时,别忘了〝度〞这把尺子.关于酒的议论文作文2以水为形,不耀不鸣,暗藏其影,宠辱不惊;以火为性,飘香赦灵,暗下己令,控人之情.——题记对于酒,人们褒贬不一,有的生性喜酒,热爱这辛辣中又带有甘甜的味道;有的人数杯即醉,不省人事;有的人认为酒可养生,能理气通血;有的人却说酒有毒性,含有乙醇等物质.但我认为,酒不只是一种饮品,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千年沉淀的精华之一,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不可缺少在儿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饮酒.专注地将那透亮的液体倒入精致的小壶中,那么的小,连我看着也觉得装不了几杯,再细细的斟满面前的酒杯,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先细品一口,再仰头一饮而尽,闭眼慢慢的回味一段,再斟满一杯……我曾趁爸爸不注意时,偷偷地也学着他倒了一小杯酒,想尝尝这到底是什么样美味的物品,能让爸爸如此的陶醉.先细细的抿了一口,还没等我闭上眼睛好好的品味一番,便被一股辛辣的气息呛住了,好像有一股酒气从我的鼻孔中冲了出来,咳得我眼泪都流了出来.对于这第一次喝酒,我是记忆犹新,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爸爸表示敬佩——那么难喝的东西,他是怎么喝下去的?竟然还露出一副陶醉的表情.直到几年前,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喝酒.酒入口,不急着去咽,将其停在口中品味一会,再如细流般咽下,余下的那些一饮而尽,吞入腹中,一阵辛辣过后,便能感觉到口中留下的馥郁的香气.就是在这时我体会到了神奇的酒的文化,并开始追寻它.对酒的起源有着不同的几种说法,有人说是仪狄,有人说是杜康,也有人认为酒与天地同时.原始先民开始从洞穴里.石缝中挑拣酸败苦辣的变质果实中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酒果时,这透着酒香的果实对人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了奇妙的作用.在这混山茂林中,酒文化闪现出第一抹淡色的曙光.自古以来,酒的文化就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多少的王侯将相.骚人墨客.诗人隐士狂恋着酒,又有多少的风流雅士与酒有关.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留下了多少的传世名篇.有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于竹林之中甘歌纵酒.也有唐朝的饮中八仙,流传千古.酒也代表了超脱的淡然,只愿就此长醉不醒,不看红尘.古人淡雅之士饮酒,豪放之士饮酒,粗鲁之人饮酒,富贵之人饮酒……于悲伤之时,有酒相陪;快乐时,有酒相陪;团聚时,有酒相陪;离别时,有酒相陪……将喜.怒.哀.惧统统融入酒中,一醉之下,忘却所有.酒,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任它如何的伤身,有如何的毒性,我们也找不到一种东西取而代之.千年的流传,早已深入人心,不可或缺.汝以水为形,以火为性.取食粮之精,以酒为名.妙哉多少骚人墨客自命一世英名,终难逃其诱性,欲罢不行;怪哉无命却似神明换得万古留名,实乃高明绝顶,自愧初醒……关于酒的议论文作文3〝酒〞是我国古代诗人特别喜爱.钟情的审美意象.在古代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不是封侯拜相,不是拥有金山银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诗与酒的享受.因此,古代文人便在情兴欢畅时借酒来增情助兴.借酒怡情,助兴增乐,是古诗中常见的,〝酒〞所代表的意义之一.当然,有喜就有悲,借酒抒发愁情思绪.离情别绪的诗句也不在少数:与亲友恋人离别,心中不舍,只好借酒以抒离情;思乡之情不得开解,唯有借酒稍稍压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也只有借酒加以排遣.在中国古代,面对难以抑制的兴奋或无法排遣的苦愁,诗人们都爱以酒解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写离愁别绪,我认为此句最佳.〝酒醒何处?〞表明他离情之浓重,〝柳〞与〝留〞谐音,表达了作者想留又难留的矛盾心情,而〝晓风残月〞更是他漂泊江湖的写照.〝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在这两句诗中说自己愁绪满怀无法排遣,只好借酒浇愁,其实酒又何尝能真的浇愁,结果又反而化作了相思的眼泪.借着〝酒〞的辛辣与苦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念与愁苦.古代文人面对岁月流逝.青春老去产生无奈之时,也抱着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借着酒将这份豁达升华到了极致.〝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这是一首托物寓怀.自伤身世的小词.写的是一位美人站在花前,为春将去而暗自伤心.她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便想为花沉醉痛饮,一醉方休,以排遣心中的无奈.当然,秦观不是〝美人〞,但也不妨碍他感怀人生.或许,借酒抒发壮志的难酬的诗句,我们见得最多.许多的文人大多抱持用世的热诚,然而现实却往往不能如他们所愿,因此真正有才华的文人,若不幸遭逢此困境,最常用的解忧办法就是借酒以排遣内心的悲怀.李白曾感叹〝呼儿将出挟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以无比深沉的〝万古〞之〝愁〞,完成了全诗的大起大落,表达了听说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烦忧之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尽管愁肠难解,酒,依然是古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的,舒解情感的事物.〝酒〞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地位举足轻重,它展示了我国古代文人生活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关于酒的议论文作文4我的家乡在绍兴,绍兴南部有青青的会稽山,山下有清澈的鉴湖水,此山此水造就了甘醇芳香的绍兴黄酒,绍兴黄酒历史悠久,它浸润在我们绍兴的历史中,弥漫在白墙黑瓦间,跨过小桥,走过石板路,穿过大街小巷,滋润着我们绍兴人的生活.你知道绍兴市区的〝投醪河〞吗?2500年前的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投醪劳师,〝一壶能遣三军醉〞,一举灭吴,报仇血耻.还有兰亭的〝曲水流觞〞,王羲之和朋友们,一边饮酒,一边即兴赋诗,最后更是乘着酒兴写下名震千古之《兰亭集序》.陆游,贺知章等伟大诗人,都有喜喝黄酒的经历,并写下流传千古的诗篇.我还记得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要请菩萨,祭祖,这就是绍兴的〝祝福〞,八仙桌上放着各种祭品,这时奶奶就会让我在两旁排列小酒盅,然后斟上黄酒,最后点上蜡烛,我们一起祭拜,祝福太平,安康.许多绍兴人平时在吃饭前,都有喝点酒的习惯,所以招待客户都会上黄酒.绍兴人爱黄酒,当然也爱自己做酒了,我姑丈就会做酒,爸爸说以前过年前,姑丈就会挑好的糯米,蒸熟了,拌好了,然后放在大酒缸里发酵,等到过年,就可以招待客人了,〝酒浆拌〞(甜酒酿)就是姑婆拿手的点心呢!有一次,三爷爷去姑丈家,刚好新酒酿成,三爷爷喝的味道好,禁不住多喝了几杯,结果在回家路上,酒劲上来,吐了,晃晃悠悠回到家,睡了一天一夜,成为笑谈.哈哈,其实这就是绍兴黄酒的一个特点了,后劲足,所以此酒要〝慢慢品〞,适量喝,才能体会到绍兴酒的真味道.我爱我的家乡绍兴,〝让每一缕酒香依然清纯,让每一处江湖完好如初〞,这就是我的愿望.关于酒的议论文作文5以水为形,不耀不鸣,暗藏其影,宠辱不惊;以火为性,飘香赦灵,暗下己令,控人之情.——题记对于酒,人们褒贬不一,有的生性喜酒,热爱这辛辣中又带有甘甜的味道;有的人数杯即醉,不省人事;有的人认为酒可养生,能理气通血;有的人却说酒有毒性,含有乙醇等物质.但我认为,酒不只是一种饮品,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千年沉淀的精华之一,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不可缺少在儿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饮酒.专注地将那透亮的液体倒入精致的小壶中,那么的小,连我看着也觉得装不了几杯,再细细的斟满面前的酒杯,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先细品一口,再仰头一饮而尽,闭眼慢慢的回味一段,再斟满一杯……我曾趁爸爸不注意时,偷偷地也学着他倒了一小杯酒,想尝尝这到底是什么样美味的物品,能让爸爸如此的陶醉.先细细的抿了一口,还没等我闭上眼睛好好的品味一番,便被一股辛辣的气息呛住了,好像有一股酒气从我的鼻孔中冲了出来,咳得我眼泪都流了出来.对于这第一次喝酒,我是记忆犹新,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爸爸表示敬佩——那么难喝的东西,他是怎么喝下去的?竟然还露出一副陶醉的表情.直到几年前,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喝酒.酒入口,不急着去咽,将其停在口中品味一会,再如细流般咽下,余下的那些一饮而尽,吞入腹中,一阵辛辣过后,便能感觉到口中留下的馥郁的香气.就是在这时我体会到了神奇的酒的文化,并开始追寻它.对酒的起源有着不同的几种说法,有人说是仪狄,有人说是杜康,也有人认为酒与天地同时.原始先民开始从洞穴里.石缝中挑拣酸败苦辣的变质果实中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酒果时,这透着酒香的果实对人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了奇妙的作用.在这混山茂林中,酒文化闪现出第一抹淡色的曙光.自古以来,酒的文化就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多少的王侯将相.骚人墨客.诗人隐士狂恋着酒,又有多少的风流雅士与酒有关.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留下了多少的传世名篇.有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于竹林之中甘歌纵酒.也有唐朝的饮中八仙,流传千古.酒也代表了超脱的淡然,只愿就此长醉不醒,不看红尘.古人淡雅之士饮酒,豪放之士饮酒,粗鲁之人饮酒,富贵之人饮酒……于悲伤之时,有酒相陪;快乐时,有酒相陪;团聚时,有酒相陪;离别时,有酒相陪……将喜.怒.哀.惧统统融入酒中,一醉之下,忘却所有.酒,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任它如何的伤身,有如何的毒性,我们也找不到一种东西取而代之.千年的流传,早已深入人心,不可或缺.汝以水为形,以火为性.取食粮之精,以酒为名.妙哉多少骚人墨客自命一世英名,终难逃其诱性,欲罢不行;怪哉无命却似神明换得万古留名,实乃高明绝顶,自愧初醒……关于酒的议论文作文。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
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术的国家之一,中国酒和酒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下文是WTT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篇1试论汉代的酒文化我国的酒的历史远流长,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尊、高脚杯、小壶等陶器都是用来酿酒和饮酒的。
西周时设有“酒正”、“酒人”掌管有关酿酒和酒令,酿造“五齐三酒”以供天子祭祀。
到了汉代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酒之风”盛行形成汉代独特的酒文化。
汉代饮酒风气盛行。
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
盖宽饶曰:“无多酌我。
我乃酒狂。
”光武帝时的马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经常醉倒在皇帝面前。
酿酒业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国家对其实行官营政策。
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
当时酒是必需品,实行官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而后来的统治者改变了官营的政策。
王莽时罢酒酤诏曰:“夫盐,食肴之将;酒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
名山大泽,饶衍之藏,此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
”这就放松了国家对酒类等专营,有利于酿酒业的发展。
当时的酒的种类众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椒花酒等。
河北满城的刘胜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题字的陶缸,说明了酒的种类很多。
汉景帝时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
这里的醴就是一种米酒。
当时的贵族和官僚将饮酒成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场面极为壮观。
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铸酒器,可容四十斛酒。
当时朝廷对饮酒礼仪非常重视,高祖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是畅饮的大好时机。
孝宣帝五凤二年秋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
今郡国两千石或擅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招。
由是废乡党,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
酒文化与健康论文[大全5篇]
![酒文化与健康论文[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e6750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f.png)
酒文化与健康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酒文化与健康论文“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中国古今的酒文化与健康姓名:班级:学号:电话:中国古今的酒文化与健康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渊源源远流长。
且不说中国各类文化琳琅满目,单单就拿酒来说,在文化历史中漫长中发展,不论古今占有了举足轻重重要地位。
酒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文化象征。
参加了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让我对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酒的来源,酒的发展文化历程,酒的的制作工艺,酒的分类,饮酒器皿,酒的礼仪,以及饮酒健康等等方面的内容,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不论在古今,酒因它的香甜与醇厚,因为它对人身心有益,深得大众喜爱,并享有“玉液琼浆”等美誉。
酒因它的特性,对我们有着深深影响,从而在中华历史上源源不断的发展,酒文化因此诞生。
关键词:酒文化酒的发展酒与健康酒,别称杜康、醍醐、欢伯、曲秀才等。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其他一些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
人们日常的饮用酒,酒精纯度一般在60度以下,对酒的进一步提纯至75度可以作为医用酒精用。
食用酒是一种保健饮料,能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祛风湿。
但是过量饮酒对身心有害。
随着科技发展,酒在工业、医疗卫生和科学试验都有着重要作用。
好奇心我想是人人都有的。
总有那么些人,见识到了酒的好,会问:酒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通过查阅书籍会发现,酒是由粮食作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而成的,中国是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
也许在当代我们可以查阅书籍,然而在古老的中国并无书籍查阅的情况下,是谁最早发现酒的呢,酒又是如何来的。
于是,酒的来源就有了传说。
酒的起源说[1]1.1 仪狄造酒说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1.2 杜康造酒说杜康属于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有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杜康作秫酒”。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中国传统酒文化论文篇一酒魂沟文化,浊酒暖人间中华民族酒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在历史的长河中,酒文化源远流长。
浓缩着人间苦乐,在淳朴香甜的宣纸上,泼洒着浓厚趣谈的墨迹,散发着酒香。
酒香淳朴感染了历代文人墨客,以酒论世,谈古论今。
刻画了优美山川,和人间美好。
爱恨交错,叠恋起伏,而展现在世人面前。
香醇美酒在人间潇洒奔流,记忆着感人动听的故事。
还有那优美旋律的音符化作清风细雨飘洒在人间。
杜康造酒刘伶醉,天下美酒唯杜康。
杜康名唯天下以酒命名,有着几千年中国酒文化历史。
享有地位高超,备受曹操赞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千古绝唱。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
自称:“天生刘玲,以酒为名”。
有西晋时期流传美诗为证:“天下美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玲。
饮尽三杯杜康酒,醉倒刘伶三年整”。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醉虎眠龙琼浆液,饮到刘玲是酒仙”。
酒趣亦浓,有言为证;“男欢女乐览风情,唯有杜康换雨声。
嫦娥挤出胭脂泪,杜康传下翁头名”。
几千年来,杜康造酒醉倒多少英雄好汉,解除多少万家之优患。
留下无数酒文诗篇,闻名于天下。
酒览天下客,把酒问青天。
酒是朋友聚会之佳品,无酒不成席。
在人生的长河中,留恋忘返的酒局也道出了人间真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大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泼洒出主人待客真情豪迈,表达淋漓尽致。
贪酒误事唯世人之褒贬。
杜甫洒下名句流传在此:“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与文人、商人、…男人、女人、社会乃至世界无不透出酒的香醇,酒香弥漫了整个人间。
酒醇的香气熏在男人的脑海里,润在女人的心目中。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
山乐水乐,人更乐,事事有酒便快乐。
朋友,穿过时空隧道来品尝一下唐代美酒的香醇;闻到唐人酒润墨汁散发的墨香;赏到唐人潇洒墨迹伴随着优美的琴音旋律孕育着心田。
唐代文人酒意潇洒笔墨超脱,酒幸得意诗兴大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浅谈酒文化论文2500字〕
酒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似有被发扬光大之势。
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征。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酒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近年来,随着白酒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中国加入WTO
步伐的逐步推进,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代表白酒如何直面挑战,参与竟争。
文化行销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关酒文化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各种酒类促销活动常冠以“文化酒”的名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专家学者和普通公众也对酒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酒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似有被发扬光大之势。
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征,尤其是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把酒文化赋予新的内容各方面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以出产文化名酒“百年孤独”和“百年喜庆
"酒闻名的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经理潘好龙先生。
得知记者来意后,潘先生开门见山,侃侃而谈:“目前,酒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促销活动花样繁多,其中以酒文化切入的活动不在少数,这本是件好事,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由于对酒文化狭义的理解或指鹿为马者有之,张冠李戴者有之,牵强附会者更有之,使酒文化失去了本来的含意,陷入商业炒作的误区,也使公众对酒文化的认知出现很大偏差。
今年年初爆发的传统白酒与新型白酒之争,表面上看是酒的生产工艺之争,背后反映的却是对酒文化理解的不同。
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
潘先生强调,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乃至每个企业都有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但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应该是特定和统一的。
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产生土壤,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成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属性才能称之为酒文化。
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酒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生产、销售、消费酒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酒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
费者。
正是由于人的不断创造,酒文化才得以丰富和发展。
没有人,酒文化既没有产生的可能,更没有存在的必要。
也就是说,酒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和人的创造性劳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酒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存在的,体现着对人的文化关怀。
据此,并考虑到人们在生产、销售和消费等阶段对于酒的文化需要之不同(生产阶段强调品质,销售阶段强调品牌,消费阶段强调品位),我们不妨用“品质、品牌、品位”作为酒文化的内在“指标”。
其中品质是核心,品牌是灵魂,品位是层次。
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才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酒文化(即品质+品牌+品位=酒文化)。
一、“品质”误区
首先是“品质”误区。
酒的“品质”是指酒的色、香、味、质地等,所有这些虽与酒产地和酒的生产历史有关,但主要与技术和工艺的先进程度有关,与生产过程中蕴涵的科技和知识含量有关。
但有的人过分强调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把酒产地的某些物质条件如水质、空气等因素绝对化。
也有人把酒厂或酒窖的历史拿来作为酒质的证据,甚至为此
不惜从故纸堆里、从民间故事里“寻根求源”,或请一些“文物专家”和“权威部门”来“考古”、“挖掘”和“鉴定”,以与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亲戚,拉上关系,并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长。
酒的发展早已经过“作坊酒”和“工业酒”阶段,进入“科技酒”阶段,一些物质条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创造出来,大可不必一切靠天。
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与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一样不理智和缺少现实依据,除表明其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外,还可能对酒行业的发展产生方向性误导。
如果说“地理决定论”还有一定道理,“历史决定论"显然没有依据。
美国的历史短,但现在很发达,中国的历史长,目前却明显落后,就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这里丝毫没有否定历史之于酒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抱着历史不放,甚至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只有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才能真正提高酒的内在品质。
新型酒是如此,传统酒也是如此。
不把精力用到提高酒的科技含量上,而是埋头于寻找所谓“风水宝地”和“吃历史”,最终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二、“品牌”误区
其次是“品牌”误区。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就是利润。
但如何经营品牌文化,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严格说来,品牌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结合,两者不可偏废。
过去,企业多以提高质量为主要发展手段,信守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忽视了广告宣传的功效。
现在许多企业不惜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而对酒的内在品质注意不够。
还有人将名字、包装等当作品牌本身,刻意求新、求奇甚至求感官刺激,什么披金戴银、妖怪出洞、神仙下凡之类的品牌满天飞,包装和外观也越来越花哨和离谱。
所有这些都是对品牌的片面理解。
就实质而言,品牌是个产品市场定位问题。
只有找准市场,正确定位,才能确定品牌的文化取向,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
一个品牌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加强市场调研,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准确细分市场,正确定价的基础上。
否则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现在一些企业不是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结果适得其反。
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值得认真汲取。
无可否认,品牌也有个外在形式问题,比如名字、包装等。
但形式要有内容来决定,必须以对产品准确定位为前提。
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名字、包装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总之,经营品牌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切不可顾此失彼,更
不能投放失当。
三、“品位”误区
最后是“品位”误区。
“品位”不同于“品味”,前者是指某事达到的人文高度和水准,主要侧重其社会价值,如“某节目的艺术品位很高”,而后者是指“尝试滋味”,主要强调个体感受,如“经专家品味,认为酒质优良”。
酒作为情感交流、精神表达和文化张扬的介质,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取向。
饮酒时,每个人的品味可以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品位却有高有低。
“借酒消愁”和“借酒撒疯”不在一个档次上,“把酒抒怀”与“划拳行令”也不在一个水平上,“以酒会友”与“以酒行贿”更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生活中许多人错把“品位”当“品味”了,结果造成酒文化整体品位不高。
应当指出是,企业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些企业则在引导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市场化色彩。
如过分宣扬酒的社会功利性,所谓送礼佳品云云,或强调高档、至尊,把一种帝王之气、等级观念强加给消费者,好像喝XO就高贵,喝二锅头就贫贱,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误导。
我们认为,在当前人们对酒文化还知之不多、不深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承担起宣
传酒文化,进一步提升公众酒文化品位的责任,为发展和繁荣酒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潘先生最后指出,上述误区之所以出现,一方面与人们对酒文化的认识水平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
中国的酒文化要获得发展,必须正视并努力克服这些误区,把增加酒的科技含量,明确酒的市场定位,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作为主要任务来抓。
只有这样,中国酒才有希望,才能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洋酒冲击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