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21-2019建筑隔声评价标准15页word
混凝土隔音性能评定标准

混凝土隔音性能评定标准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隔音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内隔墙、地面、屋顶等部位。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噪声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对建筑物隔音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混凝土隔音性能评定标准,对于保障建筑物隔音性能、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隔音性能的评定指标1.隔声量隔声量指的是材料在声波作用下对声能的吸收和反射能力,通常用声传递损失量R来表示。
混凝土隔声量的评定需以R值为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声环境标准》GB/T 12534-2011的要求,混凝土隔声量需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2.空气声隙空气声隙指的是混凝土内部存在的孔隙或空气层,对声波的传播起到一定的影响。
评定混凝土空气声隙需采用声学测量法,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混凝土空气声隙需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3.密度混凝土的密度是影响其隔音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越大,隔音性能越好。
因此,评定混凝土的密度需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三、混凝土隔音性能评定标准1.材料性能要求混凝土隔音性能评定需满足以下要求:(1)混凝土的水泥等级应为不低于C30的普通水泥。
(2)混凝土的密度应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3)混凝土的空气声隙应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4)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2.评定方法混凝土隔音性能的评定需采用声学测量法,具体评定方法如下:(1)在实验室中制备混凝土试样,试样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将试样放置在隔音室中,通过声学测量仪器对其隔声量进行测试。
(3)根据测试结果,评定混凝土的隔声等级。
3.评定标准混凝土隔音性能的评定标准需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声环境标准》GB/T 12534-2011的要求,分为以下等级:(1)一级:R≥50dB,适用于需要高隔声等级的场所,如音乐厅、剧院等。
(2)二级:R≥45dB,适用于一般隔声要求的场所,如办公室、酒店等。
混凝土隔声性能标准

混凝土隔声性能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其中隔声性能是衡量混凝土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隔声性能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保证建筑物内部的安静和舒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隔声性能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混凝土隔声性能评价指标1. 隔声量隔声量是衡量混凝土隔声性能的主要指标。
其定义为单位面积内混凝土对声波通过的障碍程度,单位为分贝(dB)。
隔声量越高,混凝土的隔声能力就越强。
2. 隔声等级隔声等级是根据隔声量计算出来的评价指标,用于描述混凝土的隔声能力。
隔声等级越高,混凝土的隔声性能越好。
3. 频率特性频率特性是指混凝土隔声性能随频率的变化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混凝土隔声性能的评价要考虑不同频率下的隔声量和隔声等级。
三、混凝土隔声性能标准1. 隔声量国家标准GB/T50081-2002《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隔声量应满足以下要求:(1)住宅房间间隔声量不低于40dB;(2)住宅房间与室外环境的隔声量不低于25dB;(3)公共建筑房间间隔声量不低于45dB;(4)公共建筑房间与室外环境的隔声量不低于30dB。
2. 隔声等级国家标准GB/T50121-2018《建筑声学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隔声等级应满足以下要求:(1)住宅房间间隔声等级不低于二级;(2)住宅房间与室外环境的隔声等级不低于二级;(3)公共建筑房间间隔声等级不低于三级;(4)公共建筑房间与室外环境的隔声等级不低于二级。
3. 频率特性国际标准ISO140-3《声学——建筑物中空气声传输的测量》规定,混凝土隔声频率特性应在100Hz到3150Hz范围内进行测量和评价。
在此频率范围内,混凝土隔声量和隔声等级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四、混凝土隔声性能测试方法1. 隔声量测试方法隔声量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声透射法和声反射法。
(1)声透射法声透射法是指在混凝土板两侧分别放置声源和接收器,测量声波在混凝土板内传输后的衰减量。
该方法适用于实际建筑中的混凝土隔墙、隔板等构件的隔声性能测量。
建筑隔声标准

建筑隔声标准建筑隔声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隔声性能进行评定和监控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隔声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安静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隔声标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首先,建筑隔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
在城市中,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隔声标准的执行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同时,对于需要专注工作或休息的场所,如办公室、学校、医院等,建筑隔声标准的执行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改善居住环境,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次,建筑隔声标准的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的安静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中,交通噪音、工地施工噪音等都会对建筑物内部的安静度造成影响。
建筑隔声标准的执行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外部噪音的传入,保障建筑物内部的安静环境。
尤其是对于需要保持安静环境的场所,如图书馆、音乐厅、会议室等,建筑隔声标准的执行更是至关重要,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此外,建筑隔声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是对建筑质量的一种监督和保障。
建筑隔声性能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和安静度,也反映了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
通过严格执行建筑隔声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带来的后期维修和纠纷。
综上所述,建筑隔声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安静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建筑质量的一种监督和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隔声标准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凸显。
因此,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建筑隔声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是评价建筑物隔声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隔声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居住舒适度。
隔声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物的隔声性能,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具体用途和环境要求进行制定的。
在制定建筑隔声评价标准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材料、隔声设计方案、周边环境噪声等因素,以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建筑隔声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实测法和计算法两种。
实测法是通过在建筑物内外设置声源和接收器,测量声音的传播和衰减情况,从而评价建筑物的隔声效果。
而计算法则是通过建筑物的结构参数和材料特性,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建筑物的隔声性能指标。
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建筑物的隔声效果。
此外,建筑隔声评价标准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如隔声量的指标要求、评价频率范围、评价环境要求等。
其中,隔声量是评价建筑物隔声效果的主要指标,通常包括隔声量、隔声指数、隔声等级等参数。
评价频率范围则是指评价建筑物隔声效果时所涉及的频率范围,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建筑物的隔声效果影响不同,因此评价频率范围的选择十分重要。
评价环境要求则是指评价建筑物隔声效果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如室内外噪声水平、温度湿度等因素。
综上所述,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要求都是为了保障建筑物的隔声效果达到一定的标准,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物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进一步完善建筑隔声评价标准,为建筑物的隔声设计和施工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依据。
GB50121-2023建筑隔断评价标准15页word

GB50121-2023建筑隔断评价标准15页wordGB-2023建筑隔断评价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GB-2023建筑隔断评价标准,包括评价标准的背景、目的以及具体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隔断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的评价和检测。
背景建筑隔断在建筑工程中起到分隔和保护的作用,对于建筑的结构性能和功能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于确保建筑隔断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GB-2023建筑隔断评价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建筑隔断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其符合国家建筑质量标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内容GB-2023建筑隔断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术语和定义:介绍与建筑隔断相关的术语和定义,确保标准的统一理解和应用。
2. 设计要求:规定建筑隔断的设计要求,包括结构、材料、防火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3. 施工要求:明确建筑隔断的施工要求,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验收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4. 检测方法:介绍建筑隔断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测试、外观检查等方面的方法和指标。
5. 验收标准:规定建筑隔断的验收标准,包括质量合格标准、验收程序和验收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6. 监督和管理:指导建筑隔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包括质量监督、施工监督、验收监督等方面的要求和程序。
结论GB-2023建筑隔断评价标准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对于提高建筑隔断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为建筑隔断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规范,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 注意:本文档为参考文档,具体的评价标准内容请参阅GB50121-2023建筑隔断评价标准的官方版本。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21-2023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21-2023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2023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2023)的内容和
要求。
该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为建筑领域的隔声设计提供指导和
标准。
隔声设计是保证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声音传递尽量
减小的重要环节。
规范内容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隔声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以下几个主
要内容:
1. 隔声性能标准:规定了建筑隔声的标准要求,包括室内隔声、室外隔声以及建筑物之间的隔声要求;
2. 隔声构造设计:介绍了隔声构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
括墙体、楼板、门窗等隔声构造的设计要点;
3. 隔声材料选用:对隔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要求,包括吸声材料、隔声材料等;
4. 隔声设备与系统:针对特定场所和需求,介绍了各种隔声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应用方法;
5. 隔声施工与验收:对隔声施工和验收的要求进行了规定,确保施工过程中符合规范要求。
规范应用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
在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隔声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建筑物的隔声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结论
《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2023)是中国国家标准,为建筑隔声设计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
建筑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应按照该规范制定隔声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物的隔声性能达到要求,并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质量。
以上为《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21-2023)的简要介绍。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查阅具体的标准文档。
建筑声学设计验收标准隔音效果与音响质量评估

建筑声学设计验收标准隔音效果与音响质量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声学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负责保证建筑内外环境的声学舒适度。
而为了确保建筑声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声学设计的验收。
本文将介绍建筑声学设计验收的标准和评估方法,特别是对隔音效果和音响质量进行评估。
一、建筑声学设计验收标准建筑声学设计验收标准是评估建筑声学设计是否达到需求的标准体系。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建筑声学设计验收标准: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建筑声学设计验收不可或缺的依据。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国家标准会有相应的规定,如住宅、办公楼、学校等。
通过对国家标准的检测,可以明确建筑声学设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建筑声学设计验收的参考标准,它基于国际经验和成熟的技术理论,对建筑声学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参考国际标准进行建筑声学设计验收。
3.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各个行业组织自行制定的,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和需求。
比如影剧院的声学设计,就有专门的行业标准。
在进行特定类型建筑的声学设计验收时,可以参考行业标准。
二、隔音效果评估隔音效果是建筑声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衡量了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声音传递效果。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隔音效果评估方法:1. 空气声隔音量空气声隔音量是衡量隔音效果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了在单位频率下,建筑物对传入空气声的阻隔程度。
空气声隔音量常以分贝为单位表示,数值越大表示隔音效果越好。
2. 结构声隔音量结构声隔音量是衡量建筑结构对声音传递的隔离效果。
它与建筑材料的密度、厚度等因素相关。
通过结构声隔音量的评估,可以了解建筑结构对外界声音的传递能力,从而判断隔音效果的优劣。
3. 声衰减时间声衰减时间是衡量建筑内部声音衰减速度的指标。
它表示了声音从一个点传播到其他点所需的时间,数值越大表示衰减速度越慢,隔音效果越好。
《建筑隔音系统设计规范》GB50121-2023

《建筑隔音系统设计规范》GB50121-2023建筑隔音系统设计规范 GB50121-2023本文档旨在介绍《建筑隔音系统设计规范》(GB50121-2023)的主要内容,以指导建筑隔音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1. 引言建筑隔音系统的设计旨在减少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噪音的传播,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室内环境。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和工业建筑。
2. 设计标准建筑隔音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标准:- 《建筑设计防震抗震规范》(GB50011-2010);- 《建筑设计通则》(GB50096-2011);- 《建筑声学设计标准》(GBJ125-2012)等相关标准。
3. 隔音设计步骤本规范提供了以下建筑隔音系统设计的步骤:1. 确定隔音要求:根据建筑类型和用途,确定合理的隔音要求,包括室内隔声指标和室外噪音限制。
2. 评估噪音源:对建筑周围的噪音源进行评估,包括道路、铁路、机械设备等,确定其对建筑的噪音传播影响。
3. 设计隔音措施:根据隔音要求和噪音源评估结果,设计合适的隔音措施,包括墙体、地板、天花板的隔音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
4. 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隔音材料的安装和隔音结构的构建。
5. 隔音测试和调整:完成建筑隔音系统的安装后,进行隔音效果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4. 设计要求建筑隔音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室内隔声指标:根据不同场所的使用要求,确定合理的室内隔声指标,包括声传递等级(STC)、隔声量(Rw)等。
- 室外噪音限制:根据建筑周围环境的噪音水平,确定合理的室外噪音限制,包括噪声等效级(LAeq)和频率特性要求。
- 隔音材料选择: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隔音材料,包括吸声材料、隔声材料和隔音窗等。
- 结构设计: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减少结构传声和共振现象,提高隔音效果。
-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确保隔音材料的正确安装和隔音结构的质量控制。
5. 监督检查建筑隔音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其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Rating standard Of sound insulation in buildingsGB/T50121—2019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5年1 0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北京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3 空气声隔声3.1 空气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与频谱修正量…3.2 确定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数值计算法3.3 确定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曲线比较法3.4 频谱修正量计算方法3.5 结果表述………4撞击声隔声4.1 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4.2 确定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数值计算法4.3 确定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曲线比较法4.4 撞击声改善量的单值评价量………………4.5 结果表述5 建筑构件和建筑物隔声性能的评价分级”5.1 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5.2 撞击声隔声性能分级附录A 空气声隔声频谱修正量的使用……………………附录B 空气声隔声扩展频率范围的频谱修正量…………附录C 撞击声隔声频谱修正量的计算……………………C.1 撞击声隔声的频谱修正量……………………………C. 2 楼板面层撞击声改善量的频谱修正量……………………附录D 光裸重质楼板铺设面层后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的计算方法…本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对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进行评价,合理确定隔声性能等级,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和性能分级。
1.0.3 按本标准进行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评价,其所用原始数据的测量方法应按现行国家隔声测量标准执行。
1.0.4 隔声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0.1 测量量 measurement quantity测量得到的一组1/3倍频程或倍频程的空气声隔声或撞击声隔声数据,单位dB。
2.0.2 计权 weighting将一组测量量用一组基准数值进行整合后获得单值的方法。
2.0.3 单值评价量 single-number quantity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将测量量计权后得出的单值,单位dB。
2.0.4 基准值 reference values在确定单值评价量时用来对测量量进行计权的一组基准数值,单位dB。
2.0.5 空气声 air-borne sound建筑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
2.0.6 撞击声 impact sound在建筑结构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
2.0.7 不利偏差 unfavourable deviation某一频带的测量量低于(空气声隔声)或高于(撞击声隔声)该频带基准值与单值评价量之和的分贝数,单位dB。
2.0.8 空气声隔声频谱修正量 spectrum adaptation term for air-borne sound insulation考虑了噪声频谱特性后所要加到单值评价量上的修正值,单位dB。
2.0.9 撞击声隔声频谱修正量 spectrum adaptation term for impact sound考虑了标准撞击器与实际撞击声源所激发的楼板撞击声的频谱差异后要加到单值评价量上的修正值,单位dB。
2.0.10 撞击声改善量 impact sound improvement楼板在铺设了面层后撞击声压级降低的值,单位dB。
2.0.11 基准楼板 reference floor为了确定楼板面层撞击声改善量而提出的一种理想化楼板,其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为78dB。
2.0.12 光裸重质楼板 bare massive floor未铺设任何表面材料的用混凝土等重质材料构筑的楼板。
2.0.13 基准面层 reference cover为了计算楼板与面层综合撞击声隔声效果而提出的一种理想化面层,其计权撞击声改善量为19dB。
3空气声隔声3.1 空气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与频谱修正量3.1.1 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名称和符号与测量量有关。
建筑构件与建筑物的空气声隔声测量量与单值评价量的对应关系应分别符合表3.1.1-1和表3.1.1-2的规定。
表3.1.1-1 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及相对应的测量量表3.1.1-2 建筑物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及相对应的测量量3.1.2 根据1/3倍频程或倍频程的空气声隔声测量量来确定单值评价量时所用的空气声隔声基准值,必须符合表3.1.2及相应的基准曲线图3.1.2-1和图3.1.2-2的规定。
表3.1.2 空气声隔声基准值3.1.3 用于计算频谱修正量的1/3倍频程或倍频程声压级频谱图3.1.2-1 空气声隔声基准曲线(1/3倍频程)图3.1.2-2 空气声隔声基准曲线(倍频程)必须符合表3.1.3及相应的声压级频谱曲线图3.1.3-1和图3.1.3-2的规定。
表3.1.3 计算频谱修正量的声压级频谱图3.1.3-1 计算频谱修正量的声压级频谱(1/3倍频程)1—用来计算C的频谱1;2—用来计算C tr的频谱23.2 确定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数值计算法3.2.1 当测量量为X,且X用1/3倍频程测量时,其相应单值评价量X。
必须为满足下式的最大值,精确到1dB:图3.1.3-2 计算频谱修正量的声压级频谱(倍频程)1—用来计算C的频谱1,2—用来计算C tr的频谱2∑=≤1610. 32iiP(3.2.1-1)式中i——频带的序号,i=1~16,代表100~3150Hz范围内的16个1/3倍频程;P i——不利偏差,按下式计算:P i=X w+K i-X i X w+K i-X i>0 (3.2.1-2)P i=0 X w+K i—X i≤0 (3.2.1-2)式中X w——所要计算的单值评价量;K i——表3.1.2中第2,个频带的基准值;X i——第i个频带的测量量,精确到0.1dB;X和Xw应是表3.1.1-1和表3.1.1-2中列出的各种测量量和相应的单值评价量。
3.2.2 当测量量为X,且X用倍频程测量时,其相应单值评价量X w必须为满足下式的最大值,精确到1dB:∑=≤510. 10iiP(3.2.2)式中i——频带的序号,i=1~5,代表125~2000Hz范围内的5个倍频程;P i——不利偏差,按(3.2.1—2)式计算。
3.3 确定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曲线比较法3.3.1 当测量量用1/3倍频程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将一组精确到0.IdB的1/3倍频程空气声隔声测量量在坐标纸上绘制成一条测量量的频谱曲线。
2 将具有相同坐标比例的并绘有l/3倍频程空气声隔声基准曲线(图3.1.2—1)的透明纸覆盖在绘有上述曲线的坐标纸上,使横坐标相互重叠,并使纵坐标中基准曲线0dB与频谱曲线的一个整数坐标对齐。
3 将基准曲线向测量量的频谱曲线移动,每步1dB,直至不利偏差之和尽量的大,但不超过32.0d_B为止。
4 此时基准曲线上0dB 线所对应的绘有测量量频谱曲线的坐标纸上纵坐标的整分贝数,就是该组测量量所对应的单值评价量。
3.3.2 当测量量用倍频程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将一组精确到0.1dB 的倍频程空气声隔声测量量在坐标纸上绘制成一条测量量的频谱曲线。
2 将按相同坐标比例的并绘有倍频程空气声隔声基准曲线(图3.1.2-2)的透明纸覆盖在绘有上述曲线的坐标纸上,使横坐标相互重叠,并使纵坐标中基准曲线0dB 与频谱曲线的一个整数坐标对齐。
3 将基准曲线向测量量的频谱曲线移动,每步1dB ,直至不利偏差之和尽量的大,但不超过10.0dB 为止。
4 此时基准曲线上0dB 线所对应的绘有测量量频谱曲线的坐标纸上纵坐标的整分贝数,就是该组测量量所对应的单值评价量。
3.4 频谱修正量计算方法3.4.1 频谱修正量Cj 必须按下式计算:∑--=-w X L j X C i ij 10/)(10lg 10 (3.4.1)式中 j ——频谱序号,j=1或2,1为计算C 的频谱1,2为计算C tr 的频谱2;X w ——按照3.2或3.3节规定的方法确定的单值评价量;i ——100~3150Hz 的1/3倍频程或125~2000Hz 的倍频程序号;L ij ——表3.1.3中所给出的第j 号频谱的第i 个频带的声压级;X i —第i 个频带的测量量,包括表3.1.1-1和表3.1.1-2中所列的各种测量量,精确到0.1dB 。
3.4.2 频谱修正量在计算时应精确到0.IdB ,得出的结果应修约为整数。
根据所用的频谱,其频谱修正量:——C 用于频谱1(A 计权粉红噪声);——Ctr 用于频谱2(A 计权交通噪声)。
3.4.3 当测量量是在扩展的频率范围[包括了50Hz 、63Hz 、80Hz 和(或)4000Hz 、5000Hz 的1/3倍频程,或63Hz 和(或)4000Hz 的倍频程]测量时,应按照附录B 规定的方法计算扩展频率范围内的频谱修正量。
3.5 结果表述3.5.1 根据本标准确定的结果应包括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和频谱修正量。
3.5.2 凡根据本标准确定的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其名称必须在相应测量量的名称前冠以“计权”二字,其符号必须在相应测量量的符号后增加下角标w 。
3.5.3 在对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特性进行表述时,应同时给出单值评价量和两个频谱修正量,具体形式是在单值评价量后的括号中示明两个频谱修正量,用分号隔开[如R w (C ;C tr )=41(0;-5)dB]。
3.5.4 确定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应使用1/3倍频程测量量。
3.5.5 在对建筑物空气声隔声特性进行表述时,应以单值评价量和一个频谱修正量之和的形式给出。
3.5.6 频谱修正量的选择宜按本标准附录A 中的表A0.1进行。
3.5.7 在结果表述中应说明单值评价量是根据1/3倍频程还是倍频程测量量计算得出的。
4 撞击声隔声4.1 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4.1.1 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名称和符号与测量量有关。
测量量与单值评价量的对应关系应满足表4.1.1-1和表4.1.1-2的要求。
表4.1.1-1 楼板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及相对应的测量量表4.1.1-2 建筑物中两个空间之间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及相对应的测量量4.1.2 根据1/3倍频程或倍频程的测量量来确定单值评价量时所用的撞击声隔声基准值,必须符合表4.1.2及相应的基准曲线图4.1. 2-1和图4.1.2-2的规定。
表4.1.2 撞击声隔声基准值图4.1.2-1 撞击声隔声基准曲线(1/3倍频程)图4.1.2-2 撞击声隔声基准曲线(倍频程)4.2 确定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数值计算法4.2.1 当测量量为X,且X用1/3倍频程测量时,其相应单值评价量Xw必须为满足下式的最小值,精确到1dB;∑=≤1610. 32iiP(4.2.1-1)式中i——频带的序号,i=1~16,代表100~3150Hz范围内的16个1/3倍频程;P i——不利偏差,按下式计算:P i=X i-K i-X w X i-K i-X w >0 (4.2.1-2)P i=0 X i-K i-X w≤0 (4.2.1-2)式中Xw——所要计算的单值评价量;K i——表4.1.2中第i个频带的基准值,X i——第i个频带的测量量,精确到0.1dB;X i和X w应是表4.1.1-1和表4.1.1-2中列出的各种测量量和相应的单值评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