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单元】》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共52张PPT)

人教(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共52张PPT)

结合所学知识掌握年代尺列出时间所对应的史实。
萌芽期 ---------------------------张 謇 缠剪 创 废 足辫 办 戊 除 改易 大 戌 科 称服 生 号禁 洋务运动 纱 变 举 止 法 制 厂
1895
近代民族工 业曲折发展
黄金期 ---- 萎缩期 范荣 旭氏 东企 化业 学 企 业
4.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
四、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成就 《狂人日记》、《阿Q正传》 (1)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神》 (2)郭沫若的_________ (3)茅盾的《子夜》 (4)曹禺的《雷雨》 (5)巴金的《家》 (6)老舍的《骆驼祥子》
2、艺术成就:美术大师
(1)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
(4)再度受挫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 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5)夹缝中顽强挣扎: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 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 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 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总体上比较落后:
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发展上不平衡: 从行业上: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重工业基础薄弱。 从地区上: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沿江沿海大城市。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相 关 史 事
状元实业家张謇(1853-1926)
状元实业家张骞回到家乡创办大生 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 业救国”道路。
2.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 八股文。 ①1901年清政府决定次年废除_______ 科举制。 ②1903年决定逐步废除________ 科举考试 ③1905年清政府停止__________ 。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本单元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本单元为《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也是本书最后一个单元。

前七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中国近代史中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叙述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

而第八单元跳脱具体时间限制,涉及1840年至1949年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无论是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变化、变化原因、特点,都与前七个单元的具体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2.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历史认知的角度而言,“近代”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段历史,本单元要学习的也是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迭,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由于外来经济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但仍占主导地位;西方文化、器物的大量涌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观念;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文艺创作方面,受时局影响,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3.单元结构《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课程安排上共有两课,分别是: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具体的学习内容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近代,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迭,影响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及其发展进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和政局变化导致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催生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以及近代历史遗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的经济、社会社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从晚清到民国时期。

课节概述:近代,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工业艰难成长;西方的器物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2.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能感受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实业救国:通过发展实业来拯救国家,帮助国家脱离殖民主义的思想。

在19世纪末
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达到高潮。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设计说明本课包括教育的发展、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三部分内容。

这三部分内容之间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但是他们比较富于形象思维,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较弱。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列表归纳、材料分析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对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等基本史事。

(史料实证)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学习,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历史想象力。

(历史解释)3.通过对文艺作品的时代性进行分析,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书目)《狂人日记》《阿正传》等。

2.影视作品:(电影)《渔光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展示鲁迅早年的部分经历,并讲述“鲁迅早年所接受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经历了从私塾到新式学堂,再到出国留学的巨大转变”。

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检查1.说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列举20世纪初以后中国涌现出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狂人日记》《阿正传》公移山》等鸿篇巨制,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他的什么情感。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共2课)(2022秋)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共2课)(2022秋)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张裕葡萄酒等)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教师解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的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4.教师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任务3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列举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史实,体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 任务4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客观规律。
四、知识梳理
任务一 通过张謇、荣氏兄弟等民族资本家兴办实业的历程,初步认识近代中 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张謇兴办实业
张謇(1853—1926年)
背景 甲午中日 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放宽了对 民间设厂 的限制,民间掀 起办厂浪潮。
四、知识梳理
任务一 通过张謇、荣氏兄弟等民族资本家兴办实业的历程,初步认识近代中 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荣氏兄弟兴办实业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 短暂的春天 ”,建立起以 纺织业 和 面粉业 为主 的庞大家族企业。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在 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经历艰险渡过难关 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 宗敬忧愤而死。
发 文化方面: 新闻出版业发展 展
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
三、任务分解
通过张謇、荣氏兄弟等民族资本家兴办实业的历程,初步认识近代中 任务1 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单 近代经济、社会

任 生活与教育文化 务 事业的发展
任务2 通过表格,分析比较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异同。 通过图片及史料,介绍中国近代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并思考近代以来
报纸
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
刊物
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 东方杂志 》《新青年》《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
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开明书店、新华书店等。

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共19张PPT)

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共19张PPT)

材料二: 虽然维新运动仅一百天就失败了,但维新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以后的学 校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积极影响。康有为认为“今日中国之敝,人才乏 也,人才之乏,不讲学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 教育”他认为大同社会的学校教育应分为《婴儿院》《小学院》《中学院》 《大学院》四级。各级教育都要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并提 出了各级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和教育措施。
的发展
识记层面 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 成就
复习目标
• 1.绘制表格、年代尺或大事年表,填充考点结构,结合知识串 讲,梳理回顾并记忆本单元基础知识,练习历史示意图的绘制 方法; • 2.例题讲析,运用非选择题做题技巧进行习题训练; • 3.限时精练、精析中招真题及模拟试题,强化基础知识和做题 技巧;
甲午战争后
外国人纷纷在华办厂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 张謇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辛亥革命后奖励实业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荣氏兄弟、卢作 孚、侯德榜 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压迫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再度受挫 一战后
中国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 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推动民族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或“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
考点二:教育文化事业 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3.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
2.文学艺术的成就
任务一:
限时10分钟:结合教材,完成并记忆《最新中考》P41-42填充考点结构。
考点一:经济和社会生活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阶段
产生 发展
时期
原因
人物、成就
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兴办军事、民用企业 洋务派代表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本单元共有三课,分别为《近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教育、科学、艺术的发展》。

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近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近代金融业的发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我国古代的经济、社会生活有一定了解。

但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近代史的时间概念,了解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近代金融业的发展等内容,掌握近代经济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近代金融业的发展。

2.教学难点:近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学习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深入理解近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4.对比分析:对比古代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差异,加深对近代经济发展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地区分布 特点: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萌芽和艰 难发展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新课探究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的创办
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甲午战 争之后 百日维 新期间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内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

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

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
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萧条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课堂小结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经 济
民族 工业
发展:甲午战争后
和 发展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社 会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新式交通的出现
的 变
社会 生活
风俗习惯的改变
化 变化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随堂训练
1.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
A 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 子掀起剪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 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旗 袍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你知道吗?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 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 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 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 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 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 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 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 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 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轮船
火车
汽车
电车
飞机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新课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 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 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因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பைடு நூலகம்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 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 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 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 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 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同年七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 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 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 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 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 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 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历史八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 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
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
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D )
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利于信息的传达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 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 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 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 惯的变化,通过比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 代社会生活,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 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单元【全单元】》 精品PPT优质课件
历史八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 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 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 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全聚德 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与此同时,曾被 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 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
西 装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 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 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 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 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 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 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 何创办的?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 发展、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 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 济势力卷土重来;
原 因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 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 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 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 夫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家姐妹孔家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