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科学与酒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酒与酒文化论文3000字两篇

酒与酒文化论文3000字两篇

酒与酒文化论文3000字两篇酒与酒文化论文3000字两篇酒与酒文化论文3000字一一葡萄酒的历史与发展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

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

在这些地区,葡萄栽培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采集野生葡萄果实阶段,野生葡萄的驯化阶毁,以及葡萄栽培随着旅行者和移民传人埃及等其它地区阶段。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 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

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把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逐渐遍及希腊及其诸海岛。

3OO0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己极为兴盛。

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人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

15至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人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

19世纪中叶,是美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大发展时期。

现在,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产。

阿根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墨西哥均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区。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与发展:◆根据文献记载,我国葡萄栽培的历史约有2000多年。

◆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

◆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辉煌的时期,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

◆葡萄酒在元代,已经有大量的产品在市场销售。

◆明朝时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药用价值。

◆清朝后期,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于1892年,投资300万两白银,在山东烟台建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并引进国外的酿酒工艺和酿酒设备,使我国的葡萄酒生产,走上工业化大生产的道路。

◆全国解放以后,我国的葡萄酒工业得到长足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葡萄酒工业,正沐浴着春风,走向世界。

酿造科学与酒文化

酿造科学与酒文化

浅谈酒与艺术的关系唐少方摘要:酒”,是一种古老而又永远散发着青春气息的饮品,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与标志之一。

无论是白酒、啤酒、葡萄酒都含乙醇,凡是乙醇的饮料都叫酒精性饮料,统称为酒。

后世有人说酒是上天所造.把酒称为“天之美禄”。

而自古以来,酒就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催生了艺术,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容,反过来,艺术作品又成为酒的最好包装与广告。

本文主要从酒与文学、书法、音乐等方面来分析酒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酒文学书法音乐艺术一、酒与文学创作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有独特的功效,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嗜酒豪饮,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白自称“酒仙”,欧阳修自号“醉翁”,辛弃疾“总把平生入醉乡”(辛弃疾《添字浣溪纱》),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鹪鹩庵杂诗》)。

酒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

文人借酒宣情、借酒言志、借酒浇愁,品评人生:曹操“对酒当歌”,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范仲淹“把酒临风”,苏轼“把酒问青天”。

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前后赤壁赋》。

“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萧统《陶渊明集序》);李杜诗文中,写到酒的,李白有17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十六强,杜甫有30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就会黯然失色。

酒后幻觉中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生命得到升华的“超然”境界,成就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大师的精典之作。

酒给文人以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杜甫《饮中八仙歌》)。

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妙语连珠。

张说《醉中作》:“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贺知章《春兴》:“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陆游《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

篇一:谈谈我国的酒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展望一下酒文化产业的前景,从而激发大家对酒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历史;发展;意义。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1】,无论是节日庆典、亲朋聚会,还是国家领导相见,似乎都离不开酒。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2] 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那么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造酒说。

1.杜康造酒说。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即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2.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3】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中国酒文化论文

中国酒文化论文

中国酒文化论文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酒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注重酒的研究、酒的酿造技术以及对酒艺术的追求。

酒既是一种饮料,也代表了人们的情感、文化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仪式和演变等方面,介绍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历史悠久的酿酒传统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各地的考古遗址中,经常能够发现与酒有关的石器和陶器。

酒作为一种特殊饮料,在古代中国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宴会、婚礼等场合。

中国的酿酒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

自古以来,传统的中国酿酒技术传承至今,如“黄酒”、“米酒”、”葡萄酒“等。

这些传统的酿酒技术通过古人的智慧和努力,将谷物、水果等原料进行发酵,制成美味可口的酒。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与亲朋好友共享美酒的时刻。

酒席是一种表达情感、增进人际关系的场所。

在中国,招待客人时往往会准备丰盛的酒菜,用酒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另外,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仪式中,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围坐在一起,相互敬酒,祈求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而在结婚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也会敬酒以表达对亲友们的感激之情。

酒仪式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酒仪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古代的酒仪式通常非常庄重,具有明确的礼仪规范。

例如,古代宴会上,主人会首先敬酒给客人,然后客人也会相互敬酒,以示尊重和友谊。

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关于饮酒礼仪的详细规定,包括如何注酒、如何举杯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酒仪式也逐渐变得更加简化和灵活。

现代人更注重饮酒的心情和氛围,更加强调自由和随性。

在现代社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以酒会为背景,通过喝酒来增进友谊和沟通。

酒文化的当代意义中国酒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酒产业不断发展,酒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酒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度过了悠悠的岁月,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酿酒业方方面面,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酒文化之林独领风骚。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

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

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术的国家之一,中国酒和酒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下文是WTT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篇1试论汉代的酒文化我国的酒的历史远流长,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尊、高脚杯、小壶等陶器都是用来酿酒和饮酒的。

西周时设有“酒正”、“酒人”掌管有关酿酒和酒令,酿造“五齐三酒”以供天子祭祀。

到了汉代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酒之风”盛行形成汉代独特的酒文化。

汉代饮酒风气盛行。

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

盖宽饶曰:“无多酌我。

我乃酒狂。

”光武帝时的马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经常醉倒在皇帝面前。

酿酒业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国家对其实行官营政策。

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

当时酒是必需品,实行官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而后来的统治者改变了官营的政策。

王莽时罢酒酤诏曰:“夫盐,食肴之将;酒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

名山大泽,饶衍之藏,此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

”这就放松了国家对酒类等专营,有利于酿酒业的发展。

当时的酒的种类众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椒花酒等。

河北满城的刘胜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题字的陶缸,说明了酒的种类很多。

汉景帝时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

这里的醴就是一种米酒。

当时的贵族和官僚将饮酒成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场面极为壮观。

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铸酒器,可容四十斛酒。

当时朝廷对饮酒礼仪非常重视,高祖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是畅饮的大好时机。

孝宣帝五凤二年秋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

今郡国两千石或擅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招。

由是废乡党,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中国传统酒文化论文篇一酒魂沟文化,浊酒暖人间中华民族酒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在历史的长河中,酒文化源远流长。

浓缩着人间苦乐,在淳朴香甜的宣纸上,泼洒着浓厚趣谈的墨迹,散发着酒香。

酒香淳朴感染了历代文人墨客,以酒论世,谈古论今。

刻画了优美山川,和人间美好。

爱恨交错,叠恋起伏,而展现在世人面前。

香醇美酒在人间潇洒奔流,记忆着感人动听的故事。

还有那优美旋律的音符化作清风细雨飘洒在人间。

杜康造酒刘伶醉,天下美酒唯杜康。

杜康名唯天下以酒命名,有着几千年中国酒文化历史。

享有地位高超,备受曹操赞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千古绝唱。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

自称:“天生刘玲,以酒为名”。

有西晋时期流传美诗为证:“天下美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玲。

饮尽三杯杜康酒,醉倒刘伶三年整”。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醉虎眠龙琼浆液,饮到刘玲是酒仙”。

酒趣亦浓,有言为证;“男欢女乐览风情,唯有杜康换雨声。

嫦娥挤出胭脂泪,杜康传下翁头名”。

几千年来,杜康造酒醉倒多少英雄好汉,解除多少万家之优患。

留下无数酒文诗篇,闻名于天下。

酒览天下客,把酒问青天。

酒是朋友聚会之佳品,无酒不成席。

在人生的长河中,留恋忘返的酒局也道出了人间真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大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泼洒出主人待客真情豪迈,表达淋漓尽致。

贪酒误事唯世人之褒贬。

杜甫洒下名句流传在此:“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与文人、商人、…男人、女人、社会乃至世界无不透出酒的香醇,酒香弥漫了整个人间。

酒醇的香气熏在男人的脑海里,润在女人的心目中。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

山乐水乐,人更乐,事事有酒便快乐。

朋友,穿过时空隧道来品尝一下唐代美酒的香醇;闻到唐人酒润墨汁散发的墨香;赏到唐人潇洒墨迹伴随着优美的琴音旋律孕育着心田。

唐代文人酒意潇洒笔墨超脱,酒幸得意诗兴大发。

酿酒的智慧中国酒文化中的科学与艺术

酿酒的智慧中国酒文化中的科学与艺术

酿酒的智慧中国酒文化中的科学与艺术酿酒的智慧:中国酒文化中的科学与艺术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被用于庆祝和祭祀,更是社交、交际的媒介。

中国酒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融汇了无数匠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酒文化中的科学与艺术,并揭示其中的智慧所在。

一、科学与酿酒技艺中国酿酒技艺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古人在酿酒过程中悉心研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发现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对酒质的影响。

他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研发出了一系列的酿酒技术,比如“上曲下曲”的酿造方法、制作不同酒种的原料比例等。

在酿酒过程中,科学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从种植葡萄、大麦等原料的选择,到发酵、蒸馏等环节的控制,都需要科学的方法与理论支撑。

古人在没有现代科学设备的情况下,运用自然的力量和观察实验,不断探索和突破。

他们发现微生物的作用对酿酒过程至关重要,提出了“酒药同源”的观念,为后来的酶学和发酵学奠定了基础。

二、艺术与酒的呈现中国酒文化的艺术性表现在酒的呈现与饮用仪式上。

中国人喜欢将美食与美酒相结合,通过精心调配和搭配,将酒的味道和香气发挥到极致。

古代文人雅士将酒视为灵感的来源,他们在酒的浸润下,思绪纷飞,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中国的茶酒文化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茶与酒一样,都有着丰富的种类和品味的技巧。

通过掌握茶与酒的香气、滋味和口感,搭配合理,可以带来不同的味觉体验。

茶酒文化的兴盛,不仅豪华的茶宴上,也延伸到了百姓家庭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三、智慧与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中国酒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仅仅体现在酿酒技艺和饮用艺术上,更是对人类生活的思考和认知。

古人认为,酒可以化解困扰人类的烦恼和忧虑,是情绪宣泄和释放的途径。

他们通过饮酒与醉酒的过程来洗涤心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这种智慧超越了科学技术和艺术表现,直指人的内心,启迪人们对人生和境界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内容摘要 (2)一.青铜器作为酒器起源与发展 (2)(一)起源 (2)(二)发展 (2)二.青铜器酒器的分类与典型器物的鉴赏 (3)(一)煮(温)酒器 (3)(二)盛酒器 (6)(三)饮酒器 (11)(四)贮酒器 (14)三.青铜器酒器的存在价值和研究意义 (15)参考文献 (16)1 中国古代的典型酒器介绍——青铜器学生:李旭指导老师:孔维宝内容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在我国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都是很高的。

中国青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青铜器作为酒器也是把青铜器推崇到一个很高地位,其衍生出来的祭祀文化和酒文化折射了中国古代的繁荣和灿烂的文化。

同时,就青铜器组合出现的时间先后来说,酒器应该是我国青铜器艺术发展中出现的第一个完整的造型系列。

春秋以后,酒器复又转多,但主要是与壶与罍等盛酒器具,形制多变,而且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施以多种装饰技术,或施以多种立体鸟兽装饰,或错彩镂金,或雕镂刻画,极尽工艺之能事,争奇斗艳。

从夏时酒器产生,到商代酒器的发展、创新、酒器一直是商周铜器群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各类器物的造型也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青铜器酒器一·青铜器作为酒器起源与发展(一)起源青铜器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制品。

从考古资料来看,铜器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姜寨遗址中,但是此时是铜基合金。

综合各种学说和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青铜器起源于我国史前时期,发展成熟并作为生产力的标志是在夏代二里头文化时期。

其作为酒器应在夏时,例如,二里头遗址84VIM9出土了一件斝,二里头遗址II M1出土了一件盉。

(二)发展青铜酒器出现在夏代,但是其真正盛行在商代,郑州商城二里岗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空体容器占据主流,还出现许多前所未见的新品种,以酒器为中心青铜礼器组合建立起来了,并且考古发掘证实商代早期中酒器占青铜器的总数的70%,商代后期,酒器数量更多,种类更多,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酒器中就形成了觥、爵、斝、尊、罍、卣、觚、觯、瓿等多达15类,体系完备。

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相对没落。

二·青铜器酒器的分类与典型器物的鉴赏 2 (一)煮(温)酒器青铜器酒器中作为温酒的典型器物有斝和盉。

1、斝,是汉族古代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

斝常常与爵和觚相伴出土,所以它一般和斝和觚一起使用,其造型上与爵相似,但无流、无尾,一般造型为两柱、圆口、腹多有圆形而平底的,三棱锥状足,有少数分档袋足斝和方形腹足斝。

其出现在二里头文化中,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盛行时期的斝其形体匀称,纹饰精美,造型成熟。

依据器物整体形制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尊形斝和鬲形斝。

尊形斝,其侈口长颈,束颈鼓腹的器身似尊,颈腹分界明显,平底或者凸圜底三尖锥状空足,腹一侧有宽扁状半环形鋬,双柱立于鋬相对的另一侧口沿上,柱钮呈菌状或者伞状,颈部多饰兽面纹、乳钉纹、弦纹、连珠纹等,腹外壁多饰以兽面纹、涡纹等,柱钮或饰以涡纹。

鬲形斝,考古发现数量不多,但造型独特,侈口长颈,束腰鼓腹,分档袋足,尖锥足根,一侧有宽扁状半环形鋬,方形柱,伞状扭柱。

图1 夏商周青铜斝的造型演变1-3.夏代 4.二里岗下二期 5、6.二里岗上二期 7.二里岗上二期8、9.殷墟二期 10、11.殷墟三期 12-14.西周早期3 典型器物欣赏:图2 妇好方斝商后期图3 涡纹斝商前期·通高68.8cm 口长25.1cm 口宽24cm ·高30cm 口径19.5cm 重2.1kg ·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1974年出土于湖北黄坡盘龙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2、盉。

盉,三足类酒器中常见的器物,青铜盉自夏代出现,历商周以至战国,从未间断。

其基本造型为硕腹,一侧斜生长管流状,一侧有鋬,三足或四足有盖,且多以链与鋬相连,造型变化多端。

其纹饰多为乳钉纹,兽面纹,云雷纹,如1995年郑州白家庄出土的兽面纹盉。

盉根据盉、足的变化,分为椭圆腹的三足盉、袋状三足封口盉、分裆四足盉、圈足盉、平底盉和方体盉六种形制。

西周时期,盉的发展达到极盛,在商代造型的基础上,其造型更加丰富,主要表现在腹部的变化和其他局部的精巧设计方面。

根据这些变化可分为圜底罐形腹的盉、鬲形盉、壶形盉、圈足盉,春秋时期,盉的造型地域特色更为浓厚,带提梁的圜腹蹄足盉较为流行。

战国时期,流行春秋时期圜腹带提梁的盉,主要变化是流的造型丰富,有兽首形流。

图4 商代青铜盉的主要造型1.二里岗上一期 2-6.殷墟二期 7.殷墟三期 8.殷墟四期4图5 西周青铜盉的主要造型1-3.西周中期 4-6.西周晚期图6 东周时期青铜盉的主要造型1-3.春秋早期 4.春秋中期 5-6.春秋晚期 7.战国早期 8-9.战国中晚期·典型器物欣赏图7-盉西周晚期通高37.5cm 流至鋬长39.2cm1963年出土于陕西抚风齐家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5图8 雷纹卵形盉商后期·通高29.5cm 口径5.5cm 重2.3kg·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盛酒器。

青铜器酒器中作盛酒的典型酒器主要是尊和壶以及方彝和卣。

1、尊。

尊,古代盛酒备斟的酒器之一,也是重要的礼器,设专职人员管理。

《周礼·春官·司尊彝》显示尊有共名、专名之分。

尊的造型与觚相似,由口、腹与圈足三部分组成,体积大于觚,总体造型壮美。

尊根据其造型有折肩尊,大多在商代前期,基本造型为:大敞口,束颈、折肩、深鼓腹、圈足、口径与最大腹颈约略相当。

纹饰上:颈部多饰弦纹、肩部饰3个高浮雕的牛首,肩、腹部分别饰带状兽面纹,圈足饰兽面纹或弦纹,并有“十”字形或圆形镂孔作装饰。

商代后期极盛,以肩尊、觚形尊、方形尊和动物形尊为主要造型,肩尊和折肩尊显著变化特征是口径大于最大腹径,觚形尊、大喇叭口、无肩、深腹、下部微鼓似觚,纹饰有的弦纹,有的无纹。

方形尊,器物外轮廓线多为刚劲的直线,局部为弧线,造型张弛有度,厚重有力,纹饰繁缛富丽,有兽面纹、带状纹、云雷纹,有兽首作饰,整体造型给人以庄严、神秘、恐怖之感,具商代礼器的典型特征。

动物尊造型更为丰富多姿,充分展现商代高超的造型能力。

尊自商代前期出现,流行与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春秋时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战国时期寥寥无几。

图9 商代青铜尊的主要造型1.二里岗上一期 2-4.殷墟三期 5.殷墟二期 6-10.商代晚期图10 西周时期青铜尊的造型1-3、6、8.西周晚期 4、7、9-13.西周中期 5、14、15.西周晚期7图11 东周青铜尊的主要造型11、2.春秋早期 3-5.春秋晚期 6.战国早期典型器物欣赏:图12 象尊图13 妇好鸮尊·商后期·商后期·高22.8cm 长26.5cm 重2.57kg ·通高45.9cm·1975年出土于湖南醴陵狮形山·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8 2、壶,《仪醴》中把壶明确为盛酒之器,同时在祭祀、礼仪、宴亨等场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铜壶的造型最早见于商代前期,盛行于商代后期到战国时期,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有圆壶自铭为锺,方壶为钫。

方圆之中又演化出更多造型,其变化主要在盖、耳、足的局不构造和装饰意匠方面。

商代后期主要为扁圆形壶和方壶,纹饰繁缛,大显神秘庄重。

西周后期,主要流行圆壶,有椭圆体壶和圜体贯耳壶,西周中晚期流行椭方壶和圜体垂腹壶,纹饰简繁得当,纹饰造型典雅而不失庄重。

春秋时期,方体圆体壶造型更为丰富,主要表现在壶盖和足造型的多样性变化,盖的造型流行仰莲形盖,方体壶此时极盛,有莲鹤方壶,有鸟兽合体的,造型极为丰富,设计奇妙,技艺精湛,器形雄浑大气。

战国时期应用为实用器。

图14 商周青铜壶的造型演变1.二里岗上期2.商代中期 3、4.殷墟二期 5、6.西周早期 7、8.西周中期9、10.西周晚期 11、14.春秋中期 12、13、15.春秋晚期16、18、19战国中期17.战国早期93、方彝。

方彝见于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基本造型长方身,方圈足,盖与钮多作四阿式屋顶形,四隅多以扉棱为饰,盖与腹多为兽面纹。

大致分为三类:直腹方彝、曲腹方彝和异形方彝。

图15 商周青铜方彝的主要造型演变1、5.殷墟二期2、4.西周早期 3.商代晚期4、卣。

卣,商代时期专用于盛秬鬯所酿造的香味的酒。

造型与壶接近,最突出的是颈部两侧有提梁,商代前期为圜体卣,商代后期,造型丰富,纹饰多样。

图16 商周青铜卣的主要造型1.二里岗上一期 2、3二里岗上偏晚 4、5、8.殷墟二期 6.殷墟三期7、9.商晚期 10、11、13、14.西周早期 12.西周中期10 典型器物欣赏:图17 几夫壶图18 兽面纹卣·西周中期·商前期·高59cm 口径16cm 腹深44cm 重16.7cm ·高31cm 口径7.8cm 重1.7kg ·1963年出土于陕西抚风齐家·1974年出土于湖北黄坡盘龙城·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图19 兽面纹方彝图20 妇好偶方彝·西周早期·商后期·通高58cm 口长15.1cm 口宽12.5cm ·通高60cm 口长88.2cm 口宽17.5cm ·1980年北京房山出土·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三)饮酒器中国古代青铜器重要且影响力最大的饮酒器是爵,其次是觚。

111、爵。

宋人吕大临在《考古图》中始定明为爵,青铜爵自夏代开始兴起,商代进入鼎盛期。

西周前期减少,后期逐渐消失,其造型演变较为清晰。

夏代爵以二里头文化遗址里出土的造型为主,一般流、尾较长,束腰平底,三足较短,纹饰极少,造型稚朴,优秀的作品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钉形双柱,是爵造型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

商代的爵,器物造型比例处理更加细腻,整体造型比夏代匀称美观。

这时期爵的一般造型为:长流尖尾、流尾上翘、逐渐向宽厚形发展,双扭柱或者单扭柱,多呈三角形,束腰鼓腹,平底或圜底,三棱锥状实足较高,器侧有扁平拱状鋬,腹部横断面为椭圆形。

装饰上:器物颈腹部饰带状兽面纹、乳钉纹、网格纹、斜三角纹、带状兽面纹等。

商代后期的爵在双柱方面更为规范,双柱更长,柱呈菌形或者伞形,极为规整,其次是腹部加长了器腹,增加容积,最后是装饰艺术更加成熟。

西周早期,沿袭商代后期造型,器物纹饰精美,造型独特大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