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趣味(实用)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得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
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
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
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
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它的难处在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完全凭主观的抉择。
说完全没有客观的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究竞容许公是公非的存在;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
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功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
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炼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举一两个实例来说。
南唐中主的《浣溪沙》是许多读者所熟读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通,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冯正中、王莉公诸人都极赏“细雨梦回”二句,王静安在《人间词话》里却说:“菡萏香销二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二句,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人间词话》又提到秦少游的《踏莎行》,这首词最后两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东坡所叹赏;王静安也不以为然:“少游词境最为凄惋,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这种优秀的评判正足见趣味的高低。
我们玩味文学作品时,随时要评判优劣,表示好恶,就随时要显趣味的高低。
冯正中、王荆公、苏东坡诸人对于文学不能说算不得“解人”,他们所指出的好句也确实是好,可是细玩王静安所指出的另外几句,他们的见解确不无可议之处,至少是“郴江绕郴山”二句实在不如“孤馆闭春寒”二句。
文学的趣味

文学的趣味【学习要点提示】1.了解文学趣味的重要性,以及作者有关文学趣味的具体观点和看法。
2.结合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文学趣味。
3.学习掌握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和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方法。
【作品背景介绍】朱光潜的文学论文集《谈文学》写于抗战后期,初版于1946年5月。
书中收录了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单篇文章19篇,如《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咬文嚼字》、《具体与抽象》、《情与辞》等。
各篇既独立成文,又有内在的联系,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文学观点,在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学和美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文学的趣味》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层次结构分析】文章围绕文学趣味问题,集中论述了“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这一中心观点。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至5自然段):说明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提出中心观点。
先总的指出“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然后结合实例具体说明文学作品的欣赏“可见出一个人的一般文学趣味”;“在创作方面我们也需要纯正的趣味”;“一切文艺上的好恶都可作如是观”。
第二部分(6至10自然段):分析造成文学趣味分歧的主要因素。
第一是资禀性情,其次是身世经历,第三是传统习尚。
“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取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功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
第三部分(11至15自然段):文艺趣味上容易存在的欠缺以及避免欠缺的方法。
文艺趣味上的欠缺主要有三:即“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
要避免这些欠缺,唯一的方法就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第四部分(16自然段):提出培养文学趣味应不断地“开疆辟土”,“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
【思想内容概括】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
文中围绕文学的趣味问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文学趣味的重要性、造成文学趣味分歧的主要因素、如何克服文学趣味的欠缺、不断培养新的趣味等内容。
文学的趣味实用 ppt课件

文学的趣味实用
第6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要获得新的趣味,须战胜一种顽强的抵抗力。
坐进观天
精神上的短视
读第三部分,思考:
如何才能诊治阅读 欣赏中存在的三类
毛病?
文学的趣味实用
▪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在第5段,思考:
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孔子的话又有什么不足?
文学的趣味实用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年),笔名孟实、 盟石,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 西方美学的人。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 等几部美学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 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文章末尾说“这道理……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 史”,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此处,文章由小及大,由个人的文学趣味的培养, 上升到整个民族文学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学要发展,同 样必须克服惰性,创造新的趣味。这样写,使文章在结尾 处得到升华,深化了文章的论点。
▪ 明确:引用论证 ▪ 孔子的话:一层深似一层,重在“乐。 ▪ 作者的话:第一难关是知,重在“知。 ▪ 提出观点: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
文学的趣味原文

文学的趣味原文朱光潜。
一。
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得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
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
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
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
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
它的难处在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完全凭主观的抉择。
说完全没有客观的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毕竟有一个基本分别,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
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功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
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炼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
趣味是有品级的,好的趣味是纯正的趣味,坏的趣味是不纯正的趣味。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正确的鉴别力,能辨别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正确的鉴别力,把丑当作美,把美当作丑。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深入的玩索,能领略出文学作品的美丑的深处的意味,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深入的玩索,只停留在文学作品的美丑的表面的感觉。
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有广泛的接触,能从文学作品的美丑的各种表现形式中鉴别出美丑,不纯正的趣味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美丑没有广泛的接触,只从文学作品的美丑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形式中鉴别出美丑。
二。
一切纯粹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对于纯正的文学作品的趣味。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生命的作品,它的生命是作者的生命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价值的一部分。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个性的作品,它的个性是作者的个性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个性的价值的一部分。
纯正的文学作品是有情感的作品,它的情感是作者的情感的一部分,它的价值是作者的情感的价值的一部分。
文学的趣味

文学的趣味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文学的趣味在于它能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人沉浸其中,尽情享受文字带来的愉悦和启发。
文学的多样性文学作为一种形式多样的艺术,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体裁。
每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小说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勾勒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面貌;诗歌则在有限的文字空间中,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抒发内心的感悟;散文以平实的语言写出平凡生活中的感动和启示;戏剧则通过舞台表演展现出人类冲突和情感。
文学带来的思考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常常引发人们对生活、人性、社会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在虚构的世界中看到现实的阴暗面和光明处,从而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种种情感和思想,常常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让读者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深化自己的人生体验。
文学的审美意义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享受。
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文字运用上常常体现出一种美学追求,通过精致的叙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的审美感受。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品质,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意蕴。
文学的启迪与激励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激励人们的情感,引导人们前行。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能够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启发和激励,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结语文学的趣味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更是一种思想的抒发和情感的传递。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感知到生活的美好和复杂。
文学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让人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饱览人生风景,领略生活的真谛。
愿我们能够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到无穷的趣味,让文字的魅力永远伴随着我们前行。
文学的趣味(实用)

欠缺。
.
8
读第二部分,思考: 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蠢牛弹琴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疗饥过瘾
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
1
▪朱光潜(1897-1986年),笔名孟实、 盟石,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 西方美学的人。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 等几部美学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 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明确:要获得新的趣味,须战胜一种顽强的抵抗力。
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论点? 明确:有4个例证:从学文言文到学语体文;从骂六朝 文到公正评价六朝文;学宋诗前后不同的感受;学外 国文学对不同派别的评价。这4个例子都说明了要获得 新的趣味,必须克服惰性,战胜自我。
.
13
本段除了运用例证法,还用什么论证方法?
.
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朱光潜;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4.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
3
重点字词
囿 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 纷歧 qí:错杂、纷乱。 绮靡 qǐ mǐ :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嗜 dǔshì :特别爱好。
.
4
研读课文 ▪ 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文学的趣味阅读附答案

文学的趣味阅读附答案文学的趣味阅读附答案文学的趣味朱光潜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
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文学的趣味(实用)复习课程

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论点?
明确:有4个例证:从学文言文到学语体文;从骂六朝 文到公正评价六朝文;学宋诗前后不同的感受;学外 国文学对不同派别的评价。这4个例子都说明了要获得 新的趣味,必须克服惰性,战胜自我。
本段除了运用例证法,还用什么论证方法?
▪ 明确:引用论证 ▪ 孔子的话:一层深似一层,重在“乐。 ▪ 作者的话:第一难关是知,重在“知。 ▪ 提出观点: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
有欠缺。
读第二部分,思考: 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蠢牛弹琴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疗饥过瘾
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
文学的趣味(实用)
▪朱光潜(1897-1986年),笔名孟实、 盟石,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 西方美学的人。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 等几部美学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 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趣味窄狭
坐进观天
精神上的短视
读第三部分,思考:
如何才能诊治阅读 欣赏中存在的三类
毛病?
作者观点
▪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在第5段,思考:
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孔子的话又有什么不足?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是说文学欣赏象登山一样需要扩大眼界。孔子 认为“登泰山而小天下”,他所说的“天下”其实也还是不够的,还有 更多的世界名山可以登,也就是说眼界要不断地扩大。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以山设喻: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在第6段, 思考:
第6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年),笔名孟实、 盟石,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 西方美学的人。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 等几部美学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 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趣味窄狭
坐进观天
精神上的短视
读第三部分,思考:
如何才能诊治阅读 欣赏中存在的三类
毛病?
作者观点
•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
“开疆辟土”, 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在第5段,思考:
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孔子的话又有什么不足?
• 明确:引用论证 • 孔子的话:一层深似一层,重在“乐。 • 作者的话:第一难关是知,重在“知。 • 提出观点: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有
欠缺。
读第二部分,思考: 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不知
无趣味
蠢牛弹琴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疗饥过瘾
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朱光潜;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4.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重点字词
囿 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 纷歧 qí:错杂、纷乱。 绮靡 qǐ mǐ :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嗜 dǔshì :特别爱好。
研读课文
• 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梳理结构:
(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 很多人缺乏趣味,是因为缺乏“知”。
(第2-第4自然段)指出问题:缺乏“知”的三种 表现(根本不知、知得不正确、知得不周全)。
(第5-6自然段)解决问题:怎么来培养欣赏的趣 味(要扩大眼界;要战胜顽强的抵抗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艺论文
研读课文
• 思考:课文标题的关键字是? 文学的趣味
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
研读课文
• 思考:
• 问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问题2、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
毛病是什么? • 问题3、作者认为该如何诊治这些毛病呢?
读第一部分,思考:
课文引用孔子的话与一般的引用有何不同?本段要说明 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引用论证。引用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话。说明不 仅作者要培养新的趣味,读者也要。
文章末尾说“这道理……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 史”,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此处,文章由小及大,由个人的文学趣味的培养, 上升到整个民族文学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学要发展,同 样必须克服惰性,创造新的趣味。这样写,使文章在结尾 处得到升华,深化了文章的论点。
明确:要获得新的趣味,须战胜一种顽强的抵抗力。
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论点?
明确:有4个例证:从学文言文到学语体文;从骂六朝 文到公正评价六朝文;学宋诗前后不同的感受;学外 国文学对不同派别的评价。这4个例子都说明了要获得 新的趣味,必须克服惰性,战胜自我。
本段除了运用例证法,还用什么论证方法?