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份的种类与功能简介表
血液的七种成分

血液的七种成分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液体,具有携带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排出的功能。
血液由不同的成分组成,每个成分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血液中的七种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一、红细胞红细胞,又称为血球,是血液中最多的成分之一。
它们含有名为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它能够携带和释放氧气。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然后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二、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主要负责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病毒、细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功能。
它们通过巡逻整个体内,寻找并摧毁这些病原体。
三、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其主要职责是促进血液凝结和止血。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释放化学物质来促进血液凝结,并形成血块,以防止过度出血。
四、血浆血浆是血液中占据最大比例的成分,它约占据总血体积的一半以上。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构成。
它起着输送营养物质、激素和废物的作用,为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它们在体内承担着多种功能,如维持血浆的渗透压、运输药物和激素,以及参与免疫和凝血过程。
六、血清血清是在进行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几乎不含凝固细胞和纤维蛋白原。
血清中存在着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酶、抗体和维生素。
它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诊断和医学研究领域。
七、血液酸碱平衡血液的酸碱平衡保持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浓度受到严格调节,以保持血液的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酸碱平衡由多个成分共同调控,包括呼吸系统和肾脏。
总结起来,血液的七种主要成分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保护免受病原体的侵袭和止血;血浆和血浆蛋白负责输送营养物质和维持渗透压;血清在实验室诊断和医学研究中发挥作用;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循环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血液主要由液体部分(血浆)和固体部分(血细胞)组成。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的组成以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和功能。
一、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占据了血液总体积的55%~60%。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蛋白。
血浆的功能包括维持血液的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提供凝血因子以及参与免疫反应等。
二、红细胞(红血球)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红细胞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处。
红细胞的正常值范围是男性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
红细胞还具有灵活变形能力,在血管中可以穿行狭窄的毛细血管。
三、白细胞(白血球)白细胞是血液中主要负责免疫和抗感染的细胞。
白细胞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在免疫反应和感染防御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是4.0~11.0×10^9/L。
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的改变可以反映身体对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免疫反应。
四、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起着凝血和止血的重要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以阻止血液流失。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10^9/L。
血小板的数量不足易导致出血倾向,而数量过多则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五、血细胞的功能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具有以下功能:- 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抵御感染;- 单核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和吞噬死亡细胞或组织碎片;- 血小板:促进凝血和止血。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血液的组成1. 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止血,而血浆则主要是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盐和激素等组成。
2. 血细胞的细胞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形,其直径为7-8微米,厚度为2微米左右;白细胞有核和无核两种类型,有核的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核的是血小板;血小板呈片状,直径为1-4微米,最大厚度为0.5微米。
二、临检血液的常用指标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g/L,女性的为120-160g/L。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数目,正常成年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为4-10×109/L;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正常值为125-350×109/L;5. 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PDW)PDW是指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其反映了血小板大小的分布范围,PDW值的增加常常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存在。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MCV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其单位是fL(10^-15L),反映了机体内红细胞的大小情况,正常值为80-100fL;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其单位是pg(10^-12g),正常值为27-34pg;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其单位是g/L,正常值为320-360g/L;9. 紅細胞體積峰寬度(RDW)RDW是指红细胞的分布宽度,正常值为11.5-14.5%。
常用血液成分一览表

品 名
规 格
特 点
作用及适应症
备 注
浓缩红细胞(CRC)
1U/袋或2U/袋
每单位含200mL全血中全部红细胞,红细胞压积0.75±0.05,携氧能力同200ml全血,容量为110 –120ml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1、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
2、各种慢性贫血;
3、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
红细胞回收率>80%残余甘油<1%
作用:增强运氧能力。
适用:
1、同CRC WRC;
2、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3、新生儿溶血病换血;
4、自身输血。
主侧配血试验
辐照红细胞(IRC)
1U/袋或2U/袋
经有效的、受控制的辐照杀灭全血或血液成分中的淋巴细胞,而其他血液成分不受影响。使血液的受者避免致死性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避免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液安全性有很大的提高。
4、小儿、老年人输血;
交叉配血试验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1U/袋或2U/袋
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
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
作用: (同CRC)
适用:
1、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输血;
适用:
1、补充凝血因子;
2、烧伤、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
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37℃水浴中轻柔摆动融化
普通冰冻血浆(FP)
同FFP
除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因子Ⅷ外,其余成份同新鲜冰冻血浆。
作用: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Ⅷ、血浆蛋白血容量。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浆蛋白的功能:
1 营养 2 运输 3 缓冲 4 形成胶体渗透压 5 参与机体免疫 6 参与凝血和抗凝
(见后) (见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血量 (blood volume) 占体重7 8%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起红细胞溶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中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白蛋白为主) 作用:保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四)血浆pH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7.35 7.45
取决于: ① 血液缓冲系统
NaHCO3/H2CO3
② 肺排酸功能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两面微凹的圆盘状,平均直径2-4μm
功能:①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② 参与生理止血(见后)
1. 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20/1(作用 最强)
当酸↑[H+]↑, NaHCO3+H+→H2CO3+Na
H2O+CO2→经肺排出
当硷↑[OH-]↑,H2CO3 +OH-→HCO3-+H2O
经肾排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RBC)生理
吞噬、杀灭细菌
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嗜碱性粒细胞功能
释放肝素抗ຫໍສະໝຸດ 血释放组织胺过敏反应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血液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液体,在体内承担着诸多的重要功能。
那么血液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又都有哪些功能呢?本文将会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球两部分组成的。
其中,血浆是由水和各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稀释溶液,而血球则是由很多个种类的细胞组成的。
1.血浆血浆是血液中占据最大比例的组成成分,约为血液总体积的55%。
它由水、蛋白质、营养物质、荷尔蒙、酶、盐类等一系列化学物质组成。
(1)水水是血浆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人体中约有60%~70%的水分为血浆提供了基础。
(2)蛋白质蛋白质占据了血浆中较大的比例,其中包括了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多种种类。
(3)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包括了糖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各种氨基酸等。
它们为机体内细胞代谢提供了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对机体内的物质代谢起到了重要的化学作用。
(4)荷尔蒙荷尔蒙液是一组提供信号传递的细胞信使,它们通过血液系统传递到人体各处。
它们主要控制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及代谢水平等。
(5)盐类盐类包括了电解质、碳酸氢根、无机磷酸等,它们对于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和血液容积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血球血球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它们主要由三种类型组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红细胞也称为红血球,是血液中最大的种类。
它们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有铁的蛋白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它们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主要负责着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并进行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
(3)血小板血小板是人体内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血管遭受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损伤处,封堵伤口,起到了控制出血的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血液是人体内维持生命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它在人体内起到了诸多的作用:1.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血液中的红细胞通过它们所携带的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同时也将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细胞内部。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结构以及不同的生理功能。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以输送氧气;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负责破坏及移除年老或异常的细胞及细胞残骸,攻击病原体及外来物体;血小板参与凝血,把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血浆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血浆运载血细胞,同时也运输人体生命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液有运输、缓冲、防御、止血的作用。
它保持着整个身体与外界环境间的联系,也维持着各器官组织间的相互联系。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以及各种代谢产物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了解血液的组成与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液态的部分,约占总体积的55%。
它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其功能包括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免疫防御以及凝血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富含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全身组织。
白细胞则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血小板则参与了血液的凝血过程,确保伤口能够迅速修复。
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气和养分:血液通过红细胞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也随着血流分配到身体各处,满足细胞的需求。
2.移除代谢产物: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将新陈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送到肺部和肾脏,然后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稳定的化学环境。
3.维护温度平衡:血液通过调节体内的热量分布,帮助维持体温的平衡。
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会将热量输送到核心器官以保持温暖;而在炎热环境中,血液则会通过皮肤散热,帮助身体降温。
4.免疫防御: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能够识别并杀灭入侵的病原体,维护身体的健康。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受伤时,白细胞会增加数量并释放细胞因子,引发免疫反应。
5.凝血功能: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合作,确保伤口能够迅速形成血栓,防止大量的出血。
综上所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血液中的各个成分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的深入了解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血漿120c.c.
備註2. 輸用前於30-37℃解凍,最好二小時內輸完 除了Coagulation factorV、VIII外皆可補充
冷凍血漿
(2) 安定凝血因子約90單位
(Frozen Plasma,SFP) (3) 缺FactorV、c.
-18℃,五年
(4) 無血小板及白血球
(1) 紅血球90c.c.,亦含少量 血小板
洗滌紅血球濃厚液 (Washed RBC)
(2) 缺血漿及凝血因子 (3) 含少量血小板及白血球 (WBC約含少於5*108/每單位血
,移除原有90%)
(1) 紅血球約90c.c.
去甘油冷凍之紅血球濃厚液 (Deglyceride Frozen RBC)
(3) von Willebrand's Factor 50單位
單一供血者12單位中含WBC 1*1010個,亦可混合血小板 濃厚液及少量紅血球混合懸浮在血漿中
200c.c.
備註1. 每日輸用一星期後,觀察其恢復能力;有部分病 22℃,24小時 患會對白血球有嚴重發熱及肺部反應,便無法輸用 (6小時內儘速輸用) 備註2. 輸用白血球亦有疾病傳播之危險
150c.c.
4℃,35天
(1) 每單位血可提升Hb 0.5g/dL (2) 正常血液容積下,補充紅血球之攜氧能力
(1) 血漿120c.c.
(1) 每單位全血可提升Hb 0.5g/dL
(2) 含所有凝血因子100 單位
(1單位凝血因子=正常人1c.c.血漿中所含凝血因子量)
新鮮冷凍血漿
(3) 無血小板及白血球
(Fresh Frozen Plasma,FFP)
(2) 預防HLA Alloimmunization
解凍後4℃,24小時 (3) 預防Febrile Nonhemolytic
120c.c. ~ 150c.c.
-18℃,一年
(4)
每10kg體重/2單位血漿可矯正因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 之凝固障礙
備註 1. 應避免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輸注過量會引發 循環容積超載危險
15c.c
22℃,3-5天 每單位血約可提升PLT Count 2500/cmm
備註:未達止血或血小板計數未達預期增加值時,則表示血小板輸用無效狀態,可由計算血小板增加指數(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CCI)來確定。
CCI at 1hr =
(病患輸血後Platelet Count - 病患輸血前Platelet Count) * BSA (M2) *血品中Platelet Count濃度(1011)
備註3. 免疫缺乏或抑制病患輸用白血球,可能引發 GVHD,故應考慮以放射線照射處理後輸用
單一供血者12單位中含PLT 3*1011個,亦含少量白血球混 合懸浮在血漿中
200c.c.
22℃,3-5天 每單位血(指單袋12單位)約可提升PLT Count 60000/cmm
多供血者1單位中含PLT 2-3*1010個,亦含少量白血球混合 懸浮在血漿中
白血球濃厚液
血小板濃厚液 (PLT Concentrate)
血液成份的種類與功能簡介表
主要成份
容積 貯存狀態/期效
功能
(1) Fibrinogen約100mg (2) Factor VIII、XIII 50單位
–18℃,一年 針對血友病患、DIC、缺乏Coagulation factor VIII、von 15c.c. 解凍後4℃,24小時 Willebrand's Disease
附件7.17
血液成份的種類與功能簡介表
血液成份名稱
主要成份
容積 貯存狀態/期效
功能
(1) 紅血球約100c.c.,血漿150c.c.(抗凝劑35c.c.)
(1) 補充紅血球之攜氧能力
全血
(2) 安定凝血因子120單位
(Whole Blood, Stored) (3) 白血球及血小板無作用
285c.c.
285c.c.
4℃,35天
(1) 每單位全血可提升Hb 0.5g/dL (約Hct 1-2%) (2) 含有適量2,3-DPG可增加攜氧能力 (3) 含適當之電解質濃度
紅血球濃厚液 (Packed RBC)
(1) 紅血球約100c.c.,血漿40c.c. (2) 安定凝血因子40單位 (3) 含白血球,但血小板無功能
CCI<7000:Platelet Refractoriness
說明:
*:一般約為3 BSA:體表面積 (體重50Kg:約為1.5;體重60Kg:約為1.6;體重65Kg:約為1.7)
2/2
(2)
缺血漿及凝血因子
(3) 缺白血球及血小板
130c.c. 120c.c.
4℃,24小時
每單位全血可提升Hb 0.5g/dL
–65℃,十年 (1) 每單位全血可提升Hb 0.5g/dL 解凍後4℃,24小時 (2) 攜氧能力與新鮮全血相近
1/2
附件7.17 血液成份名稱
冷凍沈澱品 (Cryoprecipitates)
4℃,35天
(2) 補充擴張循環血量 (3) 每單位全血可提升Hb0.5g/l約Hct1-2﹪
新鮮全血 ( Whole Blood, Fresh )
(4) Hct32-42% (1) 紅血球約100c.c.,血漿150c.c.(抗凝劑35c.c.) (2) 捐血後第二天 ,第八凝血因子下降,血小板功能喪失 (3) Hct32-42% (捐血日起5-7天內全血,稱之新鮮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