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来测量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及反思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及反思
请班上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上台比较手掌,引出原因。同时说明用手拃测量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比较的时候用同一个人的手才更好。
四、延伸
1.课堂实战:用手拃测量更多不规则的物体,如水桶有多粗。
2.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能作为测量工具,这些物体应该有什么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由于很多小朋友都有抱住树干玩的生活经验,由此引出我们的身体有好几把“尺子”,然后引出拃的概念,探索环节是测量桌子的高度,层层递进。最后研讨环节让学生充分表达,思考各种可能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室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ppt展示大树图片),明明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了3棵很高大的树木,他想知道这三棵树那棵最粗,但是他用眼睛看不出来,你能帮他想个好办法吗?(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用了什么办法来找到最粗的那棵树的呀?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除了用手臂来测量,你还能用身体的那个部分来测量呢?
3.利用纸条协助测量不平整物体
刚才同学们测了不少东西,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测看?
(通过学生测量来规范测量动作,每拃之间要相连)
那如果是这张凳子呢?你们觉得它的高会有几拃?哪位同学能上来挑战一下吗?
看样子,不够平整,不是很好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比较方便地知道它的高度到底是几拃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纸条来比较获得凳子的高度,再来测量纸条的长度,那就是凳子的高度)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1.2 教学内容引入测量的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测量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讨论手作为测量工具的可能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第二章:用手来测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长度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三章:用手来测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面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面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面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第四章:用手来测量体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手指和掌作为测量工具测量体积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用手指和掌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体积。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手指和掌测量体积的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分享。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享法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六章:实践活动:用手测量学校环境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用手测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学校的长度、面积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校内的地点,如操场、教室、走廊等。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精品教案

《用手来测量》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准确描述测量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测量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多长吗?”
2.引出课题:用手来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教师展示自己的手,问学生:“我们可以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吗?”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了解手指、手掌等部位的名称。

3.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1.教师分发一些小纸条,让学生用手测量小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用手指、手掌等部位作为测量单位,测量小纸条的长度,并
记录下来。

3.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尝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4.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用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己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习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学会用手指进行简单测量。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3. 准备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制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手的特征和功能。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手的特征和功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测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和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

2. 学生在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测量成果,引导学生讨论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手的谜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2. 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手的特征和功能以及用手指进行测量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测距离的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仪器和设备来测量距离,比如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一定需要依赖这些设备,我们可以用手来测量距离。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用手测距离的方法。

1. 手臂伸展法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臂伸展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手臂伸直,并与地面平行。

然后,将一个手指放在眼睛前方的某个物体上,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另一个手指能够放在同一个物体上。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2. 双手比心法这是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手掌的大小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伸直并合拢,形成一个小三角形。

然后,将这个三角形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双手的三角形能够完全覆盖住物体。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3. 大拇指比对法这是一种相对粗略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大拇指的长度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大拇指竖直向上伸直。

然后,将这个大拇指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接下来,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大拇指完全覆盖住物体。

这时,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4. 脚步法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脚步来估计距离。

首先,站在起点位置,并将目光对准终点位置。

然后,慢慢向前迈步,直到达到终点位置。

通过计算所迈步的步数,我们可以估计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5. 按指法这是一种比较细致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手指的长度来估计距离。

首先,将一个手指对准某个物体,并记住这个位置。

然后,慢慢向前移动,直到另一个手指能够对准同一个物体。

通过计算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估计出物体与我们的距离。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用手测量距离。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估计,不如仪器和设备测量准确。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方法来估计距离,比如在户外活动、旅行等情况下。

使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能增加乐趣和挑战。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准备准备测量活动所需的物品,如尺子、绳子、小棍等。

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1.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或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章:用手测量物体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2.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用手测量物体宽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宽度的方法。

3.3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手测量物体的宽度。

3.4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宽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5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宽度。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指和手掌测量不同宽度的物体。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结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用手测量物体高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使用手指和手掌测量物体的高度。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1. 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教师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手套等),实验材料(如小物品、纸张等),以及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实验一:测量手指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3. 实验二:测量手指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4. 实验三:测量手掌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5. 实验四:测量手掌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7.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用自己的手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手来测量
教 学 目 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一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支白板笔、一张实验单。 教师准备:课件。
1.课后完成 P10 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
yòng shǒu
lái
c è
liáng
用 手 来 测 量
板书设计
zhǎ

我们的纸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1.从生活入手,提问“多高、多重?”说明我 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 一、问题引 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入 2. 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当作测量工 具呢?你是怎么用它测量的? 1.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作为 “一拃” 。 2.演示用手来测量,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 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一拃的 二、聚焦主 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在一拃与 题 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3.巡视。 4.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 子的高度。 三、探索活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学 1.倾听。 2.思考,讨论,回答。 生 活 动
1.倾听,认识“拃” 。 2.再次认识“拃” ,初步学习用用手来测量。 3.同桌用手“一拃一拃”测量桌子的宽。
1.观察桌子Βιβλιοθήκη 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动:测量桌 2.怎样测量桌子的高度。 子的高度 3.引导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 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学生思考怎 样匹配一条测量纸带。 4.播放视频。 5.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 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 手指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 紧紧相连。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 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 (代 表地面)粘贴好。 2.提问: “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 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四、研讨 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 鼓励 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 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 定的误差。 1.创设情境体会使用其他身体的测量工具: 五、拓展与 “抱” 、 “庹” 。 思考 2.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 位长短不同的问题?
最后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2.(1)同桌讨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2)学生代表演示测量方法。 3.思考, 学生演示怎么匹配一条与桌子一样高 的纸带。 4.按照老师的要求观看视频。 5.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1.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思考问题。 3.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 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 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 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 很难做到 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 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 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