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金与南宋的对峙》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的史事;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二、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存。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文化,同时各民族之间不断争战,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
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并和占据江南的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此后,南宋偏安江南,为大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女真族的崛起与金太祖的改革等史实,理解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直观了解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灭辽、北宋的进程。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了解南宋偏安、不思进取的概况。
历史解释:通过教材“人物扫描”的文字材料,分析人们尊崇和怀念岳飞的原因。
家国情怀:学习岳飞严明治军、精忠报国的精神和廉洁正直的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难点:南宋的偏安。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 年)和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观察两幅地图在政权名称、疆域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二)讲授新课1.女真族的崛起(1)教师活动观察图片《女真人像》,了解女真族的活动区域和生活特点;识读《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形势。
(2)学生活动了解历史发展的额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初步掌握计算历史事件和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3)教师活动材料一: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斜也、宗干当国,劝太祖改女直旧制,用宋官制度。
——脱脱等《金史》材料二: 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太宗入汴州,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
——庄仲方《金文雅序》(4)学生活动政治上: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经济上:发展生产文化上:颁行女真文字2.金灭辽及北宋(1)教师活动比较《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与《北宋形势图(1111年)》,观察两幅地图在政权名称、疆域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了解金灭辽、北宋的史实。
【教学方案】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教学方案】金与南宋的对峙精品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金与南宋对峙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
3. 分析金与南宋对峙的影响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与南宋对峙的原因、过程、影响。
2. 教学难点:金与南宋对峙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矛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实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图像展示法:运用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金与南宋对峙的教材或历史资料。
2. 历史图片和地图:准备与金与南宋对峙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3. 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相关问题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地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靖康之变、岳飞抗金等,让学生深入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实质。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金与南宋对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与南宋对峙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6. 作业布置: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金与南宋对峙的主要内容。
8. 课后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案】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教学方案】金与南宋的对峙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金与南宋之间的主要战争和和平条约。
3. 分析金与南宋对峙对当时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的兴起与南宋的建立金朝的建立和扩张南宋的建立和官方立场2. 两国关系与战争岳飞抗金郾城之战、采石矶之战等重要战役和议与和约的签订3. 对峙期间的文化交流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南北文化差异与融合4. 对峙的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的变迁民族关系与中国历史进程5. 总结与反思金与南宋对峙的概括性回顾学生批判性思考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战役和和平条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对峙期间的文化交流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金与南宋对峙事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图片:金与南宋时期的历史图片、战争地图等。
3. 视频:相关历史纪录片、战役片段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历史博客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小组报告等完成质量。
3. 批判性思维:学生对金与南宋对峙事件的分析、评价及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
4. 团队协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协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金和南宋的统治者、将领、使节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再现历史事件。
2. 辩论赛:组织学生就金与南宋对峙的某个话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制作展板:学生分组制作金与南宋对峙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展板,并进行展示。
4. 历史地图绘制:让学生根据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绘制相关地图,提高学生对历史地理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优质教案

《金和南宋的对峙》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本课共分三个子目介绍了内容:“靖康之变”介绍了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北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介绍了在岳飞等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介绍了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推动女真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因此将本课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将三个子目内容整合为二部分,前两目合为一体,即金与宋政权的战和关系;第三目则为女真与汉的融合。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金朝变革习俗等重要史实。
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宋金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等问题历史认识。
本课内容与上节内容紧密联系,教学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合,可通过对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兴起、政权更迭及其与两宋政权的战和关系、融合发展进行归纳,从宏观上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线索脉络和总体特征的理解。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教案标题: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目标:1. 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和原因;2. 分析金与南宋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对峙;3. 探讨金与南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金与南宋时期的地图,并引导学生了解金与南宋的基本情况;2. 提问:你们对金与南宋的对峙有什么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和原因,包括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局势、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建立等;2. 分析金与南宋的军事对峙,包括金军与南宋军队的实力对比、战略部署以及重要战役;3. 探讨金与南宋的政治对峙,包括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统治方式以及对内对外的政策;4. 分析金与南宋的文化对峙,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差异和交流。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几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这些案例的观点和分析;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提问:金与南宋的对峙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请举例说明;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理解;3. 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金与南宋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金与南宋对峙的重要性;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对金与南宋的对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觉得本节课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教案扩展:1. 学生可以根据教案中提到的案例,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撰写论文或进行小组报告;2. 学生可以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扮演金与南宋的重要人物,讨论他们在对峙中的思考和决策;3. 学生可以进行相关地理探究,了解金与南宋时期的地理环境对对峙的影响。
初中历史《金与南宋的对峙1(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女真的兴起和统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1141 年宋金和议。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分析问题和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与分析,学会感知、体会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女真族的兴起和统一以及对祖国东北地区的开发和贡献,认识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从而对学生进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教育。
正确看待、客观分析女真与辽的战争和金与北来的战争性质,颂扬反掠夺、反奴役的正义斗争精神,谴责掠夺性的战争和唾弃投降派的可耻行径,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女真的兴起和岳飞的抗金斗争。
教学难点:如何争取认识宋金战和。
教法学法教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归纳总结,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油条的图片——油炸桧与秦桧之间的关系(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出课题: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师讲述:追溯历史——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辽、西夏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第一幕:女真崛起金朝建】1.女真崛起教师课件展示“女真人像、女真族狩猎图、白山黑水图”。
教师讲述:女真人就是唐朝黑水靺鞨的后裔,女真,又名女贞、女直,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
教师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总结一下,女真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生答:游牧、渔猎)设计意图:简单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了解女真族的生活状况。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史实的了解。
2.金朝建立课件展示:温馨提示:关于政权的建立注意五大基本要素1、政权名称2、建立民族3、建立时间4、建立者5、都城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列表总结归纳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自然过渡到下一教学内容的学习。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3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主要讲述了金灭北宋后,南宋的建立以及宋金之间的对峙局面。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金灭北宋、南宋的建立、宋金和议以及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宋金对峙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北宋的兴衰以及辽、西夏等民族政权的相关史实。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学生对于宋金对峙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灭北宋的过程,掌握南宋的建立以及宋金和议的内容,认识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灭北宋的过程,南宋的建立,宋金和议的内容,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宋金和议的意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提前布置课堂任务。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基本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出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北宋的兴衰历程,然后呈现金灭北宋的过程,以及南宋的建立。
在此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金灭北宋后,南宋是如何建立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最新8.《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最新8.《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金与南宋的对峙》是以中国历史上金朝和南宋的对峙为主线,展现了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本篇教案适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以及金朝和南宋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特点。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初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史》第三部分,第二章“封建社会中的政治与经济”,第四节“金朝和南宋的对峙”。
本节课重点讲解金朝和南宋的对峙及其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金朝和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2.掌握金朝和南宋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能够分析金朝和南宋的对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金朝和南宋的对峙及其历史背景,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讲解掌握金朝和南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金朝和南宋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课时一: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金朝和南宋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介绍金朝和南宋的建立过程以及统治者的改革措施。
3. 回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接下来的学习进行铺垫。
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金朝和南宋的政治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例如官制、选官制度、宗法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政治方面的特点进行深入讨论,并探讨金朝和南宋之间政治的异同之处。
1.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的表现,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深入讨论所分配的内容,并够形成有效的分析评价。
2.课堂问答评估:评估学生在课程讲解中对教师的提问的回答情况,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并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3.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是否能够准确回答问题,表达清晰,思路整洁。
1.观看相关纪录片或电影,加深对金朝和南宋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领会:
知识与能力:了解女真族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宋金对峙等实
过程与方法:联系中国近代史,观察图片《女真人像》,了解女真族的活动区域和生活特点;识读《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 年)》,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搜集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些民风民俗和宋朝军民抗金的故事,尝试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体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岳飞严明治军、精忠报国的精神和廉洁正直的品格。
课标解读: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存。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文化,同时各民族之间不断征战,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
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并和占据江南的南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后,南宋偏安江南,为大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创造了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难点:南宋的偏安。
【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以女真的崛起和发展为主线,先后灭掉了辽与北宋,之后进攻南宋,最终达成了
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复习提问后,总结北宋守内虚外的政策,加之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强大,北宋可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北宋的命运结局到底如何呢?通过第八课的学习,我们会揭开谜底,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问学导航,自主预习
1. 根据PPT 上问学展练的八个问题,阅读教材第37 页及38 页第4 自然段正文,做女真崛
起、金灭辽及北宋的相关预习题。
2. 学生做完上述预习题后,同学根据老师出示PPT 上女真崛起、金灭辽及北宋的知识提纲,相互检查对错,检查完的同学,教师让学生强化背诵这部分知识点。
面对北宋的灭亡,当初的统治者和人民个采取了哪些措施?由此导入南宋偏安的自主学习。
3. 阅读教材第39 页第1、2 段正文,做相关预习题。
4. 学生做完39 页相关预习题后,教师出示PPT 知识提纲,学生相互检查对错,之后强化
对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
1. 教师提问:看PPT 图片,让学生回答女真族的生活地区和生活方式;学生回答略。
2. 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继续追问:女真族是怎样发展壮大起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强
调学生掌握两点:女真的统一和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强大,攻辽并取得胜利。
3. 教师提问:金灭辽后,为什么接着攻打北宋,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同学从主观和客观方面进行讨论。
讨论前,检查学生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强调“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回答北宋灭亡的原因(略)。
教师简评学生答案,然后出示北宋灭亡的具体答案,引导学生强化掌握。
北宋灭亡后,当时的政局和人民对金军南下的情况怎样?然后,转入南宋的偏安子目。
4. 南宋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都城是今天的哪里?提问学生,学生回答(略)。
5.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岳飞抗金的情况怎样?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杀害岳飞?
6. 教师提问学生岳飞抗金的情况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分析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原因。
之后让学生回答岳飞被害原因,教师简评补充,然后出示PPT,让学生强化掌握岳飞被害原因。
7. 最后,让学生回答宋金议和的内容和影响。
三、达标测评
链接中考
1.下图是连环画《完颜阿骨打》的封面,反映了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
A 女真
B 匈奴
C 契丹
D 党项
2.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一句,其中的“胡虏”“匈奴”意指()
A 契丹贵族
B 女真贵族
C 匈奴贵族
D 党项贵族
3.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 岳飞抗金
B 宋金议和
C 郾城大战
D 南宋定都临安4.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
A 西汉和东汉
B 西晋和东晋
C 东魏和西魏
D 唐朝和后晋
5.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宋②辽③西夏④金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6.宋金议和后,金迁都燕京,并改名中都。
这主要是为()
A 南下灭掉南宋,进而统一全国
B 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
C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 镇压人民抗金
综合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05 年,宋辽达成和议。
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 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
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
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
请回答:
(2)材料二中的“和议”给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割据局面?
(3)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个和议?
四、小结
让一位同学总结本节课所掌握的内容,教师简评,之后,出示PPT
本课知识提纲示意图。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